以前就很喜欢日剧“mother”,虽然有人说芦田爱菜很油什么的,但以我这么讨厌小孩的
一个人倒是还满喜欢她的,她的眼神里充满了世故跟天真这两个极端的矛盾感,一下子你
觉得她像个大人,却又能在她身上找到童心。
韩国翻拍了这部,女主角是李宝英饰演,一边看的时候免不了会一边跟日剧版的比较;因
为是改编,故事架构基本上都差不多,但细节跟人物情感的处理上,还是有一点点不一样
。我想,这应该正是为什么我追韩剧,但却很少看日剧的主要原因吧。
#人物设定
比起日剧,韩版的人物设定给我的感觉更加“亲近”,这个亲近倒也不是说热心助人的那
种亲近,而是“更像个真实的人”的那种感觉;日剧的感觉都比较像“电视上的角色”,
常常很难借由角色很快就入戏。
我想这或多或少都跟他们的民族性有点关系,韩国人喜欢一群人聚在一起,日本人相对比
较独立,不喜欢麻烦别人(也不喜欢被麻烦);所以在整体色调跟氛围的呈现,日剧都给
人一种比较冷冽一点的距离感;而韩剧在处理这种社会议题上的手法,通常都还是会带一
点温暖跟关怀的角度,也会比较贴近人性观点
弄不好就会变得很狗血
但我相信tvN在这块的拿捏有一定的水准。
#情节是选择题
看戏的时候常常会想: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结果会变怎样?
每一个不同的选择
都会导向不一样的结果吗?
如果先设定好了结果
再回去反推情节又会怎样?
1.改变人物性格
2.影响剧情流畅
在日剧版的“mother”里,女主角发现受虐的小女孩,把她带回家照顾,小女孩醒来后,
她问小女孩的第一句话是:“想吃什么?想喝什么?妳有想去的地方吗?游乐园?百货公
司?动物园?”
小女孩回答:“札幌”,递给女主角一张剪报
上面是札幌的一间孤儿院介绍。
在韩剧版的“mother”里,这场戏的前面都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小女孩的回答,她说
:“去看候鸟。”
虽然这两场戏的结果都是:两人一起去看候鸟
但对于女主角心境的铺陈上就产生了差别
日剧版的让女主角有了“动机”
带小女孩走,绑架她,成为她母亲的动机
韩剧版的就有一种“太过顺理成章”的感觉
女主角看到小女孩对着候鸟群说把我带走吧
觉得很舍不得,于是跑去抱住她
告诉她:没有妈妈妳也可以活,我会帮助妳
这里女主角的心态
少了日剧版的那种“掠夺性”
好像反而多了一种“救赎感”
#拍摄手法
我更喜欢韩剧的手法。
其中有一场戏是女主角捡到掉在她家的小女孩随身笔记,日剧版的这场的处理方式,是特
写老师看着一页一页笔记上写的文字,交错穿插小女孩正在受虐的画面,跟那些笔记上小
女孩所写的东西(她喜欢的事物)画面交错,但这里出现的东西很多都没有意义:云、脚踏
车、夜晚的天空…
韩剧版的这里,一样也是用女主角看笔记的画面跟小女孩受虐画面交错,但这里带到笔记
里的事物就都有其意义:弯曲的下坡路、大大的行李箱、跟我对看的猫、仓鼠的声音…用
片段片段的画面,搭配小女孩细数这些她喜欢的事物的声音,慢慢拼凑出小女孩正在受虐
的事实。
这个手法真的有张力多了!!!!
-
没有对错,只是选择不同
原本以为我会比较喜欢日剧版
但两相比较之后,我对韩剧版
有了更多的期待
小女孩家的海边好美
有人知道那是在哪吗......
https://i.imgur.com/heSB4i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