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附图:http://blog.yam.com/ritakuo/article/89114419
新闻媒体的力量有多大?身为记者,到底应该报导什么?
是阅听众喜欢的,还是阅听众应该看的?
没有收视(流量),就没有广告效益,更何况是牵涉到政商揪葛更复杂的因子
活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中,商业利益好似更显得重要
不能独漏、不能不重视阅听众的声音、
媒体更可以操控于舆论的方向,沉默螺旋理论大者恒大的概念
我们或许忘记了….
记者的一支笔,可以救人,却也可以杀人!
身为记者的职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目前台湾新闻媒体正夯的李蒨蓉与阿帕契的事件,或许值得我们去省思!
韩剧《皮诺丘》是依据小木偶奇遇记童话故事为概念创造。女主角仁荷,就像是童话故事
中的小木偶一说谎话鼻子就会变长,仁荷患有《皮诺丘》,一说谎就会打嗝。
当然,戏剧只是戏剧,天底下竟然会有这么巧的事情!李钟硕饰演的奇河明,是整出戏的
悲剧与重点人物(当然哥哥更悲惨)。小时候身为消防官的父亲在在一场救灾中不幸罹难,
连带着九名消防官死亡。因为寻获不到尸体,被记者诱导性的逼问以及群众的舆论下,变
成杀人凶手;妈妈因为受不了舆论的压力带着自己跳海自杀;河明又因为误会哥哥,因此
被住在海边的爷爷救起后,将错就错的变成了爷爷死去的大儿子(达布),底下还有一个弟
弟(爷爷的二儿子),以及爷爷的同辈孙女朴信惠饰演(仁荷),隐藏身份一起生活着。而仁
荷的妈妈(已与仁荷爸爸离婚),就是当年提出诱导性逼问的记者,就这样开始了一段谎言
创造的新生活,忘却了痛苦的回忆,也开启了河明与仁荷两人叔姪,青梅竹马又是罗密欧
与茱丽叶的奇妙关系。
从小一起成长的达布(河明)与仁荷,即便是有了父亲事件的怒火,但仍然不减他们青梅竹
马的感情,甚至升华为浓烈的爱情,但有了叔姪关系,想爱又不能爱,直到因为仁荷是皮
诺丘(不能说谎)告白自己的爱恋后,以及两人成为记者后,才开始了后续的爱情故事。
故事透过皮诺丘病症,以及记者工作为背景,来阐述真相与谎言的代价!皮诺丘因为不能
说谎造成求职受挫,社会不接纳。但是,身为正常人的我们,谎话成篇才是对的吗?
小河明也是因为一段谎言,建构了一个假象的幸福生活,“说点谎话,那又怎样?”,
但也终究因为谎言付出代价,欺骗换来的幸福,真的好吗?
最后河明说:隔了14年,才明白!这也算是河明自我的成长吧....
我认为故事应该从两人当上记者后开始。因为仁荷妈妈的一段话,(为了斗争),让河明踏
上了记者之路。原本厌恶记者的河明,也在一连串与自己有关(?)的大案件下,渐渐了解
“什么才是记者?”
仁荷妈妈: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记者了吗?
河明:懵懵懂懂,好像有点懂了
“It's your turn now to stand where I stand”
不在其位,你根本不可能了解当中的难处,以及你会遇到的挣扎;
职场上,你可能需要面对很多,不得不低头或挺身而处的抉择
就像是仁荷妈妈与爸爸,面对一样的事,却做了不一样的选择…
就算是厌恶仁荷妈妈的行径,自己也差一点变成了那样的记者…
所以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一部悲剧故事,其实是一个励志与人生警示剧
整部戏的主角与配角们,几乎都与男主角有关系(需要道歉的关系),但却透过诙谐有趣
与透过新闻竞争的戏码,让悲伤降低,反而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以及温暖的笑声。尤其是
仁荷爸爸与爷爷的串场,整部戏的色彩不是黑暗,反而是充满阳光。
记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记者才是记者?新闻媒体到底该怎么做?整部戏
主要围着这个议题出发…
新闻学说,记者应该是客观的,客观的将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报导出来。
但是,你相信真正的客观吗?报导是人写的,其实也只有主观性的客观罢了。不过,记者
该拥有的新闻道德,以及追求真相的概念,我认为还是必须存在着!
整部戏有四个新闻观点值得我们去讨论
第一个概念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媒体可以杀人,却也可以救人
第七集中,世界上最悲伤的减肥新闻播出后,社会上马上涌入善款帮助大婶的女儿动肝脏
开刀手术费,正向的报导能够引起阅听者对某件议题的关注;
第八集中,MSC老大的训话,一一帮助眼前滑倒的人只是小爱,可是如果把滑倒画面拍摄播
出后,影响的层级又会是千百倍以上的效益(大爱)
这两个概念都是呼应,不能小看媒介的力量,只有媒体,才能将广大的声音传播出去,
否则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快速达成目标。也就是说,新闻记者报导的同时,不是
袖手旁观看着人跌倒不救,而是发挥大爱,这才是记者的公益之心。
第二个概念是:“想看的新闻和该看的新闻到底哪个才是优先?”
MSC与YGN又一次巧遇吃饭,对于这个议题争论不休
想看的新闻=收视率;应该看的新闻=新闻道德
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利益与道德,你会选择哪一条路呢?
河明对张贤奎说有一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问他想先听哪一个,好消息是他能去韩流明
星的演唱会,会消息是他得了肺腺癌…
张贤奎责怪河明怎么不早说,河明回答“想看的新闻不是韩流演唱会吗?那不就是优先的
新闻吗?”
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却能解释现今新闻媒体的现象,不论平面、电子、网络亦然。
只是,在追求商业极大化的状况下,我们,真的可以只做不管效益,只管关于“道德”
的事吗?
第三个概念是:“世界的关心与愤怒逐渐变凉,在真正负责人该登场的时候,愤怒凉却了,再也没人关心这件事,要想改变这个趋势,我依然还很小,还无力…”
透过大案件即将揭发时,眼看着即将被奥运会新闻(观众想看的新闻)淹没。新闻往往就是
一窝蜂的报导跟进,但当另一个受到重视的新闻兴起时,人们又会遗忘了现有的新闻。
过去的新闻,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吗?
就好比是阿帕契事件,新闻媒体一窝蜂的报导,是对,是错?
所谓的媒体杀人,这整件事是不对,但是媒体没日没夜播放,舆论频频讨筏下,
好似另一个《皮诺丘》事件,不至于因为新闻而造成家破人亡,但是,这需要吗?
不能独漏,又不能不报,或许只有在下一个新闻淹没后,现在才会停止播报李蒨蓉与阿帕
契的新闻。
第四个概念是:“若心存怀疑,所能做的也只有提问而已,虽然这些提问看似毫无力量,但是只要提问次数越频繁,他们就会企图掩盖证据,这些轨迹终究会成为我们取得答案的钥匙。”
透过皮诺丘这个虚构的病症,谎言处处的年代,只是,当新闻说了我们“想要”听的那
一半后,那么我们是否有勇气坚持去探寻我们“需要”知道的另一半呢?
最后,也呼应整部戏想要传递的概念,什么才是记者….
哥哥说:“我希望你像个记者一样,问世人们好奇的问题,那样才会成为跟宋车玉不一样
的记者…”记者不是利益或复仇工具,应该是报导真相给社会大众的工具…
最后,河明隐藏了自己想问的问题,而是问了大家都想问的问题,也让整个案件得以揭发
剧中人物都因为整串事件获得了启发与成长,河明、仁荷、灿秀、凡潮....,每个人都站
在不一样的事件,却在同一个立场下,去思考对方面对的一切。无奈地播报哥哥杀人的新
闻、只能支持妈妈牺牲的无奈、放弃妈妈的痛心,但也都在记者成长之路上,上了好大的
一堂课!
仔细想想,呼应整部戏的最终要旨:事情的开端,全都因为【谎言】!
如果没有谎言,这些事会发生吗?
对于好歹也修过两年新闻辅系的我,不知不觉在传播业混了快十年(虽然也没干过记者,
没有权力讲话XD),但我想,不论是记者,所有身处在媒体工作的朋友,想必都会面临到
同样一个问题。收视率/流量真的代表所有的一切吗?没有收视率/流量,就代表新闻/内容
没有价值吗?
我想,这值得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又,怎么改善呢?
原文(图配文):http://blog.yam.com/ritakuo/article/8911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