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楚的故事,《魏略》形容他"以恩德为治,不好刑杀"
这篇有感而发来谈一下曹魏对雍、凉的治理政策大纲
先来举一个类似事蹟的《三国志仓慈传》:"太和中,迁炖煌太守...大姓雄张,
遂以为俗...慈到,抑挫权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
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城狱讼众猥,县不能决,
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
原本抑强扶弱的曹操时代,《三国志苏则传》:
"(张)鲁破,则绥安下辩诸氐,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
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
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闲,流民皆归,得数千家"
到了九品中正制的文、明二帝,贫富差距被扩大了起来
富者欺凌贫者、而贫者为求生存故铤而走险犯下罪行,导致有许多案件等待料理
恰好减轻了刑罚的《魏律》在曹叡时颁布,游楚、仓慈便属于此政策下的典型父母官
当然曹魏不会没有针对M型化经济社会的配套措施,例如《三国志仓慈传》:
"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
胡常怨望,慈皆劳之。欲诣洛者,为封过所,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
輙以府见物与共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
以及《三国志徐邈传》: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
陇右三郡反,邈輙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糓,
邈上脩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糓,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把本来可能依附在豪强底下的黑户贫民,给浮上台面了
至于武都下辩那区,形式上算是间接打击豪强
认定天龙地位即将被曹魏介入,而感到不安遂起来抗争的,见诸《魏略西戎传》:
"近去建安中,兴国氐王阿贵、白项氐王千万各有部落万余,至十六年,从马超为乱"
大家知道他们后来被讨灭
接着曹操打张鲁前,妙才兄先有了下列这段没入自叛军余党的充公物
《三国志夏侯渊传》:"还击武都氐羌下辩,收氐谷十余万斛"
它们被用在《三国志张既传》里的奖赏:
"太祖将拔汉中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问既。既曰:
“可劝使北出就谷以避贼,前至者厚其宠赏,则先者知利,后必慕之。”太祖从其策,
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以食物为诱饵而非财宝,窃以为那批氐人不会太有钱
上述已提及迁徙规模,其他还有《三国志杨阜传》:
"及刘备取汉中以逼下辩,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阜威信素著,
前后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余户,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负而随之"
且"..转武都太守。郡濵蜀汉,阜请依龚遂故事,安之而已。会刘备遣张飞、
马超等从沮道趣下辩,而氐雷定等七部万余落反应之"
在下姑且把氐族的部落,约略近似为汉人的户(还望有版友提供精确资料,感恩)
可归纳出雷定这等氐人中应为躺着赚,而不愿在先前徙至别处的较富有阶级
或者更早时候就掀起叛乱的阿贵、千万,这些在数量上自然没有张既的那次多
值得注意的是,杨阜那次迁徙没啥诱因却仅用威信的方法,照隐恶扬善的逻辑
猜测没把反抗而镇压的事件给记了上去,故剩下万余户成功徙去小槐里
此外有钱人自然不会团结如铁饼一块,《三国志文帝纪》的"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
加上斩吴兰的强端,就是跟雷定阿贵千万作对的其他势力
最后为避免离题过多XD..再拉回来谈游楚,《三国志郭淮传》:
"太和二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详屯列柳城。张郃击谡,
(雍州刺史郭)淮攻详营,皆破之"
《魏略》:天水太守马遵将(姜)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
会闻(诸葛)亮已到祁山,淮顾遵曰:“是欲不善!”遂驱东还上邽。
遵念所治冀县界在西偏,又恐吏民乐乱,遂亦随淮去"
游楚在《三辅决录》里说到"太守本为国家守郡,义在必死"
得知刺史有带兵平乱的本钱,而从马遵、游楚的行为,即便有办法招募民兵
大概战力亦很有限,至少得撑到援军抵达为止吧
更甚者,游楚乃由张既所提拔而干了太守,切莫与其因为游楚老爸对张既有恩
认定这算爽缺,不如说是看重游楚统率能力还不差,所以给了他边境太守
抵御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潜在危险位置
有趣的是为何百姓乐于见到乱事?个人想法是尽管《三国志张既传》告诉我们
"是时,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动,扰扰不安,
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
王观的做法则是"乃假遣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勑事讫各还"(三国志王观传)
修筑了民生设施,暂时安定民心
但军事方面《魏略》说过曹魏对蜀汉"略无备预"
出动官吏搞民生已经是笔开销,没多余资源搞军事也甚合理吧
最重要的是,天水太守马遵未必会像游楚一般少于刑杀,所以在缺乏稳健防御工事下
遭敌人入侵而换人统治,或许有免于被刑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