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会想做这个是基于2ch还是日本某网站的某个讨论串吧?
总之他们有提出“某某君主的武将补完计画”。
虽然那只是像流水帐一样把史书上有名字又跟该君主有关的武将提出来而已,
不过我觉得那是个有趣的想法。
然后真正想开始写这篇的念头大概是前一阵子发表了那篇“嘉靖本与毛本关于吴会平定战
的差异”吧。之前是真没想到那两个人也可以用这种形式登场,后来再审视一遍《演义》,
发现不少以前以为没有在《演义》登场的武将其实是有登场过的(如祖郎),
这样的小发现总是会让我欣喜。
加上我又很喜欢这种“史官不载、小说家不爱、游戏公司也不青睐”却又有哏的人物。
所以,就来写吧。
....话虽如此说,实际构想了一下,才发现可发挥的其实不多。_(:з”∠)_
不是没有增加的空间,不过基本上都是会加到本来就没有人才问题的君主上,
如吕布大概可以加个七八个左右(不挑的话),像孔伷这种一人帝国就....真的没救了。(
汗)
还有就是,我不喜欢那种只要在书上出现过的人名就通通拉进来的作法。
这样只能满足一部份历史宅而已,我希望能让其他一些对历史不是那么熟悉的人,
看到这人会有“喔~~原来还有这样的人物啊”的感动。
所以那种只有名字出现在书上的基本上不在考虑之列,换句话说,至少要有哏可以写列传。
回过头来说张燕吧。
第一回选张燕的理由是因为他武将真的就够少。
在KT的设定下并州通常会只有一到两个城,这种情况下张燕跟张杨就会互换利用,
也就是说张燕的部下常常是张杨部下的误植:也就是杨丑跟睢固,
真正是张燕部下的武将我几乎没看到过。如果并州刚好有两个城(通常是晋阳跟上党),
张杨跟张燕共存,则张燕通常又会是一人帝国。
其实要帮张燕加武将真的很简单,你把他的列传一摊开,
然后把里面出现过的人名通通加进去,大概就可以得到一个不下现在黄巾的阵容。
但是我前面说过了,这种做法我不喜欢。所以我不会摆什么郭石青牛角李大目左髭丈八来
充数。
至少要有点能填写列传的东西。考虑到这点,我们就必须把目光移到袁绍发展初期一件重
要的,
却很少人注意的战事:魏郡兵反乱跟讨伐张燕之战。
初平四年三月上旬,在去年界桥之战告一段落、也接受李郭政府的仲裁与公孙瓒和解后,
袁绍在薄落津(钜鹿城西)大宴宾客。酒酣耳热之际,突然天上打下一声暴雷:邺城沦陷了!
原来不知怎地守卫邺城的魏郡兵集体造反,联络黑山贼于毒,
杀死太守,占领了邺城,目前有数万人聚集在邺城中。
在座的宾客多有家眷都在邺城的,纷纷惶恐泣涕不可名状,
唯有应该受打击最大的袁绍本人,却是镇定如常。
立刻率领众人南下,屯驻斥丘(邺郡东方),
也是天意照顾袁绍,黑山贼里有一个自封“平汉将军”的陶升,
不知道是突然天良发现还是怎样,独自反出黑山贼,率部众跷入西城,
救出袁绍跟其他袁绍宾客的家属,并亲自护送往斥丘袁绍军屯扎处。
袁绍大为高兴,立刻封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也许是因为陶升造成的内部分裂,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于毒放弃了邺城,
退守到朝歌的鹿肠山苍岩谷。(位于河内郡,朝歌城西)袁绍则于六月展开进击,
激战五日后大破黑山贼,斩于毒跟李郭政府任命的冀州牧壶寿(!)。
袁绍趁著余威,一路北上,把那些张燕的好朋友什么郭石黄龙左髭丈八全部打得落花流水,
或死或逃,最后于常山跟张燕本人对垒。这一仗,喜欢吕布的人应该不陌生,
因为这一仗吕布就是袁绍的秘密兵器:他在长安沦陷后先投奔张杨,
再辗转来到袁绍的帐下。这一仗吕布率领他的两个亲信:成廉跟魏越(又是两个可以放进
补充包的人物),率领骑兵队,重创张燕军,
但是人称“飞燕”的张燕果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的部队里混入了乌桓以及匈奴人,
论骑兵完全不会输给袁绍跟吕布军,两军展开激战,双方死伤都很惨重,
结果就以打平收场。
魏郡~常山之战其实是一个有趣但长久以来不被重视的战场,
本来界桥之战被写成桃园三匪跟老卖年糕的专用场之后,就有点被简化感了,
又更何况紧接在这之后这个半大不小的战事。不过从这场战事可以一窥张燕的实力之外,
也有不少可以深入考量的点,比方说魏郡兵的突然背叛,
其原因可能追溯到袁绍取下冀州时,让田丰整肃不听话的冀州人的缘故;
跟于毒一起战死的那个李郭政府所署冀州牧壶寿,
也可以考虑李郭政府对河北势力尝试拢络跟策反(吕布投张杨事也可以做一见证)。
并且这也算是唯一一场袁绍对张燕描写得比较清楚的战事,
所以这场战争中张燕方的两个主角:于毒跟陶升,
就被我视为最适合放入张燕武将补充包的人物了。
如果有人嫌太少了,那史书上还有几个名字:
张燕扩大势力初期跟张燕合流,算是黑山军开国元老的王当跟孙轻,
以及张燕派去援助公孙瓒(应在常山之战之后),但被击败的部将杜长。
....如果以邹丹只有一句被阎柔干掉都能入选,那照这个标准,这几个人也可以聊备一格
吧?
这就是这次的张燕武将补充包小论。
谨以此纪念那些史官不载、小说家不爱、游戏公司也不青睐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