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US的败家之眼,ROG玩家国度,
逐渐在完善键鼠方面的产品线
在ROG底下,小型对称鼠标已经有Sica了,不过Sica没有侧键,
对专注于游戏的玩家来说,虽然可以减少误按的风险,
但在一颗鼠标打天下、上网游戏文书通通包办的电脑使用者眼里,
鼠标有一对侧键是会更加方便的;
当然,需要左手人体工学,
或是对称鼠标的左撇子玩家也不在少数。
有侧键的对称鼠标ASUS ROG Pugio的推出,
让有以上需求,但又对ASUS ROG信仰虔诚、坚定不移的玩家,
终于不用叛教了。
不过除此之外Pugio还有个重点,
由于它与Sica、Gladius I/II、Spatha同样隶属ROG系列,
所以也有微动插槽设计,
不用烙铁,就能轻松更换微动开关,
无论是微动开关故障连点、点到回馈力度变软,还是想换个手感,
要换个微动,都是拆开鼠标两三分钟内就能做好的事;
而Pugio除了随鼠搭载理论寿命五千万次的D2FC-F-K(50M)以外,
也有随鼠赠送两颗D2F-01F,
让喜欢日制欧姆龙微动手感的玩家,不用另外多花40~50元添购。
![]()
ASUS ROG Pugio盒装正面,
右上标明支援ASUS自家的Aura Sync灯光同步功能。
![]()
![]()
盒装侧面则是标出众多ROG Pugio的特点,
如可更换的磁吸式侧键、RGB多彩灯光、
线条美学设计(装饰用的)、分体式按键、微动插槽、
出厂预装D2FC-F-K(50M)且另附日制欧姆龙微动。
![]()
盒装背面则是有一些说明。
![]()
开箱囉!Pugio的包装一样有塑胶泡壳的设计,
能让使用者在入手前,先试握看看手感对不对。
![]()
侧页有Pugio的介绍。
Pugio的原意是古罗马士兵,作为副武器使用的匕首。
![]()
摊开内容物,有收纳侧键面板与微动的配件盒、
说明书、便携袋、金属硬质ROG标志贴纸,
贴纸采用3M双面胶。
![]()
配件盒,里面有附送的日制欧姆龙微动开关、侧键面板。
![]()
附送的日制欧姆龙微动型号为D2F-01F。
![]()
赠送的鼠标便携袋,采红黑配色并有ROG标签。
![]()
ASUS ROG Pugio本体。
![]()
线材采用尼龙编织线,USB接头有镀金、
有整线带,没有滤磁环。
Pugio的线材虽然比不上橡胶线软,
但还算是尼龙线里比较没那么硬的。
![]()
使用前,记得先撕开新品底下的塑胶膜;
此外下方两侧黑色、半透明的饰条也有保护膜,
这个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撕开,不影响使用。
![]()
ASUS ROG Pugio正面,左右对称鼠标,
滚轮后方有一颗DPI调节键,鼠身左右两侧均有一对可换面板的侧键,
默认功能均为前一页与后一页,可分开设定。
Pugio左右键为分体式按键,比起一体式上盖按键,
更能确保均匀的按压力道,但同时保养上也多了两道缝隙要打理。
此外,顶部也有一颗亮灭两段式的DPI指示灯。
![]()
Pugio为铁灰色雾面涂装,该雾面涂装色调、手感都与Gladius II相近,
不易看出指纹等使用痕迹,擦拭保养也相当容易。
![]()
滚轮橡胶采用标志性的马雅纹路,两旁有导光条,能透出灯效。
![]()
Pugio后方。图中的ROG标志与乳白色导光条,
在鼠标接上电脑后会透出灯效。
![]()
Pugio前方。既然是左右手通吃的对称鼠,
就没有在高度上偏左或偏右的设计了。
线材虽然是固定不可自行更换,但有做防拉扯。
![]()
Pugio左侧。不难注意到鼠标最高点偏后,
有一对上半部雾面、下半部镜面,可更换面板的侧键,
侧裙也有马雅纹路的止滑橡胶。
侧键的棱角设计,方便玩家,
把姆指向上一推,即可触发侧键。
![]()
右侧也有一对侧键,同样可以更换面板。
![]()
Pugio背面,有3块铁氟龙脚贴、4个保护住鼠标螺丝的橡胶塞。
![]()
鼠标底部的装饰花纹,一路延伸到前端,
同时底部也有ROG标志与产品名PUGIO。
![]()
除了免烙铁,
就可以快换微动的微动插槽(这点会在后面的拆解详细介绍)以外,
侧键面板也是这只鼠标的特点之一,
细看侧键就不难发现图中,介于鼠壳与侧键之间的缝隙。
侧键跟鼠标是靠磁吸连接,
稍微抠一下这缝隙,就能将侧键面板卸下并进行更换。
![]()
侧键面板与本体采用磁力吸附连接。
![]()
更换侧键面板后的样子,
此时该侧的侧键就已实体遮蔽,无法按下。
接上电脑看看ROG Pugio的灯光效果,与实际表现。
![]()
![]()
![]()
![]()
与Gladius II一样,Pugio也有条状的透光设计。
经过测试,在macOS下,Pugio的基本功能都能被良好的支援,
但如果要开启驱动程式,进行功能上的调整,
还是以Windows为主。
![]()
实际握持时的样子,
详细心得后面会提到。
![]()
Pugio有两段式的DPI指示灯,固定白光。
![]()
![]()
![]()
![]()
让Pugio跟之前入手的Gladius II合照。
虽然灯效都是走相同的华丽风,但两者定位非常不同,
Gladius II是右手人体工学、鼠型偏大;
Pugio则是对称、后宽前窄而且重心偏后,且左右两边都有一对侧键。
![]()
驱动方面, Pugio所使用的ROG Armoury为整合驱动平台,
如果有其他支援的ROG周边如Claymore、Gladius II,
也可以这里做设定,不用再切换到其他程式。
Pugio的设定页面共有三大页四小页,再加上一个设定档切换的侧栏。
Pugio与Gladius II一样有硬件记忆设定档的功能,
可以一起按下DPI键与2颗侧键的其中一颗,或是滚轮中键来进行切换。
![]()
侧键的功能指派,要到左右侧视图里面,才能设定。
左右侧键都可以分配不同的功能,
像我就直接把右侧键分派成音乐播放程式的上一首与下一首。
![]()
按键可设定的功能一览。
除了最基本的鼠标功能以外,
还有设定为某颗指定键盘按键的键盘功能、宏、
包含复原/剪下/复制/贴上/关程式/显示桌面的Windows捷径,
还有控制上一首下一首、播放、暂停与停止的多媒体功能。
其中键盘功能如果设定为Ctrl,是可以边按压边滚动滚轮,来达成放大缩小、
或是边按C与V来实行复制贴上等等组合功能的。
![]()
Pugio的效能设定页面,每个设定档有两段,
以50为步进调整,最高可到7200dpi。
其他还有直线修正、加速度与USB轮询率以及按键回应时间。
![]()
背光页面,有恒亮与俗称呼吸灯的闪动模式,
也有艳色渐变的多彩循环模式,还有按一下亮一下的触发模式,
和彩虹波浪模式,以及会一闪而过的彗星效果。
不同部位可以设定成不同颜色。
如果有支援ASUS自家Aura Sync的主机板或是周边,
也可以点击上面的同步页面开启Aura Sync,
以取得更一致的视觉效果。
![]()
校准功能页面,除了可以调整工作高度、选择默认的表面设定档,
也可以进行手动校准。
![]()
选择手动校准并按储存之后,驱动就会出现校准提示,
此时移动鼠标,直到鼠标光标回复移动,才算是校准完成。
如果校准出事,按住左键、右键、滚轮中键再拔出并插回USB接头,
就可以回复默认值了。
![]()
宏录制页面,请记住,
录制时先把光标放在录制键底下、灰色长方形中的黑色区域,才会录制行为。
Pugio的宏是软件行为,这也意味着如果要用宏功能,必须开着软件。
外在与软件都看完了,接下来看看拆解。
如果只是单纯更换微动,Pugio做得相当简单,
但若要接着拆下去,可就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了。
![]()
首先先告诉大家:侧面的止滑橡胶,在边缘的部分,
有做进鼠标中壳,并作点胶加强,避免长时间使用后的翘起。
对了,为了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形变,强烈建议不要模仿这样的动作。
![]()
接着示范如何更换微动。
首先拿掉4块橡胶塞,解下4颗十字螺丝。
![]()
卸下上盖时要小心,因为上盖有一片电路板,
是与鼠标主板用排线连接的,要是大力一扯,
你的DPI键与DPI指示灯就要跟你说掰掰了。
![]()
Pugio鼠壳与电路板特写,
部件都是以排线与插座连接。
上盖的螺母是金属材质,
确保频繁拆卸后,还能有一定耐用度。
按键柱采一字设计,有塑胶材质贴片。
![]()
DPI指示灯与按键电路板。指示灯采用白光灯珠,
DPI键采用的开关键程短、声音闷。
![]()
看一下电路板,如果只是要换微动,拆到这里就行了。
![]()
出厂预装的微动型号为Omron D2FC-F-K(50M),
是中国制欧姆龙微动开关,提供5000万次理论寿命,
点击手感清脆与常见的D2FC-F-7N差不多。
微动下面也有附上Gladius II所使用的微动垫片,
要更换其他与它高度相同的微动,
如D2FC-F-7N时记得顺便拆下垫片换过去。
至于日制欧姆龙像是D2F-01F,
因为微动本身高度高一些的关系,就不用垫片。
![]()
Pugio采用原相科技Pixart PMW3330DM光学引擎,
提供7200dpi灵敏度、150ips最大追踪速度、30g加速度。
![]()
MCU为NXP LPC11U37F,在这部分的用料与Gladius II相同。
![]()
接着往下拆,首先拆下导光板,
可以发现电路是贴著黑色塑胶料件,
而电路上的RGB LED是紧贴著导光板的。
![]()
拆得相当累,大致上能分为这些部件。
再重申一次,如果你只是遵守规矩,乖乖地换微动,
过程之简单,绝对能感觉得出Pugio的胸怀为你而敞开,
但如果你为了看用料或是什么因素,爱乱拆一通,
恭喜你,今晚要做恶梦了。
![]()
微动插槽、中键微动与滚轮编码器,
集中在一张独立的电路板上。
滚轮中键无微动插槽,采用方形微动开关。
![]()
从一些角度可以看到编码器为ALPS出品。
![]()
连侧键机构都采用两颗螺丝固定。
整体来说,鼠线、DPI电路板与滚轮灯也都采用插座式连接,
侧键机构与侧键微动(厂牌没看过,上面有一个D标志)
也都采用螺丝固定,
要做到这样的内在,还得把重量控制在不会过重的103g,
只能说Pugio 2500的开价,确实是有一定的基础。
![]()
组回运作前,先接上电脑看一下导光板的效果!
![]()
以下是个人的使用心得。
别的不提,Pugio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侧键的误按,
但你买了Pugio,第一个会遇到的两难就是:侧键。
Pugio侧键相当好按压,但相对的,也容易误触,
这也是为什么Pugio要附给你遮蔽用侧键面板的原因,
不过后来,我还是觉得很两难,毕竟一对侧键就做在那,
驱动可以分开设定,也摆明了说你大可左右开弓,
就这样废掉,难道不可惜吗?
后来灵机一动,我索性连原厂的侧键面板都不装了,
直接让那些孔洞外漏,这同时使得侧键低于平面一些,
如此一来,这样就“比较”不会误操作,
也不会废掉一对侧键,缺点就是手感怪怪的。
左右键默认为D2FC-F-K(50M),
配合分体式按键,手感清脆,
中键微动手感与奎蛇2013及以后版本、自家Gladius II类似,
都是键程短,按压力度大、声音低沈的调性
滚轮段落感适中,润滑到位噪音不大。
至于Pugio对于不同握法,所带来的舒适度,
就比较主观了,
我只能说个人手长16.5,抓握感觉非常适合。
再往下细讲…
131握法
(拇指在鼠标左侧,食指在鼠标左键,中指滚轮,无名指右键,小指在鼠标右侧)
很顺,基本上不用担心侧键误按问题。
122握法
(拇指在鼠标左侧,食指中指在鼠标左右按键,无名指小指在右侧)
如果不遮蔽惯用边另外一侧的侧键,会很容易误按。
握感方面大致上是如此,如果有什么待修正或想讨论的也欢迎提出。
后宽前窄的鼠身也方便灵活运用,
想舒适的浏览网页或游戏,又或者是要趴握时,
可以把拇指与小指定位在宽边,
而在抓握或是进行激烈FPS比赛等等需要精确控制鼠标的场合,
窄边就是一个很好的施力点。
此外,微动插槽也让Pugio不用烙铁,
就能简单更换故障、手感发生变化的微动,
这点对按键使用频率高的玩家也是一个加分。
当然,Pugio这样有棱有角的外型,虽然给其带来一定的视觉效果,
不过不见得每个人都能适应,
最好还是去店内试握看看,
再决定要不要把它与随鼠赠送的枭鹰控制版鼠垫一起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