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说,米色/灰色这种配色的键帽是复古风,但到底有多古呢?
简单答案:其实没有很古。
完整答案:在个人电脑的普及前,电脑厂商虽然是以IBM为最大,但仍是各说各话,没有
划一的标准,键盘也是一样,A牌的键盘,大概就不能用于B牌的终端机。从黎明期的五零
年代,到快速发展的六零年代,到七零年代,键盘可说是“有声有色”,也就是会发出很
大的声音,也富有颜色。毕竟当时,电脑可是走在科技的最尖端呢!
http://computermuseum.informatik.uni-stuttgart.de/dev/tmp/ibm029c_5.jpg
(蓝/灰配,三色成形,可能是PBT,1964)
http://excelsior.biosci.ohio-state.edu/~carlson/history/images/2250b.jpg
(蓝/黑配,二色成型,1965)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623/22524397296_cfc65b3098_k.jpg
(70年代早期)
当年公司如果有电脑,有可能不装在机房里,反而陈设在大厅或穿堂内,使来往的人都可
看到,是可以炫耀的东西。1962年出品的新型Selectric打字机,同样也是打字机方面的
最高端,也做成十分讨喜的造型、配色:
http://typewriterdatabase.com/img/g6_32_1360007397.jpg
http://typewriterdatabase.com/img/g4857_21442_1435338907.jpg
http://s7.computerhistory.org/is/image/CHM/x1059.91ap-03-08?$re-medium$
(改造成终端机的打字机,1965左右)
http://ibmcollectables.com/s-360_65.jpg
(粉刷成喜气洋洋大红色的大电脑)
当年IBM推出System/360大电脑时,有六种标准颜色可选,还可以自订颜色 (要付费)
http://www.starringthecomputer.com/snapshots/thx_1138_ibm_s360_2.jpg
(常见的粉蓝色)
1970年,行政院成为IBM电脑的用户之一,不知是刷成蓝色还是红色?
其实此前电脑也曾走过一段灰色岁月,不过当时是电脑的草创期,万事都不具备,只要能
用即可,所以对外观没有什么需求。不过当时电脑还是大明星呢: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hr/0/0a/IBM305RAMAC_2.png
(坐落在公司大厅的IBM305以及刻意用玻璃橱窗展示的大硬盘,五零年代中晚期)
该颗硬盘容量其实只有5MB。
到了七零年代末期,电脑不再是可供炫耀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曾有的光彩。丧失了陈设在
厅堂的光辉,也丧失了令人惊艳的色彩。特别是德国标准化学会,突然发布一个标准,要
求将键盘的高度限制在30公厘以内,仰角也不可超过15度,底色限用亮色,刻字限用暗色
,并推荐用米色、灰色。也不得用会反光的材料,称对打字者的眼部健康较佳。
这标准横空出世,电脑界就堕入了灰白的世界,所有太大、太高、太亮的东西(不仅是键
盘)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所不在的米色:
http://images.pcworld.com/images/article/2011/08/rough_pc_22-5206119.jpg
http://www.mauseum.net/Tastatura/35Jahre.jpg
(七零年代到现代的距离,主要是高度)
在国外,这个标准的出现,与个人电脑的出现几乎同时,标示了“古代键盘”的结束,与
“现代键盘”的肇启。虽然灰白色长久看起来可能真的比较舒服,但高度的限制也使为数
甚多的上古轴体趋于灭绝,风评最高的beamspring也因此废弃,被屈蹲弹簧取代。
http://i.imgur.com/pgHw3xc.jpg
(一个轴没加键帽就超过标准了)
http://www.technikum29.de/shared/photos/rechnertechnik/nova-detail.jpg
(七零年代中期,现在看来颇有颓废科幻风,当时可是真的最尖端)
但这个标准虽然使许多史前轴体灭绝,却也促生了新生代。这是改制前的樱桃轴:
https://deskthority.net/w/images/c/c0/Cherry_M6_assorted.jpg
改制后的樱桃轴:
http://forums.vr-zone.com/photopost/data/500/medium/IMG_01994.JPG
换言之,如果没有个人电脑的出现,没有这个标准,现在各位手上的键盘可能都不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