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 ASUS ROG Gladius使用与恶搞心得

楼主: Symbian (盖世神鞭)   2016-04-11 23:58:46
http://i.imgur.com/O332U1E.jpg
华硕以往在键鼠周边方面都是与大厂如Razer合作推出相关产品,
现在游戏周边的市场越来越大,他们也跳下来竞争推出了有自己想法的产品。
除了Strix品牌产品线之外,Sica与Gladius这两只,
隶属于玩家共和国品牌旗下的鼠标也是其中之二。
之前由于想体验微动插槽所以已经借了别人的Sica玩了一玩,
事实证明微动插槽优点虽多,但也有一些细节是必须注意的。
Sica本身体积较小,适合需要灵活操作的RTS游戏,当然也是可以拿来打FPS的,
但个人比较习惯使用像是奎蛇、IE3.0这样的右手人体工学大鼠,
所以一开始就锁定了Gladius。
Gladius字面上背后的意义是古罗马军队的短剑,而这颗鼠标还有个中文名字,
叫神鬼战士。不管如何,你只要知道它是适合右撇子的人体工学大鼠,
而且还可以不用动到烙铁,便能换微动,还有可拆卸更换的线材就行了。
http://i.imgur.com/sXOurs3.jpg
这次的主角合照,优先看看Gladius,Whetstone砺石鼠垫后面会慢慢讲。
http://i.imgur.com/ij2oGOZ.jpg
Gladius盒装正面。右下角标出三个特点,人体工学设计、微动插槽、分体式按键。
截自官网上的一些规格重点:
连结科技:有线
感应技术:光学
产品尺寸:L 126 x W 67 x H 45 mm
重量:116 g
颜色:陨石灰
分辨率:6400dpi
ROG 键轴插槽相容键轴清单:
-Omron D2F 系列键轴: D2F、D2F-F、D2F-01、D2F-01F
-Omron D2FC 系列键轴: D2FC-3M、D2FC-F-7N、D2FC-F-7N(10M)、D2FC-F-7N(20M)
http://i.imgur.com/91Xqgv2.jpg
侧面有图解,简单来说在强调的,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分体式按键,
与微动插槽以外,还有侧键的易按设计。
http://i.imgur.com/rPM4wLU.jpg
底部有更多说明,还有详细构造爆炸图。
http://i.imgur.com/1aqABKM.jpg
打开包装,封面有一些关于鼠标的故事,最主要是Gladius这名字的由来。
至于鼠标包装本身则是有塑胶套壳的设计,让你可以先行试握体验手感,
确定没问题再带回家。不过Gladius已经是上市了一年多的鼠标了,
目前很多店家都有提供实品展示,可以直接动手玩就好。
http://i.imgur.com/TDUPfMk.jpg
手上的Gladius除了鼠标本体、能放置鼠标与线材的收纳袋,
还有Micro USB编织线与橡胶线材。补充说明一下,
全新品还会有说明书,ROG贴纸与备用脚贴,还有日制欧姆龙微动。
http://i.imgur.com/meOiaDj.jpg
在线材方面,Gladius默认就给了玩家一些选择的权利。
除了能使用目前比较普及的MicroUSB线连接以外,
Gladius就已经有两条均配备镀金接头,分别为一条2米长,
附带整线环与滤磁环的尼龙编织线,以及一条1米长的橡胶线,内附在包装之中。
这些线,当然也是可以拿来给手机或是平板使用的。
在线材方面可以说是各有优缺,2m的尼龙编织线在质感与形状固定方面有优势,
长度也相当够,但与桌面摩擦力较大,且比较不利于鼠线夹的使用;
1m的橡胶线,与桌面摩擦力较小、方便鼠线夹使用也方便好带,
但长度在面对一些使用情境下就比较吃紧。青菜萝卜,
各有所好,玩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线材,我是使用尼龙编织线连接鼠标,
橡胶线则是拿去给手机充电使用。
虽然理论上只要是MicroUSB的线材都能连接Gladius,但还是要注意一下线头的宽度。
我用LG原厂传输线就会有太大无法顺利插进的困扰。
http://i.imgur.com/ubxJVTY.jpg
好,配件看完了,来看一下鼠标本体的……
http://i.imgur.com/6FJjZLN.jpg
OK刚才发生的事情纯属意外,继续看今天真正的主角Gladius。
俯瞰就不难发现,Gladius是偏向IE3.0右手人体工学设计的鼠标,
而且大小方面比较大。线材也可以从鼠标上卸下,方便携带;
鼠标在左右键方面采用了分体式按键设计,手感与按压力道都会比一体式按键均匀,
不过在保养上就是会多两道缝要处理,这些优点与困扰与Sica相同,也一样利大于弊。
http://i.imgur.com/H2VXgRB.jpg
来看一下鼠标背面,简单来说可以发现Gladius有偏左的隆起,
与Sica对称的外型有所不同。
鼠标表面与Sica相同为钛灰色雾面喷漆,
而非一开始手感优良但久了有发黏隐忧的皮革漆面。
Gladius也有华硕Republic of Gamers玩家共和国象征性的败家之眼标志,
通电后这里、滚轮与DPI指示灯都会发亮。
http://i.imgur.com/Nj3dd8t.jpg
Gladius前脸,若要使用自备的线材,就要注意一下开口的宽度。
http://i.imgur.com/bhVAohQ.jpg
Gladius左侧,有一对镜面处理的侧键,与大面积的防滑橡胶,
上面也有可以在其他ROG周边上看到的马雅概念设计纹路。
两者不同的是,Gladius在这块的处理是手感较柔软的橡胶,
而Sica是单纯的塑胶材质。
侧键让网络浏览方便许多,
在宏键的设定上也让Gladius较Sica更加有弹性,
不过使用者就要注意一下自己会不会有误触或是手感上的不适。
http://i.imgur.com/RQYvLCq.jpg
Gladius右侧,空空如也,除了止滑橡胶。
http://i.imgur.com/uENpNL9.jpg
翻到底部,可以看到4块铁弗龙材质的脚贴,
且边缘有沟槽方便玩家从该处撕开脚贴。
每一块脚贴底下,也都有一颗螺丝。
http://i.imgur.com/orwPBrn.jpg
前面已经提到了Gladius的线材为可拆卸设计,那要怎么才能确保线材扣得紧?
这边的一处卡扣在插入原厂线材时就会扣住传输线,同时你会听到咖搭的一声;
要拆下线材时,往下扳这个卡扣,再抽出就可以了。
当然,要用上这一个固定的功能,还是要搭配Gladius原厂的线材比较好。
硬件部分,Gladius可以说是并没有让人失望,来看看软件层面的驱动程式吧。
从华硕的官方网站,可以很简单地取得并安装给Gladius所使用的ROG Armoury 。
这套软件在资源方面,内存会占用约60,000KB左右,对电脑负担比较轻。
要注意的是,安装以及开启ROG Armoury时,
会将控制台中鼠标的指标移动速度,调回6格的Windows默认值。
http://i.imgur.com/ZoEPsvu.png
Sica还没还给朋友,拿来插个电脑看看。
我们可以在上方看到分别代表Sica与Gladius的分页按钮,
而这也是ROG Armoury的优势之一,
也就是可以在单个驱动平台上,统一管理一个或多个支援的装置,
不用分别打开各自的驱动。
驱动接口干净简洁,Gladius底下有四大页面、宏设定与设定档选择。
扁平化的风格在Windows 10的环境下不会显得突兀也不会眼花撩乱。
上手难易度方面,除了设计逻辑易懂外,
哪里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按一下功能旁的问号来看看说明。
下面的心得其实与Sica篇大同小异,如果不想跳转到Sica的心得的话,可以往下看。
先讲设定档。ROG Armoury支援存放多组设定档,
我们可以在“电脑端设定档”标签底下看到我们目前存放的设定档。
有需要用到哪个设定档,只要拉进鼠标端设定档,等约五秒左右驱动软件写入即可;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针对鼠标端设定档做编辑。
硬件方面,Gladius有板载内存,内建一组设定档,
也就是驱动中“鼠标端设定档”的部分。
我们可以先写好宏并指派宏给某一个按键,
存成设定档,再将设定档写入鼠标、然后关掉软件,
存在鼠标上的按键设定或宏依旧有用。
在建立设定档时,驱动会在个人文件夹的ASUS\ROG\ROG Armoury\Gladius\Profile
底下也建立一个对应的.pof档案;并且,驱动也支援汇入.pof档案,
从备份回复或与他人共享会比较方便。
http://i.imgur.com/5RKBhW3.png
再回过头看看按键这一页。
Gladius与Sica相比,又多了两颗侧面按键可以进行设定,
自订空间更大也更不会绑手绑脚;
使用者可以透过ROG Armoury设定一些想要的按键功能,
不过你需要设定至少一个键为左键主要点选功能──也就是说,
如果你需要更改左键功能的话,你得指派其他地方为左键点击。
http://i.imgur.com/Uhc59cq.png
驱动本身的按键设定就提供了很多功能,
包括增减音量、上下首音乐、静音开关的“多媒体控制”,
以及有复制、贴上、剪下、还原、关闭视窗和显示桌面的“Windows捷径”,
还有除了基本功能外更包括双击、上一页下一页、
左右卷动的以及停用该按键的“鼠标功能”。
当然你也可以指派鼠标按键为某一键盘功能,或是执行某个你已经设定好的宏。
http://i.imgur.com/hpju75T.png
宏部分也是很简单就能设定好的一环,
点开位在驱动右上角的宏按钮,可以看到如上图的画面。
默认条件下,按了录制钮就能录制你按的键,
也能一并录制你按下每颗键之间的延迟,
你也能编辑这些录好的按键讯号与延迟时间。
如果希望延迟控制在固定数字甚至是不希望延迟的话,
按下左下角的齿轮按钮再做设定就可以了。
http://i.imgur.com/IMcwrDU.png
效能页面,Gladius能调整的细项也比较多,光标减速/加速度,与灵敏度,
还有轮询率(USB Report Rate),
甚至是直线修正(Angle Snapping)都可以在这里进行调整。
灵敏度方面,Gladius可以提供最高6400dpi、最低50dpi的数据,
并能以50dpi为一单位调整,
同时有两个以DPI键切换的档位,一档亮DPI指示灯、一档不亮灯。
轮询率的部分,Gladius有125Hz、250Hz、500Hz以及1000Hz,
还有1500Hz以及2000Hz这两个其他家比较罕见的选择。
以单纯稳定实用而论的话,还是开到500Hz就好,顶多1000Hz吧。
http://i.imgur.com/qkbRf8F.png
往下看到背光页面。Gladius的DPI指示灯、滚轮灯、
ROG LOGO灯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开关。
其中LOGO灯又可以有闪动,也就是俗称的呼吸灯效果,
以及恒亮这两个发光模式可以选择。
http://i.imgur.com/XPqFeGg.png
往下看下去。比起Sica,Gladius又多了这个校准页面,
在这里可以调整工作高度,还有表面校准设定,
玩家可以在默认表面里选取目前所使用的鼠垫材质,
让鼠标能在不同的表面上有更好的移动表现。
http://i.imgur.com/tEk9WOL.png
像这样点选鼠标端设定档直接对鼠标做设定,
就会跳出一个“手动校准”的选项可以做选取。
按下开始后,就可以移动鼠标,此时光标不会有动作,
一小段时间后便会跳出视窗告诉你校准成功或是失败。
http://i.imgur.com/C2I0zKY.png
如果校准后,在鼠标移动上面遇到困难导致光标无法移动之类,
问题也很好解决,只要按下“左键 + 滚轮中键”5秒钟,就可以重置了。
最基本的驱动与外观等等,都已经看过一轮了,接下来当然也要来个恶搞时间,
前面都提到了Gladius有可以免烙铁就能自由更换微动的插槽,下面就来做点尝试。
http://i.imgur.com/WfvZ5VJ.jpg
作为一个比较早期的产品,Gladius并不像他的小弟Sica方便,
需要先拆开4块鼠标脚贴才能拆下鼠贴下的4根螺丝。
相较之下,Sica在拆解方面就不需要破坏鼠标脚贴,
只要掰开2个橡胶垫就可以拆下螺丝卸鼠壳了。
如果不希望脚贴变形得太严重,可以考虑使用吹风机,先将脚贴的背胶吹温再撕下。
http://i.imgur.com/zmdk5M6.jpg
拆下鼠壳后的Gladius,连电路板上都有ROG标志,
还有一张保固贴纸,底下有螺丝,如果不希望保固受损的话,
不要动到这块就是了。
http://i.imgur.com/WQB4QfV.jpg
拆下的鼠壳,螺丝孔部分用上金属材质,能避免拆下螺丝时的悲剧。
http://i.imgur.com/eZJQ7IX.jpg
在ROG Logo部分贴有一块导光用的软质白色橡胶,
能使得透光更均匀,下面有图可以做为对比。
http://i.imgur.com/FglGjOk.jpg
http://i.imgur.com/keFL7fN.jpg
如图,有导光板的是Sica,拆下导光板的是Gladius,
不难发现导光板的存在让灯光效果有了很大的差异。
我们也能透过这张图比较Sica与Gladius之间在外型与大小上的不同,
Sica比较小的鼠身能更灵活地操控,
左右手对称的设计让左撇子使用得更愉快;
Gladius的右手人体工学设计则是能让右撇子玩家舒适进行游戏,
侧键在浏览网页方面也更方便。
http://i.imgur.com/AFmUCDd.jpg
再往下拆,大致上可以分成这些部分;按键板、中壳与上盖。
与手感最息息相关的按键板,有用螺丝与卡榫固定。
http://i.imgur.com/4wiCTVF.jpg
看一下有ROG Logo的上盖外壳,
颜色为半透明红的ABS+银色喷漆,组成我们所看到的外观。
http://i.imgur.com/k4Lfpgs.jpg
回到电路板上,看看重头戏。
Gladius在左中右键都采用了插槽设计,
可以不用烙铁就能更换微动,编码器为ALPS出品,滚动段落感适中。
http://i.imgur.com/ZyBZG9p.jpg
Gladius默认是采用左右键D2FC-F-7N(20M)、中键D2FC-3M的搭配。
要更换中键微动,请先拆下滚轮。
大致上与Sica相同,Gladius的微动插槽有以下4点要注意:
一,由于插槽最主要是针对尺寸接近13mm X 6mm X 6mm的长方形三脚微动设计的,
部分方形两脚微动,像胖了一点点的凯华静音微动就会尺寸不合卡不上去。
二,日制欧姆龙与中国制欧姆龙存在高度差异,
Gladius也有在出厂的D2FC-F-7N(20M)底下加上垫片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要更换新的中国制欧姆龙或其他高度较低的微动,
记得将垫片从原本的D2FC-F-7N(20M)底下拆下垫片,并装上新微动,
垫片的更换步骤可以往下看,是我之前用Sica的D2FC-F-7N的示范。
http://i.imgur.com/q4qpE7h.jpg
http://i.imgur.com/T2au4fv.jpg
首先,从出厂的微动底下小心地拆下垫片,
然后将垫片的洞口对准新微动的的二根针脚,再将垫片服贴好,
这时就完成了垫片的更换,可以装上鼠标的微动插槽。
三,虽然华硕电竞鼠标与键盘的保固还算是不错,
但我也不建议使用针脚已经弯曲得相当严重的微动,
以避免伤害到插槽,还要去送修。
从其他鼠标拆下来的微动,在装上前也一定要清掉上头多余的焊锡再放上插槽,
如此才能避免插槽毁损。最保险的做法,还是直接购买全新的微动。
四,目前华硕官方网站公布的ROG 微动开关插槽的相容微动开关清单如下:
-Omron D2F 系列微动开关: D2F、D2F-F、D2F-01、D2F-01F
-Omron D2FC 系列微动开关: D2FC-3M、D2FC-F-7N、
D2FC-F-7N(10M)、D2FC-F-7N(20M)
一般使用者可以看这个清单去选购微动,
毕竟这些清单内的微动已经能符合大多数人对于手感的要求。
当然,你也可以买一些三脚微动来好好尝鲜,找到最适合自己手指的选择。
http://i.imgur.com/jxoJL8m.jpg
拆下的滚轮轴,与黑色的滚轮胶皮。
http://i.imgur.com/FS4W1Ha.jpg
后来我有用从其他鼠标上杀肉的白色半透明胶皮,试试看发光效果....
http://i.imgur.com/oGcvzBn.jpg
http://i.imgur.com/4ksgFNV.jpg
在换上白色半透明胶皮,整颗滚轮都会发光的视觉效果的确不错,
但白色久了有发黄的隐忧,
这点我们看一下用了一段时间后的DeathAdder 3.5G 就能发现了,
所以Gladius原厂使用黑色滚轮胶皮,应该也是有实用考量的。
后来我决定继续往下拆,请注意接下来的拆解会影响保固。
http://i.imgur.com/uSillkF.jpg
http://i.imgur.com/jgOkOzx.jpg
看一下拆下的板子。DPI切换键微动开关是两脚的,
侧键微动部分有用一个可以拆卸的塑胶小部件来进行固定。
http://i.imgur.com/RHtEtaO.jpg
MCU采用的是意法半导体的STM32 F103T6U6A,与我们可以在Sica上看到的相同。
光学引擎这部分没有拍到,是采用Avago ADNS-3988,最高6400dpi。
http://i.imgur.com/GB4meMi.jpg
拆完才想到可换微动,好吧,手头的微动集合一下,准备开工。
重申一下,要拆微动不用拆到这么后面,只要卸下鼠壳就可以了。
因为键程比较长与回弹手感比较偏Q的关系,
所以我这次与Sica一样不会换上日制欧姆龙D2F-01F与D2F-F。
分享一些心得:
华诺(Huano)微动对大家来说,比较熟悉的就是Zowie所采用,
打上Zowie标志,而且手感又脆又响的定制微动开关了。
如果喜欢EC1或EC2的感觉,就可以考虑购买华诺微动换上。
我手上有粉点、蓝壳白点还有黄点,装过一轮Gladius左右键的个人心得是,
黄点比较类似D2FC-F-7N但还是在声音与回弹方面有差别;
粉点在装上Gladius之后,与EC1/EC2的调性最像;
而如果喜欢再硬、再厚实一点的手感,可以考虑蓝壳白点。
粉点与蓝壳白点都算是回弹比较快的,
对于进行FPS游戏时抓点射节奏与手感应该多少有点帮助。
http://i.imgur.com/n7sJ2FO.jpg
Cherry微动。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Cherry MX的键盘轴,
但Cherry也有适用于鼠标的微动。
我手头有的是按压力道为1.47N的DG6,与0.74N的DG2-T85,
也就是图中的左右键微动。
我必须先讲,DG2-T85装在Gladius的感觉就是.... 怪。就一个字,怪。
Ikari、DeathAdder 3.5G/2013这些装D2FC-F-7N时手感都会有点软的鼠标,
在改装上DG2-T85后可以让按键按起来不致于这么软,
回弹更明确,更有确认感。
但装上Gladius,就不见得这么合适....
感觉除了比较硬以外,键程方面在替微动加上垫片前,
就已经很浅,坦白说我不是很推荐Gladius+DG2的组合。
DG6的话,就更不用提了,喜好重手按键的金手指,肯定会喜欢。
欧姆龙(Omron)方面,我也一样准备了绿点D2FS-F-N、黄点D2FC-3M,
都是中国制欧姆龙。
绿点D2FS-F-N帐面上按压力道0.85N,虽然光看数字来说的确比0.74N、
原厂配备的D2FC-F-7N(20M)还要硬一些,
但老实说我真的感觉不出与原本的D2FC-F-7N(20M)在手感方面有什么差别;
黄点D2FC-3M,也就是Gladius原厂出厂就会搭配的中键微动,
在装上Gladius左右键后,无论是在手感还是声音方面都比较闷,而且还有点肉。
最后我的搭配是:左右键使用华诺粉点,中键采用华诺蓝壳白点。
华诺粉点微动的回弹与短键程,还有清脆的声响都是我选择使用的原因;
而中键部分,因为会担心滚动滚轮时太大力误触中键,
所以就没有用太轻的微动了。
http://i.imgur.com/IXCVh9y.jpg
http://i.imgur.com/RQ77gri.jpg
侧面的马雅纹路止滑橡胶,虽然纹路设计很独特,
但如果你不喜欢软软的触感,或是更喜欢单纯的手感,
也是可以像这样撕下来的。虽然一般来说用户不会这么做,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Gladius在这一块用的背胶,
甚至在撕下时也不太有残胶的状况。
http://i.imgur.com/LwqBvOY.jpg
与手头部分的右手人体工学鼠标作比较,IE3.0的经典地位不可否认,
400dpi的效能虽然在一些FPS游戏中已是够用,但已经比较难作为日常使用;
不过,也不用担心,现在基本上各家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右手人体工学鼠标,
可以接替IE3.0的位置,但还要作出什么差异化,就各凭本事了。
先不论Gladius,看看其他家厂牌,
我们可以看到Zowie,边角处理圆滑、搭载华诺定制手感特别的微动,
还有大一号与小一号分别的EC1/EC2;
可以看到罗技按键虽多但布置合理、引擎强悍而重量稍重,还有的G502;
也可以看到Tt在鼠壳加了通风孔,照顾手汗族群的Ventus X;
以及双飞燕旗下,以宏功能强悍为主打的血手幽灵左三枪V3;
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Razer炼狱奎蛇,其他的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述。
http://i.imgur.com/O332U1E.jpg
Gladius?可拆卸的线材、免用烙铁就可更换微动的插槽,
还有不错的用料和ASUS皇家俱乐部的后援,
如果要我说出哪几点是比较吸引我进而入手Gladius的,
我会不假思索就讲出这四点。
但论设计,很多细节也是值得一提的,
比如说确保左右键均衡按压手感的分体式按键、
不采用皮革漆而使得保养困扰较少的外壳,
甚至是顾及灯光效果而用的导光橡胶片,
还有软件方面,便于管理多个装置、占用资源较少的ROG Armoury驱动程式等等,
都是Gladius能让人给予正评的地方。
当然,身为一个2014推出、ASUS ROG第一代搭载微动插槽的鼠标,
Gladius在设计方面还有一点点改进的空间。
与较晚推出的Sica相比,虽然Sica不能免烙铁更换中键微动,
而Gladius在中键微动方面就有插槽设计可轻松更换,
但Sica底部螺丝的位置设计,使得Sica在不用拆卸脚贴的情况下就能卸除外壳,
进而更换微动;反观Gladius,需要拆下脚贴才能拆卸螺丝,
相较之下Sica在方便性这块,就优于Gladius了。
幸好,Gladius的新品还有多附上更换用的脚贴,
并且也有在脚贴附近有凹槽,方便玩家撕下,
至少还是能在拆脚贴这部分方便一些。
如果喜欢右手人体工学鼠标,又爱更换微动换换手感,
或担心微动变软、连点故障等等还要操起烙铁修的使用者而言,
Gladius的确不错。
作者: Nonlining (非现上)   2016-04-12 00:15:00
好详细的介绍,我也有买这只鼠标。但是左键有点有点松
作者: oyasuminasoi (滑石粉)   2016-04-12 00:24:00
鼠垫好用
作者: skull0107 (林冬冬)   2016-04-12 00:35:00
这只超好握der 半年前买一只 因为需要多侧键换成G502 那只给了我弟 后来实在忘不了它的握感 前天又订了一只放公司今天刚收到
作者: chevalerie (DD)   2016-04-12 00:53:00
详细推
作者: pp688039 (仲夏)   2016-04-12 01:17:00
有买+1,但是我觉的它不够宽,还是DA好
作者: Roslin (Roslin)   2016-04-12 02:11:00
可恶.想买.
作者: zxc114070 (yayayayaya)   2016-04-12 02:23:00
有买+1打lol不错用
作者: blowdriver (LullaBy)   2016-04-12 08:33:00
的确好握!但缺点我想讲的是宏部分,他宏无法像罗技软件一样,做不到循环执行同个命令Orz
作者: k078787878 (舟)   2016-04-12 08:35:00
用心给推但是原厂软件不支援xp让我很呕
作者: kivx (天无二日吾独照)   2016-04-12 09:03:00
握感挺好+1
作者: kira3628800 (kira10!)   2016-04-12 09:46:00
这篇根本是微动开关测试文
作者: danny00315 (CraZDan)   2016-04-12 09:51:00
借推文问一下 用久鼠标侧的防滑垫会黏吗
作者: icyskyz (肯特)   2016-04-12 10:19:00
推!好多微动,请问S大之后会测试G900吗?
作者: js0431 (嚎冷熊)   2016-04-12 10:28:00
不会黏 我一出就买了 诶现在还好好的
作者: kira3628800 (kira10!)   2016-04-12 15:08:00
补推
作者: Tiandai (Tiandai)   2016-04-13 00:29:00
好详细,推一个
作者: studystan (安安你好)   2016-04-13 02:21:00
目前使用中,很好用的一只鼠标,握感没话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