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隆外木山开始的重要报导,提到现在天然气接收站不管三接四接,规划都是过当的。昨
天有话好说藻礁辩论,提出中油股东会资料,二接供应大潭供到它可以下降使用率。明天
早上9点有空到市府的话,帮忙陈薇仲他们抗议一下吧。
__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Article_page.aspx?id=6005420
消失的西海岸|【深度调查】 假能源转型真图利,竟让7万株珊瑚、25%渔获陪葬!
商业周刊 2021.10.06
台湾西海岸竟已消失近7成!这一次,基隆、桃园、台中、云林、高雄的天然海岸全都岌岌
可危!
一场由南到北的大填海运动,究竟是台湾迈向永续的关键,还是一场“假能源转型真图利”
的利益之争?它又将对台湾将带来什么影响?
本刊重回全台第一座天然气站现场,一路追踪30公里海岸是如何被消失、全成了消波块?一
次揭开“海岸之癌”背后真相!
基隆外木山陡峭的山壁下,金黄色沙滩、嶙峋礁石与蔚蓝海岸紧紧相连,这是距离台北市最
近的天然沙滩之一,却可能因一座天然气接收站毁于一旦,最快年底,从外木山往外海将可
能在水深约20米的近海,填出约400多个篮球场的人造陆地。
一同被埋掉的还有7万多株的珊瑚,此外,在该海域洄游的海龟与当地1/4的渔获都可能因此
受到冲击。而填海工程之大,未来7年平均每天有200辆砂石车穿梭不停,基隆观光胜地成了
超级工地,375万立方米的砂石或废弃物将往大海倒!
与此同时,桃园观塘的中油第三天然气接收站(简称三接)正进行外推方案的环评与藻礁公
投,通过之后,两地相隔仅仅80多公里,对生态与环境极为敏感的填海工程同步进行。
台湾西海岸正展开一场由南到北的大填海运动,从桃园、台中、云林到高雄,都要盖天然气
接收站,以能源转型为名,让西部海岸生态丕变。
然而,台湾需要那么多天然气接收站吗?根据商周深度调查,我们发现:“根本不需要同时
在桃园观塘、基隆外木山填海盖接收站,”参与桃园三接、外木山政策评估的环保署前副署
长詹顺贵指出,当时政府一直在协调中油、台电能够合资一起盖接收站,但最后仍摆不平各
盖各的。
2014年8月29日,终在中油、台电第13次经营改善会议中尘埃落定,现在争议的天然气接收
站都是当年底定的计画。
两兄弟抢糖吃,却让台湾海岸失去秩序。根据能源局预估,天然气接收站利用率从目前的
100%到全部完成会变成72%(不含台塑),从吃紧变成有余裕来讨论减少或集中。为何不
集中一处、少盖少破坏?台电发言人张廷抒说,主要目的是增加电力供应稳定,为能源转型
多一个保险。但说穿了还是不相信中油,且台湾天然气市场的商机是越来越庞大,经济部能
源局预估,到2025年将使用2354万吨天然气,并逐年增长,以最新的国际行情每吨600多美
元计算,这是一年超过4千亿元的大生意。
其实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替代方案,照样能达成能源需求的目标,2018年,中油三接的环
评委员郑明修、时任农委会副主委陈吉仲、环保署副署长詹顺贵三人,想促成中油、台电到
台北港盖接收站,理由是土地面积够大,足够让中油与台电合建大型接收站、以及海象条件
比桃园观塘好,且台北港已填海造陆,对海洋与环境冲击最小,可避开桃园藻礁的争议,基
隆也不必填海,拉管路到基隆协和电厂即可满足发电需求。
但建议却被台电、中油打了退票,理由是台北港赶不上2022年,让台电大潭电厂新增了机组
却没气烧,台湾会有缺电风险。中油发言人张瑞宗则说,从观塘到台北港,必须重做环评、
跟当地居民沟通,赶不上大潭新增机组,也赶不上2025能源转型。但台电发言人张廷抒却拒
绝回答台北港替代方案评估过程。
后合作破局了,但抄捷径不顾生态,反而是欲速则不达。如今中油三接陷入了藻礁保育的泥
淖之中,2022年完工已确定跳票了。
打开卫星地图看台湾,西部海岸一片狼藉都是消波块,根据统计,台湾西海岸近7成已人工
化,全变成了海港、渔港与发电厂接收站与消波块等。郑明修说,全台湾投入的消波块总金
额超过千亿元,能绕地球1/4圈,像是癌细胞蔓延。
填海造陆影响会有多大,台大土木系教授游景云说,简单的算法就是往外海突出的长度乘以
5,就是对两侧影响的范围,1公里长的堤防,影响左右各5公里。
也就是说,基隆外木山填海往外海直线突出815公尺,影响两侧各约4公里远,所以基隆市议
员陈薇仲担忧,除了珊瑚被掩埋死亡、渔业资源的损失外,基隆可能失去最后一块天然海岸
。
“思考海岸零损害来达成转型目标,并非不可行,”郑明修说,行政院订定的永续发展指标
也包括自然海岸线比率、损失,真正永续不能只考虑天然气占比达标。
回到根本,能源转型目的是永续而不是分大饼,更不应为了短期性的数字达标,演变成为全
台大填海破坏海岸,台湾需要能源转型,更需要以环境代价最小,追求全面永续的方式来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