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轻轨以及广义的高雄到底需不需要捷运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这代是没有答案的
我七年级头,除了大学跟当兵分发到外县市以外,其他时间都在高雄市生活
我家这带算是既得利益者,刚搬来的时候周边还是田跟开发中区域
这几十年来,量贩店、娱乐场所以及各项交通建设都就位了
大顺桥拆掉之后,走路能到的大众交通有科工馆站、五块厝站、轻轨站
这区段要上高速公路,或是往南往北往市区都相当方便
以我个人的立场来说,我很庆幸高雄能有捷运、有轻轨,也有铁路地下化
虽然我现在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机车跟开车,但我还是很期待这些交通设施的完工
以前念小港高中,高一高二上午搭校车,下午搭69或12号去车站补习,再转88回家
高三之后开始骑机车,每天经过当时全都是田的凤翔、桂林、孔宅跟高松去小港
中安路还只有货柜,没有驳二,往来旗津还可以搭一趟10元的野鸡船
有记忆以来,高雄的道路系统就很发达,开车骑车都是又大又直的直线道路
当时的我们,原高雄市的公共汽车以火车站跟盐埕为核心,路线则集中在火车站以南
当时要前往中山高中一带的楠梓,只能搭一天只有4班的245号公共汽车
市公共汽车最东只到建军站,高雄县区更只有班次少少的高雄客运可以运用
所以在我这一辈的成长历程里,就是被训练着要在国小毕业以前学会骑脚踏车
国中就是要骑脚踏车上学,到了高中以后,就是搭校车或是公共汽车通勤
大学就是得到台北去,只有到台北才有前途
我不知道七年级的版友们,没有没有这样的共同记忆?
所以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这一辈的共同记忆里,骑车开车就是标准的人生历程
当我要从道明中学前往汉神巨蛋,绝对下意识的就是骑车走大顺路再接博爱路过去
绝对不会是从捷运五块厝站搭车到美丽岛再转红线到巨蛋
要去梦时代也一定会是骑车或开车走凯旋路切到梦时代,而非搭轻轨
并不是捷运或是轻轨不好,纯粹就是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就是如此
有时家里如果三五个人要一起出动,一起开一台车也会比共同搭捷运轻轨来的划算
但这一样不代表捷运或轻轨不好,纯粹就是选择多了之后,选择习惯且划算的运具
当我要带长辈去生态园区站一带吃喜宴时,考量长辈不方便移动,所以选择开车
当我一个人要去台北开会时,我选择从科工馆搭火车直接到台铁新左营转高铁
当我带长辈跟家人去逛梦时代的时候,考量移动成本,我选择开车
当我一个人要去梦时代买东西的时候,我选择搭轻轨直接到梦时代下
我真的觉得多些运具的选择,真的不是什么坏事情
我不使用轻轨跟捷运,不是它不好,只是这趟旅程他没办法满足我的需求
我选择使用火车、轻轨跟捷运,不是它很好,而是他能够满足我移动的需要
回归主题,我觉得双北的捷运通勤文化是整个世代所共同养成的
双北的捷运以及大众交通并没有取代公路以及公共汽车运输
双北的街头以及道路,也是满满的自有运具,并没有被捷运和公共汽车所取代
所以我觉得,对于这一辈的我们来说,正是处于习惯跟文化养成的阶段过程
我们这一辈,根深蒂固习惯了自有运具的使用
但也有不少人因为捷运、火车、轻轨的出现,而慢慢的将部分生活习惯转换过去
例如我就习惯在一个人出门时,选择捷运、火车或轻轨
我身边有些同事,也过著从楠梓、桥头搭捷运到市区再转公共汽车上班的生活
一点一点的转变,都需要世代的累积去养成
我总在想,当我有能力买房子的时候,我一定会想买捷运、火车或是轻轨周遭
因为我期待我的下一代,他能过著利用大众交通工具就能生活的日子
不用像我这一辈一样,国中开始骑脚踏车,17岁不到就不学好偷骑机车
希望他们能够养成每天花几分钟散步,骑公用脚踏车、搭火车、搭捷运到达想去的地方
当习惯养成之后,当他变成生活的一部份之后
骑车、开车都只会变成他因着工作、因着各种不同的需求,而必要的选择
而非被拿来进行政治以及都市比较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