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orrymybad88 2022-07-12 19:45:00
阿就算真的过了这栋到顶就历史建筑,那个维护跟补助跟怎样拿到补助金耗费的心力比起来,其实真的不如不要有身分,然后看过的案例是,我大学时候看到烂烂的,所有权人一直想要修,但是直到我大学毕业又过两年,才看到那一栋终于修好,还有看过自家的墓想修结果因为有身分,想修还要写报告书跟审核通过的另外也看过想修自家有身分的祖厝,但是补助款有了,自筹的部分家里人乔不定的。就算没有要修,光是管理搞维护计画很麻烦了。然后要修才是麻烦中的麻烦XDDD另外除了不破坏结构,有些委员还会要求周边景观和谐然后有身分还不一定有经费可以修,前面还一堆待修的在排队勒,然后又不能乱动,等于有一块空间被卡在那边不能用,如果像楠梓教会这种有实际使用需求的,真的会赌烂到不行我真的很讨厌那种把有身分的维护跟修缮讲得好像很很简单,跟官方拿补助款只是有点难而已的讲法又不是人人都王永庆可以成立基金会修缮维护起家厂房还有诚如yan大讲的,“不破坏结构”真的轻飘飘的一句话而已,不然就不会有专精文资修复的结构技师了*真的不是轻飘飘的然后好不容易拿到经费了,如果经费不够或太麻烦,还要祈祷不要流标找不到人XDDD有人标了最近还要担心有没有办法找到专门的营造厂,找不到就是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