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高雄版版友好,
10月高雄[享阅X共好]《教养的迷思》导读会来了~~
继9月在屏东顺利举办后,10月份即将回到高雄继续举办~~,而本次因有维士比基金会的
赞助,所以不用场地费/低消喔~~
这次也更新两份课前预习教材,有心版友千万别错过这次关于教养的深入知识喔~~
分享的书籍一样是《教养的迷思》,本次主题,可能对身为父母的你或对自己父母教养方
式困惑的你,会有些帮助~
10月高雄[享阅X共好]导读会资讯如下,欢迎直接报名或前往Facebook粉丝专页留言,也
可站内信问我喔~
======================================
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教养的迷思》~
许多文章在谈父母对个人的影响,
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影响大吗?当你想到这些影响时,你心中是感激的?还是怨怼的?
这些感激或怨怼,有多少是我们的《教养的迷思》让我们错误的推崇(或归咎)了他呢?
(父母心里苦,你听到了吗?)
当然啦,我们还是可以感谢他把我们生下来,并把我们养大。
但若我们能认识《教养的迷思》,放下那些本来就不该由妈妈(爸爸也一样)承担的责任
,很可能某些心中的结能因此解开,关系也能变得更好喔~
讲座资讯:
[享阅X共好]读书会No.20《教养的迷思》
导读:陈信吉 临床心理师
时间:110/10/15(五) 19:00~21:00
地点:维士比教育基金会/高雄市苓雅区中正二路175号维士比大楼6楼之1
说明:这是讲座式读书会,不论有没有读过这本书都欢迎参加,欲参加者请填写表单报名
,以利人数统计
(活动免费,感谢维士比教育基金会提供场地)
报名表:https://goo.gl/forms/1ykZqQ9D7xncEXDE3
*若你认同此类好书分享活动,请帮忙推文、回复提问或转发站内信,感谢~~
原始[享阅X共好]FaceBook粉丝专页贴文网址:
https://www.facebook.com/readtogether.goodtogether/posts/877595543130505
=============================
以下为参考资料:
博客来之书籍简介: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2505
课前预习教材:
1.荟萃分析(meta-analysis,一种将多个研究结果整合在一起的统计方法,此法的文献
回顾更具客观性与证据力)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并无法预测孩子的未来,也就是说,父
母可以停止自责了。
既然如此,那影响孩子未来的是什么?父母的角色又是什么?来听听《教养的迷思》进一
步了解吧!
https://ideas.ted.com/why-parents-should-stop-blaming-themselves-for-how-their-kids-turn-out
2.为人父母的你,累了吗?
我们的社会,有那么多的书、那么多的“专家”想要告诉父母“你要这样那样,不然就会
害了孩子一辈子”
但,真的是这样吗?这种“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观点,究竟是真的,还
是迷思呢?
欢迎一起来听《教养的迷思》作者茱蒂.哈里斯如何用理智科学的分析,从研究数据中抽
丝剥茧,告诉我们答案!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4638
3.“孩子愿意对父母表露情感”、“孩子有问题愿意主动向父母求助”、
“孩子愿意听父母建设性的批评”、“父母知道如何说"对不起"”、“支持孩子的兴趣”
、“不过度保护但也不是没有界限”,上述六点对亲子关系来说是好建议,
但对孩子未来的个性与成就有必然关系吗?
《教养的迷思》作者认为:关系不大(阿吉老师也这么认为)。
啊啊啊,不都是学临床心理学的吗,怎么观点不一样!?
嗯,想知道的话,你可以亲身来听听看,哪方的说法有道理,好自行判断喔~
https://reurl.cc/2o81V4
4.越是相信孩子的表现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就越会要控制孩子以表示尽责;越是认为自己
的议题是童年时父母的创伤造成,就越难以跨出改变的那一步。
所以,是时候改变“父母的教养是孩子行为的决定因素”这类观点了,就如同本文说的,
我们应承认育儿有其局限性,需要对童年条件的复杂性有更深入、更富有同情心的理解,
而《教养的迷思》便是这样的一本书。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when-kids-call-the-shots/202105/7-challenges-kids-face-have-nothing-do-parenting
缩址:https://reurl.cc/yek7La
群聚活动戴口罩,身体健康没烦恼
(请发文者保留以上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