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依附理论中的逃避依恋者。从出社会后工作以来7年,我总共咨商了47次,
共经历了12个心理咨商师。从免费的张老师、实习生心理师、便宜的心理师(800)、还有其他资浅资深的心理师都碰过一些。
台北 、高雄都有。
这是我的咨商经历:
1. 2013-12-23 咨商 台北 张老师(免费)-问人生意义
2. 2014-01-18 咨商 800元的廉价台北咨商师 -问人生意义
3. 2014-01-18 咨商 王钊文 (第一次遇到) -问人生意义
4. 2014-02-08 咨商 王钊文
5. 2014-02-23 咨商 王钊文
6. 2014-03-08 咨商 王钊文
7. 2014-03-25 咨商 王钊文
8. 2014-04-15 咨商 王钊文
9. 2014-05-07 咨商 王钊文
10. 2014-06-04 咨商 王钊文
11. 2014-06-21 咨商 王钊文
12. 2014-07-11 咨商 王钊文
13. 2014-08-29 咨商 王钊文
14. 2014-09-20 咨商 王钊文
15. 2015-01-30 咨商 王钊文
16. 2015-02-06 咨商 洪逸婷
17. 2015-04-29 咨商 王钊文
18. 2015-07-29 咨商 张老师(高雄)- 问工作意义,被训一顿
19. 2015-08-22 咨商 王钊文
20. 2015-09-15 咨商 王钊文
21. 2015-11-06 咨商 (高雄 芯耕圆)
22. 2015-11-18 咨商 (高雄 芯耕圆)
23. 2015-12-02 咨商 (高雄 芯耕圆)
24. 2016-02-18 咨商 (高雄 龚敬凯 第一次)
25. 2016-03-04 咨商 (高雄 龚敬凯)
26. 2016-04-05 咨商 (高雄 龚敬凯)
27. 2016-08-19 咨商 (王钊文) 台北
28. 2016-10-22 怀仁全人发展中心(傅雅琪) 台北 - 多工者
29. 2016-11-05 怀仁全人发展中心(傅雅琪) 台北 - 多工者
30. 2017-06-23 咨商 (王钊文) -忧郁 台北
31. 2017-07-25 咨商 (王钊文) -忧郁 台北
32. 2017-10-12 余仁龙(PTT) 台北
33. 2018-08-01 洪逸婷 高雄 -问忧郁症,要我长期= =
34. 2018-08-16 龚敬凯 高雄 (开始谈忧郁)
35. 2018-08-30 龚敬凯 高雄
36. 2018-09-12 龚敬凯 高雄
37. 2018-10-10 龚敬凯 高雄
38. 2018-10-31 龚敬凯 高雄
39. 2018-11-21 龚敬凯 高雄
40. 2018-12-05 龚敬凯 高雄 (忧郁症结束)
41. 2019-11-20 陈滢妃 2200 高雄 爱情问题
42. 2020-02-13 钟明谚 高雄 问友情关系
43. 2020-02-20 钟明谚 高雄 问友情关系
44. 2020-03-20 龚敬凯 高雄 问工作没热情的问题
45. 2020-04-03 龚敬凯 高雄 问友情关系我有无问题
46. 2020-05-08 冯彦翔 高雄 谈虚无主义的痛苦
47. 2020-05-15 龚敬凯 高雄 问虚无主义的恐慌(开始觉察风纪股长)
## 统计
* 台北 王钊文:20次
* 高雄 龚敬凯:14次
* 高雄 芯耕圆:3次
* 台北 傅雅琪 怀仁:2次
* 高雄 洪逸婷:2次
* 高雄 钟明谚:2次
* 台北 张老师:1次
* 高雄 张老师:1次
* 800元心理师:1次
* 高雄 陈滢妃:1次
* 高雄 冯彦翔:1次
* 台北 余仁龙:1次
## 合计
12个老师,咨商47次。
(以上不包含我在大学时期发现学校的咨商中心是个好东西,也咨商了5~6次)
## 说明
我并不是每一次都换老师,而是当某个议题谈完了、解决了,过一段时间后我想找老师讨论另一个议题,才会考虑去市场上找一下新的咨商师。
大部分的人都属于找到一个咨商师后,就倾向一直找他。毕竟要跟人坦露心事、黑暗面,是有点困难的。但我刚好属于依附理论中的逃避依恋型,我可以很轻易的接触陌生人并跟他吐露心事,反正你不接受我就换人。而且在咨商中,如果希望老师帮你,那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告诉老师,人家才有办法帮。
## 常常换的缺点
说点有趣的事,有些咨商师一听到我的咨商经验如此大量、会有点怕我。会觉得如果我现在找他,但下次不找他了,表示他被我刷掉了,可能会有点压力XD
## 咨商能谈什么?
咨商谈的东西五花八门,只要你“有烦恼”就能去谈。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踏进交大学生的咨商中心,是想谈“我转系生,但好像无法融入团体”这个人际关系问题。那次谈了3次吧,老师给了我一些适合我的方法,例如写日记写想法等,下一次再拿去跟他讨论。
我也谈过“读书方法”。
还有觉得自己是高敏感人(Highly Sensitive Person),找了个也是高敏感人的老师谈论这个特质造成的困扰。
出社会后第一份工作上手后,发现人生过太爽,开始问自己哲学家的问题:我是谁?我好不自由。我要去哪?我追求什么? 这类“人生意义”的问题,也可以谈。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让你困扰的爱情,也可以谈。
一直换工作的问题,也能谈。
亲人死掉,对自己情绪产生影响,也能谈。
忧郁症,当然能谈。
## 什么时候该换老师?
觉得不适合、不喜欢、或失去信任。
因为是你付钱给老师,老师即使觉得你没救了也很难开口。所以只要看你个人,只要你开始不相信老师给你的方法、想法、或是不相信老师这个人了,或是觉得咨商是痛苦的。那就换。因为没有意愿的人,咨商都是没用的。你只能把马牵到河边,无法逼牠喝水。
## 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咨商师?
无特效药,无关金钱。咨商师就像交朋友一样,每个老师都有他的频率、风格,你只能试。
但是我试过免费的张老师、咨商实习生(较便宜)、还有不在擡面上的便宜地下咨商师。这些收费太低的,真的比较没什么效力。
但只要收费到1200以上,不管是2000、2500之类的,我觉得都很吃频率了。并不是越贵就越厉害、越合你。
怎么知道适不适合?就比较。有比较才有伤害(才有批判)。
但是咨商完后,你能自己感觉,如果觉得好,就再约下一次。觉得普通就再考虑看看。
我自己的作法是,当咨商完后老师很熟练的问“那下一次我们要约什么时候”后,我大多会拒绝,会说我想要先不约,回去后之后有想要再约。
## 咨商的心态 (会成瘾吗?)
我很讨厌过度依赖一个人(我是逃避依恋,我就烂),只有自己才能相信。所以每一次带着问题去咨商,我都抱着我离开后,最好再也不用再回来咨商的心态。会把那1小时的晤谈心得,放去生活中实验、体验、尝试。真的发现无法靠自己解决,再回去咨商。
到底咨商会不会成瘾,我的数据是这样:
2014年:13次
2015年:9次
2016年:6次
2017年:3次
2018年:8次
2019年:1次
2014年时当时找不到人生意义让我很焦虑,去了13次咨商,也因为有效才会一直去。
2015~2017 慢慢减少。
2018年有8次,那时是忧郁症,后来好了。(故事写在另一篇。)
## 该怎么看待咨商这件事
咨商是一门专业。老师在咨商时间跟你讲的话、跟你的互动,都是工作上的专业。并不是单纯聊天。咨商是门学科,有系统的。通常咨商师很会问问题,问题都是会让你值得好好思考的。
不用期待咨商师对你"真诚",因为有工作专业,就不真诚。站在老师立场想一下,例如你是老师今天的平均第8.7个人了,他很累只想下班。但他还是在你讲完你的烦恼后,问了一句咨商专业的问句,那一句话是能帮助到你的。但你想要的真诚,可能会是"我好累这个咨商完我就要去吃意大利面了"。
专业能帮助到你,真诚不会。
能懂我的意思吗?老师在咨商室对你讲的话、跟你的互动,是他的工作、是他的专业,享受就是了。至于那种移情爱上老师的,想想人家是在工作这件事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