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高雄这个地方

楼主: DoAsInfinity (D A I)   2020-05-12 10:45:07
一个地方无论如何会具有地方感,
是景物、生活形态、人群所塑造,
而地方认同是有可能现类似忧郁倾向的,
由于自我价值认同低落,
给予过高的外界评价,
这样的自贬习惯令地方显得一无是处。
这样的认同感可能来自台湾的媒体环境,
如同每个人的个体是受环境影响一般,
集体意识也是会受到环境影响,
因为经常看见的媒体,
总报著遥远的台北国,
好像我们也跟着要重视台北国的事一样,
报到高雄时,可能好坏参半,
但也就参半而已,
这样好像高雄并不那么好。
就像台湾人听到欧洲就觉得很美好那样,
可事实上台湾的环境并不差。
高雄的环境并不差。
可能是缺乏了对本地的认同感吧,
我也不确定,
我这一年多才住在高雄,
之前住台南时就听到高雄人说高雄无聊,
更之前住台北时…高雄人没谈高雄的事XD
高雄的夏天夜空相当美呢,
跟宜兰的不同,跟台北的不同,
虽然是城市,当然光害较严重,
自然星星就少了,
但取而代之的是云在夜晚闪耀的样子。
爱河的历史博物馆那带,
相当适合徒步行走(要撑阳伞),
附近的居民会聚在那边河畔聊天,
最近还留了一只塑胶鲸鱼在那。
庄敬国小西侧墙那巷子超美,
之前路树有被整理过,可能要再等等,
当路树覆蓋著三分之一巷子时,
光稀疏地在柏油路上成为光点,
旁边围墙是自然斑驳的景象,
远处还是可以看见炽热的阳光,
形成视觉与触觉强烈的对比。
还有高雄的夏天虽热,但不闷,
这点海放台北,台北烂死了。
欸…我的活动范围很小,
所以举不了太多例子,
其实还有一些啦,只是我懒。
我是另外也觉得,
在高雄遇到的习惯高工时的人也比较多,
“放假不知道做什么 ”这句话听过几次,
不习惯行走的人也比较多。
当我们的速度越快,
能够看见的事物就越少。
这些总总是让人无法有所体会的因素,
再来是高雄缺乏介绍在地文化的东西,
虽然目标受众是外来的人,
但当地人发现自己这些生活中的事,
被外地人关注时,
自然能够发展出对自己土地的认同,
这对这地区的人应该是比较舒服的认同。
所以,
6/6让我们罢起来(误)
啊,那个虽然也很重要啦,
但有些可以参考的事当然也可以看看,
像是《屏东本事》是屏东政府刊物,
但它前几期(主编换李明聪之前),
内容非常在地化,对一个外来者而言,
那些介绍是非常有趣的。
宜兰几年前也有类似刊物,
不确定是否还存在。
日本有刊物是介绍地方农畜产品的,
会在每一期附赠新鲜的产品,
加上产品的生产过程、职人的想法等等,
这些东西在自己人看起来,
可能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但对外来者是非常有趣而具特色的事。
对了,
高雄在国民政府时期没有规划艺文发展,
直到九十多年吧,才有了艺文补助,
文化中心也才整理起来,并且有了表演。
楼主: DoAsInfinity (D A I)   2020-05-12 10:46:00
欸 没打完就按到发送,就…这样吧的确,交通是显著的问题,台南也是不过我想地方跟人一样,都有很多面向可以认识另外,知道自己熟知的环境被喜欢是蛮愉快的事,因此需要认真体会,然后呈现
作者: clarinetgirl (MoMo)   2020-05-12 15:37:00
帮你补充XD 我觉得“柴山”本身是高雄文化之一。很难找到一个闹区可以登山又看海,而且在柴山里面或是万寿路上还可以找到陆蟹!!从小溪贝冢遗址能想像高雄过去的样貌;奉茶文化大概也只有这里才有;虽然高度只有300多公尺,光是走那错综复杂的路就可以玩一整天(前提是体力要好、水要带足、肚子要喂饱)
楼主: DoAsInfinity (D A I)   2020-05-12 16:21:00
关于刊物,我本来有要写,不小心按到发送就算了。文化呈现的载体以刊物最为直接,而它的门坎在现代电脑的普及、排版软件的发展,以降得非常低,像是zine这种形式的个人出版品就是具体实例。主要是对刊物的想像,我们不需要追求精美的版面、明星的肖像,那些在全国性的刊物都可以得到。总有些什么是只有在这个地区有的,这就会是这个刊物有趣的地方。而且它不一定需要大量人力。 纸本刊物以外也可能承载这样的资讯,因此不一定需要是个刊物。 以个体能做到的,多了解生活周遭的事,然后分享给人,这样的举动本身就可视为一个文化的载体。像是上面分享的柴山、澄清湖等,将自己的美好分享给他人得知,有兴趣的人可能藉以体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