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铁路地下化通车纪念─左营=凤山一日巡礼

楼主: ctx705f (键盘小妹)   2018-10-23 13:39:37
参观路线:高雄(起点)→左营(旧城)→内惟→美术馆→鼓山→三块厝→高雄→民族→科工
馆→正义→凤山→高雄(终点)
票券:新左营=凤山一日乘车券(2018.10.14~2018.12.31全票42元、半票22元),仅于新左
营、高雄、凤山三站发售
无音乐图文:http://chaos810126.pixnet.net/blog/post/349036975
==
身为土生土长的高雄人,等到市区地下化通车这天却也感觉不太现实。毕竟临时站从2002
年开始到现在也用了16年,所以在地面铁路及临时站最后服务的那天还聚集了不少不舍的
民众。不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就让我们从2019台湾灯会在屏东的区间车开始吧~
首先不管是哪个站都一定会遇到的月台间隙。缝隙已经做得满小的了,而且也没什么高度
落差。
许多站,包含高雄车站内的地板都还是没有打磨过的状态,所以看起来脏脏的。如果有处
理过的话,应该会是发亮的质感,对于印象分数会有极大的提升。
==
由于新左营大家都很熟悉了,所以这次就从左营(旧城)站开始。为了符合旧城意象,所以
这边的壁贴比较有墙面的感觉而非光滑。不过如果像是旧城墙那样的石墙质感不知道会怎
么样呢?
在站体内比较没有特殊的装饰,希望以后可以有个公共艺术之类的。广告灯箱或许也不错
啦,反正这个空间也没有什么美感好失去的。
旧城周边导览图。要说景点的话就属莲池潭、龙虎塔以及见城计画区,但以民生活动区域
来说还是原铁道的南边会比较热闹。
车站外观较为方正,在翠华路侧出来之后马上就可以转到公共汽车/出租车接驳区。在出站后
的接驳路径也都被天花板挡起来了,这样就不会因为要走到接驳区而淋雨。
出站后可以看到旧站的站体仍然耸立。由于地面轨道尚未拆除,所以旧站体的天桥仍然担
当了接驳南北两侧的功用。往后铁轨拆除,可以更好地把北边旧城区域的魅力向南延伸。
不然中间隔了大条的翠华路以及铁轨,两边的发展却是截然不同。
==
接着来到的是内惟。以我个人的生活经验,通常都是在中华路上陆桥之后就转进翠华路,
鲜少再往西边过去。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几个旧国宅社区,往后若要朝圣左营眷村美食可
以搭到内惟即可。
入口处是一个长斜坡,两处是称为游塘探水的公共艺术,相当漂亮。而从外往内看,感觉
就像是前往大楼地下停车场一样。
至于行动不便者可用的电梯也可借由两侧的无障碍坡道抵达。东北方向的是较为直观的长
缓坡,西南方向的则是挤压在一起,看了不禁有些别扭。另外在西南侧也可看到有些站外
施工尚未完成。虽然一般民众应该到不了,但有些钢筋裸露在外还是满危险的。
由于下班到美术馆站的区间车有点久,所以这段我们用走的。沿着翠华路步行,可以看到
在铁道左右两侧是截然不同的样貌。一边是旧国宅、果贸社区、前锋社区公园等,而另一
边则已经是美术馆特区的豪宅群,形成强烈的对比。
一路沿着翠华路往美术馆的方向走,内惟与美术馆还是被切得相当分明。尤其是建物的高
度更加明显,隔着铁路一边都是高楼大厦,另一边却都是相较老旧的透天,感觉时间忘记
流动一样。
一路走到与美术馆路的路口,也可发现目前马卡道路正封闭施工,往后将搭配地下化的铁
路拆除工程形成绿荫大道,进一步把美术馆这边的绿地面积扩大。也希望这边的轻轨赶紧
动工啊~~
==
从美术馆站开始就可以看到一些仍未完工而设置的围篱。不过每个围篱都有各自的代表符
号,以及为该站下的注解,比如说美术馆就是“艺术走廊新生活”。
美术馆站的外观可以说是最好拍的站体之一。略带圆弧的站体上有覆蓋绿色的草皮,给人
的感觉有点像海洋流行音乐中心的小演艺厅那样。两侧的入口左侧为阶梯,右侧被玻璃帷
幕所包覆的壮观入口则与内惟相同,是一个巨大的缓坡。
由于是玻璃天花板,所以采光绝佳,日光可以照射到整个大厅层,非常舒服。
地面以及坡道旁的墙壁也是巨大的公共艺术,其名为“九十度回旋”。由于篇幅壮阔,所
以可以慢慢走慢慢看。
美术馆站的导览图是西边在上方,这个要特别注意。
进站后的站区由于站体比较立体的关系,所以空间感仍然很开阔。相对来说,放在几乎和
人齐高位置的进站时刻表就显得有些奥妙。
==
鼓山车站一下车便发现了列车看起来好像有点倾斜。看了一下楼层指示图,整个月台都是
有一个弧度的。因为在路线上正好处于要转弯的位置,所以整个站体也是相应设计。另外
月台的间隙也稍微大一些。
鼓山车站周边较近的景点为元亨寺、中都湿地公园和中都唐荣砖窑厂。虽说有听闻砖窑厂
要开发的计划,不过距离现在还久,所以鼓山车站应该会担任通勤中继站的身份好一阵子

站体设计的构想为以山形及鼓韵转换的曲线造型与地景的起伏结合为一,以“鼓鸣水秀”
作为设计主题意象。在构想图中后面还有一片公园,不过目前仅有出入口站体开放,所以
还是用围篱围起来。
可以看到此处围篱上的图案就换成了帆船以及猴子,是为了符合鼓山靠海以及柴山猴子给
人的印象。
往东边看去即可看到砖窑厂的烟囱。更远处的就是长谷世贸了。
==
三块厝站则从付费站区内就可看到地板的磁砖多出了些变化,就没那么单调了。出站后可
以看到一片红红蓝蓝密密麻麻的东西,一开始以为是体检常见的辨色能力测试,后来发现
是一个“福”的字样,而构成“福”字的红圈内则是各种的小吃。应是附近即为大名鼎鼎
的三凤中街与三民市场的缘故。
三块厝站在日治时期即为高雄中学校(今雄中)以及附近居民的通勤用车站。然而在高雄车
站迁至现址后因为距离过近,导致运量下滑最后惨遭废站。不过由于铁路地下化及台铁捷
运化的政策,三块厝站又重新回到了车站行列中。
站区因为紧邻三块厝古蹟木造火车站与三凤中街,所以整个站体也以木造方式呈现来融入
附近社区。
且转乘接驳区及电梯出入口都以木造方式提高一体感。
隔一小条马路就是古蹟三块厝火车站。听说在通车当日有开放,不过目前归属于文化局资
产,所以这次来的时候就没对外开放。不知道以后是否会以类似旧打狗驿故事馆的方式让
他重获新生。
出站之后由于北侧还绕不太过去,所以直接转进三德西街90巷,再持续往前钻就可以到各
位耳熟能详的三凤中街了。现在并非办货旺季,所以整个老街给人的感觉相当舒适,食品
杂货店也还都有开,不过这次没发现什么熟食类的东西,所以就没有多做停留,以徒步的
方式前往高雄车站。
==
高雄车站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车站了。云朵意象的一楼大厅以及下沉的车站广场,在假日
的人潮可说是满满满。不过以人流疏运来说目前仅有在北侧的两座手扶梯实在是少了点,
靠旧市区的南侧反而是看起来相形突兀的楼梯。这部分大概要等轨道拆除之后的二期工程
再来补足。
高雄车站是在高雄段少数有贩卖便当的站,印象中仅新左营、高雄车站以及凤山站有此等
待遇,生意当然是强强滚。
高雄车站的另一特色是超大的触控式电子布告栏,可以查询附近地图、景点、车站楼层指
示、活动讯息以及观光客新手教学,而且无论是在车站大厅还是在月台上都有,只有高雄
车站有此待遇。
周边导览图。前后站的发展差满多的,前站得益于通勤商圈、补习班以及以往的建国路,
吸引了不少店家以及客运站聚集。而后驿一带则相形失色成为普通的住商混合区。虽说仍
有后驿成衣商圈、热河街等,但热闹的程度和前站还是不能比。
到地面之后可以发现站的位置其实就是以往的月台候车区。建国二路可由平面直接往南走
,而要到九如二路的后驿方向的话,还是要跟以前一样上天桥。
==
南下方面的下一站是民族站。从月台区开始到站外都有由红到紫渐层的装饰点缀。而且凑
往墙面一看,上面贴个居然是元素周期表?!直观上来说这应该放在科工馆站比较适合一
点吧?内部的主题是“微观万象”,就是由元素光谱线以及苯环的六角形构成。
以地理位置看来民族站的附近也是被切割地相当严重的一块。附近除了建国路以及长明街
之外就都是散落在巷内的小五金相关用品店,以及较老旧的住宅。
出站的天花板同样有公共艺术彩绘。民族站的标语是“绿廊健康乐慢活”,的确颇具在地
下化后将两边缝合并绿化的初衷。
两边看出去都是较为老旧的民房,在市区内也是比较安静的一隅。
==
上一站在民族站的疑惑到科工馆站终于揭晓。科工馆站的内部探索主题为“生命密码”,
天花板的这个双鼓螺旋是再明显不过了。另外在墙面上同样也有类似民族站的装饰,换成
了以各种各样动物的照片。不过比较尴尬的是,如果有仔细去看每一张照片,会发现这照
片其实有重复。嗯.......
科工馆站周边导览图的南边是在上面。
印象中科工馆站出来面对的是南边,直观上好像没办法直接走到科工馆,目前的路线还要
转来转去,以一般人的脚程可能要花15~20分钟。希望能有比较好的接驳方案,不然可惜
了这个位置。
==
正义车站是对我来说最亲切的一站,毕竟先前在凤中时通学天天会经过这个平交道口。现
在地下化后增设了一个新的车站,为通学凤中的学生多了一个新选择。
站体分别朝正义路以及澄清路方向各开了一个,官方以冲浪板的意象来表示这个设计,不
过要说是翅膀也很合适。另外一旁的建军社区也已经出现了壁画,上网一查是由艺术家何
彦霖所创作的《天空之门》。期望这边也能多一点这样的壁画,与苓雅区的建筑彩绘相结
合成一个大型场域。
==
本次巡礼的最后一站是凤山站。在文章的最一开始有提到地板没有打磨,在凤山站就可以
一窥地板施作完成之后的样子,好好期待一下吧。
车站周边导览图。由于我先前仅在高中时来过一次,所以对附近的地理位置并不了解。不
过单就导览图看起来有很多古蹟可以玩,毕竟是新城嘛,凤仪书院、砲台、各式的宫庙都
在附近,而且离捷运也不算远。
凤山站的人流其实和高雄车站差不多,大厅也是相当地气派。高雄段唯三的台铁便当本舖
在这边也有设立,时刻表和柜台的规模也不是其他一般通勤车站能比的。
站体的外观......虽说官方新闻稿说大门和内部大厅有打造一种古城门的意象,不过在我
眼中看来就是一座晶圆厂。好消息是这不是永久的外观,后面还有二期的台铁开发大楼等
,要以“空中凤城”为概念进行。
站体非常庞大,连要走到后面的行李房感觉都有很长一段距离。可见留了多少空间来进行
接下来的开发计画。
==
旅程在此告一段落,用个台铁便当的八角排骨饭作为结束。吃完便当后准备搭区间回高雄
车站时,就从手机上看到了普悠玛号出轨的事故,也希望逝者已矣,生者平安。大家周末
赶紧一起来体会铁路地下化车站的魅力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