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也是高雄土生土长,一直到大学才离开高雄,在台北待了将近十年之后,
前年才因为家里的关系回到高雄的中药行帮忙了一年多,
同时间因为担任MOPCON的赞助组长所以也跟南部的软件圈以及外商公司有接触
去年因为觉得空污太严重加上一些个人因素近期又回到台北
算算总共人生在高雄的时间确实差不多是20年
我觉得可以分几个点来讨论这几年的变化,个人观察可能有所偏差,若有错误还请指正
1.经济面:
小时候因为PC产业兴盛,还有进出口贸易发达的关系,我记得我念雄中的时候建国路经常
都是水泄不通,长明街也是我们很常去采买电子材料的地方,随着PC产业边缘化,这个体
系也随之崩坏,从音响转变到动漫、以及更多的个人娱乐产业,但整体的产业影响力其实
是从供应链慢慢转向个人消费的型态,这部份没有实际的数据比较难具体谈,就是个感觉
今年因为跟赞助商谈的关系做了一份资料,中英交杂有点伤眼请海涵:
https://goo.gl/sRDrzZ
简单说从税收的角度来看主要产值还是集中在制造业跟零售业,两个产业都是毛利偏低的
完全竞争型产业,相反的在比较高毛利的金融与资讯业合计还没超过10%
同时透过104网站筛选资讯工程师职缺开出月薪超过四万的公司,结果是手指头就可以数完
相较之下我在台北很容易就可以拿到月薪超过十万的offer,这对人才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
推力,我有许多同学在竹科年薪加上分红都是超过两百的,更别说在硅谷的都是四百起跳
,即使加上物价平权之后实质购买力还是远远超过高雄的水平,所以人才出走的问题是高
收入的人会一直离开,但因为实质购买力低落使创业成本下降,会吸引很多小生意跟零售
业进驻,相反的高阶的产业会因此死掉或是被迫转型成低阶的消费型态,除了服务传产老
板跟二代的产业例如跑车之外,其他中产阶级高阶消费的产业应该都是在衰退状态,但中
低阶的消费就可以蓬勃发展,这部份就要透过更深入的市场分析才能具体的看出来。
2.环境面
以前我家仁武低洼地区自从长庚医院把小贝湖填平之后夏天几乎都逢豪雨必淹,我小时候
还因为这样上过几次新闻,真的是太惨烈,这几年明显有改善许多,滞洪池恢复了高雄原
本水文调节的系统,不过如果看古早时代曹公圳的系统会发现后来的土地开发造成的伤害
还是非常巨大,目前的进展只能说是一定程度的修复而已
个人觉得比较严重的是空气污染,这部份有很多客观的数据可以比较,但其实也很难说得
准到底好还是不好,干扰因素很多,个人觉得主观的判断可能在这方面更有效,我去年底
因为经常往返南高软件园区,从北高过去都要快一小时,11月之后每次骑机车回来都会感
觉到喉咙明显刺痛,没有靠家里的中药去处理就会不舒服很久,那时候85大楼常常淹没在
红色的烟尘里面,我小时候很少看过这样的景象,以前骑机车或是脚踏车去学校就算不戴
口罩也不会觉得太不舒服,但这两年真心觉得严重许多,不知道到底是中国的雾霾影响大
还是石化工业影响比较大,如果有机会骑机车去林园附近不要戴口罩感受一下那个空气就
会明显感觉到我们居住的环境是暴露在什么样的东西之中。
3.交通面
这应该是目前砸了最多钱,但是成效最黑人问号的部分,我每次搭捷运都觉得很困惑为什
么捷运站的站体要设计这么大,阶梯超长,然后又常常不开冷气,但其实更关键的问题是
通常大众交通运输系统是从一个中央热点往外开始扩散,例如台北的台北车站、忠孝复兴
都是属于枢纽型的交通热点,然后就会带动沿线周边的商圈与建设发展,再逐步往外扩散
,形成新的枢纽例如忠孝新生或是东门站。
但是高雄的捷运发展很诡异,美丽岛站附近的商圈几乎剩下婚纱跟旅宿,连美食都所剩不
多,应该跟市中心产业空洞化是有关的,然后把重大投资都放在端点的南高跟北高,结果
大家去这些大型卖场的时候通常都是开车,搭捷运去做采购并不是很方便啊!
以我们做软件创业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交通枢纽附近要有生态系,除了食宿这些基本需
求之外,最好也要有高阶的人才在这附近流动比较好谈生意,然后高阶人才都在南高的高
软那边,或是居住在北高的左营,中心除了没有好的高等学院之外也欠缺人才的流动,就
导致市区形成一个很空洞的状态,但去左营、南高或是仁武、凤山又会觉得很繁华,有点
像是经济流动停留在各自的小圈圈里面,欠缺大范围流动的状态,这对想要规模化的服务
业来说应该不是好事,会导致行销的成本异常的高。
一点心得杂谈,提出问题正视问题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一步,我们过去在MOPCON做了
一些尝试,包含引进像是Google Cloud这样的国际级外商赞助商,或是在会议内测试以
IoT热点图作为零售业数据分析的先进技术示范,目前成效都还很有限,大部分的厂商听
到要来高雄都觉得兴趣缺缺,一方面是人来高雄要花费很多额外成本,另外一方面是没有
商业机会可以谈,我们目前的措施也只是提供非常高额的讲师费去减少这个影响,在厂商
部分能做的就真的很有限。
其实高雄重工业升级的基础是很好的,引进新的技术去改进旧有的生产体系,哪怕是1%的
提升可能都是几亿的产值,再把这些技术复制到邻近国家就可以支撑一些不错的新创公司
发展起来,不过这就牵涉到资源分配跟政治裙带关系的瓶颈了,今年Google有跟传产和明
纺织作一些AI应用的示范,还不知道产值有多少,不过也许可以作为高雄产业的参考:
https://goo.gl/oLRt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