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游记] 高雄甲仙@培伦日来去白云仙谷探瀑布挖

楼主: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2018-01-17 20:21:57
※ [本文转录自 Tai-travel 看板 #1QNp_86S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ai-travel
标题: [游记] 高雄甲仙@培伦日来去白云仙谷探瀑布挖
时间: Wed Jan 17 20:21:25 2018
图文网志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224531111
高雄甲仙@培伦日来去白云仙谷探瀑布挖化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逢秘境探索研究社成立二周年暨创社元老返国,筹办社庆活动“甲仙白云仙谷
探瀑布挖化石”,因本行程由创社元老培伦所发起选定故以“培伦日”之名义开团。
除了名产芋头,甲仙亦以台湾化石考古产地而闻名,因此获得培伦之青睐并浩荡举众
前往一探究竟。(2018年一月)
【遇见甲仙白云仙谷瀑布】
  “白云仙谷”位于高雄市甲仙区,据说昔日曾是露营烤肉胜地,但多年前因八八
风灾而被摧毁。由于甲仙白云仙谷网络资讯极度缺乏,所以事先实地探勘溯溪路线发
现瀑布景观已逐渐复原,于是确定了培伦日开团甲仙白云仙谷社庆活动可行。这是一
趟探秘与知性之旅特色总结:地方偏僻人烟罕至深藏秘境魅力、河床健行溯溪不难体
验令人新鲜、美丽瀑布风景重现玩水攀岩野餐、化石产地户外教学难得考古惊喜,以
及台湾历史百年老外摄影记录怀古见证追思。
【《拍摄于六龟里附近的山间小径》-1871年John Thomson摄】
  催生“培伦日来去甲仙白云仙古探瀑布挖化石”不可不提起,虽然培伦提议以甲
仙为筹办大方向,但曾为了何处可以探秘而苦寻甲仙当地资料,最终发现了一段关于
甲仙白云仙谷的历史插曲,这不仅引起了我的兴趣然后成为行程安排的关键,那就是
John Thomson在西元1871年从甲仙埔前往荖浓途中所拍摄的一张旧照片《拍摄于六龟
里附近的山间小径(The View of the Mountain-pass, taken near La-ko-li)》。
  将近一百五十年前在南台湾所拍摄,虽然拍摄地注记为“六龟里附近”,但直到
西元2013年甲仙化石馆游馆长实地考证之后,确定拍摄地点应为“甲仙白云仙谷”。
这张照片在John Thomson的中国摄影集中出现频率很高,看来这位老外对其有特别偏
爱,他还留下一段记述--‘我们在这里停留,欣赏并拍摄山谷非凡的美丽景致。令
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是:玻璃感光片仅能复制光和影,却不能反映点缀著岩石、苔藓与
攀缘植物的深浅浓淡色调,也不能展现明亮阳光穿过浓密树叶照射下方岩石时所产生
的那种变幻。除了自然美景外,这地方的岩石和植物,还能提供地质学家或植物学家
一个丰富的探索环境。’--摘自《十载游记:麻六甲海峡、中国与中南半岛》
(1975)
【John Thomson(1837~1921)(左侧)】
  John Thomson为西方最早旅行远东的摄影家之一,他的照片忠实记录了十九世纪
东方各国的风土人情,成为重要的文史研究资产。究竟是什么样的‘山谷非凡的美丽
景致’,让一位英国摄影家不辞艰辛亲自深入荖浓溪流域番界,记录当时南台湾内地
影像并为之赞叹!这不禁让我产生好奇并向往,加上培伦很想挖化石等因素,于是促
成培伦日规划来去甲仙白云仙谷探秘启程,盼望一举揭开其神秘面纱。
【旅行Map】
  现今道路交通便利,我们不用像昔日John Thomson一样得长途跋山涉水。我们首
先驱车来到甲仙市区热闹的芋冰城街,然后沿班芝埔溪河边道路东行至甲仙龙凤寺大
门附近的油矿巷入口,再进入产业道路下切约 2公里来即抵达盐桑坑溪溯溪起点。
【甲仙龙凤寺大门】
【油矿巷产业道路入口】
【进入产业道路明隧道上方为寺庙停车场】
【抵达盐桑坑溪溯溪起点】
  油矿巷产业道路虽然狭窄不平但路况尚可,一般车辆开车可行(当然如果不宝贝
爱车的话),尽头有一座桥通往对岸并有废弃道路遗迹,看起来这条路昔日还能更往
盐桑坑溪上游深入。桥边空地足够我们三辆停车,但要注意桥上泥巴半干未干若陷入
会让车轮空转出不去,拉拉还留下一段记述--‘好不容易经过了曲折又狂刮底盘的
路程,结果停车的时候轮胎却深陷烂泥,好在大家充满爱的一起用力猛推,才终于把
黄培伦拯救出来。’
【车轮深陷烂泥痕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桑坑溪溯溪
【攀下河床溯溪健行出发】
【盐桑坑溪溯溪一景】
【河床植物-青葙】
  盐桑坑溪为班芝埔溪上游支流,我们桥边攀下盐桑坑溪开始往上游溯溪,正值枯
水期几乎可干脚而行,天气大好阳光普照,河床沿途风景怡人健行轻松。走在两岸翠
绿夹道之中,枯水河床岸上植物种类丰富,其中最醒目的就是粉红白棒状花丛生聚落
、姿态美丽的“青葙”,另外还有一种恼人的魔鬼毡植物“山蚂蝗”,若一不小心碰
到就会如魔鬼毡黏得满身都是、不易清理。
【河床植物-山蚂蝗】
【植物生痕化石】
  既然来到化石盛产地甲仙,溯溪途中我们也开始注意脚下是否有化石踪迹,比如
在大石头表面发现美丽的植物生痕化石,除此之外最大的焦点就是甲仙著名的“满月
蛤”化石,可惜没能发现任何踪影。
【发现螳螂】
【即将抵达甲仙白云仙谷】
【抵达甲仙白云仙谷】
【白云仙谷瀑布】
  盐桑坑溪溯溪轻松健行约 2公里、一小时路程,我们抵达了甲仙白云仙谷。周围
林荫绿叶缭绕,山谷地势突然高耸并露出明显断层地貌,甲仙白云仙谷瀑布则水落不
大,而瀑布断崖就这么横列在眼前。
【甲仙白云仙谷瀑布GPS地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仙白云仙谷瀑布探瀑布挖化石
  白云仙谷瀑布虽然水落规模不高不大,但搭配谷深高壁、岩层纹理和绿叶攀缘,
我颇能意会当年John Thomson所描述山谷非凡的美丽景致感觉,现场勘查环境对比昔
日旧照片也多有相同之处,只是今日山谷地势因河流侵蚀而不若百年之前高峡深壑。
【甲仙白云仙谷瀑布】
【甲仙白云仙谷瀑布水落】
  正值枯水期瀑布水量不多,水潭不深能踩水游憩,周围石壁虽侵蚀崩解却呈现出
明显平行状地层结构,展示了过去这里曾为海底沉积岩层,也能解释为什么甲仙地质
盛产化石出土。看那瀑布断崖仅约 5公尺高度,我们尝试找路攀岩上瀑布顶,果然左
边地层裂缝取道上攀容易、毫无难度,不一会儿大家就全上去了。
【甲仙白云仙谷瀑布上方】
【俯瞰上攀瀑布之路】
【登上甲仙白云仙谷瀑布顶】
【从瀑布顶上俯瞰角度】
  登上甲仙白云仙谷瀑布顶后发现这里别有洞天,可见一整片倾斜白岩平面往上游
展延,溪水则傍著壁脚潺潺而流。岩面呈现出大致规则方向的纹理,俯身细看,岩石
表面中竟有大量贝壳或昔日海洋生物所留下的化石残骸痕迹,原来我们正踩在一大片
海底化石沉积岩地层之上,一路苦寻不著的化石竟这样随处可见。不过这些化石陈封
硬石之中不易凿取,而且都很细碎微小,或许这是河水侵蚀与经年地质作用的结果。
【登甲仙白云仙谷瀑布续往上游方向】
【一整片倾斜白岩平面】
【白岩表面可见化石残骸痕迹】
【贝类化石痕迹】
【阳光洒落白云仙谷】
【白云仙谷一景】
【甲仙白云仙谷合影】
  暖阳洒落流水青山,置身仙山谷中静谧、杳无人烟,白岩干净清爽宛如踏上一片
白云,果然是一幅仙谷白云风情画,或许这就是“白云仙谷”地名之由来。仙谷后方
水潭平静清澈,我们扎营开始野餐游憩,尤其能在冬天享受暖石流水之间的日光浴午
睡体验难得,令人流连忘返。
【白云仙谷野餐】
【仙谷后方水潭平静清澈】
【暖石流水日光浴午睡体验】
【续往上游溯溪探勘】
  甲仙白云仙谷可继续往上溯溪探勘,沿途又回复河谷风景,上游河道变得较窄水
量较丰,河床也多巨石堆积,岸边的岩层纹理也更明显露出。约继续上溯 1公里可遇
河边房舍,看起来或有其他道路能通来这里吧。
【发现类似植物生成纹化石】
【再往上游探勘】
【盐桑坑溪上游河谷风景】
【盐桑坑溪上游溯溪】
【发现疑似贝壳化石夹石缝中?】
  培伦日来到尾声或有一丝遗憾,来去甲仙白云仙谷探完瀑布最后到底有没有挖到
化石?探勘上游途中我们忽然发现疑似贝壳化石夹石缝中?经过培伦考古挖化石、抽
丝剥茧的开凿之后到底结果如何?这或许就是“培伦日”培伦的最大收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pkUeMvyY&feature=youtu.be
【影片:培伦日甲仙白云仙谷考古挖化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