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连署,金融园区设立于台湾中南部!

楼主: ckTHU (XD)   2017-11-24 14:29:40
各位乡亲,日安
金管会主委近日表示要将“金融科技创新园区”设在台北市
对于一个把持台湾几十年的盆地金融业,是时候把机会留给中南部了
中部与南部的都会区,拥有更多元的产业生态,更有利于金融与服务的创新
当这些育成的产业聚落逐步扩大,除了产业特性的低污染与高附加价值外
工作机会留在中南部,薪资与产业结构的改善,给中南部带来契机
相关领域的就业与升迁更不需北上,台北减压也让我们在家乡共同打拼的梦想成真
惟有坚持相信这块土地有翻转的可能,从自己出发,着手开始改变。
◎ 连署页面请点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e54377c7-ef44-409d-b5e5-f1c8f302e8a0
PTT 缩网址 https://tinyurl.com/y7jpetmj
☆ 欢迎将本文自行转载至其他版面或平台,无须本人同意,感谢各位乡亲。
连署主文
提议内容或建议事项
* 因应金管会主委顾立雄所言:
“金融科技创新园区园址即将定案,可能会设在台北市市中心”。
在此呼吁,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欲设立之“金融科技创新园区”
应考量国家长远发展,设立于台湾中南部。
* 综观世界金融中心大多朝区域交通中心(欧洲的卢森堡、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
,抑或顺应当代海商环境,拥有良港、优势航道等条件发展(香港深圳、纽约、
新加坡、上海、东京、阪神、鹿特丹、伦敦),而台北盆地金融既非地区交通中枢
、无良港航道、更无腹地,今日已显见先天不良、后天失调的产业困境。
* 台湾中部地区有其地理及交通优势、南部地区则有世界级吞吐量之良港,且皆拥有
广大腹地,除高雄、台中、台南等传统都会区外,周围有屏东、彰化、嘉南等平原带。
* 面对严峻的天灾与外交环境,台湾未来需朝多元机能之区域发展型态(如金融、政治
、行政、工商机能、国防等),才得以分散风险,金融机能即为其一。
* 未来中央之产业、交通等重大建设,应落实《国土计画法》之“成长管理”为原则
确保国家永续发展、提升环境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及维护社会公义之目标,
考量自然环境容受力,公共设施服务水准与财务成本、使用权利义务及损益公平性
之均衡,规范城乡发展之总量及型态。
* 高附加价值、提供高薪技术岗位、低污染之产业园区,未来中央决策
应以中南部县市为优先考量,中央相关部会移转中南部引导相关产业链加速经济转型。
1. 英国剑桥大学与 Lloyds Banking Group plc 共同针对全球城市做出评估
Lloyd's City Risk Index,展望 2015 - 2025“城市危险度指数”
全球排名最高的是台北市,事故和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规模预计为 1812 亿美元。
2.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GFCI) 于 2017 年 9 月的评估报告 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22 显示,台北市长年作为台湾金融中心,不仅无法站上全球性
Global 金融中心,连跨国性 Transnational 的级别都无法触及,仅能在地方性
Local 字段。该报告由 英国智库 Z/Yen Group 及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所建立
,评估亦来自 World Bank 世界银行、OECD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
& EIU 经济学人信息社。
3. 台北市于 GFCI 世界金融中心的排名连年后退,今年为全球 27 名,相较人口规模
270 万的台北市而言,排名在之前的有人口不到 50 万的 苏黎世 日内瓦,
不及 100 万的 温哥华 旧金山 卢森堡 法兰克福。
利益与影响
* 中南部薪资因高附加价值之产业竞争而有更多就业、成长及升迁之机会,
产业间有人才资源之竞争,劳动条件将逐步改善。
* 填补中南部长期缺乏低污染、高薪高创税之产业就业机会,改善人民所得
及生活条件之余,亦丰盈地方税改良地方政府财政体质。
* 石化重工、传统制造等产业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基础,而金融与科技将带动
中南部制造业、原物料、航运金融等转型、创新的契机。
* 国家发展应借镜德国城市分工模式:
德国央行欧洲央行位于金融中心 Frankfurt 法兰克福、最大城市 Berlin 柏林、
行政中枢 Bonn 波昂、新闻传播艺术文化于 Koln 科隆,科技制造业 Munchen 慕尼黑
* 高薪工作机会回流中南部,台北都会区经济与人口过度集中的现象将逐步减压,
降低天灾、战争、恐攻与疫病对台湾整体的风险与影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