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不住在高雄,但我很喜欢高雄,尤其是高雄的人。我自己是做影像工作的,大概前后有五六年吧,每个月台北高雄2-3趟的来回往返,大概所有高雄的区或角落都去过了,包含许多在地的民间社福团体。
其实我真的很希望,当市长或市政府团队的人,站在这座桥(?)的高度向下眺望时,可以同样有那样的高度,看见这座幸福城市底下,那为数不少痛苦且不幸福的人们。
我记得拍过一个桥头的寄养家庭,他担任家扶中心志工将近二十多年,除了自己的孩子要养,他接引过将近60-70位的孩子,各种不同背景的孩子都有,隔代教养,新二代,单亲,家暴,性侵,被遗弃;可以延伸的,就是原生家庭所遭遇到的各种处境,因为产业薪资求职经济种种问题,必须出外讨生活的父母,因为公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的不足,求助无门得不到协助的家庭,造就了我拍过接引最多孩子的这个寄养家庭。
教养过孩子的网友们都明白,一个孩子你不是只提供他物质上的生存,你需要陪伴,教育,倾听,尤其这群又都是受过创伤的幼小心灵,甚至很多额外的花费,他们必须自己支出,除了靠微薄的补贴,两夫妻不能退休,因为那是吃紧且重要的薪水。当他们自己亲生的孩子长大了,也变成这群孩子们的大哥哥大姐姐,帮忙爸妈的忙。
我记得他跟我说出了一个,我非常感同身受的心声。其实他内心的一部份是很痛苦的,长年陪伴负能量的副作用,便是自己成为负能量的海棉,但你面对孩子,你还是需要展现出正能量的,你不能迷失在黑夜里,但他不知道这样的消磨,他能支持到多久。
虽然他曾经起过不想再做的念头,但是寄养家庭不够,也许很多人有善念,但没有经验,中途放弃退出的也很多,你说,他能退出吗?
我记得拍过冈山的一个外配,她也许是整个大高雄为数众多外配的其中一个缩影。早早嫁到台湾,刚开始也许丈夫的薪水没有很优渥,但一家三口还算过得去。
某年,他的丈夫因为职灾倒下,没有得到任何的赔偿,她开始要自己扛起这个家,但一个外配在高雄能得到多好待遇的工作呢,能得到多少公部门的协助呢?
十多年来,她过著一个人要兼三份工作,要扶养儿子长大成人,要照顾躺在床上失志不时发脾气的丈夫,直到丈夫过世,她尽了发妻相扶持的责任。
拍她时,她很乐观,因为孩子也大了,她开始在工作之余,也去帮助陪伴其他需要帮助的姐妹,或去当志工,她说,高雄,一样是我的家,这里的人一样是我的家人。
我记得拍过很多位高雄的医师,我曾跟着他们义诊,走过了高雄所有的角落。你也许会觉得在医疗发达的台湾,那还有这么多需要医疗资源的人们,但其实比你想像得还贴近你的生活。
若你住在高雄,你可以在逛北旗津闹街的同时,穿进藏身其中的小巷弄看看,你可以在去鼓山时,弯进其中的巷弄看看,就别说更遥远的娜玛夏六龟林园了。
我记得看着一对医护夫妻档,在炎热的七月天,忍着恶臭,为一位象腿的患者用镊子挑蛆,因为他就医不便;我记得另一对医护夫妻档,每个周末从桥头开车到小港,为疗养院许许多多智能障碍的孩子看牙齿,因为带他们去医院看医生,是个大工程;我也记得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医师,他以前是台大医院的医师,中年时,他放弃了优渥的薪水,回到老家林园的一个小村庄开了一家小诊所,因为这里的老人家要到最近的医院,需要坐上来回三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他说,医生不是做买卖的工作。黄昏下透著阳光的小诊所,我看着他轻声呵护也许比他还小的老人家时,我真的很感
动,其实很多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在爱自己的家园,然后我去年得知,他因为积年劳累,罹患了癌症。
若你住在高雄,去认识一下你的家园吧。
去走走南旗津的小巷弄,去看看因为污染,渔获量的减少,因为人口外移,十户人家三户空的情景吧;去走走杉林,每周总有一批高雄市的老师,开着来回3个小时的车,去帮孩子们课后辅导;去看看甲仙,有美丽的自然,好吃的笋子跟芋头,但水灾过后一蹶不振的观光;去看看娜玛夏吧,那自然依旧美丽,但肝肠寸断的人为;去认识一下癌症基金会,你知道整个大高雄,他们只请得起一个营养师吗?你知道有多少癌友因就医的不便,又缺少营养品跟交通的补助,而放弃生命吗?去认识一下阳光基金会,在那边你能看到志工跟气爆伤者们,坚韧的革命情感,与他们对生命的ꐊㄘ騉鞳C
我记得小时候我很不喜欢高雄,总是灰色的天,但随着时间,我也的确看见高雄的不同,开始有了绿意,臭味少了,天蓝了点。
随着工作,跟几次灾难的到访,我认识了另一面的高雄,这的确是个,人很热情的城市,很多人用着不同方式,在弥补公部门应该要去做的事,在为着家园付出,这不应该是少数的这些人要去承担的苦,高雄也不该只是光鲜亮丽外表下的伪装幸福,你们都能用自己的方式,为这里做点什么。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