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2,444亿的“举债建设”,凭什么让高雄市

楼主: znlin (看海大叔)   2017-11-17 10:38:54
请参考
https://www.ptt.cc/bbs/Kaohsiung/M.1507862421.A.C03.html
https://www.ptt.cc/bbs/Kaohsiung/M.1507854502.A.E15.html
高雄市政府为何会债务这么高?简言之就是高市府投资在获利低的建设(如造桥铺
路、盖展览馆、世运、公园…等)而造成入敷不出的情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5000141-260209
→ ceca: 高雄人口外流和低薪是"人民"的问题. 36.238.36.43 11/16 18:56
→ ceca: 不是政府的.
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工作在哪里?就业人口就往哪里移。如果没中科,相信台中人口
难超越高雄。当初高市府与南市府何必争取台积电三奈米制程?
以前也在推文说过,高雄市的环评与消防过严让厂商缩手但只有制造业与农业(真真
实实地生产出东西)才能赚钱,否则即便是高专业度的律师业、医疗业也是赔钱。
环评与消防当然要有要求但是也不能高到让人做不下去。
制造业是产业之母。或许有人会反对说:空气品质跟工作哪个重要?
如果高市府再不修正建设方向,债台高筑的情况是不能解决。或许有人说发展制
造业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环境但是从事亏钱的产业就能撑得比较久?见仁见智。
高市府能够发展真正能获利的产业,不仅为高市府带来税收且人民安居乐业、藏富
于民,这才是长远的作法。
制造业的空气污染或许要花钱去看医生但没钱连生活费都没着落。不然高雄人口怎
会外移? 台中火力发电厂造成的污染不严重?为什么人口还是会往台中移?
※ 引述《indene (茚)》之铭言:
: 这篇文章我觉得很值得大家深思 因此分享给各位版友
: 相信可以思辨出很多议题 这几年高雄变很多
: 表面上进步飞快 市容大改造 但为何很多人会逃离高雄呢?
: 这篇文章分析了很多面向 直到大家好好检视
: 以下内容来源为关键评论网
: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3197
: 标题——
: 2,444亿的“举债建设”,凭什么让高雄市的下一代承担?
: 内文——
: 文:易俊宏(绿党发言人)
: 日前高雄市公民监督公仆联盟发布记者会指出,高雄市府举债已逼近上限,因此提出“零
: 举债”的诉求;虽然陈菊表示“仍有举债空间 不影响前瞻建设”,但作为高雄市的第三
: 势力,我们仍有责任提醒市民朋友该注意的事情。
: 高雄市政府公开表示:目前2,444亿的债务中,有1,428亿是历任市长累积;换言之,仍有
: 1016亿是陈菊的责任。这些债务,是谁要还?不是陈菊、不是在高雄长期执政的民进党要
: 还,而是高雄市市民要共同面对的压力。如果不达成“零举债”,要承担这些债务的,就
: 是高雄市的下一代。
: 作为一个青少年工作者,必须要点出这个“世代不正义”的事实:凭什么孩子们在无法参
: 与这些决策讨论,却要无条件承担这些政策的后果?我们这一代有投票权的市民朋友,需
: 要正视面对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
: 面对批评,市府回应道:陈菊任内的举债建设,“包括捷运、轻轨和铁路地下化、治水等
: ,就占了700亿元”。可是在这些理由能不能禁得起检视?本文试图梳理城市治理的政策
: 脉络,并且提出建言方向。
: 捷运、轻轨等轨道运输,对一个正在发展的都市而言,是重要的;可是以直辖市六都而言
: ,高雄市的出生率却是最低的。自县市合并以来,2011至2015年的数据显示:高雄市不但
: 出生率敬陪末座,甚至人口迁入与迁出的也是连续五年负成长。
: 在出生率部分,高雄市甚至有推出全国独有的“第三胎以上可领一次生育津贴四万六千元
: ”福利措施(2010年),但是出生率最高仍难突破9%;在移动人口方面,虽然变量很多
: ,一个人选择哪个城市定居有很多考量,但是其他五都在这五年中,或有升降,唯有高雄
: 是一直负成长。更讽刺的是,高雄市甚至有“幸福高雄移居津贴”此等奖励政策,虽然释
: 出利多,但至今已实施四年,至2016年才共有1,024人提出申请。
: 上述数据旨在陈述:高雄最迫切的城市治理议题,是人口治理;而且陈菊当前的举债建设
: 项目,很有疑义。在人口治理的政策上,这些特别规划的津贴奖励作为“拉力”,都无法
: 改变港都的人口流失;那到底“推力”是什么?
: 行政院主计总处的“105年家庭收支调查报告”中指出,在直辖市六都里,高雄市的“医
: 疗支出”项目,每个家庭高出平均将近两万元,也是最高的;可是高雄的“休闲与文化”
: 项目,每个家庭却低于平均将近一万元,是六都中倒数第二。而在收入的部份,高雄市每
: 个家庭能有收入的人是1.79人,略高于平均(1.75人);但是收入所得总计,却略低于平
: 均,一年少了将近3万元(27,748元)。
: 从上述资料,我们不妨这样想像高雄市的家庭蓝图:在高雄,每个家庭投入工作的,比其
: 他城市还要多,但是收入就差了这么一点;赚了钱之后,要比其他城市的人花更多钱在看
: 病,导致于比较少资源去参加艺文休闲活动。勾勒这个家庭蓝图的样貌,旨在描绘高雄市
: 人口外移的“推力”。
: 这个“推力”的勾勒,或许没有非常完整精确,但是却跟高雄市民的生活经验不谋而合。
: 例如:高雄市的重工业,是全国皆知的;动不动就在“紫爆”的空气品质,让市民朋友们
: 生活在“长时间、低暴露”的污染物中,虽然不会立刻死亡,但是因应长期病变的医疗费
: 用,就无可避免。公害污染防治,应是政府的责任,但是看病的支出,除了中央健保的给
: 付以外,就是家庭个人要负担。
: 而在这方面的所得分配上,高雄市的贫富差距也在扩大:依据高雄市政府主计处的“高雄
: 市家庭收支调查报告”指出:(104年)的年收入最高20%的家庭、是收入最低20%家庭的
: 6.09倍。不但相较于前一年高雄的5.81倍,贫富差距正在恶化,也高于全台的平均值(
: 6.06倍)。
: 在这些基础的数字之上,我们才能进一步检视:高雄市府的举债合不合理、再来“公评”
: 陈菊作为。如果举债的目的,能够透过融资换取发展周期长、初期支出大、符合辖区或时
: 程受益原则的公共服务或公共建设,那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很可惜的事情是,在高雄,从
: 贫富差距的数字,我们也可请高雄市民自问:美术馆、新湾区、农16……种种由地方政
: 府带头炒起来的房市与地价,我们在地方的经济成长有跟得上吗?
: 高雄市的人口持续不断外移,在许多硬件建设的前提上、早已失了迫切性。而人民信任特
: 定政党的结果,并没有改善许多城市沈疴的问题,于此同时,举债还逼近了上限。在那些
: 高昂的、光鲜亮丽的硬件建设之后,是用多少未来世代的权益换得?台面上看到的是举债
: 的赤字,还有台面下那些看不到的家庭医疗支出,还有生活中经常有感的恶劣空气品质…
: …然后平均家户所得依然偏低、房地产却徒然翻涨,导致贫富差距愈益加大。
: 上述种种,都值得有投票权的市民朋友,一起好好想一想:我们投下的那一票,到底默许
: 了多少政策?在投票以外,地方政府应该要有机制和作为,让人民有机会参与切身议题的
: 政策,而非仅有单向的“被告知”。这是人民对市政无感、甚至无力的原因之一。今有公
: 民团体提出诉求,市府跟议会应该要能广纳言路、重新省思。而身为选民,我们应该要让
: 第三势力政党有机会带动良性竞争、也可以让“举债建设”的议题,成为下次选举的关键
: 。
: 责任编辑:潘柏翰
: 核稿编辑:翁世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