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恋恋盐埕风华(一):从晒盐场到银座的

楼主: y91yi39 (九死未悔)   2016-10-19 23:10:07
恋恋盐埕风华(一):
从晒盐场到银座的传奇路
http://www.biosmonthly.com/weekly_news_topic/7975
搭乘高雄捷运来到盐埕埔站,会看见穿堂大厅淡橘色的天花板,在天花板的空隙间则闪著
淡蓝色的灯光。这样的配色,乍看之下没什么稀奇,但是假若回到三百年多前的盐埕埔,
就知道其中隐含深长的意味了。
现在的盐埕区,虽然已是商机脉络的行政区,平时人车不多,但是走在五福路沿线的大街
小巷中,从为数甚多的中小型饭店,到银楼街、集合式商场、有点老派的西餐厅,不难察
觉到这个区域曾有过瞬息繁华。虽然建筑物旧了老了,却难掩富贵之气。
向北来到中正四路,有一座浅绿色的建筑矗立在这里。它有着四角锥形的中式屋顶(攒尖
式),以及精致的斗拱、浮雕、壁饰,外型乍看下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宫殿。这栋建筑是高
雄市历史博物馆,前身是高雄市政府的所在地,日治时期的高雄市役所,是台湾少数代表
性的帝冠式建筑,背后隐涵的意识型态正是军国主义。
盐埕埔的高雄市役所完工于 1939 年,也正是日本发动东亚战争后的那一年。浓厚的东洋
建筑风格,大不同于殖民初期,官府大多采用英国维多利亚风格。战争期间,日本有意发
展属于自己的建筑风格,展现自己的文化与政治主体性,形成了东方宫殿式的建筑,但浅
绿色的外墙却是军队的象征,带来战争的消息。
三○年代,盐埕成为整个打狗地区的精华区域,日本将原设于哈玛星的高雄市役所搬迁至
盐埕埔,此时的盐埕甚至有“银座”的称誉。战后数十年,盐埕仍是高雄的都市核心,最
繁华的时代,小小不过 1.4 平方公里的面积,竟然住了八万多人,打狗大部分的有钱人
都住在这了。
然而,三百多年前的盐埕区不是这样的。位于爱河口的盐埕区,就只是一片河流汇流入海
所冲积出来的沼泽溼地,湿地上是一滩滩咸淡交杂的水洼。这样的土地无法耕种任何作物
,理当是没什么经济效益的土地。但是人类的饮食不能少了最基本的调味料──盐巴,因
此河口溼地也有它最有效的经济利用模式──制盐。
明末士大夫沈光文宦游至台湾,在〈平台湾序〉中写道:“鲫鱼潭,可饶千金之利,打狗
澳能生三倍之财;曝海水以为盐,爇山材而为炭。”(注)已看出打狗海边可开发的资源
。明郑时期的参军陈永华就在此开辟小规模的盐埕,但并不是有计画的开垦,所以附近是
一片原始的荒凉沼泽,此时只有沙州北端的旗后山下有几户人家组成的渔村。
三百多年前的打狗地区,还没有港口可言,海岸是由沙洲所围绕形成的潟湖,但是康熙晚
期(约 1720 年),清廷辖下的凤山县治看中爱河口的湿地适合晒盐,于是向漳州府南靖
县招募盐丁赵元、蔡妈为、黄孔等人。继福建渔民之后,福建的盐丁也移民来打狗了,虽
然只有二十余人,但足以将爱河口西侧的沼泽地开辟为一亩亩盐田,稳定地产出盐巴。看
似不起眼的盐巴,竟成为凤山县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占了当时的三到四成。盐埕埔的盐,
对凤山县来说,几乎就跟黄金没有两样。
但是制盐却仍然受限于气候,成为一种季节性的产物,南部的夏日多午后雷阵雨、台风雨
,此时根本无法从海水中晒出精良的盐巴。无法晒盐的夏天,居民只好将盐田转作为养殖
鱼塭,或是到潟湖中捕捞渔获。雍正十年(1732 年)准许移民携眷来台,更多福建盐丁
来台发展,打狗的盐埕埔逐渐兴旺起来。盐埕有一条与五福路垂直的街道叫作濑南街,这
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在地小吃,濑南一名便是来自清代盐埕埔的濑南盐场。
“盐埔晓鹭”曾是传说中的打狗八景,指的是一百多年以前的盐埕,清晨时的朝阳照映着
盐田闪闪发光,还有许多白鹭鸶飞翔其上。这样的景象,一直到十九世纪末都没有太大的
改变,当时濑南盐场的产量竟然占全台湾最大,甚至供过于求。日本统治台湾十余年后,
各项现代化硬件建设开始如火如荼进行,盐埕才整个改观。殖民政府需要更多土地扩大高
雄港的机能,于是从 1908 年开始大规模的筑港清淤计画。将濬深港口的泥沙拿来填平海
埔溼地,原本遍布盐埕区的沼泽、盐湖被逐一填平,重新规划为一般的建筑用地。全新的
土地,殖民政府在此划设了格局方正的街区,命名为堀江町、入船町、盐埕町、荣町、北
野町等。
不只有港口建设,铁道建设也在同时进行,1908 年纵贯线铁路完工,北起基隆,南至高
雄港畔,也就是现在盐埕埔与鼓山哈玛星之间的铁道场站。最南端的车站设于高雄港边,
这样的设计,自然是为了方便将来自外地的人货转运至台湾内地,同样地,也便于让台湾
的资源外销。殖民政府将台湾南部平原上各乡镇生产的蔗糖,透过纵贯线铁路送到高雄港
,用货轮载回母国。高雄北边的乡镇桥头,正是因为制糖发展起来的聚落,主要聚落恰好
就在纵贯线旁边。
来往高雄港的各国货船、邮轮改停泊至盐埕埔旁的码头,盐埕埔成为货物的集散地、人潮
的转运站,因为交通枢纽的地位,很快就发展出商业聚落。这里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各
种新奇古怪的事物,各种异味美食,各色人种。日治时期盐埕,可是打狗最国际化的地方
。当时最著名的商场莫过于 1936 年开始营业的“银座商场”,空间为长廊式的商店街,
贩卖百货及各式衣饰,专门吸引贵妇采购,战后更名为国际商场。原本盐埕闪耀的银色光
芒是盐粒,如今换成一件件珠宝首饰。
二战末期,盐埕埔遭受美军严重轰炸,史称高雄大空袭,但这些伤痕没有留在盐埕多久。
盐埕因为美军而毁灭,却又因美军而重生,历史的戏剧性就在于此。战后美军因为韩战、
越战协防台湾,大批美军舰队以高雄港为补给据点,美军下船时被规定只能在盐埕区活动
,使得盐埕仿佛不曾经历过改朝换代,仍旧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气息。美军为盐埕带来另一
波繁荣,盐埕也因此诞生很多美式西餐厅、酒吧等娱乐场所。不过随着美军撤出台湾,高
雄新市区的扩张,七○年代人潮开始转往高雄车站前新兴区消费,盐埕埔的商机逐渐没落
,不复它最富丽堂皇的时代。
回到高雄捷运吧,盐埕埔站的天花板结合了淡橘色和淡蓝色,正是要展现盐埕的意象。淡
橘色是盐埕的泥土田埂,淡蓝色则是海水蒸发时逐渐清晰的盐粒,简单的配色,描绘的却
是盐埕埔长达三百年的风景。这样的风景早已消失于现实世界中,只剩下历史文献中可堪
追寻。或许现今走访台湾西南部海岸,尤其台南盐埕七股一带,还能依稀想像两百年前的
盐埕。
注 1|转引自曾玉昆:〈盐埕区之拓殖及演变历程之研究(上)〉《高雄文献》 4 卷 2
期(1991 年 12 月),页 2。
作者: maxcockroach (章鱼小差)   2016-10-20 08:06:00
推!住大仁路上...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