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乐] 凤仪书院 感动与失望

楼主: tsim (山猴大王吼噜噜)   2014-11-18 17:30:18
欢迎光临有图好读部落格:
http://monkeyinsight.blogspot.tw/2014/11/FongYi-Academy.html
我很喜欢历史建筑,曾经在2008年出版的《台湾的书院》一书中读到
凤仪书院的坎坷命运。不过,感谢高雄县市政府多年的奔走与修复,
我们终于再度可以来到凤仪书院感受一代大书院的气势了!
根据《台湾的书院》介绍,书院源自于唐朝,一开始的目的是藏书以
及校勘古籍,真的是“书之院”。后来到了宋朝,发展成学术中心,
成为各种学派的传承思想的地方。我认为这是书院的全盛时期。然而
到了元明两代,书院变成国考补习班,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科举考
试当大官。台湾的书院从明郑开始设立,因此就是在为科举服务的观
念之下建立的。
凤山市当年台湾发展较早的地方,旧凤山(左营)就已经有数百户,
新凤山(就是凤山)更是有好几千户,人多的地方当然要产出秀才来
光耀乡里,于是从旧凤山时代就盖了间书院(屏山书院)。后来经济
中心从旧凤山转到新凤山,新凤山于是盖了间凤仪书院。不过古人维
护建筑物的技术似乎不太好,凤仪书院用了60几年竟然就被说“日久
残破”,所以在今天的凤仪书院位址盖了新.凤仪书院。
最后兴建的这间凤仪书院,命运最为多舛。它在1891年落成,但其实
那时候政经重心已经从凤山转移到高雄,我猜书院难免会遇到招生问
题。另外是在落成后没多久,台湾就被割让给日本了,日本人建立截
然不同的教育制度,还另外成立凤山公学校,书院瞬间失去存在意义,
变成病院和员工宿舍。台湾光复后也好像没人管一样,大家都可以随
便占用。直到2005年高雄县文化局取得土地使用权后,2009年发包整
修,2014年终于复活(注1)。
古蹟能复活,真的是要感谢过程中所有付出心血的人。而且高雄市政
府把这个书院融入在凤山文化公共汽车路线中,坐一趟车就可以了解凤仪
书院与整座凤山城的地理结构。此外,凤仪书院中的折页导览做的很
精美,绘图细腻、内文扼要,会让人想收藏,绝非常见粗制滥造又硬
装可爱的折页。
虽然好的地方很多,但同时也有很多面相让我失望。
第一就是整体的肤浅感。凤仪书院的一个主打是四个主题的Q版人偶。
我超讨厌这种东西。通常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任何特色,最简单的方法
就是随便放两个东西,冠上艺术之名,就有一堆民众周末带小孩去照
相了。但是,凤仪书院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什么需要这种花
招?结果就是看到一堆人排队跟每个人偶照相。人偶是主角,书院只
是背景。根据新闻说法,文化局宣称这是寓教于乐,我才不信!一来
我看不出来他们要寓哪些有深度的教,二来我不相信民众可以从这些
人偶身上学到什么教。
此外,后方厅舍内大多的陈列物都是提供照相用途,家长们叫小朋友
进入一间间的房间,一~二~三~耶~~~喀擦,走人。即使唐代大富翁之
升官图的房间中有个专人要解说,家长们也只把他视为照相的障碍物,
根本不在乎陈列品是什么。文化局肤浅,市民的文化底子就会愈来愈
肤浅。
第二,凤仪书院似乎被定位成没有主题的历史博物馆,它明明好好的
是个书院,后侧的左右学舍却变成介绍四个时代:有凤来仪(清嘉庆)、
西方东渐(清末)、国境之南(日据)、宝岛台湾(民国)。而且展
间布置跟书院一点关系也没有,(下图)这是...餐厅吗?这个布置简直
是胡闹,我到一个书院竟然要看这种随便哪间复古餐厅都看得到的摆
设,反而不知道院生平常作息的房间长怎样。我们能不能甩掉大杂烩
式的思考模式,而改用主题式的思考,让每个景点拥有自己的特色?
第三,有些细节仍待加强。一个例子是厅事祀奉的神明,根据《台湾
的书院》和高雄市文化局网页,凤仪书院的神明应该是文昌帝君、魁
星君和仓颉,怎么整修之后仓颉被换成朱熹了呢?竟然拿晚辈换前辈!
另一个例子是古时候出入口上方的“登云路”字体,内外侧竟然不一
样!我想原本应该是一样的吧(网络上似乎查询不到原本的长相)。
我希望文化局可以重新思考凤仪书院的意涵,让它更有书院的气质,
而不是沦为缺乏深度的游乐园。Q 版人偶确实有趣,但不应该只是有
趣,或许可以把人偶对应到几位新旧凤山出身的秀才,介绍一下他们
的事蹟。或是运用空间举办文化讲座,重现当年文人雅士交流的气息。
如果要在这里介绍凤山历史,会与大东文化艺术中心功能重叠,刚好
那边我觉得做得满简陋的,是不是可以把学舍里的摆设移过去?
要澄清的是,我不是完全否定市政府的贡献,他们其实已经做了很多
好的事情,除了救回这个古蹟,还有平价的文化观光公共汽车(特别要称
赞车上导游水准很高!建议大家可以多问问题,你会发现他们对当地
的认识非常深入,这就真的可以寓教于乐了。)另外在书院重新开幕
的同时,玉山社也出版一本《凤仪书院建筑之美》,我相信这不是巧
合。
注1. 不知是否受政治因素影响,重建过程中,最关键的“取得土地使
用权”一步,竟然被高雄市政府轻描淡写过去,没有年代,没有主管
机关。而折页介绍也只说“文化局”,而未提“高雄县”。为何要这
样抹灭大家对高雄县的记忆?不过文化部的网站就有把功劳记在高雄
县政府头上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