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高雄新图书馆屌打其他县市的卦?

楼主: claudius (apostle)   2014-11-15 10:46:18
r大几个观点相当精辟也不无道理,您提到一些观察也相当实在,
但针对图书馆政策这点,我提出我一些不同的看法,
1.向市民募款之妥适性
这点您质疑的有道理,市府必须尽到维持图书馆营运的责任,包含后续每年编列预算
部分,这点不可因为一时的风光,就忽略监督市府的重要。
但相对来说,向市民募款会有宣传上,以及提升市民参与感的益处,这点确实不能取代
常规预算,在缺钱的当头想出一些有的没的怪招(或许还刚好成功了),想起来有点
心酸。终究还是希望回到市府维持一定比例文化投资的政策承诺上,至于民间捐款也
象征民间对文化的参与,不用贬抑,若是相得益彰则更好。成熟的城市如纽约长久以来
会有很多私人或民间基金会捐赠的公共开放设施,这种风气是好的。
再举个例子,台南奇美企业捐了一整栋博物馆(和后续附属设施)给市民,台南市府
协助向大众宣传是应该,但不该说这是台南市府的建设。同样的市府鼓励民间捐款与
宣传成功是好事,但不能完全依赖或居功,这是分际的问题,不是全好全坏的问题。
2.图书馆设计与馆藏
您说得很好,图书馆重要的是馆藏,而保护馆藏的光控设计极为重要,例如法国新
国家图书馆就在这问题上吃过苦头(把书库放在四座塔楼结果需要增加遮光设备)。
问题在于市图的定位和国图或大学图书馆略有不同,市图鼓励馆藏流通,馆藏相对
意义上类似半消耗品(我不是说不用重视保护馆藏),当馆藏频繁的被市民借出,
这本书在你我的家中怎么也不可能受到任何妥善保护,但这就是市图所乐见的,也是
市图存在的目的。
因此市图不用也不应去买很昂贵的善本或档案,这是学术图书馆的任务,市图所要做
的是让市民能更乐于阅读,让馆藏接近市民。因此总馆全部开架没有设计密集书库,
希望让市民易于取书。(所以高雄还是要继续争取国图等国家级建设,其用途仍有不同)
而在未来的资讯传达中,非纸本书的地位也可能日益增加,因此高市图投入相当多资源
去做电子书通阅版权的开放,这部分的重要性当然要时间证明。
在市中心的精华地段把总图做成透光玻璃盒,其象征意义是:知识不是被保护的,
而是欢迎大家来取用的。 同样的,市图最重要的不是建筑,也不是馆藏,而是使用的
市民。建筑和馆藏,因为市民的使用才有了意义。
3.总馆和图书馆群
如果有注意到最近几年的图书馆政策,可以发现不止总馆,各分馆进行了大量更新,
而在四年以前就陆续建立了行动运输车队达成大高雄全境馆藏互通与调阅,这有点像
西雅图以新总馆带动公共图书馆系统的目的,而非只是单纯建个新建筑而已。
因此总馆扮演的是大高雄图书馆群的Hub,同样的书买很多,到时候你都可以透过网络
系统直接在家附近最近的分馆取书,还书。
在各县市中,的确高雄市的财政是相当困窘的,但市长在答应投资图书馆上相当大方,
四年前我有机会建言施馆长时,我就引用文献提到投资在公共图书馆上的投报率是各项
建设之冠(大概1:5~6, 根据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等),这点施馆长也据此
向陈菊跟史哲说了,而且要的经费大部份都有给。(不过条件是营运你市图要想办法)
市图会依赖捐款和志工,不可否认是因为政治人物对预算编列的偏见(着重建设忽略
营运),但在中央给予文教资源五都之末的高雄,这样的成果已经很不容易,有待市民
继续的监督与督促。
4.总图投资的意义
如同前面2,3点所说,既然市总图最重要的目的不在放书,也不在单打独斗,那重要
在哪里?
在新湾区的建设中,市总图经费最少,面积最小,唯一由市府全额支应经费,但很有可
能是市民最可亲的建设。兴建具指标意义的图书馆,除了鼓励阅读服务市民的通阅功能,
也希望作为市民的客厅(如一楼广场,小剧场和会议厅的设施),增加人与人间的互动,
并借由轻轨环状线,可串联例如驳二和高软等周边区位。长期而言,在港区周边能汇集
更多文化人,并吸引相关产业投资,这会是创意经济最重要的群聚效应启动点。市图的
设计虽有不完美处,馆藏虽有待充实处,这都是高雄厚植文化资本的一个突破之处。
以上浅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