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高雄太挟长让我好陌生

楼主: HuaBa (花花爸)   2014-09-19 22:21:33
※ 引述《goldjade (抽著大雪茄)》之铭言:
: 左营我略懂左营大路一点
: 楠梓完全不行
: 三民区也不是很清楚
: 甚至后来闪光来高雄玩想逛逛我还查了一下才知道后站有批发街
这其实不难理解。台北有华阴街、五分埔、府
中商圈,与九如路情况相当类似。都是大火车站
周边,因为易达性佳腹地够(当时)而形成。
这边刚好导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易达性”
其实你的叙述,刚好可以落实高中地理应用地理
里头经济地理的范畴。
越是容易去的地方,你会去越多次。于是交通
成了关键。其中之一是公共交通,另样一项就是
大家提到的,自己的交通工具。
我的小时候,住在台北县新店市。很喜欢淡水
,但是当时铁路拆了,只有客运。客运跑单程将
近两小时,所以全家一起去的次数相当少。等到
捷运开通之后,距离缩短到40分钟跟去后院一样

国中疯棒球。自己翻著公共汽车手册,找寻如何去
棒球场,如何转车,即便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
依然好不快活。
大学我来到了高雄,从高雄大学正门口搭车到
高雄火车站,费时将近一小时,一小时一班。难
以理解的是,从市区发车回来的最后班次只到五
点。加上当时捷运接驳系统比起现在更加残破!
如果你没有私人交通工具,恐怕只会认识学校
里的树。
问题不在高雄长什么形状,其中一个关键在于
易达性。
其次,则是面积。
高中下课,走路穿过植物园,再走一会就到了
西门町。很常去,但是对于西门町的熟悉度还比
不上新堀江。刚来高雄时,原宿那边也还畅旺,
逛著逛著,什么,逛完了?面积大约只有西门町
的1/4,熟悉度自然就高。
第三个因素在于诱因。
距离有时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那边有没有吸
引我去的原因。不管是妹多、吃得多、风景好、
比赛刺激…这些往往能够克服距离,让你前去。
当我有了机车,也交了女友,而她家住在狮甲
,每天骑车、开车通勤。有一次她跟我说开车停
红灯睡着,我放心不下,从此每天都机车尾随她
直到她家。
最后狮甲几乎成了我第二故乡,虽然不记得路
名但是哪个巷子里的猫刚生小猫,哪巷子新开店
家,住在10几公里开外的我,清楚得很。这就是
诱因。
: 真的是很弱阿....
: 我后来自己想想 旧高雄市这种狭长型的行政区位
: 使得高雄热闹地点变成一小圈一小圈的遍布
: 真的会让人摸不透高雄阿...Orz
高雄其实不难理解,这城市活跃在1860之后。
1860之前,整个台湾的交通易达性非常差。且零
散著匪人,南北往来是很危险的。政府有效能管
控的区域往往只有城墙附近几十里。南北往来之
路人烟稀少,例如左营通往楠梓的路,你今天走
过,一个月后回程就有可能被“龙葱”遮住道路
。(易达性差、治安差诱因低)
当时还有几条河流,河流往往是阻断先民南北
往来的关键因素。强化了各小聚落,成为多核心
发展。
以上是高雄比较内陆的情况;至于海边,因为
生活相对容易,容易形成大聚落。1860,随着开
港贸易,内陆南北官道转为畅旺,盐埕也逐渐繁
荣。到了日治时期,为了输出物产,整建了高雄
港,奠定了现在盐埕、东苓雅…等地的地位。
重心从最早的左营旧城独大伴随小村庄,慢慢
转成凤山左营双核心、到了日治,盐埕新兴苓雅
前金成为了发展重心。国府迁台后,随着外来人
口移入,左营再度快速发展;石化建设后,楠梓
吸引了高雄县不少的就业人口,遂逐步发展。
高雄的发展,与其说行政区狭长;不如说是历
史文化影响的活例。
: 所以之前外地同学问我高雄火车站附近有什么推荐的便宜简餐餐厅
: 我完全无法推荐...XD
越是商业的城市,越是难推荐店家。
你永远不知道这家店什么时候会消失。前面几
篇提到吉林夜市佳美水饺就是活例子。房东涨租
,能撑下去的几何?台北那些歇业的胖达人店舖
位子有几家到现在还在招租中。
: 想请问版上各位只有我是这样的感觉吗....
: PS:我对凤山依旧超陌生!!!
其实很推荐你骑自行车体验高雄。和台北不一
样,我们不需要始终骑在臭臭的河边。
再正的异性,也都需要时间,需要热血去接触
去理解去互动去反复酝酿。不熟悉自己生活的城
市,最大问题恐怕就在于自己不够投入囉。
作者: ritaerythema (我是台湾人)   2014-09-20 02:2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