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石化管 永不回埋
高雄人松口气 重建全面启动
2014年08月06日
http://ppt.cc/CZ;j
马路成河
气爆最严重的凯旋三路,昨下午暴雨后成为一条小河,阻碍后续抢救及重建进度。石永轩
摄
高雄爆炸30死
【综合报导】高雄大气爆灾难造成30死、322伤,昨又逢马公空难二七忌日,全国降半旗3
天致哀。高雄市长陈菊昨傍晚宣布,为了复建工程人员安全,在受灾区内所有制造危险的
石化管线,即日起停用,且全部不得恢复使用。陈菊说:“从今以后,没有安全就没有管
线!”李长荣化工、中石化、中油等三石化厂均表示尊重。
http://ppt.cc/~gf~
花妈硬起来
陈菊表示,昨灾后第6天包含道路、排水道、水电、瓦斯等复建工程正在全面展开,为避
免复建工程受影响,不准复建区范围内所有石化管线再使用,且业者必须清除管内残留原
料,以便复建工程可安全推展。陈菊说:“我们会负起该负的责任!”
http://ppt.cc/~gf~
高雄市长陈菊昨宣布气爆灾区石化管线即起全部停用,受影响的业者未来只能靠槽车运送
原料。资料照片
每天须60辆槽车运送
昨气爆灾区仍有上千警消、国军和义工在协助救灾和帮助灾民清理家园,自来水与电力已
陆续恢复,部分灾民昨也回家展开新生活,仅剩189人仍需安置。
据了解,这两天荣化因丙烯管线无法使用,只能用槽车运料,若以满载产能计算,每天约
有30辆槽车送料,如今若因高市府禁用管线,中石化同样也面临无管线可用,两家公司每
天约有60辆槽车在高雄运作,这些超过1千吨的丙烯一旦爆炸,专家表示,等同6万桶瓦斯
爆炸的威力。
对此陈菊指出,未来各石化业者原料的替代及运输路线,市府要求环保局会同交通局、经
发局、劳工局严格把关,用最严谨的管制,保障市民安全。
李长荣化工大社厂昨厂房深锁,未见前两天有化学槽车进出的景象;傍晚及入夜后才陆续
有联结车进出,但员工及保全对媒体询问联结车所载运物品是何物,都不愿回应。
http://ppt.cc/vo97
半旗致哀
马公空难与高雄气爆造成惨重伤亡,全国昨起降半旗三天致哀。田裕华摄
经部与3石化厂尊重
陈菊昨也责成环保局、经发局和劳工局对其他区域的工业管线,进行全面检验,只要有不
及格或不符安全标准的管线,都将要求禁止使用,让市民远离恐惧。
对高雄市长陈菊宣布受灾区的石化管线拆除且永不回埋,荣化、中石化、中油等三石化厂
均表示尊重。其中,荣化受创最深,因大社厂同步停工,将日减1320吨产能,营收日减
3500万元。中石化表示,有其他替代方案,冲击有限,而中油的灾区管线为备用管,暂无
影响。中石化主管则透露,减产一周将少600吨产能,但未来会跟中油协商让管因应,或
是以槽车运输。
行政院发言人孙立群昨表示,对高雄市政府的做法,没有评论。经济部次长杜紫军则说:
“经济部予以尊重。”
学者:这是正确决定
清大化工系教授马振基则支持陈菊的作法,“这是正确决定”。他表示,灾区管线大多超
过20年,长期受高温高压破坏,不宜复工或回填,正好趁此时将这些管线全面撤出住宅区
,以免再发生意外。
至于对国内石化的影响,经济部官员指出,目前看来,丙烯产能应该不会断炼,整体产业
不会有太大冲击。石化厂主管则分析,就算荣化和中石化两公司因此减产,但因台塑集团
旗下的台塑、台化都有生产,台聚集团、中纤、国乔等下游业者取料应无虞,且就算短期
出现供给缺口,业者也能进口原料因应。
http://ppt.cc/tnai
化学槽车穿越市区示意图
市民︰我举双手赞成
高雄市民廖国雄痛批:“发生这么严重的气爆事件,高雄市政府难辞其咎,花妈再不硬起
来,恐怕要失民心了。”廖表示,灾区管线禁用,当然可安民心,但其他替代方案应审慎
考量。市民张君智说,灾区管线禁用本来就应该的,“我举双手赞成!”
有关未来对工业管线管理问题,经济部昨提出“协助地方政府加强地下工业管线维护管理
计划”,希望仿照过去大型石化工安管理联合督导经验,与高市府共同加强管线管理。经
济部工业局副局长吕正华表示,未来将由经济部次长沈荣津担任召集人,邀集相关单位及
地方政府等单位,把维护工业管线工作做得更好,初步先锁定高雄市进行。
陈菊昨表示,石化管线的管理有法律不够周延的地方,必须中央和地方再确认,“经济部
有他要承担的责任,该我们负的责任,我们也会负!”但高雄市还在救灾中,很多同仁还
在加护病房,有关责任的追究,检察官都在侦办中,所以“不是讨论的时候!”
化学槽车行驶规定
●限定资格
.依规定检验合格,并随车携带有效检验合格证明书
.驾驶或随车人员应经专业训练,并随车携带有效训练证明书
.随车携带槽车载运的物资安全表
.槽车前后都要挂上红色三角旗帜以供识别
●限定路线
.须事先向当地监理机关申请载明路权、行驶路线的运送通行证,按许可路线、时间运送
●罚则
.未请领通行证、未挂红色三角旗、未依路线、时间行驶,可罚3千元至9千元
资料来源:高市警局交通大队
苹果日报:http://ppt.cc/5x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