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taff23 (笔名苏温永(星星送行者))
2014-08-04 16:52:48你讲再多也没用
先不论紧急命令那件事情
吵10年了
为什么现在救灾慢得要死?
高雄市都一级开设了?
答案有好几个
一、没有能力
二、各自为政
三、分不清楚情势、不敢承担责任
灾区现况就是很简单应该要这样做
1.重灾区人员请出、管制进出
居民、记者、维修人员登记进出=>安置收容
2.把水抽干=>去要抽水机
地下水箱涵找出可暂时改道的路线暂时封闭灾区下水道
=>下水道图、开挖、铁板组隔改道
3.把灾区分区
4.所有救灾单位统一管理=>志工退场或独立区域
5.征求灾害记录人员协助拍摄录影
6.把所有灾损车辆移出=>梦时代附近驳二那有空地可摆(移出前先行拍摄纪录)
7.分区清运挖掘土石=>留置特定场所覆蓋帆布
8.管线整理
9.稳固地基下水箱涵灌浆(不封顶)
10.清运完成地区附上铁板,太宽中间打H梁
11.建物灾损清点
=>所有征求讯息统一请求政府给各媒体新闻稿或特定公视或无线三台跑马
=>人员单位配合协调统整<=行政院
简单讲不相干人士、凑热闹志工请不要去灾区
这次灾民其实也不多所以请不要过度放大
死伤惨重 都死伤惨重了 死去的殡仪馆 活着的医院或特定场所疗养
他们需要的是安静
※ 引述《chipher (紫星)》之铭言:
: ※ 引述《mounter (PTT真多好人阿)》之铭言:
: : 社会局小社工系列,今天我想说
: : 脱下制服与拿下识别证,我也是人,我们从来没说我们伟大
: : 请尊重我们的专业,请尊重我们的工作,也请尊重我们的决策
: : 公民力量很强大,公民自主性很强,但不受指挥与不受控制的系统
: : 不是助益,是灾害...
: : 这次的灾害,我们必须很严肃的去检讨未来的安置与志工机制
: : 经历了莫拉克风灾的洗礼,这些年来我们积极的开发避难收容所
: : 精进各项灾害防救工作,协调联系与整合各项团体资源
: : 但以我个人观感来说,似乎焦点与应变机制都在偏乡台洪应变上
: : 而似乎没有注意到城市救灾与应变...
: : 我一直在提莫拉克的经验,因为当时的公民系统,确实为行政部门帮了很大忙
: : 但是那是建立在相互沟通、自主克制管理与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下
: : 当时的志工资源或网络平台要进驻,均有与县市政府达成协议并订有共识
: 首先要感谢原PO以及所有社工人员,你们辛苦了,
: 因为你们的努力,才能让灾民们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安置
: 原PO提到莫拉克风灾时,公民系统帮了行政部门很大的忙
: 我曾经参加过“莫拉克灾情网络中心”的支援义工,分享当时参与的心得
: 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当初是如何和公部门合作的。
: 首先说明莫拉克灾情中心的成立过程。
: 当初在灾情爆发后,也跟这次的气爆事件一样,
: 各种讯息很快在PTT、MSN、噗浪、推特流传开来(那时候用FB的还不多)
: 在上面有各种灾情、寻人、求助、招募物资或志工等讯息
: 当时比利潘做了莫拉克台风灾情地图,Xdie做了莫拉克台风支援网
: 还有其他网友成立资讯网站,来整理这些灾情资讯,并开放大家回报
: 后来发现这些网站充其量只能当成资讯整理,对救灾没太大帮助
: 大家回报的灾情无法传递到公部门,救灾人员也没办法去帮忙
: 反倒是一堆过期资讯到处转贴,最后反而妨碍了救灾
: 顺带一提,如果你遇到灾难,最好的方法不是上网求助,而是打119
: 政府是靠119电话在受理的,上网贴文没办法帮你
: 举几个例子说明:
: 1、网友上PTT求助目前受困,但119电话打不进去,请大家帮忙求救
: 产生问题一:求助讯息只在网络转贴,救灾人员看不到,不知道有人待救援
: 产生问题二:热心网友帮忙打电话报案,已经将人救出,但求助讯息仍然不停在网络流窜
: 资讯无人更正,反而害救灾人员还要花费人力时间来确认说明
: 2、有人反应哪里缺乏物资,上网号召大家捐赠
: 产生问题:招募讯息大量转贴,物资瞬间爆量,多余的物资无处可去,
: 就算公部门已经透过电视跑马灯叫大家别再送了
: 但这些讯息还是不断转贴
: 爆量物资继续涌入,让社工人员疲于奔命
: (就像原PO说的状况)
: 另外还有个问题是,在这种大型灾难发生的时候,民众很需要政府的资讯
: 包括救灾进度、公路灾情、桥梁阻断状况、供水供电状况.....等等
: 这些民众急于知道的讯息都不清楚
: 事实上在政府网站上都有公布,但因为管辖部门不同,根本不知道该去哪里查
: 就是因为发现这样的问题,数位文化协会成立了“莫拉克网络灾情中心”
: 除了将散落在各政府各单位网站的资讯做整合,让大家有个统一查询窗口
: 最重要的是与台南县、屏东县等地方政府合作,派资讯义工进驻到消防局、社会局
: 分为救灾资讯、物资资讯两大区块
: 将政府救灾进度公布到网络上,也帮忙整理、过滤灾害资讯给救灾人员
: 另外协助统计、更新物资需求,并帮忙将民众送来物资做清点和造册
: 如此,公部门的救灾资讯在网络上终于有个统一窗口,可以即时传播与更新,
: 有了正确来源,也降低了错误讯息在网络流传
: 让民间支援的力量可以有效送到救灾单位
: 这次经验也成了公部门与民间网络合作的典范
: 关于这个网站成立的完整始末,可参考以下文章:
: 八八水灾的网络动员:我所知道的“莫拉克网络灾情中心”幕后故事
: http://worker.bluecircus.net/archives/2009/08/post_499.html
: 我当时担任的是屏东社会局的资讯志工,帮忙将物资整理造册
: 面临大量物资,要整理起来真的是非常可怕
: 捐赠的物资多到塞爆整个屏东社会处,连路都没办法走
: (后来甚至爆量到要移到体育馆才放得下)
: 志工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光是造册资料都输入不完,还要随时更新物资招募资讯
: 我支援的时间已进入救灾中后期,社会局人员跟我们说目前物资都已经不缺了,
: 他们还要烦恼这山一般的物资该转到什么地方去
: 社工人手紧缺,光是处理救灾工作就已经忙翻天
: 还要腾出空来整理这些物资,对他们真的是很大负担
: 所以我很能体会原PO为什么拼命上来呼吁别再捐赠物资了
: 大家都以为自己在发挥爱心,却不知道过量的物资对救灾反而造成很大阻碍
: 过多的爱心其实只是一种自我满足
: 从当年莫拉克风灾的网络救灾经验,
: 我们发现政府其实有一套完整的救灾机制
: 并没有大家想像中这么没效率
: 但这中间运作的过程并未即时公布,大家不知道政府救灾进度
: 民众只能够过网络、电视、报纸来获得资讯
: 偏偏网络很多谣言难以查证,媒体报导又常爱夸大渲染
: 民众看到这么多灾害讯息,却又不知道政府有何作为,以至于大家情绪整日惶惶不安
: 网络上不停在转贴缺物资讯息,但这些都是有时效性的
: 当民众大量爱心涌入时,却因为需求过时,多余的物资和志工反而妨碍了救灾效率
: 网络时代,讯息是以百倍的速度在传送
: 当灾害发生时,如何将正确资讯快速传递出去,是很重要的事
: 政府真的应该要好好思考,建立出一套网络救灾机制
: 别让过时与错误的谣言满天飞,
: 特别是灾情规模越大,正确的讯息传播就越重要
: 一方面可以安抚民心,另一方面也让民间力量可以有效支援
: 其实政府也不是没想过这件事
: 在莫拉克风灾过后,政府发现莫拉克灾情中心的运作方式的确是满有用的
: 后来也有召集产官学界来讨论,
: 可惜的是,讨论老半天,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 莫拉克灾情中心负责人徐挺耀还曾投书苹果日报讲这件事( http://ppt.cc/N1if )
: 政府天天都在喊说要发展云端产业,结果救灾机制还在地上用爬的
: 这次高雄市政府处理气爆救灾,除了市府团队运作的很有效率之外
: 我觉得另一个值得称赞的,就是很善于利用网络工具
: 在气爆发生后,就利用陈菊粉丝团和官方Line帐号,来发布市府各项救灾措施
: 让市民即时知道该如何因应,不会仓皇无措
: 并用Google map来标示交通管制范围,又快又清楚
: 遇到黄金三小时的重大争议,也透过粉丝团说明中间的处理过程,并贴出证据文件
: 一连串下来,不但安了市民的心,让大家感觉市府的确有在做事
: 也引导舆论,让媒体不得不跟着市府的新闻跑
: 真的要给市府的网络团队拍拍手,让市府跟民众做了很好的沟通
: 唯一可惜的是,这些救灾资讯没有成立网站来做统一汇整,不易查询
: 以至于过时的物资募集讯息还是到处流窜
: 不过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够用粉丝团和 Line 即时传递资讯,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 等这次事件过后,看市府能不能建立起像莫拉克灾情中心的网络救灾系统
: 对之后救灾一定会很有帮助的
: : 但这次的救灾经验,在我们这些经历过多次救灾抢险经验的人来看都不是那样的理想
: : 原因是说,灾害发生后是各机关与功能任务小组分工各自进行救灾任务
: : 消防局救灾、警察局维护秩序,社会局协助物资募集与收容,卫生局负责紧急医疗等等
: : 但这次出现了许多的公民团体(泛称,未影射特定对象),自顾自的投入救灾
: : 在安置任务已进入轨道的状况下,未沟通下即不停发布各项缺物资与志工的讯息
: : 因为安置最主要功能是协助无家可归的民众早日回归生活,并给予必要的物资
: : 安置的精神,在于让受灾者早日返家、早日自立并回归正常生活
: : 但是在安置状况稳定之下,各项缺乏物资以及志工的讯息
: : 却成功的“吸引”及“制造”了灾民...这措词很不好,但是这是这次造成的反效果
: : 高雄市是全国第二大都市,苓雅区和前镇区虽非首善之区,但基础建设发达
: : 道路系统良善,居民素质高尚且商业资源丰富
: : 在灾害发生之后,初期资讯不明,民众住进收容所暂时避难
: : 在天亮与灾情尚撑稳定之后,理应自行返家,除非家里已经遭毁损不堪居住
: : 除了有些人家里真的遭受波及住宅真的损坏不堪居住者,都已在第一线获得掌握
: : 这些民众不是自行依亲就是接受政府安置
: : 这也是我连续好几篇文章不停强调的收容所在哪,社工与物资就在哪的观念
: : 家里停水停电,第一时间市政府已经有协调台电抢修,自来水提供提水站
: : 但并不能因为家里停水停电,就要求政府全数负担日常三餐以及一切生活所需
: : 我们不停的呼吁物资足够,志工足够,就是因为掌握到无法返家需安置的民众
: : 一直一直都在300个人以内,多数都是家里无恙但暂时停水停电
: : 而不停号称缺乏物资需求的人,却是在服务这些停水停电的民众
: : 我讲了一定会被嘘没有同理心,但是以这次灾区为例...
: : 光华夜市没有停业,量贩超商持续营业,各家未受影响的商店全部照日常生活营运
: : 所以只要家里没有损坏,生活可自理者,为何需要救济物资?
: : 不停涌入的物资,无差别是的吸引了无数的民众
: : 理论上收容所应该是越人越少人的,但因为这些讯息,反而将不需要安置及救助的人
: : 通通都挤过来了,反正这边有吃有喝,我根本不用花钱,我在家才是傻b
: : 也有了我当然要去收容所,我当然要去领物资的心理现象
: : 于是你就看到不少人开着车,骑着车,哼著歌,就来这里拿物资领便当
: : 只是实际上扯了大多数实务工作人员的后腿
: : 许多人看到那些号称第一手的消息与第一线的讯息
: : 就一厢情愿的买了物资,也不管现场需不需要,就是要送到现场
: : 一厢情愿的跑到现场服务灾民,却连该服务谁都不清楚
: : 也有少数极端份子,将灾区志工无限上纲了
: : 于是反过来要求与质疑我们的作法
: : 今天傍晚我再执行中正高工撤离任务时,差点和一位志工打了起来
: : 他冲到我面前说,我是前线的志工,我要来领物资送去前线
: : 我婉转跟他说,请问前线指哪边?您的物资需求以及发放对象是?
: : 如果是前进指挥所的话,是否可请该指挥所指挥官统一提报需求再申请
: : 他随即翻脸并大声呛我,x的,你们社会局是很了不起吗?
: : 我们在执行救灾,你不给我,你现在是要让媒体再拍一次吗?
: : X的,社会局很屌吗,你叫什么名字?你们信不信我们去找议员来侨!
: : 我承认我当下也有点动怒,但身上穿着社会局的背心,加上媒体刚好站在旁边
: : 也只好忍住情绪让值班主管接手处理...
: : 今天上午我们主管要进去收容所开安置会议,被门口的志工档了下来
: : 我们委婉的说我们是要进去开会,我们是主管机关的承办主管
: : 但也被不明就里的志工们围呛,咆啸著政府很大吗?这里我们管之类的话...
: : 今天媒体上甚至有所谓的青年志工在媒体与市长面前直接抱怨社会局
: : 说为什么都不让他们捐物资,也拒绝他们当志工
: : 但我真的很好奇,为什么我们一定就得让你们进来做这些事情..
: : 这些志工是否无限上纲且反客为主了??
: : 少数人不停的帮市政府发言,一下征物资一下征志工
: : 却有写的不清不楚,来源、细节、对口与正确性都搞不清楚
: : 我们社会局无奈的澄清事项,就被呛搞不清楚状况
: : 我们只发放安置民众物资,就骂我们僵化不知变通
: : 讲来讲去就是不信任专业
: : 这几天无论是物资还是主动跑进来凑热闹的人,都变多了
: : 我们只好无奈的增加更多的人力来管理收容所
: : 这两天即便我穿着制服走在收容所,还是有人问我要不要领物资,要不要被服务
: : 订餐同仁,因为人潮涌入,无奈的不停追加便当...
: : 但本来不是只需要300个人左右的量吗?
: : 我无意启动群体嘲讽,只是这几天的工作过程让我们多数同仁身心俱疲
: : 光是处理这些善心朋友与善心团体,就让大家都想再灾后辞职
: : 数不清的电话涌入,劈头就说你们fb都说要征志工跟征物资
: : 我就是要捐,我就是要来服务,你要服务我,你一定要帮我安排
: : 许多理性的企业、团体与个人,都会主动的来了解现况并判断作法
: : 但少数搞不清楚到底是谁再运作或是谁发布消息的人,要是要来凑热闹
: : 最后
: : 一堆物资涌入收容所,要求社会局签收
: : 一堆人说要当志工,要社会局帮忙安排工作
: : 一堆人表达要住收容所,因为收容所有东西可以领...
: : 我们花了好几倍的时间,解决、安抚以及服务这些所谓的善心人士...
: : 当我们委婉的拒绝或是澄清,却换来数不清的白眼与争执
: : 一堆人送了物资进来,只说是网络上在征求的,也不管是不是够了
: : 也不管是不是还有需求,送就对了...
: : 我不清楚,为什么这些善心人士与善心团体的自发性作为
: : 却是我们买单以及接受质疑?
: : 一堆人怪我们不去整合民间讯息,但数不清的工作就将我们压的喘不过气
: : 根本没空没人也没心力去应付及处理这些非官方的讯息
: : 甚至当看到这些讯息后,讯息已疯传了好几轮..
: : 在澄清到无法澄清后,也只能无奈接受
: : 这篇文章已经偏向抱怨,但不吐不快..而事实已经造成了,也只能坦然面对..
: : 但我们还是想说,脱下制服,卸下职责,放下识别证
: : 我们是人,是高雄人,我们有情绪,有压力,但请务必相信工作团队
: : 我相信只要彼此互助互信,相亲相爱
: : 明天又会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