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聊“黑白大厨”:个性与群性的华丽交锋

楼主: psylee01 (穗波心理师)   2024-12-01 09:31:06
https://i.imgur.com/iPcugiB.jpeg
从今以后,拿坡里美味黑手党(权圣晙)先生将会一辈子和“第一美味厨师”的称号完全结合,也将会遭到许多其他有志于此的厨师挑战,他这个人的其他特性也会隐而不显。甚至以后可能常常焦虑他的料理是否持续匹配他的地位。这就是得冠军的后遗症”,心理师这么说。
最近叫好又叫座的“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以下简称“黑白大厨”)在整个实境秀展演出来的,是关于“个性”与“群性”的争斗与调和。
“群性-个性-群性”成长的三阶段论
当人从小长成完整成年人时,要经过三种阶段的陶冶,也就是“群性-个性-群性”。
第一阶段的群性陶冶,也被称为第一次的群性阶段,大约始于个人出生,终于到青少年的时期。在此,我们言行举止对应着是身处于社会文化的规则,父母教导我们,而我们学习并遵守这些规则,社会文化的规则是最大的群性,遵守它会让自己身处在这个社会很安心。
第二阶段的个性陶冶始于青春期。随着时间成长的心智,人开始往自己内在观看(比如开始关注“别人怎么看待我这个人?” 这类问题),这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开始快速成长的时期,人开始发展出对自己的思考以及感觉,并且向外展示自己的特色,通过此阶段,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身心,了解自己,并且更好地驾驭自己去生活。
第三阶段,再次返回群性的陶冶,这是第二次的群性陶冶,和第一次的群性陶冶不同,人们是带着自己的个性和他人合作,他必须对于自己个人的意见与欲求有所节制,并遵守团体的规则,个人有意识地掌控自己的个性,甚至控制他自己的需求,以符合群性规范。
如此当个人经过“群性-个性-群性”三阶段的陶冶,不仅能肯定自己,活出自己特色,追求自己想要的事,也能和别人顺利合作,不会因为团体利益而牺牲个人该有的权益,也不会完全固守个人权益而牺牲团体利益,个人会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而且可以找到平衡点。
个性与群性的竞合
以上述群性个性的论述来看“黑白大厨”,会发现赛制设计兼顾个性和群性的展现。
在“黑白大厨”中,先是个性的展现,评审要求展示料理出你最拿手的菜,整个过程若以心理的语言描述,就是先展现你的特色;第二步是通过评审的嘴巴,在这步骤,可视为个人特色被评价了,这个评价的过程可想成以一种标准来评判你个人特色“是否合格”,而这种标准是众人认可的标准,换句话说,裁判白种元和安成宰的嘴巴就是大家认可的主要部分的评判规则。这很像是各类体育比赛中的规则,谁愈了解规则,就更能运用规则获胜,而在黑白大厨中,谁愈了解两位评审的内在标准,谁愈能取胜。
在第一阶段,可以看到个人特色料理的个性展现状况。参与比赛的每个人对自己的料理都有一套哲学,而且说明的相当真诚,可以推断出每位黑汤匙的厨师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个性都得到不错的发展。在各自的料理被评判之前,可以看到每个人对自己菜色的说明,这时会感觉到每人料理是一个整体,各自不同,呈现出来相当多元。
单面向的人
但一旦进入了竞赛,每人的料理就被迫区分为“评审能接受的味道”及“评审不能接受的味道”两种,原本一道料理可能多方立体3 D的呈现,瞬间转变成2 D的合格与不合格;整体被评核标准压成部分。这也是人进入社会生活的缩影,社会充满许多评判标准,把一个整体的人扭曲成单一面向的认识:比如在公司眼中,你我都可能被区分成“会赚钱的”与“不会赚钱的”;“长的好看的”与“其他”;“动作敏捷的”与“笨手笨脚的”;“好学生”与“坏学生”
等,这些评判标准,在所处的社会脉络中,我称之为“主流评判标准”。当整体多面向的人通过评判标准,他将被评判标准标籖化而丧失整体多元性,而以一个单面向标准被认识。比如我们谈起一个运动健将,因为他在运动项目上屡屡获胜,大家不会去注意到这个人的其他面向,比如喜欢动漫、爱打电动、爱吃排骨饭、喜欢榨酱面 等,他的名字几乎等于运动健将。
在人生的很多挫折经验上,很多人就是用这种败下阵来的经验来看自己,说自己不够好,他是用单面向的标准来概括自己,而丧失用整体多元的方式认识自己,说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
要知道,当人进入一个竞赛或被评判时,人的价值就被竞赛规则、评核标准印压成扁平单面向化了。
无可取代的整体
我觉得“黑白大厨”最好看刺激的部分,是人在被评审裁判前的焦虑状态与料理创意被激发而实践的料理状态,在前者状态,摄影机往往会拉近放大参赛者的面部表情,每个人脸部表情显现方式不同,呈现的就是当一个人被评判的焦虑,在这时候,一个人的价值被他者所决定。我在想,如果一个人被神审判时,是不是也是如此?自己觉得美好的事物,他人不一定认同。他人的不认同,会不会反过来伤害对自己的认识呢?我觉得会,但必须了解这个认识是摆在规则的脉络里,才有意义。举例来说,100公尺跑15秒和100公尺跑18秒谁优谁劣?其实他们各自的样态都是对等的,但
是一个规则、标准划定下来就出现阶级。如果比赛是“比谁跑比较快”。那么100公尺跑15秒的人就比较厉害,比较优;但若是划定的规则是“谁跑得比较优雅”?那可能100公尺跑18秒的人不一定会输。
所以,由个性产生的个人料理的好坏评价往往取决于比较的向度为何,通过向度的比较,才产生个人料理的评价。在这之前,由个性产生的个人菜色在某个角度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换言之,个人的个性也是全世界唯一的存在,无可取代,例如撕漫男、料理狂人、学餐名家、阿姨无菜单料理 等都是各具特色,独特且唯一的存在。
群性中的个性
在第二阶的竞赛中,改成黑白汤匙的团体战。就事先分析来说,白汤匙厨师均是已成名许久的人物,这意味着他们各自的个人特色的菜色很鲜明,也表示平日他们在社会上被认识时,是以个性为主要。而这些个性明显的厨师要打团体战,就是要抑制住自己的个性,遵守群性的规范,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大部分是由团体的领导分派任务调配,形成团体的作品。
团体战要打的好,有两个主要因子,一是强而有力的领导能力,他要能清楚指派队员的任务;二是队员遵守群性的规范,比如抑制个人意见,听从队长的指挥。从剧中可以看到第一次团体战的两段黑白大战,第一段白汤匙队落败了,可以观察到这些成名已久的白汤匙厨师,多有各自的意见;而领导也因为大家都是成名已久的人物,也不敢强力要求,呈现出来的气氛是紊乱的;反观第一段的黑汤匙队,领导分配清楚,队员各自作好自己的工作,较少产生意见不和的情况。但到第二段黑白大战,情势反转,白汤匙崔队长的强势领导负全责,同队各队员虽有不同看法,但都遵从队
长意见,而黑汤匙队长,想要多元融合大家各自的建议制作整合菜色,但队员们却是相当焦虑自己的任务,终至落败。这也在告诉我们,好的领导者在团体操作下,能让每一个螺丝丁都能发挥自己最佳效用下,然后和谐地组合成美好的整体。用心理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在群性整体的展现下,还能看见个性部分的表现。
摆在生活世界的脉络中
料理做的好,要能在社会上扩散开来,在资本主义的社会脉络下,就必须考虑到支撑这些菜肴可长可久的因子,在开一家能够持续营运的店,并以营利金额最高为目标,是最接近把个人或群体料理技能展现得以生存在这个社会中的竞赛。这也是说空有能力却无施展场所是无法在现代社会生存的道理一样,就好像厨师找不到顾客;老师找不到学生
,那厨师的料理和老师的教学,就显得空洞无意义。找不到施展的场所,那有再好的厨师、有再厉害的老师,我们都见不到“料理的佳肴”与“春风化雨”。以现代商业概念来看,我们不仅要锻练好能力,也需要能表现出能力的场所。这也让我们反思,在工作中的我们,是否已经找到可以施展长才的工作场所?
总之,“黑白大厨”所演示的,很像人在社会中的状况,聚焦在“个人-他者”的竞合关系上,也可视为“个性与群性”如何互动?到底要顺着自己的意见,还是要以他人意见为准来生活,我没有答案,我只知道不少人连自己想要什么都还不知道!而且这个社会充满各式的“白种元”和“安成宰”。
(本文已刊登于某网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