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政论] 什么是“不自由民主”?马英九的说法问题

楼主: vikk33 (陈V)   2022-06-06 15:58:14
※ [本文转录自 TSU 看板 #1YdRDpGl ]
作者: vikk33 (vikk33) 看板: TSU
标题: [政论] 什么是“不自由民主”?马英九的说法问题
时间: Mon Jun 6 15:57:36 2022
什么是“不自由民主”?马英九的说法问题在哪里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6294
每年六月四号这一天,是中共在全国都禁止谈论该日事件的日子,人们必须要想办法用各
种方式来隐讳地表达六四,例如五月35日、8x8之类。今年(2022)是1989年六四天安门
血腥镇压事件发生以来的33周年,前总统马英九发文追悼六四,却在文中指出“台湾堕入
不自由的民主”,同时赞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走在民主人权法治的正确方向”。
这样的论点这几年来有不少人一直不断拿出来谈,指责台湾现在是独裁国家、一党独大、
一党专政这类论述实在不算少见(先前我们也谈过颇多);不过,这次是由前总统所提出
,不只用上了一个专有名词,还以中国拿来做对照。本文主旨即是来分析这个词的意义,
并且将会指出:台湾不管用任何一个国际上广为接受的指标来看,都是完全的自由民主国
家,而且并没有任何倒退回不自由民主的倾向;反而是中国近年来的民主自由各方面表现
都是持续探底的。
什么是“不自由民主”
“不自由民主”这个概念,一般来说最被大家认可的定义是来自于著名的记者、评论家
Fareed Zakaria,他在1997年的《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面发表The Rise
of Illiberal Democracy一文,提出了这个概念。要定义“不自由”,最简单的方式就是
先定义什么是“自由”。Zakaria认为我们现在所谈论的民主,一般来说讲的是西方的自
由主义式民主(也可以说是多元主义式民主,polyarchy):具备自由且公平的选举,法
治(rule of law),权力的分立制衡,保护人民基本权利。Zakaria提出说民主的自由与
不自由其实是一个光谱上的程度问题,不自由民主的定义就是,某些国家在上述这些领域
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标准、比较靠向不自由这一边。他举出来的例子就是大家最熟知的
Freedom House评比,当中会依照“公民自由”和“政治权利”两大项来为各国打分数(
各项以0至100分换算成七分制的评比),然后再把各国画分成:自由、部份自由、不自由
三大类。
简单来说,具备了选举的形式,但是在公民自由(例:言论自由的保障与宗教、迁徙等方
面基本权利的保障)或者政治权利(例:参政权的限制)方面,还有很多改进空间的国家
,就可能会被归类在不自由的民主。
其实,不自由民主这个词比Zakaria的文章还要更早出现。在1995年的时候,Daniel A.
Bell, David Brown, Kanishka Jayasuriya and David Martin Jones这几位学者合编了
一本书叫做Towards Illiberal Democracy in Pacific Asia,他们主要想要挑战的就是
“经济发展之后必然会带来自由民主”这样的论点(一般来说会称做“现代化理论”),
尤其是把亚洲太平洋区的国家当做例子来做分析。他们认为在民主化之后,一个国家不必
然会走向完全的自由民主,而是在某些方面维持着原本的运作模式,尤其是亚洲这些在文
化上面比较偏向传统主义的国家(台湾、韩国等国)。不过,这个词真正火红起来,的确
就是从Zakaria发在Foreign Affairs上的文章之后,显见纯学术讨论和政策界所关注的议
题之间还是会有一些落差或者时间差,而当代最重要的“政策辩论”常常会发生在像是《
外交事务》或者《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这类政策期刊上面,这些辩论会直接影
响到美国的外交政策(例: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去推动民主制度)。不过这并不是说学术
界和政策的区分有如此绝对,也不是说有哪边是比较高尚,很多时候学界和政界的实务讨
论是相辅相成的。就在Zakaria引起政策界讨论的同时,在学术界方面,David Collier以
及Steven Levitsky两位学者在1997年发表在World Politics这份顶级期刊上面的文章
"Democracy with Adjectives: Conceptual Innovation in Comparative Research",可
以说是学术上面最广被引用的一篇,这篇文章就是在概念上、方法论上来讨论民主政治的
不同“形容词”,意即它的不同形态应该要怎么样做区别,本文对于后续研究的方法论以
及所谓不同层次的民主政治定义上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
“不自由民主”概念的演变
“不自由民主”的概念在Zakaria提出来之后,红极一时。当时所搭配的时空背景讨论是
,在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体制看似取得了胜利、且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
主要标的,但实际上,光从自由之家的评比来看,“部份自由”的国家比例愈来愈高,反
而完全自由的国家成长比例停滞(到了2010年之后,则是连续好几年,全球平均的自由分
数持续下降,但是2000年前后似乎还较少“威权扩散”、“民主倒退”的警觉,主要都是
在讨论为什么许多国家达不到完全的自由)。
当时的学术辩论最主要是集中在:经济发展到底能不能带来民主?也就是许多人去挑战现
代化理论的“线性观点”(意即:各国发展都会照着类似的步骤和阶段)。重要的作品举
例来说包括O’Donnell的Modernization and Bureaucratic-Authoritarianism以及他和
Schmitter (1986) 所编著的Transitions from Authoritarian Rule一系列丛书;后来出
现的重要作品包括Terry Lynn Karl (1990)的"Dilemmas of Democratization in Latin
America",以及Munck and Carol (1997) “Modes of Transi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South America and Eastern Europ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这些作品在理论上以及类型上面,都对于威权政体转型后的“不民主状态”做了很好的
整理。到了2000年初,这些讨论基本上达成了很大的共识,代表作是Thomas Carothers
(2002) “The End of the Transition Paradigm”。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终结了线性史观
,到此学界几乎已经有一个共识是现代化理论所提出来的“民主化线性发展模式”是错的
:经济发展不一定可以带来民主转型;就算有转型的发生,也不一定可以转型成自由民主

差不多同一时间,人们也开始大量讨论这些民主化之后但是却没有达成完全自由民主的这
些国家。有好几个与“不自由民主”类似的概念持续发展,包括:半民主(
semi-democracy)、混合政体(hybrid regime),以及竞争性威权政体(competitive
authoritarianism)。
这些讨论,在2002年四月份的民主季刊(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13 No. 2)当中
,订下了往后至少十年的研究议程。在这一期当中,由几位民主化研究的重量级学者撰写
文章讨论混合式政体的概念,包括Larry Diamond所写的Elections Without Democracy:
Thinking About Hybrid Regimes;Andreas Schedler接续著写混合式政体里面的“操控
选举”The Menu of Manipulation;以及Steven Levitsky和Lucan A. Way两位学者共同
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竞争性威权政体”。简单来说,不管是操控选举或者所谓竞争性
威权的意思就是,选举竞争确实存在,但是不公平,反对派几乎没有可能获胜。后来
Levitsky和Way两位继续写成了书,他们把1990年代初所有符合竞争性威权定义的35个国
家全部拿来研究,看这些国家的政治发展,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走向民主化(例:台湾、
乌克兰、墨西哥、斯洛伐克),有些国家却走向稳定的独裁(例:俄国、马来西亚、辛巴
威)或者不稳定的独裁(例:肯尼亚、赛内加尔、马达加斯加)。他们的主要论点是,与西
方国家的连结程度,是最主要的民主化推进原因。十年磨一剑,这本书到2010年发表,成
为比较政治的经典著作之一。
事实上,在几十年前并不是每个独裁国家都有选举。然而,愈来愈多独裁者发现,不管是
选举或者是政党这类在民主国家底下的制度,都是很好的化妆术,可以增加统治者的统治
正当性,于是现在几乎所有威权国家都有选举、也都有政党的存在。也就是因为这样,如
何区别民主与非民主变得更难,更需要靠别的条件区隔(尤其:是否有多党竞争、选举是
否公平)。
不过,不自由民主的概念,近几年比较少出现在学术作品当中,人们比较常讲混合政体、
竞争式威权政体,或者由Schedler所主编的书所发展出来的概念“选举式威权政体”(
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基本上也是聚焦在“不公平的竞争”,跟竞争性威权政体
的焦点很类似)。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人们现在多半觉得,不管用什么名称来指涉,
这些仅具有选举形式之名,但没有保障人民自由以及基本权利之实的政体,根本不能称做
“民主”:他们并不是不自由的“民主政体”,而是徒具选举竞争形式的“威权政体”。
台湾的民主概况
那么台湾现在的状况怎么样?简单来说,不管我们用最简单、最起码的程序民主定义,或
者是实质的自由权利指标的定义,台湾都是最高级别的民主国家。
首先如果我们用最起码、最低标准的“程序性定义”来看,所谓民主政治指的是:第一,
掌握最高政治权力的领导者,必须透过全民普选的方式,或者由全民普选的机关(例如国
会)来决定去留。第二,这个选举必须是定期举行,而且必须要有多党竞争,而且选举结
果会被遵守,不会随便被没收选举。第三,至少需要进行过一次这样的多党公平竞争方式
达成的政党轮替。如果没办法达到这些要件,我们就会说一个国家是威权国家。
有很多种不同的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主自由程度,例如学者柴布(José Antonio
Cheibub)等人根据程序性的定义,发展出了一套分类的方式,我们称做DD指标(Index
of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民主与独裁指标,出处在此)。另外,我们在衡量一
个国家的民主程度或威权程度时,还有几个常用的指标像是:Polity,Freedom House,
V-Dem等等。这些指标在程序上的定义是类似的,虽然在实质的民主与自由定义方面有些
许不同,例如自由之家强调对于公民参政权利和个人自由的保障,分别给予评分,不过,
对于程序定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被称做民主)大家都有高度的共识。
从上述这些广被接受的指标来看,台湾的民主不只符合最基本的定义,而且在自由保障和
实行的“程度”上,都是属于完全的自由民主国家,在世界上各主要的民主指标当中,都
是名列前茅的。蚳铟A不管根据哪个指标,最迟从2000年的政党轮替开始到2022年的现
在,台湾一直都被归类在完全的民主国家,而且其中许多细项分数是持续上升的。
例如以自由之家2021年的报告来说,台湾在“政治权利”(Political Rights)、“公民
自由”(Civil Liberties)两项指标上,都继续名列最自由的国家,在总分100分中,得
到94分,比前一年进步一分。x湾的总分排名可以排在世界前20名。如果台湾是独裁国
家或者不自由国家,那世界上恐怕就没有国家符合民主或者自由的定义了。
相对来看,与台湾密切相关的巨大邻居中国,在民主自由的评比来看,不仅从未达到过接
近民主的程度,评比一直都是是全球倒数的,而且近年的成绩还节节倒退。近几年,中国
在自由之家的评比当中,“政治权利”的分数甚至是负分,这是由于出现了针对不同种族
进行的不利政策(也就是中国在新疆进行的种族灭绝行为)。q最近20年的分数变化来
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台湾在民主化之后的表现是愈来愈好,而中国则是持续在低档,
甚至近十年来的表现是愈来愈低。香港则是在中共破坏了所谓50年不变的承诺之后,迅速
地下降。
下图是从V-Dem数据库当中所截取的各国“选举民主”指数。这个指数就是上述所说民主
政治的最基本定义(公平且自由的选举权与参政权)。芬兰做为最高程度的对照组,美国
的选举民主指数也一直维持在高档,台湾从第一次总统大选之后,对于参政权的保障愈来
愈好,目前已挤身于最高等级的民主国家行列。再下面一张则是自由民主指数,这个指数
加入了比选举民主指数更多关于自由权利的指标,例如政府内部的制衡(checks and
balance)、法治的实行状况等等,主要就是依照Robert Dahl对于多元政体的定义来做评
量,可视为比选举民主指数更进一步的民主自由测量方式。从第二张图来看,台湾的自由
民主程度也已经达到跟美国差不多的水准(在Freedom House里面的分数,近几年甚至还
超过了美国)。反观中国方面不只从来没有往自由民主方向迈进的迹象,近几年甚至还出
现继续再往下探的状况。
即使中国在自由民主方面的表现如此糟糕,2021年底的时候,美国举办了一场“民主峰会
”,当时中国还跑出来讲说美国民主是假的,中国民主才是民主。这种说法已经由来已久
,而且中国还透过联合国这样的全球性组织,去修改所谓人权的定义。现在依照中国的定
义,只要有经济发展就算是保障人权。
事实上,中国近年来高压对待公民社会、打压媒体与宗教自由的状况一直受到国际NGO的
关注,这些状况在习近平上台之后愈来愈严重。先前自由之家以及许多国际媒体的报告当
中就已经特别提到的中国在新疆设立“再教育营”,关押过百万名少数族裔人士,强迫维
吾尔人吃猪肉、禁说母语、灌输爱党爱国教育等等(最近一则是由BBC取得的政府内部文
件,再度证实中国设立的集中营的确存在)。近期有许多国际大媒体纷纷提出新的调查报
告指出中国进行的种族灭绝行动,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都已由外交单位正式宣告中
国的行为构成种族灭绝。但很显然中共不打算停手,而且也正在大力改掉国际规则。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中共说成是民主的、照顾人民的,或者是指控台湾是独裁国家、不
自由国家,实际上是一体两面,都是搞不清楚民主和独裁的意义。当然,中国方面是故意
的、有计划的、而且是大规模的宣传手段(这就是所谓“大外宣”计划的一部份。大外宣
这个词也被滥用了)来讲这些事,但是在台湾方面如果有人要指责台湾不自由,那就很明
显地也落入了中共的宣传陷阱当中。
小结: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这些
中国很民主很开明、台湾很独裁,这样的说法已经出现很多次而且也有一段时间了。我们
先前就不断强调,身在民主国家的我们,必须要了解民主与独裁的不同,这是守护民主的
基本功。尤其,我们身处中共的威权扩散海景第一排,更需要知道这些民主政治的基本价
值ABC。
把这些事情放在现在国际政治的格局当中,又更显得重要。当今世界局势基本上就是大力
推动威权模式的中国,正在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自由民主国际秩序。最近,美国总统拜登才
在海军学院的毕业演讲当中,公开反驳习近平认为民主政治无法存续的说法,勉励军人们
效忠宪法,并且要抵抗来自中国与俄国对世界秩序造成的威胁。而台湾在这样的态势当中
,同时也是全世界所关注的焦点,因为中国从来没有掩饰过要统一台湾的野心。
监督台湾的民主运作、政府运作,都是必要的事情,但如果监督的同时,使用上了错误的
概念来混淆民主与独裁的分界,甚至去赞扬中国、贬低台湾,那么对于民主体制来说将会
是一大危害,因为这些说法会减损民主政府的正当性,以及帮助威权价值的扩散。再强调
一次,不管我们使用学术上的定义与数据库、声誉优良的非营利组织所做的长期调查,或
者是国际主要媒体所做的民主自由调查报告,台湾不管从任何指标来看都是完全的自由民
主国家,近年的趋势是稳定地发展与进步;而中国则是在各种指标的评比之下,都是最限
制人民自由的独裁国家之一,而且近年的状况是愈来愈糟。从实际的例子来说,在台湾有
这么多人可以主张中国比台湾好或者比美国好,许多人整天批评台湾政府有多糟,这本身
不就是言论自由的体现吗?我们实在不能够因为选举结果不如己意,就随意指责台湾不是
民主;我们更不能因为自己支持的人事物或者组织,因为违反法律而被法办之后,就指责
台湾司法不公,事实上,在台湾基本上的法治原则是有被落实的。台湾的独裁时代已经过
去,这是经过许多人努力争取以及持续改革的结果。
回到民主与独裁的竞争来看,让我们来引用先前的菜市场文:“整体而言,目前政治学的
研究告诉我们民主确实能实际地增进人民福祉,在民众的基本照顾上很明显地做得比威权
政体更好。然而民主的效果有时需要等待、过程需要学习,投票与政策改变到底实际上会
发生什么后果也可能需要时间才能发现。然而若如果人们太快就失望,而放弃选择的权利
(也就是主张独裁比较好)与监督的工作,就真的会往更糟糕的方向靠近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