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有说了 但还是整理一下
1. 前文是在讲“资质/悟性” 而非临场 而非实战
更不说张无忌有各种心软心魔 还有各种和事佬要当 各种人质要救 条件不公的很多
人家讲“资质” 硬要去扯实战扯战绩 根本牛头不对马嘴
2. 论强度 倚天神雕中 各种“阵法加成”和“奇招加成” 都应考虑
兹不重复赘述强度战绩 因为“资质”才是原文重点
3. 就先“假设”小张真的 战绩差 实战差 临场差 好了
金庸为什么要让小张资质差 但战绩不彰 这要去问金庸
但既然要论“资质”就要回归原典原文
而不是因为个人喜好 或者从战绩乱推论“资质”优劣
a)
胡青牛见他悟性奇高,对《黄帝虾蟆经》、《西方子明堂炙经》、《太平圣惠方》、《灸
甲乙经》、孙思邈《千金方》等医学尤有心得,不禁叹道:“以你的聪明才智,又得遇我
这个百世难逢的明师,不到二十岁,该当便能和华佗、扁鹊比肩,只是……唉,可惜,可
惜。”言下之意自是说等你医术学好,寿命也终了,这般苦学,又有何用?
b)
张三丰初时还疑心他小小年纪,如何能统率群豪,此刻见他发号施令,殷天正等武林大豪
居然一一凛遵,心下甚喜,暗想:“他能学到我的太极拳、太极剑,只不过是内功底子好
、悟性强,虽属难能,还不算是如何可贵。但他能管束明教、天鹰教这些大魔头,引得他
们走上正途,那才是了不起的大事呢。嘿,翠山有后,翠山有后。”
这从原典原文直接复制的
在讲究证据和原文的金庸版 没什么争议吧?
而且这还不是从故事剧情去推论的
而是强者张三丰直接认证的
c)
俞岱岩一言不发的倾听,知道时势紧迫,无暇发问,虽然中间不明白之处极多,但只有硬
生生的记住,倘若师父有甚不测,这些口诀招式总是由自己传了下去,日后再由聪明才智
之士去推究其中精奥。张无忌所领略的可就多了,张三丰的每一句口诀、每一记招式,都
令他有初闻大道、喜不自胜之感。张三丰见俞岱岩脸有迷惘之色,问道:“你懂了几成?
”俞岱岩道:“弟子愚鲁,只懂得三四成,但招式和口诀都记住了。”张三丰道:“那也
难为你了。倘若莲舟在此,当能懂得五成。唉,你五师弟悟性最高,可惜不幸早亡,我若
有三年功夫,好好点拨于他,当可传我这门绝技。”
俞三只懂三四成 俞二被张三丰认为能懂五成
张五被张三丰认为大于五成 而要三年点播能传绝技
张无忌身具九阳神功,精擅乾坤大挪移之术,突然使出太极拳中的“粘”法,虽然所学还
不到两个时辰,却已如毕生研习一般。
他适才见张无忌临敌使招,已颇得太极三昧,只是他原来武功太强,拳招中棱角分明,未
能体会太极拳那“圆转不断”之意。张无忌武功已高,关键处一点便透,听了张三丰这几
句话,登时便有领悟,心中虚想着那太极图圆转不断、阴阳变化之意。阿三冷笑道:“临
阵学武,未免迟了罢?”张无忌双眉上扬,说道:“刚来得及,正好叫阁下试招。”
旁白就说了 如毕生研习一般 至于实战赢还是输 那跟“资质”是两回事
这两把兵刃一是宝剑,一是木剑,但平面相交,宝剑和木剑实无分别,张无忌这一招乃是
以己之钝,挡敌之无锋,实已得了太极剑法的精奥。要知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剑意”,
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
变万化,无穷无尽。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干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纯。
d)
能被张三丰认证是关键
而能学得比 张五、俞二、俞三好 也是极有力的佐证
因为张三丰收的徒弟 本身都已经是资质优异者
他们不只是高手、老江湖 而且都已经有武当本门根底 还是只能学个3-5成
(俞二应该也会武当九阳功了 云手等等柔性招式熟练更不必说 也只能5成)
张三丰收徒之先,对每人的品德行为、资质悟性,都曾详加查考,因此七弟子入门之后,
无一不成大器,不但各传师门之学,并能分别依自己天性所近另创新招。
这才是 书中 白 纸 黑 字 告诉你 的事
问资质就论“资质” 从原典原文查证 好吗?
※ 引述《TheAprilFool (Tyrion)》之铭言:
: 他本身资质不差,但
: : 我觉得 张无忌 才是真的资质破表吧
: : 在旁边偷学+无指导实习,就能快学会胡青牛的医术
: : 相当于中二屁孩到台大医院跑腿一、两年,
: : 一跃成为名医
: 书中 白 纸 黑 字 告诉你练乾坤大挪移完全是内力量的因素,
: 资质悟性有没有差不知道,但书中写的就是内力量,拿来当作资质好根本是乱扯
: 而且他并没有辨认出第七层的陷阱,他根本就练不起来想说算了,
: 这也是因为他练功无所求,完全不是发现怪怪的才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