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射雕与雪山
“我以小说家做为赚钱与谋生的工具,谈不上有什么崇高的社会目标,既未想到要教育青年,也没有怀抱兴邦报国之志。”
“偶然也有一些对社会上丑恶现象与丑恶人物的刻划与讽刺,然而那只是兴之所致,是随意发挥。真正的宗旨,当是肯定中国人传统的美德与崇高品格、崇高思想,使读者由然而起敬仰之心,觉得人生在世,固当如是。虽然大部分的读者未必做得到,作者自己也做不到,但若能引起心向往之的意念,那也是达到目的了。”
射雕和雪山是他在新晚报及长城电影公司最后阶段连载的两部作品。两部都引发了轰动。但说起写小说的理念,传记中引用金庸两次采访的说法。前者很无辜,后者很有目的性。
金庸写书到底有没有赞扬传统中国文化的意念,当事人说不清楚,只能让大家去推测了。
但满明显的是,书剑、碧血和射雕,写满他家乡的相思。打开射雕英雄传开头,一整段写牛家庄八月的景致。这样的段落一再出现,把童年仰望过的土地,塞进主角们争斗的背景。
景色来自童年,历史背景也来自童年。大侠阻止汉奸卖国,最后带领人民抵抗外族。这对童年故乡被日军攻占的金庸而言,再也真实不过了。
雪山则是另一种新尝试。金庸坦承,他混入了各种东西洋文学手法:以胡一刀做为主角,用天方夜谭的概念,让不同的人物轮流说出自己对胡一刀的印象。说话的方式,则是学习西洋戏剧场景的手法。情节上,传统中国小说里,报杀父之仇是毫无疑问的正确行为,但他受到基度山恩仇记的影响,决定让善恶的抉择更加复杂。最后他也提到,里面许多推理的成分,是来自日本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
这刀到底劈下去呢还是不劈?
写完这句后,金庸的武侠小说也进入全新的时代:明报时代。
(十) 明报诞生
“公正、善良、活泼、美丽”
头版社会性特稿,二版副刊小说,三版金庸连载,四版艺文小品漫画。
这就是明报,没有新闻,只有他想写的,轻松的小报。不倾国民党也不倾共产党。
这样的定位,可以说是继承了金庸对于早期大公报的理念。但这样的定位,同时也注定了财务上非常拮据。在这样的处境下,说明报是杨过撑起来的一点也不过分。
神雕侠侣在明报第一期就开始连载。把神雕做为射雕续集是相当有生意头脑的做法。连载射雕的新晚报是销售量非常好的在地报纸。在明报上刊登续集,颇有把读者挖脚过来的意味。
但有了神雕,不代表报纸活的下去。为了赚钱,明报不断的调整。首先是加入世界新闻与香港新闻,想借用金庸国际新闻的专才抓到一些观众。接着没有起色,明报开始八卦化;
提供几个传记上列出的明报荒谬头版新闻:
“穿睡衣裸下体,少妇神奇毙命”
“赤裸男女艳窟做爱,惨遭炸药定时爆破,两人下体同被炸碎”
是的。不要怀疑,这就是明报当时的水准。可以想见,神雕侠侣刊登在这份报纸上,他默认的读者是市井小民,目的是让读者花钱买报。从这角度切入,神雕写出郭靖(前代主角)单挑北斗大阵,男女衣服脱光练功,女角被强暴,男角被断手,甚至是骑鸟吃蛇的剧情也都不用太意外了。
对于神雕侠侣,倪匡的评论实在写实:若是十六年后,小龙女依然不见,别说杨过,恐怕读者一怒之下,明报就此收摊了。
别忘了,这里是香港,是当时东南亚最繁华,最需要娱乐,又最商业最现实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