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年轻人的礼貌问题

楼主: stevenjobs (乒乓兵)   2014-11-05 23:43:28
去年圣诞节前的礼拜六晚上教会有办活动邀请外面的朋友来参加,其中
有一项是话剧由教会的学生小组(国小高年级到大学)担纲,演出需要一些
人手帮忙处理杂务,传道人请我当天帮忙,由于传道人负责当天晚上整个
场子的进行,也负责这个导演这出戏,传道人身体不太好,我就答应帮忙了,
早上9:00要到场,一整天陪这个剧团排演.
那几天寒流肆虐,早上约只有10度,我不敢怠慢,依约8:50就到教会,结果发现
除了干事执勤,还有两位执事(老姐妹)在插花,我是第四个到的....后来
9:30导演来了,我问演员是约几点集合,导演说9:30,结果一直到10点多才有
第一个学生拿着早餐姗姗来迟,11:00左右人员才到齐,11:30才开始排演,中间
还有一个高中女生整场大便脸,在闹脾气,那一天我从9:00到教会一直忙到22:00
,包含最后一刻收拾桌椅复原场地,那些年轻人晚上演出完毕后,就忙着嬉闹,拍照,
数十张桌椅的复原,如果没有开口要求他们帮忙,他们根本不会动.
我22:30离开教会时,真的觉得教会的教育是失败的,比我大学时代参加的柔道社
剑道社社团还不如,日本的武术社团,最重视礼貌与规矩,那时候教练都是受过日本
教育的,教导都很严厉,学长也是以身做则,反观教会的小孩子,从守时到忍耐与做
事态度,没有一项能够让人觉得,把孩子送到教会来会比外面小孩更有教养,如果
是这样还要走入校园推得胜者品格教育,实在令人感到心虚.
不止是如此,有些出社会的年轻弟兄姊妹,到人家里作客,也不知道礼貌,基本的应对
进退都没有,被人家教训了,就说人没有爱甚至势利,表里不一,自己不会检讨自己.
以为同是主内就可以随便,忘记分寸.这种人最是要不得.
===========================================================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7919571.html
时代好像不同了,年轻的世代没大没小没分寸,好像已经变成理所当然,连基督徒都受到
严重污染了。
我是小小羊,不是什么大牧师,也没什么头衔称谓,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弟兄而已。
我愿意将极为有限的闲暇时间,拿来网络上服事弟兄姊妹。
我或许很微不足道,但还是希望发问者给我一点起码的尊重与礼貌。
我会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这样的事实在太多了!
假使我不教大家一些礼貌,我可能没善尽职责。
既然你们的父母、老师没教好你们,我只好无耻些出来教你们生活与伦理。
我要强调一次,还不是什么圣经大道理,而是连很多不信者都知道的生活与伦理。
身为基督徒,行为竟比不信者还烂,我们真的丢脸丢死了。
在教会里,我常要教幼稚园、国小、国中、高中的学生。
很多真的行为非常不好、毫无分寸、问题学生一堆。
不过,没关系,父母没教好、老师没教好、自己没学好,都没关系,我来教!
当我看见一个个被父母放弃、被老师放弃、甚至连教会多数人都放弃的学生,
一个个在我教导之下,行为逐渐变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最常告诉这些主日学学生的一句话就是:
我们是上帝的小孩,我们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可以那样做,我们就是不可以!
所以,现在我来教教大家信要怎样写。
没教很多,太难太严谨的我也不会,我只教最基本简单的信件礼貌。
写信发问时,起头该给人一个称谓吧?
现今一大堆人写信,没头没脑、去头去尾,这是在写什么啊?
写给空气读是不是?
我没有笔名称谓是不是?
我的年纪好歹也有一把,给我一点礼貌,不为过吧?
不用‘您好’这么尊敬的用词,单单称呼我‘小小羊平安’、‘小小羊你好’、‘你好
’、‘弟兄你好’、、、,
随便来点称谓与信件开头吧?
信件的结尾,好歹一个问安或感谢吧?
老师没教过你们?
国中没读毕业?
问了我问题,给我一个礼貌的问安或道谢,不为过吧?
你们去买东西、请教老师或同学,都不用说声谢谢的?
就算是虚情假意,连个基本礼貌都不知道?
人家天生就该服务你?
人家对你的服务是理所当然?
这是你们活在社会上的生活习惯?
不用写一大堆,起码一个‘平安’或‘谢谢’,读起来都会舒服多了。
这样也做不到吗?
信件结束时,给个署名吧?
否则的话,空气寄信给我是不是?
要我回信给空气收信是不是?
我从来没要大家给我真名,但给我一个笔名,不为过吧?
总不好让我以为是在和一个不知名的空气成分说话吧?
神秘也不需神秘到连一个笔名的署名都没有吧?
英文的、中文的,随便一个都好,这要求会很过份吗?
以上这些开头、结尾问候、结尾署名都没做到,然后跟我说你很礼貌、很谦虚求教,这
种话你讲得出来吗?
再来,讲讲信件主体发问内容了。
信件内容,可多可少,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发问。
但是,请不要只给我一句话吧?
我没有夸大,真的好多人写信问我问题,全封信就只有一句话,没有开头、问候、署名
,就一句话。
一个复杂的大问题,也不解释,也不多讲一下自己的想法或解不开之处,然后只用一句
话发问,
像是:
‘预定论是什么?’、‘基督徒可不可以对祖先鞠躬?’、‘创世记在讲什么?’、、
、。
拜托,这些问题是可以写成一篇大文章,甚至写成一本书的大问题耶!
去头去脑、没头没脑、无头无脑,丢一个大问题给我,
当我是吃饱太闲专门写文章来回答你一人就够了,是不是?
我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没有三头六臂,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还有家庭与教会,外加
还要回答很多弟兄姊妹私下问的问题,还要写文章供应弟兄姊妹的部落格阅读。
请不要那么自私,假使可以的话,多写一点自己想法,或是多解释一下自己对这问题的
疑惑处,好吗?
对症才好下药、更清楚发问者的问题所在才好对症回答。
难道,你们去看病时只讲一句话:‘我不舒服’,然后医师就该做出正确诊断与药方?
你们惜字如金,我如果回答时也对你们惜字如金,
你几个字问我,我就几个字回答你,你们要吗?你们希望这样吗?
再来,写信时不要写些注音文。
那是年轻人的把戏,面对我这种LKK的老年人并不合适。
你们去应征工作时,敢写这种注音文?
你们不知道与年长者写信时用注音文是很不礼貌的吗?
老师没教过你?
有些较高水准的网站讨论区,一旦在网络发表言论时使用注音文,会当场被众人纠正指
责的。
我们这园地,难道给你们没水准、可随便的形象与感觉?
我们园地的文章,难道给你们一种打屁聊天区的感觉,而不是一种正经真理传讲的场所

我们园地的文章,给人看见有什么注音文出现吗?
难道连基本礼貌与尊重都不懂?
最后,我要讲一下态度。
我欢迎大家发问,但是,请搞清楚态度问题:
不要一副高高在上要来指教我的态度来问我问题。
真的想问问题,就客客气气、礼礼貌貌来问,
不要一副以为自己很厉害要来指教我一些东西的态度来问。
我常和弟兄姊妹透过信件进行讨论,交换与分享彼此对信仰和圣经的看法。
但我不接受假藉‘请教’之名,然后想来‘指教’我一些东西的态度。
父子骑驴的故事,听过吧?
反正不管父子如何骑驴,总是有“高明人”有意见,想要来指教一番。
我在此奉劝这些高明人,不管是我文章的风格、文章的内容、园地的管理、写作的对象
、使用的语法,假使你们有任何高见,请自己去设个部落格写文章教导去,饶了我这小园
地吧?
若要应付你们这些高明人,我不管怎样做,都还是会有人有意见。
那我岂不是该关站算了?
反正我就是这付态度:
我们的文章,想读的就来,不认同的就自己去其他地方写;
有问题想问我,随时欢迎,但别假借发问要来指教一堆;
我讲的哪里不合圣经,请用圣经来指正我;
但当你指正我的经文被我用圣经驳斥回去之后,假使你无法再用更强而有力的经文来指
正我,就请你自己好好去读经祷告。
以上我讲的这些,语气或许很不客气,但这是为大家好,特别是问我的人一大堆都是年
轻人。
假使你们不赶快养成礼貌的好习惯,未来进社会、找工作、职场生活,只会害了你们自
己而已。
‘敬老尊贤’,这是一个华人传统美德,更是圣经一贯的教导。
现今的时代,已经变得没大没小、礼貌早已大量消失,毕竟这是时代现状。
问题是,身为基督徒,我们是上帝的小孩,就是该有礼貌、对师长充满敬意、对别人的
服务充满谢意。
对别人有礼貌一些,你会少一块肉吗?
写信礼貌一点,你会有什么损失吗?
但很不幸的,现今我接到的很有礼貌与感谢的信,几乎都是我这辈年纪的弟兄姊妹写的
;反而一大堆很没教养与礼貌的信,几乎都是年轻人写的。
我的年纪已经一大把,任何比我年纪小的,我都认为是年轻人。
我一向很宽容,但最近实在太看不下去了,所以出来教大家生活与伦理,教大家基本的
信件礼貌。
假使你们对所有人都这种态度,那你们要改正;
假使你们对别人可以很有礼貌,但对我却这么随便不礼貌,你们更要改正,因为这表示
你们知道何为对错,但你们却不愿去做。
我不是什么有爱心的人,对这篇文章不爽的请便。
但假使这样的文章刺到你的心,而你开始改正不良的态度与习惯,那感谢上帝,透过这
篇文章救了你。
小小羊
作者: michaelangel (麦可天使)   2014-11-06 00:49:00
小小羊以不礼貌的态度要求人家礼貌
作者: GoodElephant (翊今寶寶,說你好。)   2014-11-06 13:08:00
历史共业得共同承担不礼冒的请他别来...教会内是圣殿但是真的敢这样说的牧师不多...至少我家教会牧师很敢说="=另外阿 ...差别待遇还真看过不少ww 被批势利的也该反醒一下
作者: jacklin2002   2014-11-08 17:08:00
雷梦耶~(两津腔)                   (恩~好酸好酸另外,教会不好好传福音,整天想徬想空,搞啥跳舞演戏,新北耶诞城办到变成商业耶诞城,超棒dER~
作者: murmurduck (莫忘初衷)   2014-11-10 14:29:00
大家都应该能了解,礼貌礼仪的重点不在外在应对的形式,而是背后反映的态度、反映各人与神的关系。至于有人温柔有人严厉,重点应该是发言者是否“乃要求别人的益处”而发言,有人需要温柔,也有人需要严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