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刘镇伟与香港电影工业的磨合

楼主: abcdeffg (你快樂我也快樂)   2008-04-10 17:55:59
台湾电影笔记
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ntent.asp?ID=291
刘镇伟与香港电影工业的磨合 汤祯兆  2005/12/2
其实想说出来很久了,刘镇伟无论有几cult,他一直不是普罗观众的一杯茶。更重
要的,是他从来没有得到工业界内的认同,甚至坦白交代于影评界中也一直为备受
争议的人物。2002年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把最佳电影大奖颁给《天下无双》,2003年
香港国际电影节办“焦点导演:刘镇伟”,背后不无非议的声音,其中亦涉及不少
跳出了电影作品层面的复杂情意结在内─只不过今次我倒想去从另一个角度去出发
,用反论的方式探索一下究竟为何我们不接受刘镇伟。
电影工业界的叛徒?
一直以来电影工业界均不接受刘镇伟,除了私人层面不便探究的因由外,更重要而
可以宣之于口的焦点在于刘镇伟的天马行空,完全不按工业界运作守则去办事,呈
现出来的作品风格也粗疏失序。我们要谨记对工业人来说,长久以来他们的目标就
是要成为另一个荷里活─意思是要倣效西方影霸,来建立出一套类荷里活的专业主
义。所以大众可以看到工业人肯定的大都是有法则可跟从的模范,例如动作场面的
精辟调动、美术指导的细心经营,又或是镜头布局上的匠心独运─此所以袁和平、
张叔平及杜琪峰等人,一直为工业界及影评界同时并举欢呼拍和的重镇人物。只不
过刘镇伟正是坚持要不按牌理出牌─先后两次的贺岁片(《西游记》及《天下无双
》),均把观众的情绪拖入悲情低徊的幽谷中(梁朝伟语:“拍下《天下无双》,
我觉得唔(不)对路,哗,唔使咁(不是很)激情嘛,明明拍贺岁片,我系咪拍错
戏。但其实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不过用喜剧的方式表达。”)。不过话得说回头
,刘镇伟曾几何时正是香港票房的卖座保证,他的《赌圣》及《赌霸》等均是票房
霸主,正正紧守工业界的类型片要求守则作专业执行,那为何忽然会改旗易帜?
后来看陈冠中的‘我这一代香港人’,令我得到另一重启发。陈冠中率先回顾过去
的本地文化神话,并且连带分析过去的成功与幸运及环境变迁的机遇,最后得出发
人深省的自剖:“这一代是名副其实的香港人,成功所在,也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所
在。香港的好与坏我们都要负上绝大责任。”陈冠中的自省令我想到八十年代的香
港影坛,正好充斥着一大批要尽取观众每一分每一毫的作品,因而所谓几分钟一大
笑一小笑,俨然便成为金科玉律的定理─大家都期望以最短的时间赚最多的钱,而
不理会如何令工业踏上轨道,部分嫌电影回报太慢更投身入地产市场再战。甚至连
一些才气纵横的人才,如徐克大导也不过在自我翻炒又翻炒成功的方程式(八十年
代是“最佳拍档”及“英雄本色”两个品牌,九十年代则是“黄飞鸿”),对电影
工业的更新改造可谓没有多大的贡献。此所以我对刘镇伟成为票房神话后,竟斗胆
去一尝票房毒药的滋味委实抱持多一分尊重,他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正好是一
封给电影界的情书(可参看我在“回黑玫瑰的家 ─《92黑玫瑰对黑玫瑰》的怀旧省
思”的分析)。
评论上的神话心理分析
与此同时,另一有趣的地方是评论界在肯定刘镇伟之时,也往往利用非电影界惯用
的分析工具作佐证,如李照兴突出刘镇伟的“捣蛋原创”,以及我曾以“阿尼玛”
(anima)来解拆导演的风格,某程度都是借鉴了神话心理学的工具去切入(捣蛋缘
自“捣蛋鬼”的原型:trickster),这一点似乎正好符合了工业界未能以工业的专
业主义把刘镇伟作品编收的情况。我尝试用心理学工具去续写隐喻:工业界于八十
年代末期开始遇上刘镇伟的作品,恍如婴孩进入拉康所云的“镜像时期”,婴孩后
来发现镜中的影像就是自己的影像,于是产生兴奋之情,并产生某程度的自恋倾向
,就正如那时候大家都以票房为本,且以恪守规范的类型片为主导,于是引伸出同
质化倾向,而刘镇伟的存在只会壮大了原来的工业界,相互融为一体。
可是当婴孩进入对个人完整性的初步认知阶段后,他便会发觉先前的不过为“错误
认知”─那是说镜中的影像不过是婴孩身体的反影,而非真正的本人。拉康也形容
此为“想像的阶段”,一方面既掌握了对自身的完整性认识,但同时又会混淆了自
己与他人的差别。“想像的阶段”就是我们希望他人认识自己的一面,换句话说工
业界不介意观众用刘镇伟的作品去认识香港电影─他是恰如其分的工匠,有多少预
算就拍成符合制作规模的受欢迎作品,由“猛鬼系列”(《猛鬼差馆》、《猛鬼学
堂》及《猛鬼大厦》)到“赌片系列”(《赌圣》及《赌霸》),他都胜任裕如,
充分反映出工业界所肯定的专业精神守则。可是一旦婴孩入了“语言的阶段”,他
通过语言去厘清了不同的观念,诸如我、你和他等的差异─而所谓语言正好涉及不
同的秩序,拉康所指的也包含一套家庭、社会及文化的结构在内,所以置于工业界
与刘镇伟的关系上,正好逐步看出语言秩序上的差异来。
把语言引伸为电影语言来看,借用李照兴对《天下无双》的类型突变分析:“夜雪
下了,慢镜头影像小霸王携马上路(古装文艺片);策马草丛间飞驰(武侠片);
公主出嫁列队(宫闱片,黄梅调片)……”刘镇伟正好不断对观众的期待视野作出
嘲弄,他本质上正是采用布莱希特的“疏离化效果”,从而令观众无从代入任何角
色,也被迫去正视当中悲喜混糅的冷酷异境情致。而对工业界来说,那一刻才知道
因误会去结合,大家期望的原是把以上的每一句拍成好好的一部类型片,而不是在
一场戏中去完成五、六种不同类型的风格。
而刘镇伟这一种游戏风格,有人名之曰失控─而据说失控是专业主义的最大敌人。
如果我们仍把刘镇伟作为工业界镜像之一的隐喻来看,或许正好反映出照镜者的自
我投射─一面是创意澎湃,一面是黐线(注)失控,任君选择。
■注:“黐线”,在广东话中意旨脑子神经粘在一起,功能失常。
作者: thinkpink   2008-04-17 00:25:00
黐线啊你
作者: yyb (歪歪)   2008-04-17 14:21:00
黐线啊你
作者: ashfymelt (呆佬拜寿)   2008-04-18 22:23:00
黐线啊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