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致光之君历史考证老师仓本访谈(上)

楼主: oooiooo (笑瞇瞇)   2024-12-27 16:46:50
负责历史考证的仓本老师在大河结束后的长~~~长访谈
虽然很长,但真的很有趣,留存备份一下。
想知道创作故事背后种种的人可以看看
机翻
──这次的大河剧的考证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呢?
2022年5月11日,NHK宣布“后年的大河剧将以紫式部和藤原道长为主题”。随后,我收到许
多出版社发来的邀稿邮件。两天后,制作总负责人内田由纪女士通过邮件联系我,请求担任
时代考证的工作。不久之后,我与编剧大石静女士、首席导演中岛由贵导演、内田女士四人
一起进行了线上的会议。
与大石女士直接交谈的只有那一次,此后通过调查员(研究人员)转交的邮件,我们开始进
行咨询和沟通。大石女士起初对平安时代的历史和宫廷贵族并不了解,因此提出了许多非常
基础的问题。我回答后,她会对答案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我再回答,又会接着出现更细致的
提问……这样无止境的往返交流几乎每天都在进行。
■“不合理的地方就是不合理”
经过这样的过程,初步完成的剧本原案会被修改,形成第一版剧本(因为封面是白色的,所
以称为“白本”)。接着,包括我在内,以及负责服装、小道具等方面的风俗考证专家佐多
芳彦先生,还有内田女士、中岛女士等20到30名制作团队成员,会一起参加“考证会议”。
以《致光之君》第1集为例,其中包含50多个场景,在会议中,大家以白本为基础,逐一讨
论每个场景,提出“这里应该这样处理”“不,这样不合理”等意见,进行激烈的交流。
我的师父土田直镇先生(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前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馆长)常说:“不懂的
事情就坦率承认不懂。”绝对不能假装懂得去讲解不懂的事。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
偏离当时的常识。即使制作团队心想“为什么这个人要对所有细节这么吹毛求疵”,指出不
合理的地方仍然是我的工作。
会议中提出的意见会传达给编剧大石女士,她会将这些意见反映到第二版剧本中(封面变成
蓝色,因此称为“青本”)。接着,我会再次提出各种指正,最终形成“完本”的制本前档
案(称为“完本准备”)。即便到了这个阶段,仍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是我再做修正
,直到完成附有正式封面的最终版剧本(完本),这才会交给演员们使用。
■ 电子邮件字数超过《源氏物语》54帖
──也就是说,每一集都要制作原案、白本、青本、完本四个版本的剧本吗?
是的,而这样的工作要进行48集,所以非常辛苦。即使剧本完成,工作也不会结束。实际拍
摄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从拍摄现场会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询问“这样的口音是否正确”“
这样的动作是否可以”等问题,我必须一一回复。拍摄结束后,经过剪辑,会寄来DVD。虽
然基本上已经无法重新拍摄,但我还是会观看全部内容,指出我认为有问题的地方。有一次
,有一句台词的朝廷位阶错了,于是下次拍摄时请演员重新录制了那一句。在周六的重播中
播放了修正后的版本。
在考证会议开始前,我原以为应该还有其他几位时代考证专家。然而,当我参加线上会议,
环视出席者时,发现时代考证似乎只有我一人。第1集的白本完成并开始考证会议是在2022
年12月,而在那时,我的电脑里已经保存了约2900行、超过11万字的电子邮件往来记录。顺
带一提,从第一次碰面到现在2年半的时间内,与《致光之君》相关的电子邮件往来总计约
有3万3000行,字数达到132万字,已经超过了《源氏物语》54帖的总字数(约94万字)。除
此之外,还有与采访、出演、讲座相关的电子邮件约136万字,与专刊相关的电子邮件约44
万字,并且累积了共1079个附件档案。
■ 真寻与三郎的相遇是“时代交涉”的产物
──真是庞大的工作量。在整个考证过程中,您最注意的是什么呢?
《致光之君》是第一部描写平安贵族的大河剧,不仅编剧大石女士,制作团队也是第一次接
触平安时代的剧作。考证会议中也有NHK时代剧的顾问参加,但包括这些专家在内,多数熟
悉的是江户时代的时代剧。负责风俗考证的佐多先生专长则偏向中世武士装束。因此,我努
力让他们理解平安时代的特征,并改变基于江户时代的时代剧思维。
例如,剧情初期登场的盗贼直秀,在原案中是从一个屋顶跳到另一个屋顶的。这可能是受江
户时代长屋盗贼形象的影响,但平安时代的寝殿造建筑,建筑物之间通常相隔10到20公尺。
“从屋顶跳到另一个屋顶是不可能的。”我指出这一点后,直秀的动作改成了坐在围墙上说
话。
我也一直强调:“平安时代的贵族小姐不可能在外闲逛,或者在没有御帘遮掩的情况下与人
对话。”当制作团队问:“我们真的想让真寻在外面走动,有什么办法吗?”我提议:“那
就让她追逐一只逃跑的鸟吧。”结果剧情真的采用了这个设计。
真寻(紫式部)与三郎(藤原道长)首次相遇的场景,是向《源氏物语》中“若紫”一帖致
敬的桥段。在《若紫》中,若紫因为追逐逃跑的鸟,甚至没有踏出庭院,而真寻却一路追到
了鸭川河岸,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只是说“这不行”而不提出解决方案,事情
就无法推进。我认为,时代考证的工作也包括与制作团队进行反复交涉,找到一个妥协点。
或许“时代考证”更适合写成“时代交涉”。
■“古文翻译考证”也参与了实资爱人的角色
──剧中出现的和歌、《枕草子》、《源氏物语》等,有许多国文学研究者专门研究。在考
证过程中,历史学与国文学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分工?
大河剧每一集的片头,都会显示“考证”负责人的名字,包括参加考证会议的我和佐多先生
。此外,建筑、艺能、平安料理、汉诗、和歌及平安文学等领域的考证专家也提供了建议。
负责现代语古文翻译考证的千野裕子女士(学习院大学副教授)同时也是一位演员,在剧中
饰演了藤原实资的召人(爱人)百乃的角色。
至于“时代考证”只有我一人,可能是因为我写过《源氏物语》、《荣花物语》等文学相关
的论文,制作方认为由我一人来完成应该足够了。然而,文学的解释与历史学的工作本质不
同。虽然也有人向我询问《源氏物语》的解释,但我仅限于回答被问及的内容,主动涉入古
文解释的情况则尽量避免。
当我与其他考证专家的意见产生分歧时,究竟哪一方正确,我都将选择权交给大石女士与制
作团队。坦白说,我对剧中部分现代语翻译或朗读的方式感到些许不自然,但国文学专家或
许也会对我的考证提出批评,认为某些地方不够完整或存在错误。
■“青梅竹马变恋人”令我震惊
──剧中也描绘了如同《源氏物语》中贵公子与贵族小姐的恋爱故事呢。
编剧与制作团队认为,戏剧必须具有趣味性,但我的工作并不是评断是否有趣,而是检查是
否符合史实。虽然故事的舞台是1000年前的宫廷,但实际上,关于道长和朝廷的史料(古记
录)保存得非常完整。相对而言,紫式部相关的可靠史料却非常少,尤其是在她进入宫廷服
侍之前,几乎完全没有任何记载,因此无从考证。在历史学界,紫式部的历史定位大概也仅
止于“写出了最伟大的文学作品的人”。我认为,认真研究紫式部生平的历史学者可能根本
不存在。
虽然在无法确定的地方进行有趣的创作是无可厚非的,但当我接下时代考证工作并第一次看
到整体剧情概要时,得知紫式部与道长被设定为青梅竹马且是恋人时,还是感到十分震惊。
不过,这个设定在制作发表时已经对外公开,无法更改了。于是,我在思考时,将整部剧分
为“政治部分”与“恋爱部分”:政治部分视为“现实部分”,恋爱部分则当作“虚构部分
”来看待,从而调整心态去接受这样的安排。
■ 考证也融入了“恋爱部分”
其实,我有时会想,这是不是和1000年前的人们一样呢?我认为《源氏物语》是一部以皇位
继承、政治斗争和净土信仰为核心的非常严肃的作品。光源氏年轻时犯下罪行,年老后接受
惩罚,最终在他死后由宇治的贵族小姐来赎罪,是一个沉重且阴暗的故事。然而,当时的宫
廷女官作为读者,应该是带着心跳加速的心情阅读这些故事,幻想着“或许某天也会有王子
来到我身边”,因为故事描述的是高贵的男性与地位低微的女性交往的情节。她们可能把这
部作品当作一部恋爱短篇集,随兴地从感兴趣的章节或能读到的部分开始阅读。
作为时代考证者,我希望将《致光之君》打造成一部关于皇位继承与宫廷政治的沉重剧作。
然而,大多数观众更喜欢紫式部与道长的恋爱部分。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的情感即使
经过1000年的时光依然如故,同时也体会到了某种无奈:尽管作为一位投入了近50年研究成
果的历史学者,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但欣赏这部分的观众却并不多。
──即便如此,没有时代考证,剧集也无法诞生。即使在恋爱部分,您的考证也起到了作用
吧?
剧中平安京的各个场景设定,全都来自我的提案。例如,真寻的父亲藤原为时身边有一位生
病的妾室“高仓之女”,我将她的家设置在高仓小路。盗贼团在六条举办散乐活动的情节也
是我的建议,贵族的高级住宅区则设在二条或三条。当然,这些都是根据当时平安京的地理
位置考虑而设定的,但实际上,这些地方也是我在京都生活时特别有感情的地方。如果我的
老朋友们看到这些设定,可能会微笑着说:“他果然选了那个地方啊。”
■“在石山寺写《源氏物语》”是传说
──在剧中,紫式部到石山寺参笼,并且偶然与道长再会。贵族的小姐通常很少外出,但她
似乎相当活跃呢。
确实有史实记载当时的女性贵族曾在石山寺参笼,但没有任何史料显示紫式部曾经参笼。所
谓她在石山寺构思《源氏物语》的说法是后世的传说,紫式部并不是在石山寺写下《源氏物
语》的。不过,为了从如意轮观音获得启示,当时的贵族确实会在如今石山寺的“源氏之间
”这类房间中闭关,因此说紫式部曾参笼石山寺并非完全不可能。
紫式部确实离开过平安京的记录,只有前往越前(现福井县)。她是否曾去过石山寺、宇治
、须磨或明石,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我认为她绝对没有去过太宰府。如果她没有去过,
那么她如何能如此细腻地描写《源氏物语》中须磨与明石的景色,这点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尽管她没去过,也可能是靠想像完成描写,毕竟当时的贵族经常创作关于未曾踏足之地的和
歌,但能写得如此生动依然令人惊叹。
即使说贵族的小姐不常外出,但在她们还是下级贵族的少女时期,也许会在邻近地区步行。
而进入宫廷任职后,偶尔也会返回娘家探亲。不过,一旦成为宫中的女官,就不再是徒步,
而是会乘坐牛车移动。平安京的街道上充满牛马的排泄物甚至动物尸体,目睹这些污秽就会
被认为“触秽”,在秽气消除前,甚至无法继续工作。牛车内部与外界隔绝,是避免触秽的
特殊空间。男性虽然会骑马外出,但达到一定身分地位后,同样会选择乘坐牛车移动以避免
接触秽气。
■ 女性名字采用训读的理由
──在大河剧的时代考证中,似乎每年都会为名字,特别是女性的名字感到苦恼。《致光之
君》中,女性的名字是用训读的方式呢。
在当时,女性名字很少被音读为“teishi(定子)”或“shoushi(彰子)”。如今在学术
界普遍使用音读,主要是因为后世无法确定正确的读法,为了方便起见才采用音读并广泛传
开。如果用训读,任何人都会读作“sadako(定子)”或“akiko(彰子)”。然而之所以
普遍采用音读,是因为平安时代初期有一个特例,即文德天皇(827~858)的女御藤原明子
(828~900),她的名字确定读作“akirakeiko”,而非“akiko”。
如果明子的名字是“akirakeiko”,那么定子的名字可能也不是“sadako”。但在剧中必须
决定如何称呼,于是选择用训读,称作“sadako”和“akiko”。结果,剧中出现了三位“a
kiko”(诠子、彰子、明子),但这是否正确,没有人能下定论。
女性名字中带有“○○子”的,只有在获得封号或成为天皇或皇太子的妃时才会有。例如,
紫式部并未成为妃,也未获得封号,因此她的名字绝不可能是“○○子”。曾有人提出她的
名字是“香子”,但这种说法绝对不成立。
紫式部应该有幼名,但我们无从得知。外界可能称她为“为时的中君”,因为她有一位姊姊
,长女被称为“大君”,次女则是“中君”。在宅邸内,称她为“中君”应该就足够了。不
过,当我开始担任时代考证时,她的名字已被公布为“真寻”,无法再更改了。
■“桔梗”让人感到违和感
另一方面,关于道长的幼名,当时尚未公布,实际上原本给他设定了一个名字,但并不是“
三郎”。由于那个名字让人难以启齿,我只能表示:“虽然‘真寻’已经无法更改,但希望
道长不要用这个名字。”制作方问我:“那应该用什么名字?”于是我建议:“用‘三郎’
或‘五郎’怎么样?”最终选择了“三郎”。道长是藤原兼家的嫡妻(时姬)所生的第三子
,若加上两位异母兄长,他是兼家的第五子。我个人觉得“五郎”更可爱一些,但最后还是
选了“三郎”。
至于将清少纳言命名为“桔梗”,我感到不太合适。京都的**庐山寺**,据说是紫式部的宅
邸遗址,同时也是以桔梗花闻名的地方。因此,我认为如果将“桔梗”这个名字用在紫式部
身上会更贴切一些。
另一方面,将安倍晴明称为“haruakira”而非“seimei”,我认为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
因为当时,男性的名字通常并不会以音读的方式来称呼。
似乎也有观众觉得人物名单中“藤原”过多,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在考证会议上,我曾提议
在人物登场时显示官职和姓名的字幕,但因为制作方认为观众能够理解,这个提议最终并未
被采纳。
■ 想让藤原超子登场
──剧中是否有你觉得应该出现,但却没出现的人物呢?
首先,我想提到的是藤原超子(954?~982)。她是藤原兼家和时姫的女儿,也是道长的同
母姐姐。超子嫁给了冷泉天皇(950~1011),并生下了三条天皇、为尊亲王(977~1002)
和敦道亲王(981~1007),但不幸早逝。诠子是她的同母妹妹,她担任了道长和皇帝之间
的桥梁。诠子作为一条天皇的母亲,协助了道长与天皇的关系,但三条天皇早早失去了母亲
,这使得他和道长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且充满困难。在当时的朝廷中,冷泉天皇的后裔被认
为是正统的。三条天皇作为天皇家族的嫡长子,我希望能够把超子这一人物纳入其中,来描
绘三条天皇与道长的这段矛盾关系。
藤原元子在剧中只出现过一次,但她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多加描写的角色。她是右大臣藤原
显光的长女,后来成为一条天皇的女御。剧中描绘了一条天皇对定子的专情,但其实在某个
时期,他也曾对元子深深着迷,元子当时怀有一条天皇的孩子。最终她流产了,但如果她顺
利生下皇子,则道长的地位可能会变得非常危险。
道长认为如果元子再次怀孕,情况会变得非常不利,因此他阻止了元子的参内,并强行让她
远离一条天皇。我曾提议可以描绘围绕元子的宫中复杂后宫局势,这样会非常有趣,但由于
时间不足,最终元子只出现了几秒钟。
关于一条天皇,我也希望定子的妹妹,御匣殿能在剧中登场。御匣殿是后宫的女官,负责照
顾定子遗孤敦康亲王,但一条天皇却对她动了心,并使她怀孕。很可能,一条天皇在去看自
己的孩子时,从御匣殿身上看到了年轻时定子的影像。
御匣殿是道隆的女儿,也是伊周的妹妹,如果她生下了皇子,这将对道长和伊周之间的政治
斗争产生影响。然而,御匣殿在怀孕期间健康恶化,最终母子双亡。对于道长来说,这是一
种幸运,但我希望剧集能更详细地描绘这些复杂的宫中情势。
https://www.yomiuri.co.jp/column/japanesehistory/20241209-OYT8T50192/
作者: LauraRoslin (Am I A Cylon?)   2024-12-27 17:04:00
太精彩了追小鸟的建议真的绝赞而且贵族小姐不能随便外出这件事情其实伦子都有提醒大家
作者: apple8335   2024-12-27 17:37:00
其实也很想看宫廷内斗 一定也很好看
作者: willypenguin (w先生)   2024-12-27 17:55:00
感谢翻译。如果真的要拍宫廷内斗,主角就真的会变成道长而不是紫式部了,所以取舍也是真的必要。而且如果真的拍下去道长应该会很黑哈哈我自己觉得内斗的部分已经相当好看
作者: murasakiahn (紫の君)   2024-12-27 18:02:00
哈哈哈我一直觉得道长的姊姊老婆女儿都叫あきこ他不会觉得怪怪的吗XD
作者: apple8335   2024-12-27 18:50:00
要拍成内斗就要以道长为主角 真的蛮想看的XDD
作者: susumu (苏苏姆)   2024-12-27 19:45:00
很有趣,青梅竹马的设定&名字感受到已成定局的淡淡无奈XD好奇三郎本来叫什么原来还有定子妹妹这段
作者: episold (episold)   2024-12-27 22:40:00
一条,原来你……!!
作者: pacers07 (pacers07)   2024-12-27 23:10:00
照老师希望的拍就变成宫斗剧了XDD
作者: mymayday5   2024-12-27 23:27:00
感谢翻译!好有趣!果然时代考证还是会希望能写成严肃沉重一点的剧而非恋爱剧XD
作者: pemberley (^_^)   2024-12-28 01:16:00
好险仓本老师是时代考证不是编剧 我不想看很沈重的宫廷斗争剧XD
作者: nothingenvy (无事)   2024-12-28 22:16:00
如果拍成严肃政治剧观众组成应该会完全不一样XDD
作者: weiiwei (San Diego)   2024-12-29 12:17:00
感谢分享!非常有趣
作者: dabih (白鲸一只~)   2024-12-30 18:20:00
感谢分享
作者: girafa (想去马德里的长颈鹿)   2023-01-03 17:27:00
谢谢分享 很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