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中国网友真的有见识
我是同志
曾看过一个好朋友去日本拍gv
和十几人轮
真的好不真实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638218/
这不仅是村西透一个人的落幕,也是那一整个时代的落幕
冷蛋 评论 全裸导演 第二季 2021-06-27 21:28:44
昭和末期,是日本最辉煌的泡沫经济时代,也是最令日本人怀念的黄金时代。
是啊,怎么能不令人怀念呢?
与日本今天的低欲望社会不同。那个时代就如同一场盛大甜美的梦,将所有人包裹其中。
上到财阀,下到民众,仿佛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花不完的钱。在街头随便打个车,就要
上万日元,随便找家店吃个便餐,也要几万日元……
面对如此高昂的消费,人们却丝毫不在意,因为那时候,人人都充满希望,赚钱对他们而
言,就像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
在日本,你放眼望去,高薪工作遍地都是,各大企业甚至还会想出各种名目,给员工发更
多的钱。你不需要多么努力,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人人都是成功者,人人都有钱,社会欣欣向荣,世界如此美好……真的如同一场美梦。
村西透的A片事业能够崛起,也是搭上了那个时代的快车。
当时的日本人,民族自信心爆棚,对生活的热情和欲望,都十分高涨。
当村西透说出“A片的市场有五百亿”的时候,他脸上的狂热与自豪难以掩饰。
本来他凭借拍片卖片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仍然觉得不够。因为他不是第一个发明成人杂志
的人,也不是第一个发明A片的人,但他想要成为第一个“用太空卫星,把A片传到家家户
户电视上”的人。
人呐,一旦不再为钱烦恼,就开始喜欢谈梦想……为了能够圆这一个更大的梦,他不惜赌
上自己的全部身家。
然而,他不知道,是梦终究会醒。村西透的人生起落,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那整个
时代的小小缩影。
梦想与欲望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恰好村西透的梦想,与人们的色欲是完全一致的。
如今,人们都愿意承认有欲望不可耻,想要满足欲望也无可厚非。只是,直接把欲望与梦
想划等号,还是会感觉哪里不对劲……
村西透口口声声说要实现人类的性解放,从此不再受任何规则的束缚。而在现实生活中,
他却总是被各种法规、黑社会、官僚体制压榨摆弄。
路走得太顺,或者走得太不顺,都容易让人忘记自己上路时的初心。
村西透的初心,就是“贩卖人类的欲望”,说白了,就是靠A片赚大钱。
但是,为了能让别人死心塌地的跟着他一起干,他愣是能编出“性解放”、“性革命”这
样一套漂亮的说辞,再配上他那激情昂扬的语气,确实很有蛊惑力…… 他很擅长造梦,
很懂得如何把梦推销出去,让别人也跟着他一起相信这个梦。他的个人魅力,也是来源于
此。一路走来,许多人都是被他激进的说辞吸引,向他身边聚拢。他有一种扭曲现实的能
力。
色欲,本来是一件特别简单、自然的事,但村西透却能上纲上线,把色欲“包装”成一门
了不起的事业。
在色欲方面,他也确实很有想像力。他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剧情,各种各样的“姿势”,
最重要的是,他足够大胆,足够真实,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是的,猎奇。色欲的麻烦
,就在于它遵循边际效应。人的感官享受,就在于得到一次满足之后,下次只会渴望更多
。
相同剂量的刺激,在反复使用之后,就不会再继续奏效,因为人会渐渐变得麻木。
所以,A片越往后拍,就越猎奇,就越偏离人们的真实生活……色欲也不再是一件简单、
自然的事,它变成了一种病态的感官追求。而把欲望与梦想划等号,最终也只会让人迷失
于欲望,看不见梦想。这非常的危险,也非常的疯狂。
其实,村西透本质上,就是个相当疯狂的人。他冲劲儿大,不服输,在小事上爱耍小聪明
,但大事上也是真的不怎么过脑子。从总体上看,他就是纯粹靠激情来驱动自己的那类人
。那些漂亮的女优,能和他的激情疯狂产生共振,从性压抑中释放自己,并在拍片时顺利
完成最本真、最投入的表演。就连那个见过无数大场面的财阀女继承人,都被他撩得春心
荡漾,花枝乱颤。还直言:“我从未见过他这么有趣的人。”
由此可见,村西透这种疯狂的、胆大的人,更容易吸引别人,也更容易成事。
和他相处,你一定不会觉得无聊,你会被他的激情所诱惑,心甘情愿的沉迷于他亲手制造
的迷狂氛围之中。
但是,他这种人失败的风险也很大。而那些陪伴他左右的人,也注定逃不过悲惨的命运…
…
和他在一起,的确很爽很快乐,就犹如坐过山车一般,有起伏有刺激。但在狂欢之后,等
待你的往往只有一场落寞的结局。
一个疯狂激进的村西透,遇上一整个狂飙突进的大时代,这两者结合真是相得益彰。
只是,再怎么辉煌的大时代,终究也要落幕。每一个肆意挥霍、及时行乐的当下,都需要
由惨澹的未来,去一点一点偿还。
说来讽刺,剧中有一幕我印象极深。
村西透自信满满的提着十亿现金,去购买一个教团的电视台。那个教团的领导说:
“当经济景气的时候,人们满怀希望,他们相信未来,也相信自己,所以,宗教显得不重
要了,信徒自然也会减少。”
赫胥黎也曾在《美丽新世界》里说过类似的话:“人只有在获得青春和富裕时,才能独立
于上帝。”
反过来说,当一个人在面对衰老、疾病、死亡、经济衰退等不可抗力的困境时,才会产生
“我很渺小”、“我无能为力”的感觉,也只有在这时,宗教才会向他显现。
因为他已经别无选择,只能依靠信仰宗教,来换取一点心理上的安慰。
这同样也揭示出一个真相,即:只有当大环境好的时候,经济好的时候,人才有信心去追
求所谓的“做自己”的幻觉。
一旦时代发生转变,经济崩塌,人人自危,“做自己”的口号就会沦为一句可笑的空谈。
黑木香同样也悟出了这个道理。
她从小不愁吃穿,生活富裕,后来不拍片了,还能出国留学,可见家庭条件不错,至少是
个中产阶级。
只不过她的母亲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信奉禁欲理念,这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黑木香想要
“做自己”的欲望。
后来的黑木香叛逆出逃,脱离母亲的掌控,也是赶上了经济繁荣这一时代大背景。
当时日本的娱乐文化业非常兴盛,也鼓励多元化的思想观念。
但这种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恰恰是建立在“那个时代不缺钱,人人都没有对于钱的烦恼”
这一基础上的。
所以,在日本这样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下,黑木香作为女性,敢于在媒体上诚实的表达自
己的欲望,背后其实是有经济基础来撑腰的。
而日本民众,也很乐意把她出格、另类的行为,当成一种茶余饭后的消遣。
可是,伴随经济危机的来临,人们的胆量和信心经不起来自现实环境的重压,就会重新渴
求秩序,渴求安定。
他们也不再有精力去欣赏所谓的个性和另类,甚至还有可能会心生厌恶。
后来的故事,我们已经知道了。村西透的公司倒闭,他负债累累。黑木香也自顾不暇,她
深刻地体会到渺小的自我在大时代面前的脆弱与无能为力。
再后来,黑木香自杀未遂,死里逃生之后,她退出圈子,重新生活,人也变得收敛了许多
。
其实,所谓的“做自己”,无非就是想要摆脱所有贴在自己身上的肤浅标签,自由自在的
体验生命,享受生命。
但是,做自己的悖论恰恰就在于,你始终都需要一个名字,来证明你就是你。
然而,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肤浅的标签。它是由你的父母,由你那无法摆脱的过去,
赋予你的。
所以,想要做自己的草野博美,给自己改名叫村西透;想要做自己的佐原惠美,给自己改
名叫黑木香;还有同样想要做自己(先是羡慕黑木香,后来嫁给了村西透)的千叶美雪,
改名叫乃木真梨子。
他们都想要推翻过去,重建未来。只是改名换姓不能帮助他们重获自由,新的名字也带来
了新的枷锁。
故事的最后,那些高呼改变世界,尽情做自己的人都以失败告终。
他们在新的时代里苟延残喘,留下落寞的背影,好在这一切都会消失,什么也不会剩下。
往事总是经不起回首。村西透感慨道:
“回顾过去,大家都会沮丧的。”
“只要能活着就够了,毕竟过去是不会消失的。”
当曾经的事业合伙人对自己说出:“请你一定要活得像你自己”时,村西透始终低着头,
不发一言。
苏格拉底有两句话很有名,一句叫“认识你自己”,还有一句叫“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
得过的”。
这两句话看似很有道理,看似能够点醒别人。但在我看来,这两句话反而更像一道会令人
迷失的魔咒。
我们当然想过认识自己,我们当然也想过反思,反思什么样的生活是值得过的。只是这样
的问题太过艰难,我们很难找到满意的答案。
但是,这样的问题又总会诱惑着你,让你忍不住去想它,然而,就算你想了也没有用,生
活还是那样,你也还是那样……
这两句话似乎暗示著,一定存在一个正确的答案,一个对的答案,能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
,认识生活。
只不过,没有什么对的答案,只有永恒的困惑,以及,由困惑引发的痛苦和自我怀疑。
恐怕只有等到生命结束那一天,我们才能得到那个确定性的答案吧。而在此之前,生活只
是生活,你只是你。
也许,一切正如村西透所说:“我们不需要过度的反省自己,因为没有什么是错的,可能
全都是对的……”
一个时代来了,一个时代又走了。
你也一起来过,走过。
事实就是这样,事实只是这样。
但即便这样,我们还是会坚信:
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度过怎样的一生,生活仍然是值得一过的。
对于我们每一个渺小的个体而言,只要还有这份坚信在,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