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祁立峰─台湾文化产业何时能重版出来?

楼主: tyltyl95 (谁呀!)   2016-06-20 12:51:05
祁立峰──台湾文化产业何时能‘重版出来’?
2016-06-20 11:29
http://udn.com/news/story/8401/1773261
【读‧书‧人 专栏/祁立峰】
没有故事的偶像剧
最近文化界的新闻太多了——寒伧的版税,倒闭的书店,缩编的报刊,还有文化部的
昭昭改善方案,但我想从另外一个貌似无关的话题切入。日前马欣发表了一篇〈台剧
真的有拍出年轻人身影吗?〉,谈日剧《重版出来》和韩剧《戏子》,这两剧拍出了
新世代身处当前困踬辛酸之职场,专属于职人的爱恨情仇。随后郑人豪发表〈台剧不
止于爱情偶像剧〉回应马欣,举了〈一把青〉、〈必娶女人〉等作为反例。
我们姑且不论台剧这几年到底有否思进取好了,从每下愈况的收视率其实就已经胜负
已分,但我无意指摘台剧及其背后一连串产业,怎么看,这都与嚷嚷经年了的“文创
产业”更源头之困境有关。
众所周知,《重版出来》是漫画改编。而就我所知大部分的日剧都有所本,背后早已
有小说或漫画作为前文本。小说漫画一朝热卖在先,随之而来的动画化、影像化,整
个产业连动热起来的巨大产值,就像“萌”这个词的本义,纸团余烬一瞬间就闪燃了
起来,火势熊熊。
《重版出来》即便讲漫画出版社衰荣与困境,却仍然引发广大阅听者关注。更遑论之
前《半泽直树》故事发生在是银行业,《王牌大律师》讲的是检察官与律师,更早些
的《白色巨塔》聚焦医界和学术界斗争。台湾确实也有过几出医界戏剧,《麻醉风暴
》与侯文咏同名作改编的《白色巨塔》,但我们还是被迫看了太多的肥皂爱情故事,
有败犬一点的,有工具人一点的,微文青一点的,时代感一点的,但最后还是走向公
式化。
我听过几次编剧演讲,面对台剧的弱势质疑,最后结论大概就是“我们没有市场”,
这个结论我在其他场合听过更多次——票房破亿的好莱坞电影之于贫弱的本土电影;
强势的翻译小说之于滞销的本土小说。
大国/岛国、大市场/小市场,这解释听起来太俐落了,太一锤定音了。
回到《重版出来》这出剧,它讲初入漫画出版业的菜鸟,凭著青春热血挑战漫画再版
和超越竞争杂志,这看似一般般的动漫设定,却又充满各种现实的辩证。剧中几乎没
有女二男二,没有感情暧昧,没有台剧拖沓而过时的嘶喊或雨中奔跑,反而是更多的
术语解释,编辑的作息,画家的日常,职场的细节。还有商业与艺术的辩证,出版社
的文化使命与利益,泡沫经济前后的时代脉络,看似残酷碾压新人的编辑如何确保利
益、让编辑部得以继续冒险推出新人……
我印象中台剧几乎不加边栏、不上注解。“没有观众想看”。最后我们就在脸书上疯
传一张、乡土剧里插管插到头上的喷笑画面。淡淡的时代感,浅浅的对白,微微的文
青,这就是天花板了吗?
我们的故事到哪去了?
官方嚷嚷跨界的媒合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实际比例如何?编剧宁可瞎掰些想当然尔的
日常或非日常,傻白甜小资女配高壮帅富二代。因为速食和即食,我们的故事尽可能
地去背、去细节、去景深,但这岂是戏剧之过而已?
我最近读东山彰良获直木赏的《流》,一桩发生台湾的凶杀案,一个住在广州街的少
年,一幅专属于台北西区的七零年代街景,都像故事里那辆炫目的火鸟跑车似快速流
泄。若《流》进而影像化,外景拉进龙山寺、华西街拍、合成当年的中华商场,那背
后会带来是什么样的效益产值?然而我们没有。小说不是台湾作家写出来的,就算影
像化也不会是台湾电影或台湾资金。那本土小说和作者在干嘛呢?现代主义方兴未艾
,我们还没写够繁复实验性,语言断裂解殖的纯文学作品,至于拍偶像剧或电影?跟
我们没关吧。
回到前述讨论,我最难理解的是郑文的末段:
“当这个产业面临着不论是外来的竞争,还是内在累积已久的问题,左右著产业中诸
多工作者的生计时,还是有一些人努力着,试着突破点什么、坚持点什么,最后交出
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当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该给他们多一点掌声?”
读到这里我仿若又看了一出《Jump少年周刊》里的努力热血胜利的公式,像《灌篮高
手》里三井寿那记横跨空中迟迟不坠的三分球。我无疑质疑漫画,但它不过是让我们
暂时逃逸于现实生活的儗仿物。若我们谈的是产业,是生意,不是现实人生的一话《
海贼王》,那么这个结论显然解决不了问题。
商场何止如战场,邻近强国们的文化产业又何止大举压境,前线早在多年前就已溃不
成军了。我们这样劲搞搞呼告民粹与国族之爱,到底还能持续多久?我已不仅担心我
们将失去黄昏,我更担心的是连热血漫画里那个奔向夕阳的最后一幕分镜,都因为经
费不足市场太小而直接省略了。
不光是戏剧或文学而已。我们整个文化产业链都在供需面弄错方向很久了。这不仅是
市场小足以蒙混过去的。事到如今只有爱的鼓励,真的一点都不够。
作者: livingbear (法田惠)   2016-06-20 13:47:00
日剧还是有点妥协拉个原作一回完的小泉来暧昧啦,只是没有改编太大去抢走主线
作者: petestar (酥酥麻麻。小派皮)   2016-06-20 15:03:00
很多本土原创好书(无论漫画小说)出了 没人知道没人买呀这是篇好文,但我觉得此文结论也是不够清楚属于我们的故事一直都有 但就默默出版了 大众却看不到供给有,需求有,但很多出版社是败在宣传规模(恶性循环因为努力出台湾原创却不赚钱甚至亏钱 更没钱作宣传了
作者: sv1423 (冈山下智久)   2016-06-20 15:16:00
我修过这位老师的课XD
作者: pekosan (Tokyoという理由)   2016-06-20 15:31:00
会写这样的文章来批判 显然就是没有待过出版社第一线还有台湾大多数出版社并没有完善的业务部门 顶多有行销销售都是交给大型流通商如联合、中时等 这也是崩盘的因素以重版来说 完善内部会议 销售制度 书店攻略法 在台湾一项都没有 再去看看城邦和诚品如何对待员工 给出多少薪资当最出版社也只愿意给最重要的编辑和作者"爱"的精神鼓励又期待他们能创造出什么? 当翻译从1字1元到现在不到0.5翻译水准开始落后对岸也是不意外的事情 的确很多有心人但好书不是只有出了就没事啊 要行销要业务推广台湾不只是宣传规模小 很多根本是0宣传0推广
作者: ovarbda   2016-06-20 16:03:00
重版...也有阿 教科书好几刷(误) 台剧每集成本太小了 个人认为首先电视台限缩 资源集中 才有办法开始...可惜台湾ㄧ但开放 没有一件回得去的
作者: Timcanpy (道法自然)   2016-06-20 16:45:00
隔壁版前阵子不是才有讨论过吗?
作者: trustjohndoe (CHEN Ethan)   2016-06-20 16:45:00
这篇文不知道在写什么?真是每况愈下的每下愈况…
作者: Timcanpy (道法自然)   2016-06-20 16:47:00
重版出来超好看,但是戏子后面根几集根本闹剧别拿来当例子重版主旨才是从一而终从一而终没有改变过主旨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6-06-20 17:11:00
不用谈文化产业这么远,台湾什么产业没烂掉的?还能说嘴的科技业,也就剩少数几家在撑门面台湾业界现在就是老的不下去,年轻的上不来,拖死狗状态
作者: vini770803   2016-06-20 20:24:00
这样的文章看似很有道理 但大部分都是嘴炮实际能让大环境机率很小
作者: petestar (酥酥麻麻。小派皮)   2016-06-20 21:30:00
写这篇文的作者在FB说重版出来 没嘶吼没奔跑等剧情我想我们跟他看的 根本是不同剧吧= =他FB还说"回应马欣"那篇是自慰文 好想请问他看了什么本土小说漫画吗? 下篇闪光文都比他有重点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27224 至少此文有重点
作者: annabelle83 (あんさんAnswer)   2016-06-21 00:19:00
想说名字好熟 原来是老师的名字!在这里看到好神秘啊w
作者: Wulital (ooorange)   2016-06-21 12:29:00
重版的奔跑跟台湾剧的不太一样吧
作者: lyc1 (心音)   2016-06-21 13:01:00
东山彰良是台湾籍旅日作家王震绪的笔名...这样不算台湾作家?
作者: panhoho (ρanΗΘΗΘ)   2016-06-21 14:30:00
他在台湾大概待过两年,除非作者自认是台湾作家不然我是把他当做日本人
作者: ssd123698745 (noel)   2016-06-21 17:10:00
他除了在台湾出生、小时候待待过一下子以外,和台湾基本没啥关系当然要说国籍的话他是拿ROC的身分证
作者: vini770803   2016-06-22 08:57:00
东山只是拿台湾身分证的日本人 他生长环境和经历都在日本 觉得媒体硬套他说从台湾出来只是想沾他光
作者: autumoon (青山 暁)   2016-06-26 02:02:00
只要跟台湾沾边的得奖人一定有高机率被媒体捧做台湾之光应该是台湾人都知道的常识?如果是演艺人员的话就只能看颜值了。例如金城武跟渡边直美的差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