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部偏咨商心理,又是堺桑演的,所以小弟一直很期待。
(以下是小弟的一些心得,心理学解释的部分如有误请指出,以免误导他人。)
此剧的呈现方式不着重于分析个案,而是在于咨商技巧。
而小弟学的皮毛是人际历程取向治疗(IP),所以用里面的理论来看这部作品。
个案一、政府官员
一开始伦太郎进入政府官员的车内,政府官员显然已经跟伦太郎建立好伙伴关系
,跟他诉说内心困扰:“他们拿着机关枪不停打击我的心脏,”
伦太郎很直接的就告诉大家自己的治疗方法,“同理心”:握手、倒杯热茶给他。
在咨商心理的理念中,个案本身就有一套自愈系统,治疗者只需要正确的同理心
,与同等同方向的面对他的问题,再赋予修正性的经验,个案便会有所改变:“
何不把笑容当成是在训练肌肉呢?”
之后剧中伦太郎从电视上看到政府官员面对媒体时,其笑着轻松的面对媒体,也
不会因为紧张而说错话。
个案二、茧子
30岁的微胖女性,因为想要跳楼自杀,伦太郎经过她要跳楼的大楼时,见状而
去救她。
“不要努力。”贯穿整剧,这句话我认为在设计对白的时候,赋予他很大的意义
。人在一生当中总会为了什么而努力着,为了活、为了生活、为了目标。
大家都会告诉你,你要努力、自己也会告诉自己,我要努力。
伦太郎说:“不要努力,因为你已经努力过了”,这是引导听者说出内心想法的
方式。
比如:“你懂什么……”听者以攻击方式说出他的心里话。
“什么意思?”引起听者兴趣,可以进一步同理他的情况。
当伦太郎对茧子说:“不要努力。”时,茧子要他不要过来。
显示茧子不想要任何帮助,属于拒绝心理,伦太郎使用的咨商技巧,同样是“
同理心”,他选择站在茧子所站的位子,试图了解茧子的感受。
“真是高的地方啊。”
“我不是来劝妳,只是跟妳聊聊天。”
“喝杯茶吗?”
借由短短几句话,伦太郎做了简单分析,“情绪激动等等……”
了解情绪是咨商技巧重要的一环,影响咨商者沟通的方向。
而茧子的情绪,透过对白说出:“我已经感觉不到任何疼,说不定我已经是死
人了。”
伦太郎分析:“重度抑郁状态。”
“要跳就一起跳吧。”伦太郎这么说。
“也许一起跳是件不错的事。”茧子感受到伦太郎跟她站在同个角度。
跟对方做同一件事,也是同理的表现,但跳楼这是戏剧呈现的一种手法,现实
中,应该很难会有这种事发生。跳下去后,底下有气垫救了两人,伦太郎很帅
气的交代几句后离开。
之后茧子妈妈带着她到医院找伦太郎,
伦太郎想要碰茧子的手却被拒绝,接着茧子逃离现场。
提出要求碰茧子手的理由,在最后得到的答案是伦太郎想观察她有没有自伤现
象。在咨商历程中“观察”也是重要的一环。
一个完整的咨商历程,观察、同理、修正性经验,当然中间还有许多问题得解
决。才会使最后的修正性经验得到最大的效果。
第一集最后,茧子的手机狂响,导致过度换气,心里一个念头是找伦太郎,代
表前面的同理已经对茧子产生影响。
对咨商师来说,个案需要自己有帮助自己的念头,咨商师只能扮演一个指标、
一个浮木,最终还是得要个案决定。
于是一个职场霸凌的个案坐在伦太郎面前。
茧子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努力工作、在人前扮演着活泼开朗的角色,以至于得
到上司的提拔,从此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讨厌她,故意害她出现以前不可能出现
的错误。
她很痛苦,也很疑惑,所以心理产生冲突。
于是手腕上多了一道道伤痕。
伦太郎说:“茧子小姐,这些伤口是妳一直努力到现在的证明。虽然妳知道不
应该这么做,妳也晓得别人看到不知道会怎么说妳,妳仍无法停止。但是呢,
这些伤口是妳一直面对各种困难奋斗到现在的证据。”同理茧子自伤时的心情
。
之后伦太郎所提供的修正性经验:“妳握著这个冰块。”
茧子:“好痛。”
“妳握著,再握著。”
“医生好痛。”
“就像这个冰块一样,它会冻伤妳的手,但也会自己溶化,疼痛必会远去。这
就像妳的心,总有一天也会恢复。”
这句话等于是直击茧子内心最深层的疑问,她不断的帮助自己,让自己在人前
表现是好的,那为什么还是有人来伤害她,她到底做错了什么,谁能告诉她?
(简单说一下以人际历程取向的分析来说,人们有三种人际因应模式来保护自
己
1、讨好──觉得别人比自己好,会尽量完成她人的要求。
2、敌对──觉得自己比别人好,认为所有错都是别人的错。
3、远离──觉得自己跟别人都不好,遇到事情就选择逃避不去理会。
在IP的理论理人际因应策略最好不要只惯用一种因应模式,而是三种策略能
够平衡使用。)
茧子很显然的是惯用讨好来做为人际因应策略,当这个策略实施之后,产生的
效果却不如预期,却又不懂得运用其他两种策略,使她产生矛盾心理,而衍生
出心理疾病。(她的自伤跟跳楼是想要远离的情绪表现,外在表现还是离不开
讨好的模式。)
于是伦太郎说:“妳没有错,妳做得很好,是其他人在嫉妒妳。”
他替茧子的因应策略中加入了“敌对”模式使她达到平衡。
很简单的一句话,使她想通(自愈)。
剧里没演出茧子后来的生活,但其实生活并没有改变,大家同样的会因为嫉妒
欺负她,可是却会因为这个新的因应策略,也许茧子不再觉得是自己的错,也
许茧子开始懂得反击这些欺负她的人,在心理状态中,茧子已经得到治疗了。
看到这,我终于理解为什么堺桑会接这部戏,写剧本的人一定有花相当心力去
研究过。
个案3、梦乃
看到演员表是苍井优时,我的画面还停留在扶桑花女孩,那个年轻女孩的可爱
模样。
事隔九年,多了一层妩媚,让我对她有新的认识。(去年才开始看日剧,所以
剧追得有点少。)
梦乃是个艺伎,艺伎想要生存,就必须把自己当成商品,让男人花最多的钱买
到她。
剧里对她的描写也比较深,从她的原生家庭来看,一个爱钱的妈妈;一个赚钱
给妈妈花的她。
同样用人际因应策略来看,她惯用的是逃离,认为自己不好,认为跟她有关联
的所有人都不好。
才会有这句在花下,她对伦太郎说的一句话:“你会再来这里看我,跟我一起
堕落吗?”
因为才第一集,还着墨不多,但心里已经产生些许共鸣,希望后面可以把梦乃
整个角色描绘出来。
个案4、Dr.伦太郎
同样很谜,小时候曾想跳楼,被青梅竹马一巴掌打进了咨商心理师的世界。
片尾又很大门的说:“我绝对不会倒下,我要坚强。”
这里呼应为什么伦太郎一直把“不要努力”奉为宗旨,因为他自己就是最想放
弃努力的人!
--
剧里演出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台湾,有咨商心理跟临床心理两种。
在剧里,有伦太郎,跟主任教授。
伦太郎说:“心理疾病不是病,是心灵状态的一种表现。”
教授是用图表、药物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我看起来心理师跟精神科医生,理念相同,方向不同。
还有一个是在教室的场景。
提到所谓的“移情”、“反移情”,也就是心理师跟个案建立伙伴关系时,
往往个案会依赖对方,这是每个心理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有些心理师会立刻在治疗过程中排除到移情的部分,而伦太郎却说可以利用移
情让个案得到共鸣,进而增加治愈的机率。(精神分析取向的我就不太懂了。
)
不过他却对反移情提供了一个很棒的方法:“当发现自己爱上个案时,那就把
自己的人生奉献给对方。”
虽然是一句顺势而为的话,却能对听者产生反思的想法。
看完第一集,深深爱上这部剧,除了跳楼跟给我五十分钟这个部分有点扯之外
其他还满贴近心理师的日常。
而且还有吉濑美智子跟内田有纪两位美女姊姊,让人看得欲罢不能呀!
希望能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