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剧的简介,显然可看出本剧所着重的,
就是当夫妻面临新增的家庭成员─子女时,夫妻双方各自的变化,
与夫妻二人该如何携手向前共同照顾子女、维持婚姻。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题材,毕竟这样的事情在各个社会都需要被关注,
日本这种基本把“男主外,女主内”当成社会宗旨的国家,更该被多着墨、提醒、反思。
残念的丈夫 ep1
电视新闻:“选择离婚的夫妇们”。
主持人们:“每年大概有四万对夫妻,在孩子出生两年内选择离婚,
也就是说每年至少有四万个孩子在出生不到两年的期间,成为单亲家庭子女。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查,有34%单亲妈妈表示自己在生产后两年内离婚的。
这就是所谓的‘产后离婚’现象。
在这些‘产后离婚’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本剧男主角阳一,事业有成,嗜好蒐集NBA球星商品,诸如公仔、球衣等等都不错过,
LBJ本赛季转回骑士队的球衣一件三万日圆也下的了手竞价。
阳一与妻子知里结婚近三年,原本两人夫妻生活浓情密意,
但在女儿华(目前六个月大)出生后貌似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故事开始是,阳一默默发现知里忙着照顾华,完全不打算像以前一样整理家务,
渐渐的,自己出门也不再听到知里说“路上小心”的叮咛语了,
经前辈提点后,阳一深深发觉自己在家中的地位,逐渐的下降,彻底地成为末位。
之后又安排了知里在忙碌照顾华之余,
发现子女未来教育费用惊人,应该从现在开始精打细算,
打算要求阳一上交薪资,仅从薪资拨一些给阳一当零用金。
再到,知里顾虑华学习爬行期需要空间,也会乱抓东西塞入口中(可怜的Kobe公仔),
便自行把阳一放收藏品与电脑的小空间,改为华以后的活动空间。
阳一对此不甚理解、极为抗拒,
也感受到自己从婚前到婚姻中一直保有的兴趣爱好、自由被剥夺了。
对于知里的改变,阳一直观的认为,是知里自从生了华后变得不温柔可人、不体贴了,
并未探究知里处境的改变与心情。
另外,阳一为了提升自己在家中的地位,选择用浪漫让夫妻回到新婚时期的甜蜜,
然而在结婚纪念日当天,阳一因为各种突发状况而错过了知里精心准备的晚餐,
但回头想想,成为母亲的知里需要的真的是这些吗?
回顾第一集其实透露了不少知里辛苦的过程与阳一的自我、忽略。
首先是,从知里父亲突然到访,交给知里生产时的影片,并从知里与美和子的言谈可知,
知里当时是返回娘家待产,想来坐月子(或说恢复期)应该也是在娘家,
这期间阳一均不在身边(虽然生产时在,但到一半昏倒了XD,没有全程follow)。
女性待产、生产、坐月子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尤其是丈夫的陪伴,此时最好夫妻同住!
毕竟这个时期是最需要同舟共济的,
这样也能培养出夫妻对小孩的共同感情、责任心与革命情感。
我想少了这段时间的训练,应该也是阳一迟迟未进入“父亲”角色的原因之一。
再来是阳一似乎潜意识排斥亲自照顾华,把育儿的所有事情都丢给知里,
例如:认为自己被分配买婴儿用品很莫名、华便便了就立马把华交给知里...
因此埋下夫妻争执的种子。
另外,阳一严重欠缺他们夫妻已身为“父亲”、“母亲”的认知,
他认为知里的改变奇怪莫名,没有以前可爱、温柔了,
是因为阳一没有意识到,知里多了华需要照顾变得有多辛苦。
家务什么不可能像以往那样确实,加上照顾婴儿消耗睡眠、精力,无暇顾及丈夫。
阳一自己更没有身为父亲的自觉,
因此比起关心华的成长,他似乎对于NBA与收藏品更为上心。
当知里忙于照顾华失去睡眠、一个人带着华出门买必须用品、临时身体不舒服时,
阳一皆没能伸出援手,这样让知里情何以堪?
知里因为阳一那句“需要我帮忙吗?”生气,
是因为阳一“不认为”收拾华的玩具等育儿事项也是自己的责任。
或许阳一说者无心,但阳一的不尽心确实让知里心寒、愤怒。
阳一弄出理想房屋的模型,以为可以让知里开心,却完全没有任何成效,
也是因为阳一根本没搞清楚知里现在需要的是什么,
当子女出生,为人母的知里重心已逐渐转变,
她现在需要的不是规划梦想中的房子、家庭生活模式,
而是身为丈夫的阳一,能搭把手,好好一起照顾华,单是这样就够了。
【这个部分玉木宏、仓科都得很好】
体会妻子身为“母亲”的心情与负担、意识自己身为“父亲”的责任,
这些是目前这位残念的丈夫需要努力学习的!
剧情支线部分,应该会呈现三个家庭模式,
阳一x知里、前辈细井茂x美和子、客户x其妻子(知里在公园遇到的妈妈)。
至于公司同事的部分,可能之后才会多着墨了。
【以下讨论夫妻对育儿责任等等事项(对此部分无兴趣可跳过)】
其实育儿的责任分配在哪个国家都是问题,
在日本女性全职育儿基本可说是常态,而台湾是因为经济必须双薪,
不少夫妻选择将子女托付给父母,但也有不少夫妻为育儿、托婴所苦,
然而,育儿问题根本上就不该是“丈夫该做到多少”,而是“夫妻两应该分别怎么做”。
为什么育儿就是女性的责任?孩子不是夫妻两人所生吗?
别说什么“男主外,女主内”自古皆然,
现代社会变迁,女子能做的工作带来的收入不见得比男子少,
但为什么“照顾、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责任”还是长存在社会中呢?
我认为就是“社会观念”使然。
我们的社会教育我们男子需要负担经济收入,所以许多丈夫、父亲汲汲营营埋首工作,
认为给予稳定收入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家庭,却忘了多给家人一些陪伴、关心,
甚至造成家人间感情疏离后,才渐渐发现为什么家庭已不复以往美好。
人常说女性为母则强,活的不容易,
是因为女性在结婚生子后,被赋予的角色过多,且具有更多责任及负担。
当女性身兼“妻子”、“母亲”、“媳妇”、“女儿”等等的角色,
她要做的都不仅仅是家务、育儿,对外、对内关系的调和都是艰深的学问与考验,
她们对家的付出,绝不比提供收入的丈夫们少。
因此,纵使丈夫是经济收入提供者,但在家中的时间丈夫也不该只是赚钱的老爷,
也不该只是“丈夫”而已,还是“父亲”啊。
对于子女的关心,不该是用嘴问妻子,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
或偶尔抱抱孩子嘘寒问暖就可以了,
而是应该实际的照顾子女、关心子女,实际的参与子女的生活、成长。
另外,或许丈夫们会认为,
“妻子怎么能这样不重视我?”、“我的嗜好凭什么就这样被剥夺?”等等,
我只能说,“因为你们成为父亲了”。
妻子们因为成为母亲而经历身、心强烈的变化、牺牲了原本完美的体态、容颜、
费尽许许多多的时间照顾子女、家务与人情往来及对丈夫的基本照顾也得兼顾、
她们也失去了许多曾经喜爱的、不愿放弃的事物啊。
就像剧中知里说的,
她也希望自己漂漂亮亮、对阳一温柔体贴,但她没有那个时间。
她的生活已经被育儿占满了。
夫妻两人的孩子应该要夫妻两人一起养育,两个人应该一起为孩子着想啊。
不管是夫妻的哪一方,在认为自己因为子女而牺牲时,也想想对方也付出了多少吧。
婚姻的经营、子女的养育都是夫妻俩需要共同面对的考验!
=========== 我是分隔线 ===========
虽然往这个方向描写,可能容易写实的让观众不想面对、觉得被说教或感到沉重,
但我想这是需要被讨论的问题,
透过这部半写实半喜剧的电视剧,试着慢慢了解身分转换应该做出的付出、牺牲,
不也是为了未来是否选择结婚、生子的做个前阶段认知建设吗?
个人认为本剧切入点好,但脚本家日后如何控制节奏与支线的分配也很重要。
本剧还会再续追几集观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