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eoMeow (地方猫猫)
2023-12-05 20:36:59一般人对鸟取的印象,大概只有“鸟取砂丘”吧!
https://i.imgur.com/ZkFEbu3.jpg
造访日期:2023年6月
图文完整版:
[鸟取] 鸟取砂丘:在日本海旁欣赏大漠风光
https://geotravelnotes.com/tottori-04/
从鸟取空港改名“鸟取砂丘柯南空港”,就可以知道“砂丘”与“柯南”是鸟取观光的两
大台柱。位于鸟取市区北方的鸟取砂丘,面积超过150公顷,是日本最知名的砂丘地形。
壮观的新月丘、绿洲、细腻优美的风纹,甚至近年引进的观光骆驼,以及砂之美术馆等,
在没有沙漠的台湾和日本,海岸砂丘是少数能一窥地理课本上介绍的“沙漠地形”的地方
。
https://i.imgur.com/IVAyklo.jpg
以千代川为中心,两侧都是砂丘的分布范围,包含福部砂丘、浜坂砂丘与千代川以西的湖
山砂丘。随着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砂丘的分布也日渐缩小。目前最具代表性、观光客一
定会去的是位居中央的“浜坂砂丘”,接下来内文的“鸟取砂丘”指的都是这里。
鸟取砂丘的砂,主要源自“中国山地”的花岗岩,经河流“千代川”侵蚀、搬运至日本海
中,接着经海浪的作用被打上海岸,再由日本海的西北风吹向内陆。这一系列的地质作用
反复进行了10万年,日积月累,才形成今日的海岸沙丘景观。
https://i.imgur.com/GtnbigH.jpg
鸟取砂丘由海岸往内陆,由三群“新月连丘/横沙丘”构成。第二砂丘列最为壮观,包括
最大的砂丘,标高47公尺的“马之背”砂丘。第三沙丘列最靠近游客中心及砂丘会馆一带
,从此区域进入砂丘时需要先爬上阶梯,便能感受到他的存在。第一砂丘列发育得较不完
整,一般人也比较不会走到该处,因此存在感较低。
https://i.imgur.com/9OzCg1L.jpg
一踏进鸟取砂丘的范围,立刻就可以看到那座最高、最显眼的“马之背”。
https://i.imgur.com/Lq0gWAf.jpg
标高47公尺,也就是超过15层楼高,是游客们来到这里第一个想征服的地形。
爬上马背的坡度相当陡峭。根据网络上的实地测量数据,与水平面约夹12度。踩在沙子上
,鞋子也会随之沉降到沙中,爬起来可一点也不轻松。
成功爬上“马之背”,壮阔的日本海景色尽收眼底。
https://i.imgur.com/2To9Vlu.jpg
https://i.imgur.com/BL7XIeE.jpg
上文提到鸟取砂丘大致有三列横沙丘(或称新月连丘),“马之背”属于发育最佳的“第
二砂丘列”。
鸟取砂丘沙在干燥时的“休止角”最高可达32度。休止角可以想像成沙子堆起来时,与水
平面夹的最陡角度(可以想像一下沙漏落下的沙形成的圆锥体,休止角即为该圆锥体的坡
度)。超过休止角的话,沙子便会滑落,形成称为“砂帘”的小地形。
https://i.imgur.com/tQRt2QA.jpg
在“马之背”的的南侧,也就是背风面处,可以看到小小的一块“绿洲”。
https://i.imgur.com/oxbp1aW.jpg
为什么会有一块绿洲呢?这是由于该处底下有火山灰层(应该是来自大山的火山灰)存在
。火山灰层不透水,只要有一场大雨或融雪,便会积水成湖,形成绿洲。
https://i.imgur.com/YY0RxKM.jpg
就算没有积水的低洼处,也能见到绿草如茵、生意盎然的景象。根据记录,降雨量多时湖
水可深达1公尺。只要长时间没降雨,绿洲也会因蒸发而干涸。
在鸟取砂丘,除了数十公尺高的壮观沙丘,更迷人的是沙丘上优美细腻、富韵律感的带状
纹路。
https://i.imgur.com/0AwSlyL.jpg
这称为“风纹”,是风在沙丘上描绘的大块文章。
https://i.imgur.com/qUPhAnT.jpg
想欣赏风纹,建议选择阳光斜射的晨昏时段,明暗交替的视觉效果较佳。也建议避开足迹
杂沓的马之背,往人迹较少的角落探索,比较能欣赏到纯净的砂丘表面。
要解开风纹的奥秘,就一定要拜访鸟取砂丘游客中心里的“风纹实验室”。
https://i.imgur.com/Cg0ji4s.jpg
风纹实验室有定时的风纹形成演示,使用风洞装置,模拟风纹形成的条件。
https://i.imgur.com/3iFpcgS.jpg
解说人员深入浅出地解说风纹形成的条件:
https://i.imgur.com/c8G5Vjy.jpg
沙子必须干燥。潮湿的沙无法被风吹动。
风速必须适中。每秒5~10公尺的风速适合形成风纹。风太弱无法形成风纹,风太强则会形
成凌乱的波纹。
沙粒大小不一。鸟取砂丘位于沙源的千代川出海口旁,淘选度差,沙子粒径大小不一,符
合此条件。
https://i.imgur.com/VZQpixO.jpg
造访砂丘时正值梅雨季,所幸这几天都没下雨,让沙子保持干燥,才能欣赏到这饶富禅意
的自然景观。
https://i.imgur.com/jHzotIN.jpg
风速、风向、湿度与沙粒组成,都会影响沙丘表面纹理的细节。
https://i.imgur.com/HlG9PBV.jpg
在砂丘上漫步,实在不忍踩在这些精致的风纹上。
https://i.imgur.com/rYDulZy.jpg
然而风纹看似静谧,在风的持续吹拂下,其实是相当动态的地景。不必担心足迹污染了鸟
取砂丘,因为在西北风的吹拂下,一切很快会被新形成的风纹抹去。
但是在砂丘上涂鸦写字是禁止的!十几年前,为了保护砂丘地景,订定了地景保育条例。
超过10平方公尺的涂鸦、高尔夫球、放烟火等行为都是被禁止的,最高可处5万円的罚锾
!
走下马之背,沿着绿洲,回到第三砂丘列。在防风林旁的“追后スリバチ(追后擂钵)”
,是风与地形互动产生的有趣地貌。
https://i.imgur.com/E61lp6o.jpg
这是一个在砂丘边缘、深20公尺的凹洞,形如研钵而得名。内部的坡度陡峭,约32度,是
鸟取砂丘休止角的最大值。成因是风遇到障碍物“地山”时发生反射,在障碍物的迎风面
把沙子“挖”起来的侵蚀作用。
https://i.imgur.com/b2GXUpp.jpg
在砂丘游客中心的二楼解说馆,也有一座模型解释此地形的成因。而楼下风纹实验室的风
洞,也能模拟“追后スリバチ”地形的形成。
https://i.imgur.com/1p55nDa.jpg
把不倒翁放在风稳定吹拂的砂丘上,不倒翁会往哪个方面倒下呢?从“追后スリバチ”的
形成原因思考一下吧!
https://i.imgur.com/7ZkQUO4.jpg
作为鸟取县最大的观光资产,鸟取砂丘是游客们来到鸟取一定会造访的景点。除了吃冰看
骆驼,欣赏难得的沙漠风光之外,也别忘了欣赏优美的风纹,并感受火山、河、海、风等
多重地形营力的彼此互动,从艺术与科学的角度体验鸟取砂丘吧!
–
旅行研究笔记:探索地景背后的动人故事
https://geotravelno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