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日期:2019年四月(耽搁许久才写完,请见谅)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680590
“童男山古坟”资料上写有二十多座,以“一号坟”为中心,散布在这个区域,我们
既非考古人员,又仅是心血来潮,对其他魂灵就不多作惊扰了,见识过主角就转回主路,
朝预定的茶行驶去。
第一站是“牛岛制茶”,昨日虽去过它在“筑后”的甜点店,但就像“星野制茶园”
的顶级货仅本店才有,它也在本店藏了某种独卖,诱人走上一遭。身为“八女”知名茶行
,又位处大马路有地利加乘,推门进去已有很多人在购买新茶,柜架上包装各种彩绘般的
涂抹,嫩绿、亮橙、粉紫,就彷若初春的繁花盛开。不得不承认这很挑动购买欲,而比“
筑后”分店更广的贩售空间里衍伸商品又更多,茶糖之外,连香菇、昆布茶都出现了。
怕自己不小心漏财,我赶紧把视线转去柜台看板,果真有耶,本店独卖的“八女本玉
露霜淇淋”。认真辨了一下,总共有六种变体,焙茶、与焙茶的综合、或选择额外添加“
抹茶Granola”。所谓“Granola”,是混入坚果、果干,再用蜂蜜烘烤的谷片,虽没吃过
,看成分就属于会被我无视的东西,但加了抹茶,瞬间吸引力就拉高了,这好令我为难,
到底该满足好奇,还是选择纯粹的茶香?犹豫了几分钟,最后决定不管热量,除了玉露霜
淇淋,又加买洒上抹茶谷片的焙茶霜淇淋,一种全包的概念。
结果,事实证明抹茶谷片只是仅具视觉效果的噱头,与焙茶齐同出演更显黯淡。幸好
这样的失落随即获得慰藉,主打的玉露霜淇淋茶味相当明朗啊,还很有诚意洒了一层粉,
舔了几下不禁怀疑分店与松饼同盘的是否仅为次级货,回韵度完全无法比,吃著吃着想到
离了这店就此生无缘便觉得哀伤。
“八女”的名茶行当然不只“星野”、“牛岛”这两家,偏离大马路,往西南穿入较
小的街巷,我们来到据说是九州最古的茶商“矢部屋 许斐本家”。店面的外观与这名号
挺相符,有被岁月抹染得深沉的木色落地窗,顶头的斑剥招牌甚至缺失了部分,记印曾望
看过的世局起落。推开门,略微昏暗的屋里也同显走过的历史,不见撩目装饰,仅以简约
柜架展示各样茶款。很明显地,其商品触角没像“牛岛”拉得那样广,包装也较朴实,大
多是招牌中那茶瓮的变衍,表达三百年来谨守的创业初心。
根据官网,“矢部屋”最早是从江户时期的“久留米藩”也就是现在的“筑后”发迹
,幕末才迁至这里,成为“福岛”城下町的一员。尽管“福岛”已成邻近公园里的城迹,
商街在没落后划为受保护的有形文化财,身为主干的“许斐”一脉仍在老屋里坚持着。我
朝柜架端详,全民路线的煎茶等级切分较细,从商务取向一列排至入赏茶,抹茶粉则以绿
蓝玉石取名,最高等的“翡翠”价位与“星野制茶园”的二级“星授”相近,感觉应是自
傲品项,不禁想伸手拎个一罐回去试。
自然也有玉露,价位直接从煎茶的顶级款往上攀,虽没像“星野制茶园”某些打着“
最高赏”的名号,仅谦逊贴了“入赏”,也跟我在那边入手的差不多贵了。比较令我好奇
的是官网不断提到“焙炉式”,说是独门工法,能将玉露带出不同香气,但实际是怎么操
作的呢?总不可能是概念里的“焙火”吧,焙了火不就变成焙茶?我把解惑的期待投向翻
译机大人,他也跟店员问了,结果店员叽哩呱啦讲了好长一段,从他嘴里反刍的却仅寥寥
几句。“自己买回去喝不就知道了。”被我追问的他这样堵我。
也罢,旅伴对制茶的认知有限,要他细问再翻译给我听是有点难度,考虑几秒就干脆
带一包回去了,算是对老茶行的支持。毕竟相较“星野”“牛岛”的人潮不断,这家是真
的清冷,很像台湾的传统糕饼或手工艺,若不愿屈服潮流,往现代靠拢,弄些花俏吸睛的
,就只能仰赖熟客,以及我们这种想顺道感受旧时氛围的观光客了。
或许是为表达感谢,店员端了两杯茶请我们到窗边长桌歇坐,不太好意思询问泡的是
哪款,估计招待用的不会太高等。一面感受茶水的清香,我一面朝周边望,邻近的正厅放
了茶具,侧处的“床之间”以投光提亮了书法挂卷与瓶花,简约却显得雅致,再细看,切
斜的顶柜与圆形洞窗也透著巧思,偏厅则隐约可见制茶用品。
见我们感到好奇,店员殷切表示可以往内逛,而在以石灯绿树为心的中庭旁,围绕着
店家的工作空间,最醒目的是个大木箱,对照墙上照片,正是我一直感到好奇的焙炉。它
的结构其实很简单,箱里是烧炭火的空间,内凹的炉盖铺上和纸便可烘茶,据说当时多半
是藉海运将茶运往京阪江户,需要更强的干燥度,这样的焙炉便被研发出来,将蒸制好的
茶叶再多一道烘烤工序。然器具简单就代表很吃师傅的经验与功力,必须在不影响玉露本
质的前提下控温及揉炒。
很可惜,没遇上店家的现场制作,无法确认和纸在其间的催化作用,并感受过程中被
激发的香气。回国后是很认真将“星野制茶园”的玉露搬出,同时泡制比较,入口的味感
似真有那么一些不同,“星野”的是很纯正的浓郁,能强烈接收到类似海苔的鲜味,“矢
部屋”则多转了一重,不像我熟识的焙火韵,但也很难用哪种物事作类比,而这味道在二
三泡之后就不显著了。陷入思索的我只能说,茶工艺果然是门深奥学问啊,感谢还有老师
傅们愿意坚持,带给我们不同面向的体验与享受。
“矢部屋”往南还有间“八女传统工艺馆”,是“福岛车站”废弃后的再利用,从官
网来看,里头展示不少精致佛坛、提灯、人偶、及不同原材的雕刻编织品,皆是当地自傲
却逐渐失传的手艺。但来“八女”的时间既都分给茶叶,也无暇再绕去品味了,得赶紧朝
下午的主目标开。“直接往‘熊本’?”旅伴跟我确认。原本想答“是”,话转到喉间又
犹豫了,因为地图所标的“中山大藤”很顺路,不瞄一下心总觉得痒痒的。纠结几许,还
是决定去踩点见识,反正车上有一堆昨天买的茶点零食,可以牺牲午餐时间。
经“筑后”转南驶进“柳川”,这地方有很多小运河,不少游客会特地租小船在其间
游逛,没这悠闲命的我们则是依导航指示,从马路直抵大藤旁的“熊野神社”。由于路线
走向关系,先望见的是神社的侧背,也就是它的本殿与拜殿,再来才是以石灯狛犬列饰的
参道和楼门。不太清楚其历史背景,毕竟没找到什么相关文章,趁几下快门按动的时间,
我略微端望,青灰簷面、木色墙窗,除了门下梁尾化为兽首,其余都相当素简,整体也过
于簇新,缺少岁月风霜的抹染,就没多作伫留了。
穿过神社楼门,行越造景池桥,望见的便是此地知名的“中山大藤”,即使已查过情
报,对眼的瞬间仍不禁嗟叹,因为它跟“黑木大藤”类似,也是已进尾声,棚下摆了许多
座椅供人休憩赏望,却都空置著,替之的,是落满桌的残花,涂绘一幅曲终人散。至少可
以免去挤拥喧杂,感受花景本该蕴含的清幽,我这样安慰自己,然后将景框稍稍下移,捕
捉最后的艳丽。
一面拍,我一面朝里走,没有祭典摊位斑斓撩目,少了碎乱人迹遮挡,“中山大藤”
的主干还满容易找。它身边以红白布匹围绕,立碑标明,年岁三百虽仅“黑木大藤”的一
半,已令其形姿张扬,粗犷彷若墨迹,那枝干起伏丰沛著名家的苍劲笔力,环望间,视线
也随其点挪勾挑。
彩灯缀藤帘,碧苔染虹桥,无缘见识“柳川”的运河岸景,藤棚倒有条小水道划掠,
石桥如虹轻跃,藤枝也跟着探延,可以想见,一星期前水面波光应有幽紫相映。望着这样
的景致,我们迈步上桥,自我加添顶头视野的彩度,而当走到另端回过身,拱状棚口在垂
藤的挂饰下,便如迎客门面,纵使已随暑热渐替上叶裳,依旧清丽。
该不会还有其他亮点吧,在小川勾转处换了几个角度取过了景,我不禁这样期待着,
回到主干拐往另个方向,藤棚也的确化作甬道穿入公园,看似无尽。此时好像该庆幸我错
过了盛期,不然随着这样的诱引朝前一路穿行,恐怕下午的“熊本”就要在紧张中被迫缺
憾了。我深吸一口气,跟大藤说了声“有缘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