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长崎观光指南:历史篇(六)近现代(下)

楼主: k4851118 (高望)   2022-07-30 05:20:14
长崎市历史人文观光指南:历史篇(六)近现代(下)
巴哈姆特小屋图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521322
长崎市历史人文观光指南历史篇全六篇连结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Category.php?owner=k4851118&c=497369
本篇相关景点
新地中华街
唐人屋敷迹(福建会馆)
ツル茶ん(前东洋日之出新闻社)
四海楼(强棒面创始店)
孔子庙
三菱长崎造船所
平和公园
爆心地公园
长崎原爆资料馆
国立长崎原爆死没者追悼平和祈念馆
浦上天主堂(原爆毁坏遗迹)
永井隆纪念馆(如已堂)
本篇讲述的是长崎市近现代的历史,因篇幅较长分为上下两篇。江户时期在长崎经营贸易
的华商,在开港后靠擅长的杂货买卖业更为发达。长崎由于是中日双方往来的重要港口,
包含孙文等中国革命者曾在此留下足迹,长崎出身者中也有如梅屋庄吉等支持革命。以
1874年侵略台湾开始,长崎在近代也转型成重要的军事基地,战时长崎更成为战舰的重要
生产地,但也因此成为1945年原子弹攻击的目标。原爆对长崎造成毁灭性的伤害,促使战
后长崎诉求“反核武器”与“和平”,过去留下的历史遗迹也使长崎转型成观光都市。
华商的发达
江户时期锁国时日本与中国有贸易关系,长崎的中国商人因为地域关系而有各自的社交圈
,尤其来自三江(江南、浙江、江西)与福建(泉州、福州)最多。1858年长崎全面正式开港
通商后,中国商人不再受到居住地限制,加上锁国时代的唐人屋敷建物大多损坏,且毁于
1870年的大火,因此华商纷纷转住锁国时代作为中国商品仓库的“新地”,也因此形成新
地的华商商圈。近代长崎华人的人口平均占外国人六至七成,代表近代长崎华人的势力之
大。
这时华商的主要经营业务是海产品与杂货的买卖。江户时期的日本对中国输出品本来以金
属为主,但俗称“俵物”的海产品逐渐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幕府期望透过海产取代
金属出口以减少金属外流,另外也与长崎周边渔获量丰富、中国料理对海产的需求有关。
海产品等杂货买卖是华商贸易的专长,并不因明治以后自由贸易而衰落,反而靠者人际关
系网络与商业眼光而持续发展。
这时前来长崎经商的华人除了原有的三江与福建商人外,还加入广东商人,因此形成三江
帮、福建帮、广东帮等同乡互助团体。以福建帮为例,他们在长崎开港后便立即成立“八
闽会馆”,以福建商人为会员,经费也来自于会员依共同约定缴纳。由于华商在日本受限
语言与制度差异屡有纷争,该会所除了作为商业团体来争取权益与排解争议外,也是解决
商人间纷争的管道。1888年该会馆失火后,于1897年重建,也就是现存的“福建会馆”。
福建商人在长崎华商间具有重要地位,其中最受注意的便是“泰昌号”与“泰益号”。泰
昌号是在1862年由金门与海澄商人出资成立,后来1901年金门出身的陈国梁(瑞椿)从泰昌
号另立门户,在长崎新地成立泰益号,2年后交由长男陈世望经营。陈世望经营的泰益号
靠者人脉组织与独到的商业眼光快速崛起,除了以长崎为根据地外,并在神户等地开设分
店,营业往来区域包含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并在一战的好景气带动下经营迈向最高
峰。陈世望靠者商业也赢得他在长崎华商的社会地位,曾担任长崎福建帮董事长、长崎中
华总商会会长等,甚至进入中国政界。
长崎华人的活跃留下许多历史遗迹。现在长崎的孔子庙于1893年由清朝政府与日本合资设
立,是完全以中国样式建筑的孔庙,并于1905年在孔庙内设立小学堂,收留华侨子弟入学
,学生曾多达百人。长崎知名的特产“强棒面”(ちゃんぽん),是1900年左右由四海楼创
办人陈平顺为了当地留学生引进的面食,据1907年“长崎县纪要”已有10多家提供强棒面
的店家,并在广受好评下流传至日本各地。
由于近代中日关系经常保持紧张,长崎华商的经营也因政治局势而起伏,尤其战争与民国
时代的反日运动影响最大。1937年中日全面开战后,在中国领事馆的呼吁下有不少华人回
国,留下的华商也无法持续经营,上述知名的泰益号便在1940年经营陷入停顿。战后紧随
者国共内战,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日断交,也使长崎华商无法再回到过去的荣光

长崎与近代中国政治
长崎在近代初期依然扮演中日双方交流窗口的角色,也使长崎留下许多中国政治人物的足
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国父孙文。孙文由于长期致力中国革命而到处宣传与募款,即
使中华民国成立后也经常访外,日本也是常前往的地方。长崎因为是前往日本轮船重要的
寄港地,因此孙文一生到过长崎多达9次,虽然都只是把长崎当中继站,但也留下不少足
迹。
孙文第一次到长崎是1897年,当时第一次革命的广州起义失败,迫使他流亡国外,与革命
好友陈少白、宫崎滔天前往熊本的宫崎老家,途中有在长崎停留,之后在革命期间共有6
次经过长崎。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一次前往长崎是1913年,当时他不再是被清廷追捕的革命
者,而是成立新国家的英雄,因此受到长崎县知事、长崎市长等官民的极大欢迎,除了参
观三菱长崎造船所外,并在华侨与留学生的邀请下举行盛大的演说会。
支持孙文的革命者中,长崎出身的梅屋庄吉尤其重要。梅屋庄吉出生于1868年,被当地的
贸易商梅屋家收为养子,后来学习照相技术后在香港经营照相馆,1906年回到日本合伙开
设电影公司,曾是日本电影产业的龙头之一。梅屋庄吉与孙文于1895年在香港的照相馆认
识,后来梅屋终生支持孙文的革命事业。1915年孙文因二次革命失败逃亡日本期间,便在
梅屋在东京的宅第与宋庆龄举行婚宴。
支持孙文的革命者还有如“东洋日之出新闻”这样的日本媒体。东洋日之出新闻是1902年
由铃木天眼在长崎创办,经常支持中国的革命,1913年孙文在长崎时便曾前往铃木家访问
,该报不但在报导称赞孙文的革命,并已经称呼他为“中华民国之父”。1924年孙文最后
一次访日在长崎停留时,曾经接受记者访问,其内容部分便是他后来在神户发表知名演讲
“大亚洲主义”的原型。
许多中国政治人物也在长崎留下足迹,例如在中国革命地位上不输孙文的黄兴,也有与东
洋日之出新闻往来。另外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包含孙文在内许多革命人物流亡日本,
部分曾在长崎停留,其中也包含当时还是年轻军官的蒋介石在内。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
野时,也曾搭乘长崎-上海联络船前往长崎,并前往云仙温泉的旅馆休养。由上可知长崎
与中国革命有不少关系,但后来都随者中日关系紧张而结束。
军事部属与战争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一反之前对外的保守态度,转而往侵略的路线前进,而这也成为后来
军国主义的养分。长崎近代除了持续发挥贸易角色外,也成为重要的军事战略要点。除了
近代日本战役几乎都与长崎有关,以三菱长崎造船所为首,更使长崎成为重要的军事基地

日本对外侵略的序曲便是1874年的出兵台湾,而长崎便是侵略的前线。1871年琉球居民飘
流到台湾恒春(当时称为瑯峤)周边,被原住民杀害,当时琉球虽然尚未是日本版图,但在
江户时代实质上已经是萨摩藩的势力范围。明治时期的日本意图将琉球合并,并利用琉球
居民杀害事件为借口侵略台湾,因此于1874年出兵前往恒春(台湾史常称为“牡丹社事件
”)。
出兵台湾以明治维新重要人物西乡隆盛的弟弟西乡从道为军事领导人,他于4月前往长崎
开始军事布署。5月日军从长崎出发前往恒春,虽然成功占领当地,并与当地原住民部落
展开攻击,但士兵因为水土不服纷纷病死,最后该事件以外交解决,日军全数撤退回到长
崎。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长崎县曾计画设立以天皇为最高统帅的大本营,随时做好与中国开
战的准备,虽然后来并未实行,但在1894年的日清战争时于广岛实现。
随后的日清、日俄战争,长崎都被设定为战时的重要军事要点。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加
入同盟国参战,并抢夺中国山东半岛的德国租借地,当时九州的军队便从长崎集结出发,
凯旋归来后受到长崎市民的欢迎。一战带来日本前所未有的“战争景气”,三菱长崎造船
所的经营达到高峰,但战争结束与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军舰吨数,也带给该
所重大打击。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身为日本重要的军舰造船基地,三菱长崎造船所再度迈入经营
高峰。三菱造船所在二战时的最高杰作,无非是1942年完成的“武藏”,该战舰与“大和
”同为日本史上最大战舰,完成后虽然立即投入太平洋战争,但当时日本已开始屈居下风
,尤其参与1944年的菲律宾海战失败后更是无力回天,同年该舰便在菲律宾的中央内海中
被美军击沉。
在中日战争爆发的同时,日本政府发布“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要纲”,进入战时的总动员
体制,1940年成立“大政翼赞会”,将战时的统制落实在市町村的生活中。总动员是不分
男女老少的,即使是不用上战场的妇女,也透过妇女会参加军人送行、家族慰问、防空演
习、军需品制造等活动。战争后期长崎学生也陆续被动员参与粮食生产与武器制造,例如
三菱造船所制造的鱼雷便有学生参与。战争后期日本物资渐感缺乏,即使粮食也开始管制
,到了1945年长崎就连米的供给都有困难,市民就在这困苦的生活下遭到原子弹的爆炸。
原爆当日
1945年7月26日盟军发布“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投降,否则将会面临“毁灭式的打击
”,但日本政府并未正面回应。1942年美国开始实行原子弹制造计画,并在1945年7月首
次试爆成功,而这时美英双方也已同意对日本使用核武器。同年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广
岛爆炸,当时日本媒体以“新型爆弹”称呼。
同年8月9日,美国B29轰炸机搭载原子弹飞往小仓,但当时小仓天气不佳,因此转往第二
个候选地点:长崎。长崎之所以成为原子弹攻击目标,主要就是如上述在战时是重要的军
事生产基地,尤其是战舰与鱼雷等,另外长崎与广岛等被设定目标的都市一样,在原爆前
并未受到大规模的空袭。当日11点1分,飞机穿过云层看到长崎市后立即投下原子弹,1分
后在长崎市区北部的浦上上空约500公尺爆炸(如今爆炸地点设有爆心地公园)。
有关原子弹爆炸时现场的情景,可以参考当时长崎医科大学教授永井隆的经历,他在事后
著有《长崎和平钟声》一书,详细描写他原爆后数日的经历与受害者的医学观察。长崎医
科大学与附属医院是现在长崎大学医学部的前身,距离爆炸地点不到1公里,爆炸时他正
在医院本馆的研究室内,突然看到亮光一闪,之后就是极为强大的冲击波,玻璃与室内的
所有物品不是粉碎就是倒下,他不但被玻璃割伤,全身鲜血如注,也被倒下的杂物给压住
,好不容易才挣脱出来。
永井隆出了研究室后,正好跟医院的同事会合,并马上发现爆炸时在室外的几乎全部当场
死亡,室内的也大多数被冲击波震死或被倒塌的建筑与装潢压死。他们在确认同事的安危
不久,大量的伤患涌进了医院,让他们马上忙得不可开交,而且立即发现大火袭来,只能
尽力再将伤患搬出医院附近,然后眼看无情的恶火把整个医院全部吞噬,同时下起了有如
重油颜色的黑雨。
据1950年7月的受害报告,这场原子弹爆炸死者共有7万3千余人,伤者7万4千余人,但确
实人数始终都无法准确估计(即使到近年,仍有受害者的身分被确认,被放入受害者名簿
中)。据永井隆指出,伤亡者的直接伤害通常是炸弹碎片、冲击波与射线,间接伤害为倒
塌的房屋、火灾与辐射伤害。永井隆的团队就在救治伤患的过程中,迎接8月15日日本的
投降。
原爆后的救援活动
就如同上述永井隆在长崎医科大学的经历,原子弹爆炸后大量的伤患涌进了医院,市内的
学校也立即成为了临时救护所,长崎附近如谏草、大村、佐世保等地的救援队也在当日到
数天后前来。但也如同永井隆等人所遇到的,有限的药品与器具完全无法应付庞大的伤患
,加上医师从没遇过受到辐射伤害的病人,只能做紧急的处理,许多死伤便因此出现。
《长崎和平钟声》中有辐射病患的医学观察叙述,书中永井隆称为“原子病”,主要是因
为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辐射会破坏体内的细胞,尤其是骨髓与黏膜。病患在爆炸后几天后
便出现腹泻、口腔炎、发烧、出血等症状,数周后许多市民罹患白血病而死亡,即使是经
过原爆后现场的人,事后也会出现白血球急剧升高的状况。所幸原爆3个月后回到现场的
人不会再有明显症状出现,因此市民便陆续重建家园。
永井隆在原爆后几天不顾自身在原爆受到的重伤,努力从事医疗救援活动,更是在数天后
开始前往郊外山区进行巡回医疗工作,时间接近2个月,期间曾因伤势严重与辐射伤害影
响几乎送命。同年10月他向长崎医科大学提出“原子爆弹救护报告书”,作为他从事辐射
伤害病人救护的第一手观察,之后依然不顾自身病情持续研究,也因此获得世人的赞扬。
永井隆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在中日战争时曾前往中国服役,不分敌我救治病患。1945年
原爆前夕因为从事放射医疗工作而得到白血病,当时被宣告只剩3年寿命,但原爆后他依
然不顾重伤持续从事救护与研究工作。隔年他倒下后从此卧床不起,直到1951年去世前都
住在“如已堂”的小屋中,努力从事写作。在他的知名作品《长崎和平钟声》中最后祈求
不要再有战争与世界和平,获得许多反响,曾获得长崎市荣誉市民。今天如已堂的旁边建
有永井隆纪念馆,透过展示来宣传他对医疗与和平的贡献。
迈向和平都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长崎在近代被打造的军事港口都市也走入历史,但原子
弹爆炸的伤害却才开始。1949年国共战争结束,中共政府成立后,中日的政治与商业关系
也中断,也宣告长崎的国际港口地位的结束。长崎受到原子弹爆炸与失去国际港口地位的
双重冲击,将何去何从?
1949年日本国会为了受到原子弹爆炸毁灭的广岛与长崎早日复兴,通过“广岛平和纪念都
市建设法”与“长崎国际文化都市建设法”,后者在也在长崎市民以压倒性的票数赞成通
过实施。在该法与战后复兴计画下,受到爆炸毁灭的长崎(尤其是爆炸中心的浦上地区)施
行土地区划、道路、上下水道等建设,市民很快便回到过去的生活。
受到原爆伤害的广岛与长崎,都以“反核武器”与“和平”作为该市的主要诉求。原爆满
周年的1946年,长崎市长便在爆炸地点举行慰灵仪式,后来在1948年的3周年仪式首度发
表“平和宣言”,之后每周年都会发表宣言。1956年长崎继广岛之后举办核武禁止世界大
会,后来陆续举办数次大会,由长崎政府当局、市民与非营利团体向世界发声诉求和平。
1982年联合国军备缩减特别总会邀请长崎市长与原爆被害者协议会发表演说,长崎市长也
在1995年国际司法法庭上陈诉使用核武违反国际法的主张。
1955年为了纪念原爆十周年,以西洋神像为形式的“平和祈念像”在爆炸地旁的山丘上落
成,之后该地便形成今天的平和公园,并成为原爆周年的仪式举办地。1968年平和祈念像
前设有奉安所,存放原爆的死者簿册,现在放在2003年开馆的追悼平和祈念馆内。爆炸地
附近也于1955年建立长崎国际文化会馆,并置有原爆资料展示室,后来于1996年重新建立
原爆资料馆,透过原爆事件的展示空间,呼吁世界不再使用核武。
迎向观光都市
长崎战后由于失去国际港口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但由于是江户时代到近代日本重要的国际
港口,留下极多的历史建筑与遗迹,尤其西洋与中国风的建筑更受注目。战后的高度成长
期由于日本经济起飞而使国民所得大幅提高,旅游产业也随之兴起,长崎的异国风情成为
吸引日本旅客的卖点,迎来长崎观光的黄金时代。
有关长崎的历史遗迹以出岛与哥拉巴园(グラバー园)为代表。出岛本来是锁国时代的荷兰
商馆所在地,明治时期被合并于居留地后,在商业用途下原商馆建筑纷纷遭到拆除。战后
初期首先复原少数庭园等建筑,后来1977年在驻日荷兰大使的建议下,将出岛的土地公有
化之后,重新复原商馆时期的建筑,目前已完成第三期的复原工程,并置有许多展示空间
,成为长崎最有名的观光景点。
拥有许多洋风住宅的东山手与南山手地区,1991年被划分为重要传统建筑物保留地区。近
代知名商人哥拉巴、林格、阿尔特等住宅在战后纷纷转为长崎市所有,整修后开放参观,
其他长崎历史建筑也被移建到此,现在被划为哥拉巴园的主题公园内,也成为知名观光景
点之一。
日本与中国贸易关系断绝,一时之间长崎华侨受到重大打击,不得不改开中华料理店来谋
生,所幸强棒面等中华料理受到欢迎之下,长崎华侨的经济就此稳定。近年长崎官方为了
促进观光,除了改建孔子庙、中华街等设施,1994年开始举办的“长崎灯会”,也加强长
崎的中国印象,如今已成为长崎观光的另一特色。
战后的历史遗迹巡回观光潮,与原爆相关景点而带来的学生旅行潮,带来长崎旅游的荣景
,1990年长崎的观光人数达628万人,是历年观光人数的最高峰,但随后的泡沫经济破裂
,也重大打击了观光业。现在长崎利用历史文化与景点相结合的“まちあるく”(市街走
读)型的观光策略,并培养在地市民的地陪导游,期待有更多喜欢长崎的观光客前来。
结语
走在长崎的街道上,路上有许多教堂与洋风建筑,到处都是卖中华强棒面等中华料理,名
产品店卖蛋糕占大多数,到处都有异国风味,但不像彻底洋化的轻井泽,回到长崎的闹区
,神社与日本料理依然随处可见。如果第一次前来日本,想要彻底感受日本历史文化,长
崎并不是适合的地方,但想要了解日本与世界文化结合的究极表现,长崎不但是必要前来
的,而且它的历史文化也值得细尝品味。
就如第一篇前言所说的,长崎的历史人文观光重点如下:1.天主教的信仰中心;2.日本的
重要对外港口;3.日本与世界名人来往的舞台;4.西洋与中国文化的输入窗口;5.原子弹
爆炸的阴影。除了第5点以外,其他的历史都集中在江户时代与近代,因此也成为本系列
历史篇的重心。以上观光重点都有许多历史古蹟与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在景点介绍篇
会再详细介绍。
本系列以6篇介绍长崎的历史,虽然共有3万字的篇幅,但其实也仅将长崎的历史做简单介
绍,且大多仅介绍与观光景点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背后有更为浩瀚的研究成果。个人
才学疏浅,本系列先以简单的内容陈述长崎的历史,期望本系列在进行过程中,能够再透
过多次长崎旅游,并持续收集书籍与文献,将现有的内容强化,期待更为丰富的“长崎学
”。
本篇参考书籍文献
小坂文乃著,谢育容译,《国父与他的日本友人:一段被封印的史实》(台北市:商周出
版,2011年)。
永井隆著,赖振南译,《长崎和平钟声》(台北市:上智,2003年)。
长崎市史编さん委员会,《“新长崎市史”普及版》(长崎市:株式会社长崎新闻社,
2016年)。
长崎市史编さん委员会,《新长崎市史 第三卷近代编》(长崎市:长崎市,2012年)。
长崎市史编さん委员会,《新长崎市史 第四卷现代编》(长崎市:长崎市,2013年)。
许紫芬,《近代中国商人的经营与帐簿:长崎华商经营史的研究》(台北市:远流,2015
年)。
横山宏章,《长崎が出会った近代中国》(福冈市:海鸟社,2006年)。
藤井志津枝,《近代中日关系史源起:1871-74年台湾事件》(台北市:金禾,1992年)。
作者: GrafRaphael (德国冰酒)   2022-08-01 14:04:00
其实我觉得长崎跟台南的历史很像。郑成功的妈妈也是长崎平户的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