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长崎观光指南:历史篇(二)江户时期(上)

楼主: k4851118 (高望)   2021-07-08 19:37:12
长崎市历史人文观光指南:历史篇(二)江户时期(上)
巴哈姆特小屋图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202081
本篇相关景点
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
日本二十六圣人纪念馆
诹访神社
永井隆纪念馆
出岛
本篇讲述长崎江户时代的历史,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先讲述江户时代长崎奉行的组织
,与逐渐进入锁国与禁教的过程。江户时代幕府继承丰臣秀吉的长崎土地与奉行、代官等
组织,一开始对于海外贸易与天主教传教抱持开放态度,但封建制度形成后,为了幕府政
权的稳定,逐渐迈向锁国与禁教政策,长崎因此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港口,贸易对象限于
荷兰与中国,出岛便是为了锁国的体制而形成。
长崎奉行的成立与组织
江户幕府开创者德川家康,本来是丰臣秀吉的部下,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后,身为“五大
老”之首的他趁机崛起,并于1600年与原本丰臣势力大战于关之原,战胜后于1603年创立
幕府,开启了江户时代。江户幕府成立后成为拥有最大领土的强势大名,主要手段便是各
处建立“天领”这幕府直辖地,这些也是重要的都市与交通要冲。长崎身为重要的贸易港
口,也成为江户幕府的“天领”之一。
长崎奉行是在1592年首次由丰臣秀吉成立,用来统治长崎内町的组织,后来江户幕府收为
天领之后也继承了这个组织,并由“旗本”这个幕府幕僚来担任。长崎奉行本来为1人,
后来曾有2-4人,其中比较多时间为2人制,分别驻留在江户及长崎,每年交代一次。长崎
奉行主要职务为掌管贸易事务,并统治23个内町,之后外町也纳入奉行的统治中,外围的
乡下地方则为长崎代官统治。
长崎奉行手下有相当大的幕僚组织,协助奉行执行贸易与统治事务,都为长崎当地市民所
组成,称为“地役人”,其中地位较高者为“町年寄”,为数个家族世袭。地役人不仅随
者时间增加,例如1701年有718人,到幕府末期的1865年多达1855人,且职务也详细与分
工化。
长崎奉行除了本身的俸禄以外,并有较便宜价格购买贸易品的特权,加上还有贸易商的献
金,因此收入甚高。长崎的地役人除了薪资以外,地位较高者也有贸易品购买的特权。市
民每年两次还会获得以贸易利益配发的奖金,有些甚至利用走私贸易来中饱私囊,因此长
崎的市民算是相当富裕的。
长崎都市发展
江户时代初期的长崎可分为内町与外町,由1624-1644年间所绘制的“宽永长崎港图”可
以看出,白色部分为内町,由长崎奉行统治,1641年共有25町,且随者都市发展逐渐增加
。以外的红色区域为外町,由长崎代官统治。另外内町外海的半扇形人工岛就是下述的“
出岛”,是锁国时代荷兰的唯一商馆。
1663年长崎发生大火,几乎把整个长崎市区烧成废墟,幕府立即透过许多工作来复兴,使
得长崎的市貌发生重大变化。大火之前长崎奉行位于现在长崎县政府旧址,后来为了分散
风险而分为东、西役所,其中东役所移转至今天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的位置,后来称为立
山役所,而且是正式的办公室。
为了防灾需要,幕府将长崎都市进行大力改造,例如各町之间清出马路,并挖掘水沟方便
救灾,另外把许多寺院移转至郊外,这也是为何今天长崎许多寺院位于市区外围山脚下的
的理由。大火的改造使得长崎奉行的权力增加,因此1699年将长崎内町与外町共80町完全
由长崎奉行支配。
由1802年的“长崎细见图”可以看出幕府末年长崎的市貌。图上左方最清晰的就是位于海
上的“出岛”,与下方的“唐人荷物藏新地”这两个人工岛,新地人工岛的下方就是“唐
人屋敷”,就是中国商人的居住地。市区中的道路沿者地形整齐排列,可以看到横跨中岛
川的桥梁有一个造型稍微不同的“眼镜桥”。图上的下方与右方的山脚布满寺院,其中可
以看到现存的“兴福寺”与“崇福寺”等中国寺院。图右的山脚下有诹访神社,旁边的“
御役所”就是长崎奉行的总办公室“立山役所”,现在则是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
朱印船与海上贸易的发达
朱印状是由政府发给的贸易许可证,有朱印状的“朱印船”才有海外贸易的权利。据传丰
臣秀吉曾发给过,江户时代初期在德川幕府奖励之下,成为朱印船贸易的黄金时代。朱印
船在1604-1616年有178艘,到1635年累积已达350艘以上,主要贸易地点包含台湾、澳门
、越南、菲律宾、印尼等。主要输出品为银、铜、铁等,输入产品为生丝、棉布等。
当时日本商人的朱印船贸易相当活跃,甚至能夺取当时欧洲在东南亚的贸易商机,也有因
贸易而移住海外者,东南亚的贸易港曾有“日本町”的出现。持有朱印状的有大名与商人
等,但后来由特定商人独占,来自于京都、大阪与长崎等,其中长崎有名的商人包含村山
等安(上篇已介绍)、末次平藏、荒木宗太郎等。
末次平藏本来是博多商人,后来移住长崎成为朱印船商人之一,1619年长崎代官村山等安
因为怀疑在大阪之阵与丰臣势力有勾结被斩后,他便接任长崎代官的职务。1663年的长崎
大火让末次家受损惨重,后来因为被怀疑走私贸易而被害。荒木宗太郎曾经数次前往今越
南的安南国,受到该国君主的照顾,还将他的养女许配给他,婚后回到长崎时曾经有相当
豪华的游行,现在长崎大祭“长崎くんち”中便有模仿当年荒木夫妻游行的表演。
江户时代初期与日本贸易者来自中国、英国、葡萄牙、荷兰等,其中欧洲各国的竞争尤其
激烈,但后来由荷兰占了上风,甚至曾占有台湾来巩固东亚的贸易地位。江户时代初期日
本本来也期待与中国贸易,但当时明朝害怕倭寇采取锁国政策,但反而助长了由中国与日
本所组成,从事走私贸易的海商集团,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贸易据点
除了日本的长崎与平户外,也包含中国沿海、台湾与东南亚等地。
走向锁国
江户时代初期德川幕府窥伺与外国贸易的利益,因此对天主教的传教采取默认的态度,但
如下述随者幕府采取禁教的政策,也开始限制对外通商。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在
1631-1635年间共颁布三次锁国令,第一次限制除了持有政府交付的奉书外不得出海,第
二次限制日本人的海外往来与通商,而1635年的第三次锁国令则全面禁止日本人出海与海
外归国,宣告锁国时代的来临。
1635年的第三次锁国令将对外贸易港口限定在长崎一处,也宣告过去对外贸易辉煌时代的
平户走入历史。幕府也开始加强外国人通商的限制,如1639年所颁布的第五次锁国令,将
在长崎居住的荷兰人与英国人驱除出境。1636年长崎海边利用填海造陆的出岛完成后,
1641年将荷兰的商馆由平户移转到出岛上,也代表锁国体制的完成。
在长达200多年的锁国时代中,日本的对外通商港口限定在长崎一处,贸易对象限定在荷
兰与中国,其他国家前来贸易不但禁止甚至可能会造成杀身之祸,如1640年葡萄牙的澳门
政府为了贸易派遣使节前来长崎,结果是使节与高级船员全部遭到处斩。江户时代幕府采
取封建统治,因此锁国主要是着眼于内部的安定,这在旧帝国主义时代还勉强可行,但等
到19世纪欧美各国因工业革命用更强硬的方式打开市场时,幕府也逐渐难以招架,而长崎
更成为风暴的前线。
禁教与地下教会
1549年耶稣会教士方济各.沙勿略首次前来日本传教后,靠者与战国大名们的合作与保护
之下,至16世纪末叶全国已有200多所教堂,信徒约15万人,从武士、商人到农民都有信
徒分布。虽然受到丰臣秀吉的禁教令与殉教事件的影响而稍微压抑,但后来的德川幕府对
于天主教还是保持默认的态度,因此江户时代初期天主教在日本依然持续发展,1605年信
徒已达75万,传教地区从九州一路到东北等地。
在佛教徒与儒家学者的抵制之下,幕府也对天主教对于统治的威胁有所顾忌,自1612年开
始颁布禁教令,驱除教士与强迫信徒改宗。但让幕府彻底执行禁教政策的关键是
1637-1638年的岛原之乱,该民乱是由今长崎县的岛原半岛与熊本县天草地区的农民所发
动,其中大多为天主教徒,尤其以天草四郎时贞所发动的农民起义声势最大,幕府动员了
10余万兵力并在荷兰军舰帮助下才平定。
岛原之乱使得幕府更加强禁教的脚步,而使多数信仰天主教的长崎发生巨大变化。早自
1614年幕府便要求拆除长崎市内的教堂,1622年在长崎西坂(与上篇1597年二十六圣人殉
教事件类似地点)处决55名天主教徒,史称“元和大殉教”,是日本史上最大的同时间天
主教徒殉教事件。
禁教措施中最有名的就是“踏绘”,也就是要求信徒踩踏基督或圣母玛利亚像,否则往往
立即处斩,据说因此被杀的教徒有20万人以上。禁教被迫害者也包含上篇所提到的访欧的
天主教少年,有被流放到澳门者,也有在长崎遭到处死者。
为了消灭天主教徒,幕府实行“寺请制度”,也就是要求居民登录自己所属的佛教寺院,
借此强迫改宗,并要求凡是出生到死亡都要向佛寺登记。幕府也对长崎的佛寺予以保护,
1598年成立,属于净土宗的悟真寺为现存长崎市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后来陆续有其他寺院
创建,其中也有中国人信仰的寺院,后来从中国传来黄檗宗这宗派。
除了佛教外,幕府也利用地方守护神来压抑天主教思想。早自战国时代当时统治长崎的长
崎氏从京都引进诹访神社的灵位来祭拜,但被天主教徒破坏。1625年重建的诹访神社供奉
长崎的守护神,秋季大祭“长崎くんち”从1634年起举办,1676年起由市内77町中的11町
举办,每7年轮流1次。由于市民有参加的义务,某种程度也是压抑天主教的产物。
为了躲避迫害,天主教徒们转入地下,透过极为秘密的组织持续信仰。以长崎浦上地区而
言,当地除政府任职人员外几乎都是天主教徒,有帐方-水方-闻役这三层关系。领导人称
为“帐方”,负责平常的事务与每年的宗教行事,也是祈祷与教义的传承者,“水方”负
责受洗的仪式,“闻役”则是水方的辅助人员,并负责各家庭的传达。近代长崎知名的放
射医学家永井隆,他的妻子就是出身于“帐方”的家族,目前的永井隆纪念馆曾是帐方的
居住地。
虽然当地试图秘密保持信仰,但江户时代浦上共发生3次检举事件,称为“浦上崩れ”,
其中幕府末期的1856年所发生的“浦上三番崩れ”曾经有大规模的逮捕与处刑。幕末随者
长崎开港通商,1865年完成了大浦天主堂后,发现了这些守护200多年的信徒,这被称为
“信徒发见”的事件曾被称为宗教界的奇蹟,但随后他们却面临由从幕府到明治政府所主
导的“浦上四番崩れ”,而该宗教迫害事件的规模与被害人更甚以往。
出岛与荷兰商馆
出岛是江户时期的1636年所完成,在长崎外海利用填海造陆所形成的扇形人工岛,1641年
将荷兰商馆由平户迁移到长崎出岛上后,直到幕末开港的1858年,这里成为日本唯一的荷
兰商馆,同时也是商馆人员生活的地方。该岛只有一座桥与长崎市区连接,守备非常严密
,商馆人员非经允许不得离开该地,因此商馆生活有如牢笼。
出岛的建筑物主要包含仓库与住宅两类,其中除了部分商馆人员住宅外,其他都是日式房
屋,一楼作为仓库使用,二楼则为住居,包含商馆人员、奉行工作人员、翻译等房间。为
了配合西洋习惯,这些住居配置椅子与桌子,商馆人员穿鞋出入住居。
荷兰商馆人员都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职员(1799年该公司解散,改由巴达维亚政府管辖),
驻在出岛者大约为10-15名,最高领导人为商馆长,任期大多只有1年左右(但也有因为荷
兰政治变化而长期任职者),下属有次级商馆员(相当于副商馆长)与商务员,另外还有仓
库人员、簿记员、医师、厨师、木工等职员。其中医师由于多为饱学之士,下篇所提到的
“出岛三学者”都是到此担任医师者。
幕府的长崎奉行为了管理荷兰贸易事务,由町年寄统筹,手下地役人大约有200名,可以
分为事务人员、翻译与其他相关职员。事务人员领导人称为“乙名”,负责贸易与出岛相
关事务,包含贸易品清单的制作与管理、监督商馆人员生活与行动、出岛与周围的维护工
程等,由于事务繁多,因此有“组头”、“笔者”等职员来辅佐乙名事务。其他相关职员
包含医师、厨师等。
翻译是荷兰贸易事务另一重要职员,当时称为“阿兰陀通词”。翻译人数初期只有数人,
但江户中后期大增为数十人,并随者时间职务细分化,例如有大通词、小通词等级,与幕
府将军专用的翻译,与监督翻译的职务等。每位新任荷兰商馆长必须提出“阿兰陀风说书
”,就是报告海外的情报,而翻译成日文再呈上给幕府,就是这些翻译的工作。
另外,每年荷兰商馆长必须前往江户向幕府将军拜见一次(后期改4年1次),每次前往都要
带者商馆职员、翻译、警卫与献上供品的运货人员等,加起来约有60人的阵仗,往返天数
大约90天。由下篇可知,这些荷兰语的翻译者不少致力于“兰学”研究,除了出版荷兰语
辞典外,也翻译不少西方著作,对于日本西学的贡献很大。
(下篇待续)
本篇参考书籍文献
林明德,《日本中世近世史》(台北市: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原田伴彦,《长崎:歴史の旅への招待》(东京都:中央公论社,1964年)。
长崎市史编さん委员会,《新长崎市史 第二卷近世编》(长崎市:长崎市,2012年)。
长崎市史编さん委员会,《“新长崎市史”普及版》(长崎市:株式会社长崎新闻社,
2016年)。
濑野精一郎、新川登亀男、佐伯弘次、五野井隆史、小宫木代良,《长崎県の歴史》(东
京都:株式会社山川出版社,2013年)。
作者: moonfly (月翔)   2021-07-09 05:19:00
非常详细的介绍,推
作者: strayfrog (蛙)   2021-07-09 10:21:00
好文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