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四国走春 Day3 阿波之风

楼主: nosomu (nosomu)   2018-05-31 18:23:44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roodo.com/nosomutravel/archives/62779573.html
2018/03/26(一)
高松往返德岛一日游
05:50 起床,06:25 下楼吃早餐,大家约好 07:30出门,
走到瓦町搭电车,从高松筑港走到 JR高松,搭上 08:23 的 JR快车往德岛。
今早在德岛看阿波舞、下午鸣门看漩涡,为争取时间,还是要请大家早起 XD
高松往德岛的车次很多,快车“漩涡号”一天16班,搭一小时就到,末班车到晚上10点。
周一早上没啥人潮,前几天德岛办的马拉松也已结束,今天搭车时车厢都很空。
德岛车站
08:23 到达德岛车站,上个厕所、休息一下,我们就走过去找阿波舞会馆。
我第一次来德岛,出站时一边观察公共汽车站(下午要去看漩涡),一边找观光中心,沿路留意
有啥好吃的 XD
德岛是四国东北边的小县,以高山河谷和高松/高知隔开,德岛市区其实是一个河中沙洲

可能因为层层封闭,形成许多特有的祭典习俗、饮食习惯,阿波舞就其中最知名的一项。
德岛沿路都有阿波舞身影喔,邮筒、看板、水沟盖、桥面的装饰艺术等等。
Point: 阿波舞会馆 https://awaodori-kaikan.jp/
1. 从车站走过来约10分钟,站前马路走到底,在眉山山脚下的倒梯形建筑就是。
2. 集合“博物馆”、“表演场”、“缆车站”、“土产店”等多功能的待市区大景点。
3. 一楼是购票处与土产店,德岛代表性的土产、纪念品都可在这买得到。
4. 二楼是阿波舞表演场,每天11,14,15,16整点有四场表演、每晚20点有一场夜间表演。
5. 三楼是阿波舞博物馆,展示这个特殊习俗的历史沿革、舞蹈演变、乐器结构、与3D小
电影。
6. 五楼是缆车站,6分钟直达眉山顶,能远眺德岛市区、淡路岛、大鸣门桥,天气好时可
看到纪伊半岛。
7. 游客可根据自己喜好与时间,单买以上任何一个设施的门票,或挑其中2项、或买齐3
项的组合套票 (内容越多价格越高)
8. 下午去鸣门,我们就不搭缆车上眉山 (和鸣门大桥高挑远眺的性质类似),只买“博物
馆”+“表演场”套票,1000日円。
9. 阿波舞会馆是一站全齐的观光大点,离车站又近,对游客来说很方便,若初次光临德
岛,我很推这里当入门首站。
10. 阿波舞已是德岛观光招牌,感觉全县火力都集中在这,他们一直想让阿波舞更光更亮
,看过表演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
三楼 阿波舞博物馆
距离 11:00 表演还有一小时,先逛三楼博物馆 (进去时要秀门票
摘自 WIKI:
阿波舞起源于德岛县的一种盆舞,起源于16世纪,
在夏季时,德岛县内各地都会举办相关祭典,以德岛市举办的规模最大。
阿波舞为以三味线、太鼓、钲鼓、篠笛以二拍子节奏伴奏,
搭配舞蹈者的声音及手部动作的集体舞蹈,但其并没有特别固定的模式,相当随兴。
也被称为“傻瓜舞”(阿呆舞),在一首民谣的歌词中即叙述著:
“跳舞的傻瓜和看跳舞的傻瓜,同样都是傻瓜不一起跳舞太吃亏了!”
作为德岛县代表文化,县内多数中小学都会在体育课教授,并在学校活动中安排阿波舞节
目。
每年8/12~8/15,在德岛市举办的“德岛阿波舞”约有130万观光客参与。
除德岛县以外,在日本许多地方以当地的“德岛县人会”为中心也办了许多阿波舞的活动

东京杉并区自1957年开始举办“东京高圆寺阿波舞”,已有60年历史,每年约有100万人
参与;
其他在东京的下北泽、中目黑、三鹰市、初台、神乐坂等地也都有举办阿波舞活动超过40
年的历史 @@
在埼玉县越谷市的“南越谷阿波舞”每年约70万人参与,神奈川县大和市“神奈川大和阿
波舞”约40万人参与。
有关德岛阿波舞的起源、变化、乐器、舞蹈团体,在这边都有展示与介绍。
阿波舞的型态有三种演变: 最原始的江户时代、二次战后的复兴期、与近代快版。
等下看表演时,台上也会展示这种型态的舞姿与曲风差异。
资料馆里头也有3D小电影,可体验看八月祭典时的热闹气氛。
二楼 阿波舞表演场
逛到10点多,我们就到二楼等待入场,像看电影一样 XD
表演场可容纳 250人,由33个专业舞团轮演,一天一团,我们今天看的团叫“阿波之风”

每团的成员/风格/表演都不同,就算你长住德岛、每天进来看,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阿波舞

入座后,准点开演。
团长首先欢迎大家来德岛,并简单介绍今天的表演顺序。
“三个时期的舞风变化”→“乐器组成”→“观众带动唱”→“现代版快舞”。
这团蛮会带动气氛的,团长会先和大家哈拉,了解观众背景:
“有没有人是来参加前几天马拉松的?”(很多日本人举手)
“喔喔这么多人来跑步喔,等下跳舞也要全力以赴喔”(日本人都在笑)
“有没有海外来的朋友啊?”(我们五人举手)
“哎呀台湾来的贵宾,欢迎欢迎”(哈哈)
阿波舞演变
团长依序介绍三种时期的代表舞姿,团员各跳过一轮给大家看,
观众们就能大概知道从古至今的演变样貌:
[古代风格]
原型是盂兰盆会(日本清明节) 为了慰灵先祖而跳的。
节奏缓慢,舞姿柔美,手的动作不会高过肩膀。
头上草笠圆平、光脚不穿袜、平底木屐。
[战后风格] 1940~1960年代
世界大战时曾被中断四年,德岛市区也被惨烈轰炸过。
战后为了脱离低迷气氛,当地重振阿波舞,改良的更为轻快活泼,
此时草笠收窄变尖、后端翘起、木屐也出现高高的锯齿。
[现代风格] 1970 大阪万国博览会之后
为了对国际推广 (曾在万博表演过),阿波舞加入现代元素,产生巨大变化,
节奏飞快轻盈、手高举、脚高踢、尤其团体表演更具活力,整体气氛更欢乐高扬。
现在在祭典看的大多是现代舞,五花八门,创意百出。
介绍乐器
这个很有意思,团长一个个介绍,乐手就一个个吹奏与打击给大家听,
观众听了都 喔喔喔原来如此,原来这就是XX乐器发出来的声音。
今天表演都是现场演奏,不是放录音带喔 (好厉害)
[三味线]: 控制节奏起伏、转折的传统乐器。
[笛]: 笛音非常明显,清扬优雅,穿透力强。
[钲]: 手持的小型乐器,金属敲击声很突出。
[缔太鼓、大太鼓]: 两种鼓都是声音低沉、稳定节奏用的乐器。
阿波舞教学
观众从这边开始互动参与,这段超好玩 XD
1. 阿波舞从头到尾都是二节拍、舞步也随着二节拍而跳。
2. 最大特征“同手同脚”,同一方向手伸出来时,同只脚也要伸出来。
3. 阿波舞是“欢笑的舞蹈”,跳的人要面带微笑、看的人也要面带微笑。
看起来动作很简单,其实跳起来没那么简单。
妙国民纠察队曾做过德岛特辑,当外地人问得德岛人“你会跳阿波舞吗”
几乎所有德岛人都回答“不会不会”,但一请他们跳看看,大家又能跳得精采热烈 @@
这是因为德岛人认为要达到“阿波连那种专业舞者的水准”,自己才配说“我会跳阿波舞

但因为自小学校有教、活动不断,几乎德岛在地居民都会跳水准以上的阿波舞。
好,刚刚大家坐着学会上半身的舞姿了,接下来下场一起跳。
团员就会一字散开,到观众区邀请大家一同上台同乐,哈哈,
不会跳也没关系,团员都很专业、很会带气氛,会带你跳得开心又有成就感 XD
这段真好玩,旅伴们也上去同乐,一群不认识的人跟着团员转圈圈跳阿波了。
此时不分台上台下,大家玩成一团 XDD
和观众一起跳完后,团长谢谢大家热情参加,
然后请团员表演一段自编的舞曲 (每团都有独家招牌、秘密武器)
把气氛再往上拉高,越来越嗨。
然后就第二段大家同乐,这时观众更放得开了,
不论男女老少、日本人或外国人,大家一起下场跳,
想要拍照的观众,也趁最嗨这段帮亲朋好友们拍照留念。
L君超嗨,两段都下场跳,跳一跳身上还多了夏威夷花圈 哈哈
颁奖典礼
哈哈哈,还有颁奖仪式 XD
团长会观察最热情投入的观众,挑出五位“今日我最嗨”,上台颁奖表扬。
L君荣获亚军,获赠阿波头巾一顶,喔喔喔(他整个下午就戴着光荣头巾没拿下来 XD
这团“阿波之风”的表演、解说、与观众互动都很优,高潮不断,没有冷场,精彩极了。
颁奖完,仍请受奖者保持高昂气氛,一边跳舞一边下台 哈
结束后,团长带全体团员上台鞠躬,
谢谢大家来德岛、谢谢大家来看阿波舞,
希望未来也继续支持这项传统舞蹈,让这个传统能好好保存下去。
灯光变暗,原以为就这样精采结束了,
没想到还没完,鞠躬的团员就定位,身形一转,
台上响起快版音乐、灯光花海飞舞、团员用这段最高潮当作今日收尾,
天哪好精采好诚意喔,我没想到阿波舞这么有料,现场看居然这么有趣。
要落幕了,台上气氛自始自终都保持热闹欢乐,
直到帘幕盖住的前一刻,团员都尽情地热歌劲舞,超级敬业。
落幕后大家掌声不断(观众都笑成一团、很感动)
日本人没有 Bravo 安可文化,但团员很俏皮地从幕帘后伸手摇扇,再次答谢观众。
好可爱喔,今天表演真是满分,阿波舞不能亡,我也迷上阿波舞了。
若有机会的话,我也有点想八月时来参加现场祭典,感受一下当地人骄傲的阿波舞文化
了 @@
观众散场后,我们还余韵犹存地坐了一下,趁刚刚的感动还没消退时。
出发前我本来不太期待阿波舞的 (其实德岛这天行程差点被我砍掉,对不起 -.-
因为看 Youtube 或其他线上影片都觉得还好,没想到现场好嗨,好喜欢这种气氛。
目前进驻会馆的33个团体都是专业舞者,都有一定实力,不用怕冷场。
来德岛随时可以看阿波舞表演,白天四场、晚上一场,全年无休,一定可以看到。
若纯看表演,门票也才800日円,约台币200出头,不贵、且超有料,绝对不会失望。
好嗨喔,我写这篇游记时又嗨了起来,阿波舞超有魅力。
满意地离开会馆,走回车站找吃的,下午就搭巴士去鸣门看漩涡。
Day3 未完待续 :)
作者: windsson (小威)   2018-06-02 14:01:00
好期待喔,6/10号安排要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