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京都枫火【十八】天授庵

楼主: polesirius (ff)   2016-12-14 11:31:46
~※ 天授庵 ※~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74795354
“永观堂”晚上似乎仅开放水池周边,因此就算已放慢步伐,当将池岸绕过
一圈后,看了看手表,时间仍算早。该继续在这儿赏望吗?我的心里犹豫。然夜
雨虽使枫林添了点凄迷,但也让周身溼冷,减了些于院里绕转的兴致,因此思考
了须臾,还是决定往预定的“天授庵”前进,至少那儿有厅室可歇。
“天授庵”是附属于“南禅寺”的塔头别院,一如昨日访过的“宝泉院”与
“胜林院”的关系,而“南禅寺”就在隔邻,即使迎著雨幕前行也不算太折磨人
,忍一下便到了。晨间经过时,墙头枫红探首很引人伫望,这回一走近,夜灯打
上的光晕又让它更为火艳,因此便没什么余虑,将钱掏付,果决行入。
然尴尬的是,由于雨势不小,踩了一晚水的球鞋早没什么阻隔作用,所以当
将其脱去,得把溼漉袜脚踏上干净的木板与榻榻米还是挺过意不去。可是身旁行
进的游人似都没怎么犹豫,总不可能都双脚干爽吧,因此只能相信室内灯光足够
昏暗,就算有什么溼印也看不清晰,假作自在地走了进去。
屋舍区的入口是“库里”,但主要的观景点须再往里走,而当我踏进“大书
院”时,望见的景画果然令我屏息。厅里特意熄了灯火,并将落地窗门完全推敞
,因此廊外因点灯而明艳的院色便似条锦带,环拥了整个空间。
我朝廊缘走去,那儿铺了长形红布,已有不少人静静坐着往外望。看了看,
角落还有个隙处容我栖身,便卸下肩上行囊,屈坐下来,放松被虐待一天的双腿
。但还无暇感受歇腿的舒泰,心神就被庭内林色抓缚住了,应是夜里投灯的影响
,眼前景致漾著不切实际的幻魅气息,中间芒草掩映之处像有个水池,但暗阒得
沈寂,后侧的竹林则透著青绿的幽光,显得神秘。这让庭院远方像被未知的深邃
吞噬般,也将近景的枫色反衬得华灿。枫枝在我眼前昂扬,群叶虽残著微绿,但
灼燃的部份已足够点起心中激情,而当雨丝翩坠,红叶也微微颤著,宛若随风轻
舞的绯炎。
凝望之时,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走到身侧令我分了神,他戴着黑框眼镜有着
斯文书卷气质,但由于廊下已坐满人,他仅能挨在边柱,歪著身子拍照。我挪挪
躯腿,再多挤出点位置,然后扬起嘴角对他示意。他愣了一下,但随即点头回笑
,接受我的好意坐了下来。
由于青年没有出声,难以推知其国籍,但五官不太像日本人,莫非也是台湾
来的?我忍不住这样猜测。有股冲动想跟他确认,或许是雨夜寒意让独自旅行的
孤单更甚,不自觉想寻求些温度,就算只是陌生人的陪伴,来自同个国度也多了
点亲切感。但厅间如此静谧,只字词组的轻言似乎都成了唐突,因此我仅是偶尔
看着他缩身细腻调校光圈快门,让那纯粹又专注的神情与庭景融成一幅衬和的画
面。
我面对的庭园被称作“澄心庭”,似乎也真隐著如此意象,枫林与屋舍的间
隙被白沙铺填,横直的流纹往旁拓展,偶尔才抛了点弧、或摆了个旋,就算雨幕
纵肆,亦无法扰其纹样。说来也奇异,光照让雨丝如细针般清晰,理该使思绪随
之疾乱,但当盯着沙纹,便如同被它轻柔刷抚过,一切都静定下来,然后叶色的
灼亮进一步让心里澄澈舒朗。
我盯着这片园景许久许久,待身旁青年起身离去,才回了神,发觉原本列满
赏众的廊边已净空许多。人身子窝久自然有点懒,特别我又已累了一天,但见另
侧廊下空了出来,还是勉力站起身,走往那儿望看。此处延续方才的静沙流纹,
雪净地衬出后方展扬的枫叶,水气的浸润令其更显亮泽,就算掺了些不愿转色的
顽固份子,依旧美得让人定目。
走看之时,眼尾余光瞥见有影子于暗阒厅里微动着,转头望去,才发现都是
些摄影客,他们蜷在殿角宛如猎豹,镜头的反射像炯炯目光。这瞬间,我懂了,
他们是在抓着园殿间的对比构图啊,而我刚刚自顾自地晃荡,应已将他们好不容
易等到的空景添进杂质了。于是我赶紧退了出来,学着他们栖在厅的里处。
远远地,我朝前望去。殿内顶额如墨,廊板也仅以红布微勾了轮廓,在这被
阴暗占据的空间里,园景便彷若一张长幅画卷,绘抹著季节更替时的斑斓,虽辨
不清细节,却引人追循其中的色彩变幻。渐渐地,光影便似流动着,长廊也成了
窥视虚境的窗口,让人不舍离去。
端望好一阵子后,我好奇地朝屋阁旁处走探,想看看其余区域是否也有勾人
景致。从“书院”穿回“库里”,再往另方向拐,我来到附加了“本堂”功能的
“方丈”,然虽这么标示,却未见龛座坛案,只有一扇长幅屏风折展于壁前。由
于没有字牌注释,难以知晓主题是什么,但其间的笔触意象很令我喜欢,它在中
处使用了大片留白,仅以水墨于两侧勾抹,看似写意的几笔清淡点画,便将背衬
的叶藤苔石表达出来。
图绘的重点是在两端对望的苍老僧人,一位持杖巍立,抬臂结着法印,张口
似正喝唸什么经咒,另位则好整以暇地缩身憩坐,淡定笑容中透著自信。所以是
在阐说怎样的故事呢?对佛禅人物知识趋近于零的我,完全推想不出答案,盯望
了许久,只能当成是在作著充满激辩的禅意问答,而当中的那片空无,或许便是
绘师留予观者的想像空间了。
“方丈”这侧的廊外同样辟了一方小院,此座“渊默庭”有别于“澄心庭”
,枯山水的布局成了主角,松树、苔地、孤岩在其间散植,沙流则于旋绕中将其
串接一起。而在墙前扬舞的,自然是朱红交缀的枫叶,它们昂首探枝,有着不逊
于“澄心庭”的绚丽风情。
此庭既取了个“默”字,想必为的是静时才得以观见的本心吧。沙海如渊,
看似奔流激荡却又无声,而在这当口,廊下除了我也真无旁人,毕竟雨幕披降的
夜里,多数游客或已归去,或栖于温暖“书院”里,没人愿在这风雨不时袭入的
廊口多作停留。因此这么孤立著,确能感到一种与适才不同的空寂。
往边侧望去,廊下的石路似乎能从篱门穿抵“澄心庭”。不过指牌虽如此立
著,门道却被阻掩,或许那是白昼才得以一游的路线。然当这么瞅著,不禁又开
始贪想可能望见的景致,并怨自己将假期规划得过短,难以包揽寺院的各个面向

但再细想,除了本心的寻求,看破与放下应也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吧,毕竟拥
有的时间有限,机缘又因造化而无定。所以,我仅能在脑海中勾绘,揣望着环池
越桥时会将自己包拥的绮丽枫色,然后把这份遗憾挥抹而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