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京都枫火【十一】永观堂—放生池

楼主: polesirius (ff)   2016-12-05 11:43:43
~※ 永观堂—放生池 ※~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73596344
京都的赏枫寺社众多,很难排出个名次顺位,但若要选出前三,应该就是“
永观堂”、“常寂光寺”、“东福寺”的拥护者在作最后缠斗吧。所以我也将旅
程末三天的早上排给它们,期待能见着游人较为稀少的清幽景貌。不过就如我于
樱花季遇上了连绵雨日,这回运气同样不甚好,气象预报昭告著有道雨锋即将袭
来。原本睡前想祈祷,但又很两难,早来影响“永观堂”,晚到便毁了“常寂光
寺”,手心手背都是肉,只能听任天意了。
一觉醒来,立刻推窗往外看,天是有点灰,但至少没有下雨迹象,看来“永
观堂”是保住了,于是赶紧盥洗更衣,按照计画早早出门。这座寺院离民宿其实
不算太远,用走的也行,不过既有公共汽车一日券在手,当然要尽量利用,省时省脚
力。
等到公共汽车,坐了几站至最近的岔路口,我下车往里拐,目标不是“永观堂”
,而是附近的“南禅寺”,它的主院植枫甚多又不收费,便预留了些时间给它。
由于来得早,没有多少观光客与我同路,见到的几乎都是正要赶赴学校的中学生
,看着他们扬散的稚嫩青涩,感慨之余,也觉得拿着相机的自己颇为突兀。
行抵了“三门”前的主参道,心中有点澎湃,毕竟一如昨晚的“清水寺”,
这儿也是重游之地。当时雪白樱枝横探,半掩著巍峨门楼,现刻已是残叶空枝,
将主色留给前排高擎的枫红。然就像双修往往难将两者同臻极致,由于院落掺了
些枯樱,枫艳之色便少了连绵气势。
走到“三门”下的阶台我往上看,它依旧像位入定老僧,一身古朴褐袍,端
坐思禅,四季的流转在他眼中仅是云烟。但对我而言,看见了它,便想起我曾经
悸动绕行于楼上环廊,倚著栏木,望樱花如雪覆,眺瞰屋舍没隐于远山。现在从
上俯望的景致又是如何呢?应该为另种火热风情吧。
可是目前并非开放时间,我也无暇再作观览,只能缅怀着,然后从门下穿至
对处,行往参道末处的“法堂”。晨初的堂前空寂,不似记忆里诸多拜众来去问
祷的模样,我怔怔定望了几眼它的高阔盘据之势,回头看向院落。这侧的广地同
样有许多植枫,难以分辨跟方才那片何者较丽,妙的是这儿枝身瘦矮者颜色多艳
,高展的反倒苍老暗褐,也不知是凑巧,还是有什么道理。
看着枫叶如碎星,以斑色掩映叠簷的起伏棱线,我绕过了“法堂”,转向后
侧的“方丈”。那儿也是曾经访过之所,有富含哲理的沙川在院里流曲,理著思
绪,让人追想过往的感情脉络,而后在银白的环圈涟漪中得到某种感悟。在路口
望着,突然间,我有了股冲动,想等它开门进去再访,或许当重临此地,便会又
多得了什么,解去心里那些难解的结。
然而冲动终归是一闪而逝的念头,理智仍牵着我转了身,走去屹于偏处的“
水路阁”。承载着秋水的阁桥划穿叶林,高伟得迫人仰首而观,我在桥的两侧抬
望,也于拱洞间来回穿绕。当初砖红的桥身只有绿叶柔和它的线条,这时叶已移
转色调,以添了点血艳的亮橙与其凝融一起。桥拱上的刻饰倒显得多余了,毕竟
枫色的欢舞便将它缀上彩妆。
这么转绕过一圈后,便得挥别“南禅寺”往正途迈进了,离开之时,我看了
看隐于墙后的“天授庵”,那是晚上预定到访之地,簷上探露的枫色相当艳丽,
跌坠的落叶替去簷瓦原本的灰沉,很让我期待。
循着街道往北走,身边涌聚的游人渐多,似乎都跟我同样目标。而当“永观
堂”总门前的碑石现出,果然大伙都不约而同拐弯进院,不时还有工作人员呼喊
著,引导一辆辆大型游览车驶入。樱花季时,我曾从“哲学之道”行经此处,碑
石旁的枫枝荒寂,但现已在我眼前散展出很美的渐层。顺着它的招引,我穿进总
门,而才刚步入,参道旁的景色顿时令我讶目。茂密的枫树越过簷墙高伟展立,
探伸出连绵的枫叶,前两日寺社的枫红疏落,偶尔觅见便让我惊喜,这儿却是毫
不吝惜地泼洒颜彩,不愧为枫之名所,光是入口就令人折服。
既有如此美景,拜访之人自然众多,尽管寺还未启,已有不少游客从票亭排
出长列。我赶紧跟了过去,但等候之际仍忍不住踮起脚尖往墙内窥望,想提早目
睹院中丽景。须臾,售票窗开启,人龙缓缓推进,我也终于买到了票,穿过中门
,真正进入“永观堂”的主院。
院里的步径往两方向分岔,一边指著殿阁,一边似通往林园,同样都有火艳
的枫色衬映,让人一时难决。看了看殿阁区,“鹤寿台”的山墙张立斜划,唐破
风在旁微勾,很引人注目,但见游人纷纷挤去反方向的望亭,便好奇跟了过去。
我从人头的缝隙穿望,原来大家在看的是园内最主要的“放生池”,网络流传的
照片多是以其为主体,藉水光带进满园的枫色。
而当我好不容易推进至窗口位置,望见的景画果真令人讶叹,池中苔岛孤立
,石台上有小屋像是座神社,一道短桥微微点跃,将岸边的枫舞引进岛岩,于是
视野里满是不同彩度的灼炎,带点轻扬的橙红、散发骄气的绛红、略显深沈的殷
红,像是在展现光谱变幻的无限。我不停地按动快门,想尽量多框入些景致,帮
记忆留住这片撩目的缤纷。
端望了须臾,我将窗口留给后方的等候人众,循池续往前绕,随着视角挪移
,水光又带出各样不同的池岸风貌。岩点于褐红落叶间探首,折勾的细枒像稚童
促狭遮掩,尽兴了,才空出一方隙处让人隔水远眺,有时能见殿舍在树梢挑出脊
簷,有时则是“多宝塔”的彩墙现于坡间。
望着拱桥在枫红中从横划渐转为纵直,我发现一座石砌鸟居张扬于岸口,顶
额书著“辨财天”,看样子小岛上的果然为神社,奉的是这位代表财富与音乐的
女神。桥端有矮篱,禁止游客误入,这样也好,让大伙照片里少去杂扰人迹,仅
留秋季纯粹的火热颜色。而从鸟居望进的景框亦别有情趣,桥身的流弧、石灯笼
的古意,兼著枫艳在旁的缀点,很令人流连。
或许寺方也有同感,在旁设了大片茶席,竹篱内红布座凳并延,几柄焰伞张
举,衬和著环围的枫枝,让游人因观景而生的悸动益发激越。稍微往林子里走,
有条岔路通往名为“画仙堂”的屋阁,其外观小巧方整,叠簷下圆窗作饰,屋旁
还有两尊小地藏颈围红巾,模样趣致。顺着他们的招引,我拐去门前窥看,见里
面有着画作展示,便索性进去细赏。
踏入屋里,沿墙展列的是一组名为“净土变相图”的障壁画,灿金的底色如
沙浪也似雾霭,绯红的枫树于雾浪间蔓生成海。坛案下的饰版则被绘成镜池,浮
叶翩荡,让衬著光背的如来仿佛腾悬于池空。应是画家的巧思,如来背后的障壁
有着双层设计,当将枫林推敞,便现出远方巍峨的净土灵峰。然当我望着灵峰,
却陷入了思索,因为起伏的山脉同样以艳色涂抹,如鲜血般怵目,难道在繁枫遍
岭的揣描之外,还隐著某种警世意涵吗?
带着疑问走出后,我折回池岸,继续循径而走。步径在池尾转成“极乐桥”
划水而过,但在上桥前,我却发现前方以矮门相隔的居然是间幼稚园。“放生池
”的一角探进园区,有白鹅锦鲤悠游,趣致雕像旁是寺院彩枫与其共生,尽管园
区中庭不大,却将“永观堂”的秋色借景而入,显得灿美且辽阔。然小朋友完全
不以为意,仅只嬉闹著、追逐著,倒让人不知该羡慕,还是埋怨他们暴殄天物了

感叹过后,我走上“极乐桥”,将自己转向院里最为经典的视角。这儿池水
开阔如镜,枫林密织为繁丽的饰框,通往“辨财天”的拱桥成了画面焦点,在水
光中划出两道浅浅对称弯弧。群枫则倾身往静池探长,彷若抛出彩艳的水袖,纵
使天色灰濛,少了点舒朗的蔚蓝,依旧展露笑颜,欢歌著入冬前的最后一个庆节

秋末的凉风轻轻卷掠,拂乱我的发梢,也拨弄著池面枫红印落的斑彩,令原
本完美的倒影成了虚境,鲜活起来。有没有可能那里便是人心幻化成的世界呢?
不同的抉择,相异的命途,尽管人与景双生如旧,却更幸福,更没有遗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