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京都枫火【六】宝泉院

楼主: polesirius (ff)   2016-11-28 11:46:49
~※ 宝泉院 ※~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71759095
“大原”虽是个远离人群的简朴乡境,但内蕴的闲静也引了不少寺院寻址于
此。所以,尽管我访完了“三千院”,“大原”之旅并未随之而告终,还有座庭
景别致的“宝泉院”勾着我再去端赏。
依照地图的指引,我沿着“三千院”外参道往里行,参道的尾端,一道矮墙
门圈住一方开阔院落,古朴广殿伟立,看了看牌额,是“胜林院”,并非我的目
的地,再认真辨了一下,原来要去“宝泉院”还得往左边小径拐。于是我一路钻
到了最里,果然,它就藏在蓊郁植林,院墙以褐木拼组,门簷小巧墨深,看来便
似民宅般低调。
也因为如此,反倒是院外的枫色先吸引了我目光。其翠碧的群叶正开始转黄
,尖梢则已现出鲜亮的艳红。未能见识“三千院”最美秋景的我自是拿出了相机
,拍了一张又一张,待比我晚来的游客都已超车进入院里,才走到售票亭比了一

原以为会跟过往一样,听到殷切的日语谢声随票一起送上,岂料却是一连串
流利标准的英文,询问我从哪里来,是否要英文简介。我愣了一下后仔细端详,
是个穿着灰蓝和服的中年男子,头发有点卷乱,或许曾留学英美也说不定,只是
不知为何会回到寺院来服务。
我微笑地回了话后,他热心指著简介里的章句跟我讲解。被他这么一解说,
我才知刚刚那座“胜林院”其实是主体,而眼前的“宝泉院”仅为诸多附属舍院
之一。见我恍然大悟,他又诚恳建议若有时间定要转往“胜林院”看看。“这样
才算完满。”他如是说。
道了谢后,我走进大门,门内横展的小径有着指标,要去“宝泉院”得往右
,但左边又标了个“宝乐园”引我好奇,于是便先朝那边探去。走了几步,地势
在前方跌降为陡坡,或许原本只是让群树恣意生长的丘地,但不知哪位名家施了
巧手,将其整理为高低错落的小院。
我从阶顶往下看,近处被白沙铺染,形构为一片枯山水,地幅虽不大,却也
砌岩为岛,旁处用白沙堆叠成锥,与之呼应。我曾在“知恩院”的方丈庭园看过
以矮灌木拟作菩萨来迎,这儿的岛岩不知为何,也给了我同样感觉,毕竟其间大
小立石靠聚,虽似嵚崎叠岭,但亦若诸多菩萨簇拥著如来,极富气势。
不过当放眼望去,总觉园里漫着萧瑟的氛围,再仔细观察了几株只以锐利空
枝杂划的林树,我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一如先前于“三千院”,我又错过
了这儿枫红满布的时节,假使这些枯枝都缀满艳色,应是幅不同的撩人之景吧。
我哀怨地盯着沙上的片片落叶,也看着角落工作人员蹲屈著,将落叶拾收入袋,
很想出声喝止,毕竟就算红叶已从枝头坠了身,由白沙斑染而成的彩毯也是种凄
美的残景,供游人怀想啊。
怔望一阵后,我从石阶往下走,如果方才视角像由云端俯瞰洋岛,步下后便
似走入山林,近观著园景。石阶散化成布于白沙的踏岩,以小小拱桥串接,我迂
回地穿游过去,环看周边景致。岛岩的后侧,几块薄石板被竖立而起,叠环如瓣
,中央的苔岩置了长勺成了水钵,而削尖竹管从旁引了清泉,行走间水声铮铮击
吟,不自觉便淡去了对园景凋零的嗟叹。
再往前,小小的简木神社架于岩上,挂铃垂著红白交捻的摇绳,尽管质朴,
在这园里却别具风味。特别的是它的屋簷,被一层翠嫩草苔攀附,由于枫季方过
,红褐的落叶又加添了一重妍彩,相形被刻意理扫过的沙原,这儿更现显著秋末
的意象。而游径至此便替成石阶往上,于是我转过头,再看几眼斑叶苔岩交织的
园景,抬首端望还映于青空的一小簇枫红,然后循着步径,绕回门口的分岔处。
最早进来的时候没特别留意,现刻再走过,才发现舍墙后探长著一棵巨树。
“宝泉院”最知名的为里面的五叶松,看来就是这株了。只是一般网志照片多是
它由屋里廊下望见的模样,我没意料到原来从外远观是这样的形貌。感觉像有被
特别修剪,茂密的繁叶窜聚成岭,宛如富士山匀称映显于空。
这样的壮伟姿态更勾起我入内一观的渴望,因此,我沿长池旁的拼石路穿进
了屋舍。像是为酝酿戏剧的高潮,径道并未直通能望见五叶松的厅廊,而是又往
侧处几个折拐。不过既是酝酿,景色自非平淡,一进门看到的“龟鹤庭园”就相
当雅致了。领悟力不够的我难以辨认何者是龟,何者又为鹤,只知小院以漾著波
光的池水为体,堆了踏石引人视线落于中央岛岩。“宝乐园”那儿以密集石簇形
塑嵚崎,这里则用圆胖的矮灌木柔和拥聚,而当绕着步廊,周边的花姿不断变幻
成明艳画景,尽管其间矮枫亦已凋残,不知名的变叶木依旧补上了一抹亮红。
往廊边的小厅望去,根据地图是间“围炉部屋”,中央也的确辟出一方浅沙
坑,置上炉架、垂挂著锅具,两边铺设了席垫。不过诱人的倒是从门口望去的对
景,那儿落地长窗往两边推敞,映入舍外的碧绿庭景。我观察了一下,没什么禁
止进入的标示,便好奇走去探看。而那里果真别有洞天,小池以石桥搭越,锦鲤
悠游,石灯笼与植林绕生成一片清幽。惊喜的是,假使没走进一瞧,还不知有株
枫树在此高擎了艳伞,鲜红的叶色让我瞠目抬望。
或许是我抬望的模样过于痴迷,一些游人也跟着进来看是什么景况,于是在
轻轻的赞叹与快门声中,我退出了这间房,继续往前行。而当经过几间寺务人员
的工作室,我终于踏进了“宝泉院”的宽广大厅,望见它最经典的缘额庭园。这
种庭园指的是以厅廊的顶额与支柱为框,将廊外之景勾落成一幅幅展画。果然,
随着我一路前行,如画般的景致也在身旁流动。由侧处的小石塔与水琴窟始,残
凋的樱枫与密列的翠竹交错掩映,而在正前逐渐清晰的,便是我心心念念、渴望
一见的五叶松。
我在已成列讶望的访众后找了个间隙坐下,方才于外见着了它的茂密树冠,
现刻在厅里,现显的却是屹立于苔原的枝干,其主干从根部便往旁开散,彷若某
位书画大师凝着笔锋力道,拙重苍劲地折挑,然后再织勾出如网般错杂的细枒。
据说已活了七百年的它叶展覆满了整个大院,因此需以几根撑木在旁护持。然或
许是施作者的手法精妙,从厅廊望去,倒不觉撑木杂扰,反而丰富了眼前构图、
加强了景深,突显古松的伟岸身姿。
怔望之时,一位老先生走到廊前用日文说了几句话,引得众人往他看去。我
当然是一个字也听不懂,只能推测是在讲解此院的起源与景致。由于大伙都因此
安静席坐,少了人迹来去的杂扰,我便趁机探了身,抢拍几张照,反正他的讲解
对我而言如同火星话。岂料才按了快门,老先生便止了声,笑笑望向我,好像我
是个做错事的小孩,同时旁众视线也一同撇了过来,害我动作刹那冻结。
很显明地,我是无法假作置身事外的路人了,索性放好相机,当个安份听课
的学生。然而,前半段他气定神闲讲述的,我就算认真猜辨,也生不出半点心得
,不过因为看过几篇别人游记,当老先生抬臂指著廊间的天花板,我便知晓了他
正在说著什么故事。时光倒回至丰臣秀吉去世后,德川家康开始夺权的年代,丰
臣家为不欲家康势力坐大,趁其领兵在外,“伏见城”仅由“鸟居元忠”驻守时
,突袭围攻。由于两方兵力差距过大,伏见将士无力回天又不肯屈降,只好齐同
自尽,然城破之后,却因无人收尸,众多死者的血水便这么渗烙进屋板,成了难
以抹灭的血痕。
为了超渡亡魂,这些被称为“血天井”的屋板被分送至八处寺院净化,“宝
泉院”便是其一。根据廊顶高挂的图文解说,此处的血痕有颜,足,乌帽子之形
,且都经过现代仪器鉴定。乌帽子我无法确认是指帽冠或什么别的物事,足的部
份则任老先生怎么比划我也看不出端倪,倒是当他指向另块略带污渍的天花板,
我还真能辨出微微的眼鼻口痕,很令人悚栗。
讲解散场后,众人各自找了喜欢的角度续望廊外松枝,而这时工作人员端著
托盘躬身碎步而来,盘上为一碗碗抹茶。茶资是本就含在门票里的,还包括一小
份的和菓子,由于观光客众多,方才从外经过时,便看到他们跪在榻榻米辛勤用
茶筅刷著满地的茶碗。不过尽管应接不暇,他们的奉茶态度并未因而马虎,依旧
仔细地将茶搁在客人正前,再行礼起身退开。
茶汤的份量不多,我轻啜了一些后,打开和菓子包装,小口小口地将饼送入
嘴里。不太能忆起是怎样的味道了,毕竟眼前园景吸缚著整个心神,“血天井”
的故事亦让我怔忡。那因战祸而殒命的血魂会不会还停栖于此,抓着愤怨,就算
佛语洗涤仍不肯投身轮回呢?不过我倒宁愿想着,五叶松的壮伟早化解了戾气,
于是它选择与幽林同化,静望冬雪素染、聆听夏蝉纷语,再也不愿沾惹人世的争
斗杀伐。
楼主: polesirius (ff)   2016-11-28 12:18:00
这是去年的游记
作者: gemc612 (嘎)   2016-11-28 13:30:00
1月去的时候 端茶的先生还对我们说英文,觉得是很有深度的人,英文没有日腔
楼主: polesirius (ff)   2016-11-29 11:44:00
那可能是同个人喔 ^_^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