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山形山寺:宝珠山立石寺‧五大堂秋枫美景

楼主: lirac (波丽露露)   2016-11-28 00:16:51
◎好读图文版:http://boleroearth.blogspot.com/2016/11/13-1.html
多年前曾在网络看到“山寺五大堂”上的绝美风景,印象极深刻,
刚好它也是四寺回廊之一,成为此行我很期待的景点。
熟料这天早上我跟伙伴吵了一架(夫妻争执理由通常87%都很无聊)
一气之下抓起背包,决定自个儿去山寺玩耍。
老实说走出饭店时心里有点小后悔,但一搭上火车突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哈哈哈(插腰)只要有JR PASS和钱包哪里去不了!!”
马上传line跟姐妹们抱怨老公多机车,顺便宣传一个人旅行的壮举XDDD
**
我从仙台駅出发,搭乘JR“仙山线快速(山形行)08:15~09:13”
车程约一小时抵达山形县山寺駅。
平常日又逢阴天,车站往来的游客并不多。
买了一罐热可可充当早餐,在布置温馨的站内晃晃,
剪票口阿伯问我从哪来,还说他曾到台湾旅游,喜欢小笼包和台南。
雅致的山寺駅是东北の駅百选之一,旁边有一座观景台。
其实站在车站前即可仰望山寺所在的宝珠山全貌。
从车站走到登山口约500公尺,沿路都有小沙弥看板指引,路线很单纯。
周边不太热闹,只有几家荞麦面店、茶屋、土产店和老旅馆。
**
山寺,正式名称为“宝珠山立石寺”。
西元860年由慈觉大师圆仁开基,在奇岩林立树木苍郁的宝珠山上,
沿山创建广达五十二万余坪、三百多座寺院堂塔的规模;
历经战乱与复原,目前境内亦有三十三万坪的辽阔面积,
是日本东北代表性的灵场圣地及千年古刹。
◎立石寺官网:http://www.rissyakuji.jp/ (很喜欢首页古画般的山寺地图)
山寺登山口有三处,其一在“日枝神社”,
若想走访完整的参道路线,建议往前一点从“根本中堂”上山,
阶梯口旁还可以拍拍纪念照。
“根本中堂”乃是山寺全体寺院中的本堂,
西元1356年由山形城主重建,为国家重要文化财。
堂内供奉慈觉大师亲手雕刻的木造药师如来像,
亦是日本最古老的榉木佛堂,建筑颇有一股沉稳古朴的气势。
山寺当年以比叡山延暦寺别院开山,并迎来延暦寺的“不灭法灯”供于本堂。
没想到,1571年织田信长率兵火烧延暦寺,寺毁灯灭,
好在还有山寺的法灯可以再引火回去。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广结善缘啊XD
前几天在中尊寺本堂也朝圣了另一盏不灭法灯,
默默觉得千年圣火的势力真的好威喔。
**
袅袅香烟中合掌参拜,顺便跟神明抱怨我家老公。
接着办理本日正经事“四寺回廊第四枚御朱印”!
盖朱印的地方就在本堂左手边,有两位师父现场挥毫。
拿回朱印帐同时,我也领到四寺回廊的纪念字卡信封。
四寺回廊有意思的是,你最后在哪一间寺庙完成巡礼,领到的字卡就不同。
建议不要事先查询每家寺庙的字卡,保持开奖的神秘感吧。
也许大家应该很想知道,本人千里迢迢走访四间庙到底抽到什么卡,
各、位、观、众,竟然是一个“忍”字!!!
打开信封当下,我真的在本堂前起鸡皮疙瘩,然后爆笑出来XDDD
俗话说夫妻之道在于忍,谢谢诸位神明开示QQ
**
本堂周围立有许多纪念碑和保佑孩童的小地藏菩萨。
较受瞩目的是这一块“芭蕉句碑”。
1689年5月,诗人松尾芭蕉在奥之细道行旅中来到立石寺参拜,
留下知名的俳句“闲さや 岩にしみ入 蝉の声(山林寂静,蝉鸣声声渗入石)”
山寺因此更加远近驰名。
从本堂往左行来到日枝神社。
广场上有棵巨大翠绿的银杏神木,据传是慈觉大师手植,树龄已达千年。
银杏树下休息站卖著冷饮、登山拐杖和山形特产“力蒟蒻”。
第一次知道力蒟蒻是在高木直子的图文书上,非常好奇那味道。
力蒟蒻一串三颗100円,以酱油炖煮入味再抹上些许呛鼻黄芥末,软Q烫口,
对我来说谈不上美食,可上山下山我都吃了一串。
就像爬山前的仪式,人人来山寺都会啃一根。
从车站走来的路上也有几家蒟蒻摊,可坐在银杏树下品尝格外风雅。
日枝神社,乃是开山时慈觉大师从比叡山迎来日吉大社的镇守神,作为山寺守护神。
这里的御守种类不少感觉颇有人气。
神社前方有一块“龟の甲石”,龟甲上划分成几个区块象征不同身体部位,
可把钱币投掷到龟甲上,求取各种好运喔。
接着来到宝物殿前拜见松尾芭蕉和弟子曾良的雕像。
结果一代俳圣的风采全被两个玛莉欧兄弟抢走了...
**
陆续经过念佛堂、钟楼,终于来到立石寺“山门”。
镰仓时代建造的茅葺大门上挂著“关北灵窟”匾额,
从山门开始正是登山参道起点,直至山顶上的奥之院,
约计1015级石阶考验参拜者的诚心。想要登高赏景自然得先付出汗水呀~
(入山料300円。钟楼旁有WC,建议上山前先排空)
进入山门后满目绿意,树林间散漫着清新气息。
循着石阶曲折而上,两旁奇岩怪石布满青苔和落叶,
大大小小的斑驳石碑就竖立在林木之中,
乍看有些阴森(尤其是姥堂里的夺衣婆石像),
不过看多了便觉得此地果真是灵场圣域呀。
据说从姥堂以上即是极乐净土之界,
每踏上一阶就象征著洗涤人间的欲望与杂念。
雨后石阶有些湿滑,但慢慢攀爬,
一边欣赏古木参天的幽静风景,其实也没有想像中劳累。
参道上随处可见前人遗留下的石雕、佛像和诗碑,古意而优雅,
当年修行者的足迹仿佛深深刻划在这片山林里。
参道依著嶙峋山壁而建,其中最窄的“四寸道”穿越两颗大石仅有14公分宽,
想必当年的古道更是崎岖吧。
尽管朝圣的游客不少,沿途氛围总是一派闲静,
仿佛所有喧嚣全被森林与山岩吸纳了。
造访陌生地的兴奋情绪也在行走之间跟着沉静许多,
甚至希望不要太快抵达山径的终点。
**
途中来到せみ冢(蝉冢)。
三百多年前,松尾芭蕉在夏天落脚山寺,参拜途中耳闻蝉鸣唧唧,
一股佳景寂寞的澄静心情油然而生,
创作了“闲さや 岩にしみ入 蝉の声”的名句。
据说写有芭蕉俳句的短册被后人埋在此地,还真是风雅哪。
之后又经过了“弥陀洞”,好多人忙着在岩壁上塞钱币许愿!
只见大面山壁上满布碑文雕刻、底下摆满卒塔婆木牌,
我大概悟性不高吧,东张西望一点也看不出传说中的阿弥佛陀像究竟在哪?
倒是一抬头看见枫红衬托天光开阔的“仁王门”美景,马上被吸引过去。
“仁王门”重建于1848年,左右供有避邪的仁王像,
山寺多数堂院都建在仁王门之后的区域。
此处也刚好位在参道中间点,旁边设有洗手间,许多人都在这边歇腿休息。
**
过了仁王门,路径一分为二。
右侧长阶通往山内支院、奥之院、大佛殿。
左路则往赏景胜地开山堂和五大堂。
由于天气还阴沉沉的,我决定先上奥之院逛逛。
循着长阶而上,依序经过隶属于山内支院的“性相院、金乘院、中性院”,
分别供奉阿弥陀如来、延命地藏菩萨等。
中途还有一间贩售山顶限定纪念品和饮料的小卖店。
参道最顶端即是奥之院和大佛殿。
广场上造有金灯笼、石塔和地藏菩萨。
整体规模比想像中小一些,雨后色调深沉的建筑显得气氛肃穆。
右边奥之院(如法堂),1872年重建,
供奉慈觉大师在中国修行时随身携带的释迦如来、多宝如来本尊;
左边大佛殿则安奉金色阿弥陀如来像。
堂内佛像不可拍摄喔,既然登顶就诚心合掌参拜吧。
从广场旁的小径进去还藏有一座1519年建造、日本最小的“三重小塔”。
这座规模迷你的国家重要文化财被层层保护在岩洞木窗之内,
连我站在现场也看不太清楚它的构造。
**
从奥之院回首来时路,这角度只能看见山内支院的屋顶。
尽管山下风景雾茫茫的,还是来去五大堂吹风赏景吧。
心想一个人旅行真轻松,想去哪就去哪,没人囉嗦。
轻快步下石阶,突然间我瞄到一个异常熟悉的身影......
转头一看,真是我的冤家!!竟然悠悠哉哉在金乘院转佛珠!!!
好气又好笑就是这种场景吧。
当下多想从他背后飞踹一脚,但神明开示我要忍啊(合掌)。
既然都在这片极乐净土相遇了,只得陪伙伴再上一趟奥之院,接着转往开山堂。
“开山堂”主要安奉慈觉大师尊像,据说山崖下的入定窟就是大师长眠所在。
这趟东北行我们一路游历慈觉大师开基的四座古刹,
最后来到巡礼的终站,心中满是感触啊。
位于开山堂左侧、悬崖顶端的红色小屋,
则是山寺境内最古老的建筑“纳经堂”。
回望背后释迦峰,山崖上红叶缤纷,
方才参拜过的几座寺院错落其间,真是清幽的画面。
更特别的是,这片释迦峰山壁又称作“修业の岩场”,
奇岩洞窟内建有古时的修练小屋“胎内堂”,
险峻地形致使不少修行者失足落崖,现今已禁止通行了。
**
最后我们来到山寺最具盛名的“五大堂”!
走上开山堂旁的陡峭小径,就能发现五大堂入口。
这座舞台形式的木造道场突出在峭壁之上,三面环景视野极其开阔,
围栏边总是站满取景的游客。由于山下云雾未开,先来欣赏周边风景吧。
左手边释迦峰顶上的“释迦堂”位置真是一绝!修行兼练轻功吗?
山脚下的山寺駅和站前街道也清楚可见呢。
约莫等了半个多小时,云层终于散开了!
期待已久的阳光一照进山谷,四周山景顿时亮丽生辉。
我们原本已经走回开山堂打算下山,
突然看见释迦峰山壁上的红叶像打灯似的一片耀眼,赶紧又冲上五大堂。
真是太迷人了!众人驻足盼望的就是这片壮观全景啊~
只见橙黄墨绿交织的山峰谷地之中,散落着门前町的城镇建筑,
小屋、农田、森林与铁道宛如绘本故事里遗世独立的村落。
对比高台上各国游客兴奋地赞叹“きれい~好美啊~”这片美景显得如此详和。
深怕阳光消失,我也忙碌的左拍右拍,企图留下每一刻的明媚风光。
只是那种凉风轻拂、云朵缠卷、光影幻化的感受,唯有当下方能领略。
若说五大堂前的冬天雪景是一幅沉静水墨画,
此刻展现眼前即是一卷秋末的多彩画轴。
晕染温暖的色调,同时也带着繁华过尽的萧瑟。
我们倚在栏杆边惬意欣赏山下的人车动静。
突然远方传来一阵叩喽叩喽声,原来火车过了桥正要到站呢。
铁轨后方的高地上,枯木林环绕着欧风小屋,
整个画面就像玩具模型一般非常可爱。
五大堂海拔不高约五百公尺,但位置绝妙无比,
连绵山峦绝景尽收眼底,不愧是名声响亮的展望台,
绝对值得爬一千多阶上来朝圣!
今天的行程只排山寺,光是五大堂我们就待了一个小时,根本舍不得下山呀。
在蓝天和枫景衬托下,崖上的纳经堂更为耀眼圣洁。
感谢阳光乍现,让这趟山寺行旅得以划下美好句点。
**
再度走入参道,林间的静谧氛围仿佛另一个世界。
下山和上山的路径有一段是错开来的,
这时约莫午后两点钟,络绎不绝的访客像似忙碌小蚂蚁,
成群穿行在高耸杉木林底下,感觉好有意思。
下山速度快多了,不到二十分钟已经走到山门。
又在附近闲晃了一会,碰巧拍下一张猫咪凝视佛像的照片,
果真是古刹圣地,万物草木都如此富有灵性。
午餐选择不多,放眼望去街上大多是荞麦面店,应当是山寺名产吧?
我们也找了一间“美登屋”尝尝。
点了炸虾荞麦面和秋季限定的菌菇荞麦面,汤头温润,
但荞麦面条带着些许颗粒口感不是很爱。
从车站月台上即可清楚眺望宝珠山景。
不同于早上启程时阴沉黯淡的模样,
此时峭壁上的堂院在斜阳映照下露出光辉的身影。
翻开朱印帐,伙伴问我四寺回廊的成果获得什么?
抽出信封里的“忍”字卡,我们都笑了。
搭上仙山线列车,咱们还是回仙台吃牛舌吧!
**
四寺回廊之一.平泉“毛越寺”:http://boleroearth.blogspot.com/2016/06/7-1.html
四寺回廊之二.平泉“中尊寺”:http://boleroearth.blogspot.com/2016/06/7-2.html
四寺回廊之三.松岛“瑞岩寺”:http://boleroearth.blogspot.com/2016/11/12-2.html
作者: potabaw (.........)   2016-11-28 00:28:00
好赞
作者: lee1023 (鲁夫子)   2016-11-28 06:08:00
文笔好耶哈哈风景也漂亮
作者: zaphkiel (ssss)   2016-11-28 07:36:00
作者: bennylu1212 (bennylu1212)   2016-11-28 08:55:00
真棒
作者: may8010 (爱比)   2016-11-28 09:35:00
喜欢~ 那个盖四寺朱印本很大吗? 漫走下来大概多久~?
楼主: lirac (波丽露露)   2016-11-28 10:56:00
朱印帐打开约A4大小、合起来是A4一半。上下山加午餐约停留五个多小时^^。附近不闲晃的话,整个行程至少也要排三小时比较足够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