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北海道 函馆:元町公园 教会群 船魂神社

楼主: lirac (波丽露露)   2016-07-09 20:43:39
◎好读图文版:http://goo.gl/RYOc5g
睽违六年再度来到函馆,街景依然是记忆中的熟悉模样,
不同的是本人已经从姐姐变阿姨了QQ
这次造访函馆主要是来"解梦"(很奇妙XD)
其它并没有特别规划,也不打算跑远。
于是一整天闲闲地在元町和海湾区附近溜达。
一早走出Comfort Hotel,旅馆前方就是市电“函馆駅前”站。
个人特别喜欢有路面电车的城镇,
路线固定、车厢可爱,对于观光旅游来说超便利的!
函馆市电路线很单纯,只有2号系统、5号系统,
而且两条路线大部分停靠站都相同。搭乘方式简单如下:
◎搭车前,请确认车头上的“目的地”方向。
例如终点往汤の川、函馆どつく前。下方也有中文标示。
◎从后门上车抽整理券;前门下车时,将整理券和车资一并投进司机旁的料金箱。
◎车资按照距离210~250円。
可评估当天乘车路线,购买市电一日券600円、市电巴士一日券1000円。
◎函馆市电官网:https://www.city.hakodate.hokkaido.jp/bunya/hakodateshiden/
我们打算先去元町公园逛逛。
搭上5号市电,从“函馆駅前”往“末広町”车资210円。
下车往前走一小段,即可看见浅绿色木造建筑、具有百年历史的相马株式会社。
这处路口坡道就是基坂。
我所喜爱的长崎和函馆都有着相似背景。
同为日本第一批对外通商的港口,拥有路面电车、美丽夜景、山坡和港湾。
旧时代的和洋建筑,更让街道处处洋溢着异国情调。
尤其函馆山下的元町一带共有十多条山坡街道,
其间座落着教堂、洋房、寺院,悠闲漫步远眺海港甚是浪漫呀。
上次来函馆没能造访元町公园,今天算是来"补遗"的。
踏上基坂,沿途欣赏可爱的房子和姿态趣味的光秃行道树,
气候凉爽坡道平缓,走来轻松惬意。
基坂是这些斜坡道中比较宽阔的一条,
路口尽头是海上自卫队基地,周围隐约可见港口水色。
两旁人行道设置数座铜像、遍植花木,打理的雅致有序。
**
途中经过“旧英国领事馆”。
这栋由英国政府上海工事局设计的两层砖造建筑,
1934年以前都做为领事馆使用,目前则是“开港纪念馆”。
馆内设有咖啡厅,可以来场优雅的英式午茶~
英国杂货铺也满好逛的,贩售各式精致茶具、饰品玩意。
若要参观“展示室”则需门票300円,
主要陈列领事办公、居家场景及介绍函馆开港历史。
馆外的玫瑰庭园,设有长椅、凉亭和喷水池,
虽非花开季节仍是满舒服的休憩空间。
◎旧英国领事馆:http://hakodate-kankou.com/british/
继续往上走,右边这片绿地是“培里广场”。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培里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
要求日本开港通商,即为史上有名的“黑船事件”。
日本被迫签下不平等条约结束锁国,也因此踏上富国维新之路。
危机即转机,或许对日本人来说,培里真是一位重要的时代推手呢。
走上基坂最顶端的“元町公园”。
园内范围不大,花草树木依著山坡地形种植,显得错落有致。
视线尽头的洋房建筑更增添了华丽感。
公园里的“四天王像”今井市右卫门、平田文右卫门、渡辺熊四郎、平冢时蔵,
乃是纪念对于函馆发展工商、教育、慈善、医疗各方面具有重要贡献的四位人物,
可谓市民精神之源流。
元町公园同时也是一处史蹟景点。
江户时代曾经设置“箱馆奉行所”(类似衙门厅署)为北海道南部的行政中心;
座落公园一隅的“旧开拓使函馆支厅书籍库”,
则是大火中残存下来的珍贵红砖仓库建筑,见证著北海道的开拓历史。
“旧北海道厅函馆支厅厅舍”建于1909年的浅绿色洋房,
有着屋顶凸窗和古希腊柱式十分高雅气派。
也被指定为北海道有形文化财。
目前一楼作为元町观光案内所,
备有多国语言的旅游地图以及购物、美食优惠资讯可以取用,务必进来晃晃唷!
一楼展厅陈设各种古董相机、镜头很值得一看。
二楼原是函馆市写真历史馆,但已于2016年3月闭馆了。
拾级而上,来到外观最亮眼的“旧函馆公会堂”。
远看金碧辉煌,原来是在灰蓝色的建筑上勾勒鲜明黄线,
每个角度都显得耀眼华美,很夸饰法的房子。
原本的公会堂曾被大火烧失,目前所见是1910年由富商相马哲平赞助重建,
华丽的玄关、阳台、天窗、柱头雕刻皆在当时获得极高评价。
曾做为皇太子出游的行馆,当然也是国家指定重要文化财。
可入内参观充满西洋情调的气派大厅、卧室,二楼阳台还能眺望港口景色。
门票300円,或可省点钱购买附近景点的多馆共通券500~840円。
◎旧函馆公会堂:http://www.zaidan-hakodate.com/koukaido/
光在外头拍照散步就觉得很满足了~
庭院里满是萧瑟凉爽的秋天气息,上午游客不多,是很宁静的歇脚处。
就算没能登上公会堂阳台,山坡上的视野也是不错。
元町公园、函馆港船舰尽收眼底。
**
继续转往右边的横向石板道,这是通往教会群的主要路径。
或许秋天淡季吧,营业店家似乎不多,
但其实附近隐藏着数间茶房、咖啡馆呢,还有可爱复古的木造屋子一路伴行。
招牌别致的“日和馆”里头贩售小兔、猫咪各种动物造型手作杂货。
喜欢文创小物的朋友别错过囉。
爬满艳红藤蔓的“函馆ADVANCE倶楽部”贩售玻璃艺品小物、玻璃工艺体验。
一楼还有霜淇淋铺子。
走上日和馆旁的小坡道日和坂,
上头有一间名字很特别、号称北海道最古老的“船魂神社”!
神社前身是建于1135年的观音堂;
江户末期祭神改称为“船魂大明神”,才有了船魂神社之称。
现今主要供奉保佑渔业兴盛、航运安全的守护神“塩土老翁神、大绵津见神”。
御守、朱印帐都印有船舵很别致唷。
神社境内十分幽静。令人讶异的是这里居然和源义经有关?
相传1190年源义经一行人渡越津轻海峡时遭遇大浪翻船,
载浮载沉的义经受到船魂明神护佑逃过一劫。
因此缘故,神社里不仅有义经人型立牌,还有当年指点义经泉水所在的童子岩。
我还是感到很纳闷,到底源义经什么时候来了北海道?
查了资料居然发现很夸张的说法:
义经在平泉衣川馆战败后,渡海逃到北海道,
再经由库页岛西行到蒙古,最后成为一代霸主成吉思汗囧!
还有一说是他留在北海道当了阿伊努王。
原来我们一直默默跟着义经的逃难路线旅游啊......
院子里绑着注连绳的石头就是童子岩。
下方还有一池祈愿用的“御神水”很有意思!
花100円买张人形祈愿符写下愿望,
再把纸张放进水池里融化,愿望就能传递给神明喔。
没想到偶然路过的神社也这么有趣~
**
接着来到“八幡坂”好怀念呀~
这条函馆最有人气的斜坡道笔直通往蔚蓝海港,
美丽街景经常出现在广告和旅游书中,也是造访函馆必拍的经典画面。
如此独特的视角,莫怪乎大家纷纷趁著没车冲到路上取景(真的要注意交通啦!)
可惜行道树已经枯黄了,不然搭配上海水、港边的摩周丸号景致一定更美。
好不容易等到空景,也拍张到此一游照。
每次都想着晚上要来八幡坂拍夜景,可是吃饱饭都懒洋洋了......
思念函馆这么多年,有一部分是因为教堂群的优雅美丽。
尽管天气多云比不上六年前那天来得阳光灿烂,
但一看到元町教会尖塔上的风见鸡,仿佛时光倒转,青春回忆顿时涌现呀~~
教会群里最具气势的当属“函馆东正教会”,
白色建筑与绿屋顶总是那么耀眼迷人,洋葱头的圆顶充满异国风。
1858年此处曾是俄罗斯领事馆,1916年重建成目前的拜占庭风格,
是日本最古老的东正教会。(堂内参观献金200円)
高耸的教堂正门八角形钟塔,层层展现典雅线条。
若想拍下教堂整体,建议爬上后方花园山坡。
尖塔里可见两个小铜钟,据说周末作礼拜时钟声响彻山坡,
当地人都称它作“锵锵寺”。钟声还入选“日本の音风景百选”!
点进教会首页下方:http://orthodox-hakodate.jp/,有钟声录音可以听看看唷~
这栋建筑的正式名称其实是“主の复活圣堂”,1983年列为国家指定重要文化财。
四周围绕着小花园,每个角度都超美的~
根本就像童话里的城堡呀。
从圣堂旁的草坪往下望去,
正是天主教元町教会的招牌红屋顶和大钟楼。我很喜欢这个角落~
犹记得当年衬托著这片市景,那蔚蓝天空中漂浮着小鸟形状的奇异云朵。
围墙旁的画家似乎也是当初卖我画的老伯“东丰司”,
景物人事依旧在,真令人欣慰呀。
教会群的另一座知名代表“函馆圣约翰教会”就位在大三坂上头的“chacha坡道”旁。
这条窄小的石板路坡度特别斜,爬坡时身体得向前弯著走,
因而有“チャチャ登り”之称,
也就是北海道阿伊努语中“老爷爷爬坡”的意思。
恰似熨斗的圣约翰教会,乃是1874年创建的英国圣公会教堂。
遭遇火灾后,依照中世纪欧洲教会形式于1979年重建,
十字形的茶色屋顶、白壁上的十字架雕刻,
犹如圣光映照四方天际,特色造型令人过目难忘。
最后我们从宽敞的二十间坂下山。
途经东本愿寺函馆别院,对比教会群的西洋风情,日式黑瓦显得威风堂堂,
这里还是日本最早的水泥钢筋寺庙呢。
原本踏着落叶惬意漫步,突然飘起小雨来,
只得加快脚步奔向“幸运小丑”,来去回味函馆限定的美味汉堡吧!
作者: Ironstick (铁蛇)   2016-07-09 22:16:00
推推 我也很爱函馆的感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