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代PO
原作者至今仍在进行自行车环岛中
===========================================
FB粉丝团: https://goo.gl/VNWNxq
图文网志版(图多,看图请进): http://goo.gl/h2Hmzm
GPS纪录: x
http://imgur.com/bfRkU8B
昨天有点晚睡,
早上又听到窗外阵阵雨声,
算了再睡一下今天继续在松山慢慢逛吧,
反正也要等一下放晴的大后天才走しまなみ海道。
第一个景点是现存天守松山城,
和姬路城一样是三大连立式平山城之一,
从Guesthouse走到松山城大约有2公里多,
结果路面电车站是这种景象......
不知道是下雨天还是文化中心刚办完活动的关系,
松山市人口不是只有50万吗?
不应该出现满员电车吧。
车站尚且如此,
上了电车想必更加惨不忍睹,
反正今天不赶时间慢慢走就好,
松山城初代城主加藤嘉明,
作为贱岳七本枪之一而知名,
昨天在大洲城也看过加藤家的蛇目纹。
松山城建在标高132公尺高的胜山上,
远远看去还满高的,
虽然有缆车,
不过如果不实际爬山就不叫登城了,
就是要亲自用双脚体会要塞的难所啊,
一共有4条登城的道路,
其中3条是原有旧道而1条是新开发的道路,
我走的位于城东的东云口登城道是建城时搬运资材的路线,
虽然是最缓最长的一条但还是很陡啊,
这才想起那些山城在兴建时建材如何运送的问题。
城池的绳张也很有趣,
本丸位于山顶上,
二之丸和三之丸则在山下的平地,
两地之间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到达,
不像是其他城池有延著山势而建的曲轮,
本丸的面积很大,
最核心的天守和橹群底下又造了高石垣称作“本坛”,
在其他城池还没有看过这样的构造。
普请奉行是嘉明的家臣足立重信,
和姬路城一样有像是迷宫一般的路径让入侵者晕头转向,
这是秀吉和其属下所建造的城池的特色,
最基本的就是迂回路径,
还设计了一些岔路、死路,
松山城还设计了隐门,
利用视觉死角让敌人以为那里只是一个橹的凹陷处而没发现城门,
从内侧就可以很清楚看到分别有两座城门了,
走着走着突然觉得藤堂高虎的城爬起来亲切多了,
石垣也设置了落水口。
“登り石垣”也是一项特色,
这是日本在侵略朝鲜后发明出的新筑城技术,
概念源自万里长城,
以往的山城大多靠空堀或是本身的险峻地势为屏障,
“登り石垣”就是沿着山腰把想要保护的地方也用城墙包围起来,
个人觉得就是“総构え”的概念,
只是是建在山腰的“総构え”。
松山城只有大小两座天守,
其他的都是橹,
但不像姬路城一样有很好的展望点,
从天守上可以看到整个狭长型的本丸,
也可以看到山下的二之丸和三之丸。
城内展示品也很丰富,
沿着连立式天守和橹群设计的动线很清楚,
天守最高阶的设计开放感十足,
不像大部分天守都只开几道小窗,
作为现存天守,
之后会做更详细的介绍。
下一个景点是河野氏居城汤筑城,
河野氏从源平合战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做为濑户内海的水军强豪一直活跃了400年,
败给了秀吉的四国征伐军,
从此河野氏灭亡,
汤筑城同样是座平山城,
从山顶展望台可以看到松山城。
汤筑城资料馆里的义工阿伯虽然口音有点重、话速有点慢,
虽然讲话没什么抑扬顿挫,
但是感觉得出来很热情的跟我聊天又送我一堆东西,
当他知道我接下来要去道后温泉就表示他要帮我导览,
于是我就一路和义工阿伯山田さん边走边聊来到道后温泉。
作为知名观光景点就不再多做介绍了,
相信很多日本旅游部落客写的比我好,
这是道后温泉的正面。
山田さん说以前这里不是入口,
并且带我来到了侧边,
指著三个唐破风说这才是以前的入口,
由左至右分别是武士、男人、女人的入口。
山田さん又帮我介绍了几个建筑物的特色,
之后来到另一侧又看到一个唐破风,
山田さん表示这也是过去的入口之一。
虽然老人家讲话慢但是感觉的出来山田さん很开心也很热情,
之后又一起走回汤筑城资料馆,
送给山田さん车票作为礼物,
山田さん、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原本想吃完晚餐后去泡个温泉的,
但是下雨天实在不想出门,
就回来Guesthouse打网志顺便确认一下之后的计画,
拜托给我晴天的しまなみ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