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京都 伏见稻荷大社

楼主: hellangel (我。不存在。)   2015-09-06 10:59:07
20120902
网志图文版:http://mydearnoel.pixnet.net/blog/post/42472180
数年前初踏京都时参访了伏见稻荷大社,是为了那绵延不断的千本鸟居。
当时行程没有控制好,到达时天正要暗,只得把握最后太阳余晖快步游走,
原本还想逗留,却发现天暗后鸟居内的昏黑氛围让人感到过于诡谲而放弃。
大概也因为太过匆忙,短暂的拜访并没有让人有什么太大的感动,
于是这次稍微多预留了一点时间,就好像来完成一件未了的行程。
因为千本鸟居的存在,让这里变成非常有意思的一区,
从地铁站的月台开始就以鸟居造型堆砌,要来拜访的旅客丝毫不用担心过站,
鸟居一路延伸到通往伏见稻荷大社的街道上,在这里连地图都显多余。
一路上有相当多的伴手礼店和小吃摊,几乎都要感觉来到淡水老街了,
这么多卖著跟狐狸相关产品的店家,想必应该是这里非常受欢迎的缘故。
朱红色的柱和绿瓦白墙搭在一起,在日本是很多寺院会有的配色,
但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里,异常感觉得朝气蓬勃,
穿过了沿街的鸟居进入寺院,先映入眼帘的是楼门和侧边的手水舍,
而正前方高耸的巨大鸟居,被称为第二鸟居。
进入寺院空间前先洗手漱口净化自己,是每个寺院都可以看到的设施,
整趟旅程参访了好几个寺院,还是没能将这个仪式记住变成习惯。
有相当多的旅客自动自发就先来这里,炎热的夏日泼泼冰凉的水也十分舒坦。
楼门由丰臣秀吉下令建于1589年,为的是祈求病中的母亲可延年益寿,
楼牌上挂著“伏见稻荷大社”的金字匾额,供奉的是掌管五谷农产的诸神。
不过深读历史可发现,丰臣秀吉曾做过将母亲送出当作人质的政治手段,
政治与宗教总被操弄得复杂和神秘,也因此让历史总叫人感到玩味。
以祈求五谷丰收、生意蓬勃为主的神祇总是不乏参拜的人潮,
伏见稻荷大社的捐赠更是有不少为公司单位,从千本鸟居的盛况即可看出。
介于楼门和主殿之间有座高起的平台建筑为外拜殿,通透的空间一目了然,
在官网上看到有些祭典会在这里举行,也相当讶异伏见稻荷大社的祭典之多,
可惜造访的月份里什么节日都没有发生,但光看着拜殿也能想像出祭典的风貌。
虽然个人钟情的是银阁寺的内敛深沉,但对于这座寺院的配色也不禁赞叹,
朱红与纯白配上了金色原本就华贵,画龙点睛的宝蓝却让此处更显雍容,
再搭上了竹木等自然建材的本色,恬静之感也将原本的光芒收敛了些。
御本殿外立了排木牌,仔细一看写的都是日本皇室的居处或成员,
原来是祝贺祭典供奉立牌,不过币帛的内容物在古时也并不只有金钱而已。
顺着阶梯而上是御本殿,殿前挂著金色的稻穗麻绳添了股可爱感,
现在的本殿已是经过重建的,最早的本殿建筑在1468年应仁之乱烧毁,
现今拥有华贵风格的本殿,是于内战后的1499年所重建。
虽然观光客众多,但来诚心参拜的本地人也不在少数,
这里供奉的是以宇迦之御魂大神为首的稻荷神们,至今也是大小事都能保佑,
从农获丰收延伸到生意兴隆,最后小至居家平安等基本需求也可以来参拜。
从一进寺院就能看到不同举止的狐狸雕像,眼神和姿势都相当震慑人心,
也因为形象和一般认知的可爱感非常不同,所以还差点误认成狼,
如同奈良的鹿,狐狸是稻荷神的使者,因此也备受尊敬,
每一只狐狸嘴巴都啣著不同东西,代表协助神祇掌管的事物也不同。
即便时间已经接近关寺,本殿一旁的受付所照样生意兴隆,
看着上方的海报从绘马到御守种类繁多令人瞠目,丝毫不输清水寺的阵仗。
当中这鸟居造型的绘马确实非常可爱,缩小的版本让人爱不释手,
虽然当下非常想要一个,但一想到以往经验回家后也只是丢在一旁便作罢。
夕阳越渐西下光色也越加暖黄,直直得打在权殿上让朱红更加鲜亮,
金色的装饰也随着折射光芒,每一处角落都带着耀眼的奇幻感。
一旁的社务所虽用色内敛些,但慑人气势不减,
细看门片还颇讲究,木色大门用着朱红的线条装饰,依然不离寺院的风格。
再穿越一座鸟居,两旁依然是两只坐镇的狐狸,
只是这里的狐狸并非方才看见的光滑深黑带着高贵之感,而是长满青苔的石像。
虽然表情依旧犀利,但一想到这些狐狸使者最爱吃的是油豆腐皮就觉得可爱,
用油豆腐皮包著米饭的稻荷寿司,也是因为这里才有的名称。
这类小小的参拜处实在不少,玉山稻荷社祭拜的是玉山大明神,
即便规模不及本殿宏大,但细看这些枝末细节却也丝毫马虎不得。
有一条小道可以转进去纳礼所,被两只狐狸隔开的空间略显低调。
纳礼所主要是拿来处理不要的寺院相关物品,像是符或是御守,
虽然看起来颇为单薄,但也因前方设立的鸟居而不显过度脱节。
正被著这些神祇的名称弄得头昏眼花之时,瞧见了一旁与众不同的神马舍,
一匹巨大的白马毫无畏惧的正对着参访的人潮,身上的装饰依旧华贵。
原来已往有向神社供奉活马的习俗,经济有限的神社就用等身大小木马代替,
传统记载求雨用黑马,求晴用白马,不过今日看到的以白马居多。
伏见稻荷大社从西元711年的奈良时代就开始存在,整个稻荷山都是圣地,
从地图上看来鸟居绵延不绝朝山顶延伸,真正要走完这一趟得花上数个钟头,
或许是旅途疲累,即便是二次来访,个人也没有特别想要完整走一趟的兴致。
从这里开始便是通往千本鸟居的路,高大的鸟居新旧错落,间距也不尽相同,
因捐赠而不断更新的鸟居长廊,随着时间久了千本鸟居的样貌也会稍许改变。
这只狐狸神像的青苔感更重了些,连带表情都叫人有些畏惧,
也因此若天暗了下来,待在此处不免让人觉得诡异不安。
才走了一小段路,前方的鸟居一分为二即是起点,尺寸也小了不少,
当中还穿插了些石造鸟居,这应该是年代更为久远就建造了,
细读上方写着“朝日山四郎右卫门”,不知是否跟出名的相扑部屋有关。
虽然鸟居分道而行但前方的出口都是同样的,走哪边都可以,
新旧汰换间有些许大小不同的细缝,或许数年后再来又被其他鸟居占满。
转头一望每座鸟居都刻有黑色的文字,记载着建造日期和捐赠资料,
这些鸟居都在平成年间建造,近年才落成所以看起来依旧鲜亮。
捐赠的单位虽然都以商家为主,但非常非常偶尔也能看到只有人名的资料,
若是以个人名义捐赠,想必是非常虔诚的信徒。
好奇的将手伸出去缝隙中拍摄,看看在两条步道间是怎样的风景,
并无特别规划的空地只有孤寂的大树,反而是两条廊道的高低落差显得有趣。
从缝隙打进来光线让这廊道带着晕黄氛围,突然想起了造访的初衷,
或许有人也相同的,是被电影“艺妓回忆录”中小女孩在鸟居奔跑的场景吸引,
那一幕虽然稍纵即逝,但随着脚步前进产生的光影变化却着实吸引个人。
走出了鸟居步道便是奥社奉拜所,这个时间贩售商品的服务也已关门。
原本就好奇捐赠一座鸟居的价格到底是多少,竖立的看板一目了然,
根据尺寸的不同也产生了价格的差异,猜想5号应该就是步道的鸟居尺寸。
不只鸟居有迷你尺寸,稻荷大明神的旗帜也颇为可爱,
每一面旗帜上都写了不同的愿望和名字,描述比起绘马更加简单些。
另一个特色是白狐绘马,看到上方的彩绘想必应该都是受到年轻族群的欢迎吧,
虽然原本应是可爱俏皮,但迎面而来满满的脸对着自己反而有些诡异。
比起祝祷文字,这些创意十足的涂鸦更让人忍不住每个细看,
若白狐真的长成这样,那么神祇的威严感应该是荡然无存吧。
白狐绘马就挂在祈祷所的外头,整个祈祷所看起来也就是半户外的凉亭,
个人不甚明白祈祷所的用意,毕竟佛教文化都是以对着神像参拜为主。
里面摆设了简单的矮凳,不晓得是不是有活动时才启用。
真捐赠不起一座鸟居,还是有更小的尺寸可以购买祈愿,
这些穿着居家朴实就来参拜得当地人,却带着虔诚神圣的姿态和表情,
周遭的氛围顿时因为参拜者的专注而变得不同,让个人也不好意思靠近打扰。
木亭下看起来不太起眼的石灯笼是“おもかる石”,上方的圆石是可以拿起的,
先诚心许个愿再将石头抬起,比想像轻就能够实现,反之则不可成,
这种一举定生死的判断方法,想必在抬起石头前一定是紧张万分。
人潮越来越少也没有再往上走的打算,于是就顺着原来的道路回去,
这时即便天还亮但太阳已经几乎西落,少了阳光的鸟居里头昏暗一片。
往回走的路上经过一座双狐狸的献灯石像,勉强从尾巴还可以判断是狐狸,
或许夜晚灯一点上,狐狸随着灯的闪烁下会呈现如同活过来般的场景。
没想过会再访的伏见稻荷大社,也让个人多了新的记忆,
但不是这些形式上的建筑或构造,而是在鸟居里隐隐闪烁跳跃的温暖光芒。
作者: wexxn31 (?)   2015-09-06 15:29:00
推 10月要去 好期待
作者: oyok (game over)   2015-09-07 10:33:00
10要去+1 好期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