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志: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944856
DAY-7 2015/08/04
位于本洲最北端的青森市,紧邻著津轻海峡,和北方的函馆市遥遥相望。
面对冬天的苍茫雪景,与岸边冷冽的海风。
冰天雪地中,一种孤寂无人、凄凉沧桑的感受,成为北国的共通景象。
无怪乎1977年发表的《津轻海峡冬景色》一曲,
不但自此成为经典曲目,更是历经众人传唱。
不过我们这次是为了夏季的祭典而来,
自然未能体会出那种雪花漫天纷飞的冷例和孤寂感。
自身感觉的,却是远比台湾还要更热的猛暑夏浪,凶残的席卷着我们。
为了参加今晚在青森的睡魔祭,昨日早已投宿于此。
有别于其他祭典的匆忙与慌乱,今天的白天时分,
却能轻松漫步市区,参观市内的众多设施与景致。
到了青森车站旅客中心后,找了一些旅游相关资料,
决定到买一张海滨地区周游卷,到附近的几个展馆参观。
一张1300元的"青森海滨地区周游卷",
包含了‘睡魔之家WARASSE’、‘八甲田丸’、‘观光物产馆ASPAM’三地的门票。
在盛夏之中,能够有个吹冷气的地方,对自由行旅客来说,真的算是一道福音。
【睡魔之家WARASSE】
睡魔之家WARASSE位于JR青森车站附近。
因为睡魔祭仅在每年的8/2~8/7举办,
无缘欣赏的旅客们,也可以到此欣赏这项传统习俗。
而对于晚上即将要观赏祭典的我们来说,
也可以透过这间展馆的内容,更加了解睡魔祭的历史与制作技术。
借此紧急补习、充实知识,才不会在晚上走马看花,白白的浪费掉难得到此的机会。
走进博物馆内,有别于外头的阳光普照,这边则是刻意将室内灯光调暗,
这是为了要表现睡魔灯笼的特色。
和弘前的习俗一样,青森也是为了驱赶夏季睡魔,
因此巨大的花车上,每位人物都是剑拔弩张、展现威猛气势。
就连头发和胡子,也都像是狮子一样向外展开,威吓感十足呢!
走过长廊,一开始的时光隧道中,透过图片和影音,告诉来访客人们祭典的发展与演进。
据传说,平安时代的坂上田村麻吕征讨虾夷族时,
制作了巨大的灯笼、太鼓,用计引诱敌军。
也因此,过去的祭典中最高荣誉,也被称为“田村麿赏”。
一般的说法则是从七夕祭的眠り流し (放水灯) 习俗转变而来,
这也是最被人认同的说法。
然而,随着二次大战的物资缺乏,此一祭典也一时中断,
直到战后复兴期,为了促进观光、发展文化。
这一祭典才再度重生,一路传承到现在。
制作祭典中最重要花车的制作者,被称为‘ねぶた师’。
2015年的现在,青森一共有15位‘ねぶた师’,彼此的风格和题材都不同。
这些成名的师匠,都是先拜入其他师父门下,学习制作花车的技术,
等待技术到达一定程度,才能出师为各町会企业制作。
因此在每年祭典时,这些师傅不但彼此是师徒、朋友关系,更是争夺大赏的劲敌。
无数‘ねぶた师’当中,其中有卓越表现、或是在ねぶた制作技术上有所突破的,
就会被赋予‘名人’称号,用以表彰他们的贡献。
时至2015,‘名人’的称号也传承了6代。
走下主要展示厅,这里则是展出了历年的得奖作品,
让无缘亲身参与祭典的旅客,也能亲身体会。
(也因为每年都会有新的花车制作,所以这边的展出内容也是每年更换。)
一台巨大的ねぶた,制作时间大约要三个多月。
师傅们大多是从今年的祭典结束后,就要马上构思明年的题材。
先是想出题材内容,画出图案。
再根据设计出来的图像,组装骨架、装配电线灯泡、黏贴表面的和纸,塑造出基本造型。
接着则是涂上墨线和色彩,赋予睡魔花车动人的身影。
从初春到盛夏,往往要工作许久,才能在祭典的前几天,完成花车制作。
睡魔花车的题材,大多是出自中国、日本传说和历史。
受到歌舞伎的影响,人物造型多是飞扬跋扈、夸张华丽。
但近年来受到各种流行文化影响,题材也不仅仅侷限于古代传说,
许多师傅也将新的主题或社会时事,积极融入传统祭典。
让一成不变的传统祭典,也慢慢的和时事结合,吸引年轻男女的投入。
【青函连络船与八甲田丸】
紧邻青森市的津轻海峡,北边则是北海道的大地。
在下北半岛最近之处,两侧距离不到20公里。
远望北方海域,即使是仅用肉眼,都可以依稀看见北方的冻土。
打从绳文时代开始,居住在北境的虾夷族,就大规模度过海洋,移居到本州岛上。
到了明治时期,为了开发北海道,
许多在本国混不下去的盗匪、通缉犯、农民、猎人们,都纷纷前往新世界。
随着日渐增加的物资需求,日本政府也在1908年起,开始了青函连络船的船班。
无数的人员、燃料、农产品和工业原料,都随着繁忙的船只往来,一一南北运送补给。
海峡两岸的青森与函馆,也因为处于重要转运港,而成为北方的重要都市。
然而,连络船所带来的不单单是繁荣与欢乐。
处于夏季台风常经过的津轻海峡,发生了数次的沉船事件,
让许多的乘客化作海中的冤魂。
二次大战时,盟军为了阻止物资往来,
也将运有大量资源的连络船,当作是首要攻击目标。
时至1961年,青函海底隧道开始动工。
到了1985年,隧道完工之后,借由铁路将海峡两岸连通,
运输的工作也转移到火车铁路。
同时间配合飞机的发展,空中运输也逐渐成熟。
青函连络船也走下历史的舞台,在1988年,结束了80年的历史轨迹。
仅存下来的旧时代船只,在结束了交通运输的功能后,
也转换成为历史博物馆,让人们了解过去的那一段历史。
函馆的摩周丸、与青森港边的八甲田丸,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博物馆。
走进船内,主要展区可分成两大类,
一边是透过船只本身的构造,了解船体的船只博物馆。
至于原本的存货空间,则是放置了许多的蜡像,重现青森1910年代的历史蜡像博物馆。
在昏黄的灯光下,各区域的蜡像栩栩如生,配合著衣着和店铺背景,
仿佛让人回到20世纪初期,那个贫苦、落后、却又充满生命力的青森市区。
众多的平民百姓,为了生计而在街上奔波劳动的景象,
也一一重现眼前,犹如走进了时光隧道。
(2015年8月,部分船只区域维修中,因此未开放所有区域)
【观光物产馆ASPM】
青森县观光物产馆(别名ASPM,アスパム),
是提供青森观光、物产、乡土艺能等各种资讯的资讯中心,
高76公尺、15层楼,位于JR青森站附近。
只要来到这里就可以透过各种展览及活动充分了解青森的自然与文化,
也可以购买到青森独特的名产。
青森县观光物产馆面临着陆奥湾的青海公园,高楼外观呈三角形,
以表现青森的日文发音“AOMORI”的“A”也带有期待青森县蓬勃发展的意思,
非常有特征,是青森市显著地标。
到了馆内,首先是前往13楼的展望台。
紧邻港口的物产馆,从高处向下望,也是一面朝海,一面朝向市区。
站在高台之上,看着早上所走过的路径,
都已经成为小小的火柴建筑,具体而微的在脚下凝缩。
但又不像101那样的高度,会让人感觉惧高症发坐。
13楼的位置,隐约还能够看见无数行人,在地面照常行动。
也难怪一堆大魔王们,都喜欢将魔王城盖的高高的,然后坐在王座上大喊:
‘见ろ、人间がゴミのようだ!(看吧!人们就像垃圾一样!)’
现实生活中,每当身处摩天轮或者高大建筑物中俯瞰地面上的游客,
你是不是也在心里说著这句话呢?
回到二楼,门票上的最后一个付费地点,则是二楼的360度全景影片馆。
透过12台投影机的环型播放,以及特殊的拍摄影片,
将青森的一年四季,一一的展示在我们面前。
在20分钟的影片中,不论是春樱秋枫、夏祭冬雪,都拍的壮阔十足。
而八甲田山、白神山地、以及海滨的众多岬角、自然风光,也都迷惑了众人的心智。
感觉看了这部影片之后,不管是春夏秋冬,都会想要再次到此参访呢!
走出放映室,回到一、二楼的贩卖区,
这里也销售著各种土产和农特产品,积极的推销青森特色。
旅途才一半,还不能随意增加行李负担。
为了维持日后的行程方便性,只能买了两盒苹果干当作伴手礼。
其余的就只能当场吃掉,化作腹内五谷杂粮的另一种形态,以及旅途的回忆了。
【青森县立乡土馆】
从三内丸山遗迹的出土,可以得知打从绳文时代开始,
这片土地就已经有人居住,并发展了一定程度的文明。
旅途紧凑的我们,自然不可能真的跑去考古遗址参观,
只能求其次,去到市内的乡土馆闲晃。
1973年开设的乡土馆,是青森县最初的综合博物馆。
小小的三层建筑中,也收藏了不少展示物。
看着5000年前的人们所留下的遗物,脑中也思考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型态。
不论是遮光器土偶、陶壶破片、半地穴式建筑,都体现了古代人的生活智慧。
而透过古蹟遗物的保存,也让绳文文化的光辉,得以绽放至今。
可惜的是,由于晚上还要欣赏祭典,因此无法在此多做停留,
简单浏览过常态展出后,就回到旅馆先行灌洗,准备迎接东北热闹的火炎祭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