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1
网志图文版:http://mydearnoel.pixnet.net/blog/post/42372628
伫立在高濑川畔的“Time’s”,是这趟旅程最后一个参访的安藤忠雄建筑案例。
这栋商业建筑虽与京都的古色传统不同,却也没因此抢了锋头而显突兀,
同样的水泥灰质外表,这早期作品尚未显露建筑师之后一贯的清水模板风格。
街屋狭长建筑依建造时期分为Time’s I & Time’s II,分别为1884年及1991年竣工,
想要了解一期与二期的区别却没有太多的资料,费了一番工夫才明白些端倪,
顺手查了一下,就连安藤忠雄的官网上都没有将二期放在自己的作品年表中,
简单而言,第二期的工程即是后面紧邻三层楼高的穹顶建筑。
建筑物的入口处一分为二,有直接通往River Level楼梯,没有护栏的河水缓缓流动着,
因为浅浅的河水只有十公分深,一开始还以为只是一般的圳道或排水沟。
高濑川原本是京都重要的运河,在交通发达的今日因不再作为运河使用便不受重视,
随着都市现代化的污染排入河中,高濑川的下场也同其他贯穿都市的河流般肮脏不堪,
也因为建筑师坚持亲水的设计概念,才使得高濑川有了净化的契机而成了今日样貌,
伸手就能触及的河水得来不易,做了功课才知道为了坚持原设计也经过长时间的奋斗,
大面积且低姿态的亲近高濑川,接近水面高度的楼层什么防护也没有,
除了业主对于河水水位是否会泛滥损坏商品的考量,理所当然保守的政府机构也不支持。
京都府的行政单位以公共安全等理由来反对其设计,更何况高濑川的污染当时尚存在着,
亲水的设计一但通过执行,净化河水的规划也势在必行,
在经过了数据化的资料以及对于设计及环境的坚持,终成了现在Time’s的样貌,
看着清澈透明的河水,突然想到了仍在地底下呼吸的瑠公圳。
撇除了一般商业空间该有的大片橱窗和通透视野,Time’s的街面入口显得颇为隐蔽,
就像闯入私人俱乐部或住宅般,踏入时让人还带点犹豫,
若不是几个悬挂的招牌和站立在外的看板表示欢迎,不熟悉的游客可能会直接略过。
原本占地就不大,在此伫立的店家也没有很多,橱窗透出的灯光才感受到其商业气息。
在还没有做任何功课便参访的个人,第一强烈印象就是想着安藤一定遇到很好的业主吧,
游走在建筑内就能够发现,这里头的布局完全非商业空间该有的利益原则,
明亮的氛围、直接的动线、锱铢必较的空间规划,只能说在这里是完全不存在的。
随着楼梯时上时下,出现了许多暧昧不明的空间和过道,
如河水般在建筑窜流的个人开始困惑,Time’s完全打破了个人对于商业空间的印象。
就像这样挑空的空间在建筑内并不少见,怎会有如此开明业主舍得赚钱的寸土寸金。
大部分的店家外头就只有一条安静的走道,面对着灰色的墙面氛围异常安静,
在里头没目的性的走着有时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如同巷弄般的空间是否为京都缩影。
业主的思维也是对街面完全开放来吸引人潮,直接且好维护的空间及动线发挥最大效益,
对于建筑师的设计也经历过百般质疑,不依照出资者的意愿规划想必也是件头痛事,
设计与实践通常总是渐行渐远,能够把差距缩到最小,当中的毅力与心血难以衡量。
即便墙面一贯的灰,走在当中因为店家或白或黄的灯光照射也出现了细小的变化,
就像是伫立在街边不动的僧侣,随着面对路上的人生百态也仅是礼貌性的隐隐含笑。
这么样的走着偶尔会不知道自己在几楼,有时到了河岸边有时到了街面,
发现走出了建筑再顺着原路回去试试另一条小径,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实验老鼠。
对于某些正在营业的店面,原本也很想要进去看看,
大约是空间太过隐蔽,亦或是建筑本身更为吸引人,因此最后全然放弃。
人来人往的街道与建筑内部的氛围带着极大的差异,没有心理准备的个人感受有些强烈,
这样的孤寂氛围突然有种熟悉感,一路上参访的安藤忠雄作品都带有这样的味道。
又看到了一条直接对街的小径,狭长的框景是外面的热闹世界,
即便站在里头的个人距离出口没有很远,顿时却也觉得被孤立了起来,
静静的站着,街上喧闹的声音没有传进来,也没有目光把注意力放在这个入口。
踏出后从对面往回看,才发现这夹在两栋建筑的细长立面是多么谦虚平静。
二期的独栋建筑虽然看起来不如一期的工作量,却也经过了数年的协商,
两期工程分别属于不同的业主,原本这里经营的是间中餐馆,
建筑师提议建筑物全然翻新,业主听了不仅反对还十分气愤,数年的坚持终就获得认同,
不过关于二期的故事只找到一篇说法,因此也不知道其真实性为何。
天色渐暗,踏出了建筑物站在桥畔观望,河水潋灩昏黄伴着依依垂柳,
顿时这简单低调的建筑也沾染了京都纤细优雅的氛围。
Time’s的辉煌时代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人潮也不如以往繁多,
但依傍的河水仍发出潺潺细语,清丽的涓涓呢喃不断的提醒对于环境带来的美好改变。